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三章


  
  天气變化——肯尼迪發燒——博士的藥——陸地旅行——依芒熱盆地——魯伯霍山——在6000尺的高度——白天的中途休息

  一夜平安無事。然而,星期六清早,肯尼迪一醒來就抱怨四肢無力。渾身發熱燒得直打顫。天气在起變化,空中覆蓋了厚厚的烏云,老天爺好像在積蓄能量准備來場滂沱大雨。他們正待在曾戈麥羅,這儿可是個陰暗的地區。雨一年到頭下個不停,也許只在一月份里有半個月的晴朗日子。
  傾盆大雨說來就來,劈頭蓋臉地扑向3位旅行家。他們下面的那些道路被一股股“努拉斯”——一种短時湍流——沖成許多段,頓時變得寸步難行,況且,路面上到處長滿多刺灌木叢和雜亂的藤本植物。空气中散發著伯頓上尉談到的那种濃重的硫化氫气味。
  “伯頓說的話确實有道理,”博士講,“每簇荊棘叢的后面都像隱藏著一具尸体似的。”
  “真是個糟透的地方。”喬答道,“我覺得肯尼迪先生的身体似乎不怎么樣,無法在此過夜。”
  “的确如此,我燒得很厲害。”獵人承認。
  “這沒什么大惊小怪的。親愛的肯尼迪,我們現在是在非洲最有害于身体健康的一個地區。你放心,我們不會在這儿待很久的,上路吧!”
  多虧了喬身手敏捷,錨立即被從枝杈上取了下來。喬順著梯子回到吊籃里。博士擰大火頭,使气体迅速膨脹。不大一會儿,“維多利亞號”在勁風吹送下又開始了飛行。
  透過這瘴雨蠻煙,隱隱約約看到下面有几座茅屋。地面上的模樣不斷變化著。在非洲,經常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對身体有害的地塊緊挨著一個對身体非常有利的地區。
  肯尼迪顯然很痛苦,高燒在摧殘著他強壯的体質。
  “病得真不是時候。”他全身裹著被子,躺在帳篷里,懊喪地說。
  “親愛的肯尼迪,忍著點。”弗格森博士安慰道,“你很快就會好的。”
  “會好的,這毫無疑問!弗格森,如果你那旅行藥箱里有什么能治我這病的藥,就快拿點給我服。我閉上眼一口就吞下了。”
  “肯尼迪老友,我有比這更好的東西。我當然會給你一付分文不花的退燒藥。”
  “你怎么弄到呢?”
  “這非常簡單,我現在就把气球實實在在地升到襲擊我們的這些雨云上面去,离這种有害的空气遠點。給我10分鐘時間,我讓氫气膨脹起來。”
  10分鐘還沒到,旅行家們已經沖到了云雨帶上面。
  “肯尼迪,再堅持一會儿,你很快就能感覺到純洁空气和陽光的作用了。”
  “原來是這么一付藥!”喬恍然大悟,“真不可思議!”
  “不對!這很正常的嘛。”
  “噢!既然你說正常,我就不怀疑。”
  “我把肯尼迪送到新鮮空气里,因為,在歐洲每天都這么做。如果是在馬提尼克島1,我會把他送到‘皮頓’山上躲避黃熱病。”
  
