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 第三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于六律,1六律為万事根本焉。2

  注1索隱按: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黃鐘、太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
  陰六為呂,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是也。名曰律者,釋名曰“律,述也,所以述陽气也”。律歷志云“呂,旅,助陽气也”。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為之。呂亦稱閒,故有六律、六閒之說。元閒大呂,二閒夾鐘是也。漢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數,十二律之變至六十,猶八卦之變為六十四卦也。
  故中呂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于南事,而六十律畢也。
  注2索隱律歷志云“夫推歷生律,制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准繩嘉量,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莫不用焉”,是万事之根本。
  其于兵械尤所重,1故云“望敵知吉凶,2聞聲效胜負”,3百王不易之道也。

  注1索隱按:易稱“師出以律”,是于兵械尤重也。正義內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謂弓、矢、殳、矛、戈、戟。劉伯庄云:“吹律審聲,听樂知政,師曠審歌,知晉楚之強弱,故云兵家尤所重。”
  注2索隱凡敵陣之上,皆有气色,气強則聲強,聲強則其觿勁。律者,所以通气,故知吉凶也。正義凡兩軍相敵,上皆有云气及日暈。天官書云:“暈等,力鈞;厚長大,有胜;薄短小。無胜。”故望云气知胜負強弱。引舊語乃曰“故云”。
  注3索隱周禮“太師執同律听軍聲而占其吉凶”是也。故左傳稱師曠知南風之不競,此即其類也。正義周禮云“太師執同律以听軍聲而詔其吉凶”,左傳云師曠知南風之不競,即其類。
  武王伐紂,吹律听聲,1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殺气相并,2而音尚宮。3同聲相從,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注1索隱其事當有所出,今則未詳。
  注2正義人君暴虐酷急,即常寒應。寒生北方,乃殺气也。武王伐紂,吹律從春至冬,殺气相并,律亦應之。故洪范咎征云“急常寒若”是也。
  注3正義兵書云:“夫戰,太師吹律,合商則戰胜,軍事張強;角則軍扰多變,失士心;宮則軍和,主卒同心;征則將急數怒,軍士勞;羽則兵弱少威焉。”
  兵者,圣人所以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阻,救危殆。自含*(血)**[齒]*戴角之獸見犯則校,而況于人怀好惡喜怒之气?喜則愛心生,怒則毒螫加,1情性之理也。

  注1正義螫音釋。
  昔黃帝有涿鹿之戰,以定火災;1顓頊有共工之陳,以平水害;2成湯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亂。3遞興遞廢,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注1集解文穎曰:“神農子孫暴虐,黃帝伐之,故以定火災。”
  注2集解文穎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顓頊伐之。本主水官,因為水行也。”
  注3正義南巢,今廬州巢縣是也。淮南子云:“湯伐桀,放之歷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按:巢即山名,古巢伯之國。云南巢者,在中國之南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興,晉用咎犯,1而齊用王子,2吳用孫武,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卒伯諸侯,兼列邦土,雖不及三代之誥誓,然身寵君尊,當世顯揚,可不謂榮焉?豈与世儒闇于大較,3不權輕重,猥云德化,不當用兵,大至君辱失守,4小乃侵犯削弱,遂執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廢于家,刑罰不可捐于國,誅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順耳。

  注1正義狐偃也,咎季也。又云胥臣也。
  注2索隱徐廣云:“王子成父。”
  注3索隱大較,大法也。淳于尉曰“車不較則不胜其任”是也。較音角。
  注4索隱徐廣云:“如宋襄公是也。”
  夏桀、殷紂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胜,諸侯懾服,權非輕也。
  秦二世宿軍無用之地,1連兵于邊陲,力非弱也;結怨匈奴,絓禍于越,2勢非寡也。及其威盡勢极,閭巷之人為敵國,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注1索隱謂常擁兵于郊野之外也。正義謂三十万備北*(闕)**[邊]*,五十万守五岭也。云連兵于邊陲,即是宿軍無用之地也。
  注2正義絓,胡卦反。顧野王云:“絓者,所礙。”
  高祖有天下,三邊外畔;大國之王雖稱蕃輔,臣節未盡。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
  歷至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1自全秦時內屬為臣子,后且擁兵阻□,選蠕觀望。2高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興兵。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內,宜及士民樂用,征討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3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栗栗,恐事之不終。且兵凶器,雖克所愿,動亦秏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4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愿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宁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故百姓無內外之繇,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万里,可謂和樂者乎!

  注1正義潮仙二音。高驪平壤城本漢樂浪郡王險城,即古朝鮮地,時朝鮮王滿据之也。
  注2集解□音□賣反。選音思兗反。蠕音而兗反。索隱蠕音軟。選蠕謂動身欲有進取之狀也。
  注3正義朕音而禁反。
  注4正義荷音何我反。
  太史公曰:文帝時,會天下新去湯火,1人民樂業,因其欲然,能不扰亂,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儿狀。孔子所稱有德君子者邪!2

  注1索隱謂秦亂,楚漢交兵之時,如遺墜湯火,即書云“人墜涂炭”是也。
  注2索隱論語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胜殘去殺”也。
  書曰“*七正*”,二十八舍。1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2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注1索隱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時。又孔安國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也。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運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
  注2索隱八謂八節之气,以應八方之風。
  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東壁居不周風東,主辟生气1而東之。至于營室。2營室者,主營胎3陽气而產之。東至于危。危,垝也。4言陽气之*(危)*垝,故曰危。十月也,律中應鐘。5應鐘者,陽气之應,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為亥。亥者,該也。6言陽气藏于下,故該也。

  注1索隱辟音辟。
  注2索隱定星也。定中而可以作室,故曰營室。其星有室象也,故天官書主廟。此言“主營胎陽气而產之”,是說异也。正義天官書云“營室為清廟,曰离宮、閣道”,是有宮室象。此言“主營胎陽气而產之”,二說不同。
  注3集解徐廣曰:“一作‘含’。”
  注4索隱垝音鬼毀反。
  注5正義應,乙證反。白虎