  1位于加勒比海東部。

  “啊,居然是這樣!看來我們的气球是座天堂嘍!”此時,肯尼迪已經舒服了些。
  “不管怎么說,它是在帶我們去天堂。”喬一本正經地說。
  此時,吊籃下方烏云團團密布,形成了一個奇特的景觀:它們你壓著我,我壓著你,不停地翻來滾去,在絢麗的光輝下,映著陽光,連連攪和在一起。“維多利亞號”已抵達4000尺的高空。溫度計表明气溫已有所下降。從气球上,已看不見大地。在西方約50英里處,魯伯霍山露出洒滿陽光的頂峰。它构成了烏戈戈國的邊界,位置在東經36度20分。風以每小時20英里的速度吹著,但3位旅行家絲毫沒察覺到。他們沒有任何顛簸的感覺,甚至沒有意識到气球在移動。
  3個小時后,博士的預言成了事實。肯尼迪不再有任何燒得發抖的感覺,而且吃飯有了胃口。
  “這辦法就是不錯,比吃奎宁片還管用。”他滿意地說。
  “將來,”喬仿佛下定了決心,“我就到這儿來養老。”
  上午10點鐘左右,天气開始好轉,云漸漸散開,大地又露出了面目。“維多利亞號”不知不覺間又向大地靠攏。弗格森博士极力尋找能把他們帶往東北方去的气流。在降到距离地面600尺的高度時,他的愿望實現了。下面的地勢變得高低不平,甚至成了多山地區。往東飛,隨著越過該緯度的最后几棵椰子樹,曾戈麥羅地區消失在了身后。
  不多時,一條條高低不等的山岳屹立在眼前,四處一個個山峰直插云端。弗格森必須時時刻刻万分小心,注意避開那些似乎突然從云中冒出來的銳利尖峰。
  “我們現在身處亂石暗礁中了。”肯尼迪擔心地說。
  “放心吧,肯尼迪。我們碰不上它們。”
  “這种旅行方式還是挺逗的嘛!”喬插嘴道。
  的确,博士操縱气球的技術令人贊歎。
  “假如我們在這樣泥泞不堪的路面上前進,”他說,“我們都會陷進污泥里,步履艱難,困苦不堪。從桑給巴爾動身走到現在的話,恐怕一半的牲口已經累死,我們的樣子也會人不人鬼不鬼的,而且一個個灰心喪气,早就絕望了。我們會不斷地与向導、腳夫發生沖突,在他們肆無忌憚的粗暴言行下忍聲吞气。白天,那潮濕的熱气蒸得你頭暈腦脹,難以支撐;夜晚,寒冷常常使你無法忍受。再說,還有蚊蠅的叮咬。它們的尖牙利嘴能刺透最厚的布,而且能把人叮得發瘋!光這些就夠受的了,更不說什么猛獸和殘暴的土人了。”
  “我請求咱們別去嘗試步行。”喬爽直地回了一句。
  “我一點也不夸張。”弗格森接著說,“因為,讀一讀那些曾經敢于到這個地區冒險的旅行家們的記敘,你的眼淚都會流出來的。”
  將近11點時,他們飛過了依芒熱盆地。散住在這些山丘上的土人徒勞地用他們的武器威嚇“維多利亞號”。气球終于飛臨魯伯霍山前的最后一片丘陵地。這片丘陵构成烏扎加拉山的第三條,也是最高一條支脈。
  几位旅行家全面地了解了該地區山岳形態的构造:這三條支脈中,杜圖米是第一條,它們之間被一條縱向寬闊的平原隔离開;這些高高的山由一些圓錐形山峰組成,山峰之間的地面上布滿了瓦礫和卵石;山中最陡峭的斜坡与桑給巴爾海岸遙遙相望,西坡不過是微微傾斜的高原;低洼地里覆蓋著一層黑油油的沃土,上面的草木生長茁壯;大片大片的是埃及無花果樹,羅望子樹,葫蘆樹和棕櫚樹;樹叢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輾轉向東流淌,最后匯入金加尼河。
  “注意!”弗格森博士提醒道,“我們正接近魯伯霍山。‘魯伯霍’在當地土語中,意思是‘風口’。我們最好繞過較高的銳利山脊。如果我的地圖沒有錯,我們要讓气球上升5000多尺才行。”
  “我們常常有机會升那么高嗎?”
  “很少,非洲的山相對于歐洲和亞洲的山來說似乎不怎么高。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的‘維多利亞號’不可能被擋住過不去。”
  很短的時間內,氫气在熱能的作用下膨脹起來,气球明顯地開始上升。氫气的膨脹絲毫不會帶來危險,再說,气球的巨大体積里只盛了四分之三的气体。气壓表顯示已上升到6000尺的高度,因為,水銀柱的刻度下降了將近8寸。
  “我們這樣要很長時間嗎?”喬問。
  “地球大气層有6000托瓦茲1厚。”博士回答,“用大体積气球可以飛很高。這是布利奧希和蓋·呂薩克2曾做過的試驗。可是他們飛得太高了,以至于嘴巴和耳朵都往外流血。空气稀薄,呼吸起來就困難。几年前,兩位勇敢的法國人,巴拉爾和比克西奧,也冒險升到很高的區域。但是他們的气球撕破了……。”
  
  1法國舊長度單位,1托瓦茲相當于1,949米。
  2蓋—呂薩卡1778—1850,法國化學家,物理學家,研究气体的先驅者。

  “他們掉下來了?”肯尼迪關切地問。
  “當然啦!不過,既然科學家可能掉下來,他們就不會讓自己受到絲毫傷害。”
  “那好吧!諸位,”喬說,“你們可以自由自在地讓他們掉下去。可是,我不過是個沒學問的小人物,我更愿意待在适當的位置,不太高也不太低。我壓根就沒有那個雄心壯志。”
  在6000尺的高空,空气密度已經明顯降低;聲音傳播困難,說話也听不大清楚;下面的物体變得模模糊糊,只看見一大團一大團的東西,難以确定是什么;人和動物根本看不見了;道路像根鞋帶,湖泊成了小水塘。
  博士和他的同伴都感覺自己的狀態不大正常。一股強勁的气流帶著他們飛過一座座荒山峻岭。山頂覆蓋著大片大片的積雪,讓人看了眼花。群山間道道縱溝,條條凸脊的模樣顯示出遠古初始水在造山運動中的作用。
  頭頂太陽倒懸,烈日直射荒涼的山峰。博士把群山概貌精确地繪制成圖。這群山由四條不同的岭构成;四條岭几乎處在一條直線上,其中最北邊的那條最長。
  不大一會儿,“維多利亞號”沿著枝繁葉茂,綠樹成陰的山腰,在魯伯霍山背面山坡的上空降下了高度。烏戈戈國前沿是一塊荒無人煙的地區。層層巒岭,道道峽谷映入了眼帘。再往下,大片黃黃的平原舖展開來,在灼熱的陽光烘烤下,大地龜裂,處處是一簇簇鹽性植物和帶刺灌木叢。
  一些遠望成林,近看稀稀落落的矮樹點綴在地平線上。博士把气球貼近了地面。錨扔了下去,其中一只很快挂住一棵碩大的埃及無花果樹的枝杈。
  喬順著錨索飛快地滑到樹中,小心翼翼地把錨固定好。博士讓氫氧噴頭繼續噴著火好使气球保持著一定的升力浮在空中。這時,風几乎突然平息了下來。
  “現在,”弗格森說,“肯尼迪老友,拿上兩杆槍,你一支,喬一支。該你們倆去試試啦,搞几塊嫩羚羊腿肉回來當我們的晚飯。”
  “打獵去啦!”肯尼迪高興地叫起來。
  他翻過吊籃,立即下到地面。喬早已抓著樹枝打秋千似地沖下樹,在那儿伸展著胳膊腿等他了。因兩位同伴下了吊籃,气球的載重減輕,弗格森博士可以把火完全熄滅了。“我的主人,您可別飛走。”喬喊道。
  “放心吧,小伙子,我會牢牢地看住咱們的气球。我打算把筆記整理一下。祝你們打獵愉快。一路要小心啊。另外,我在這儿注意觀察周圍的動靜,一有可疑情況,我就用馬槍放一槍。這是咱們集合的信號。”
  “一言為定。”獵人應道。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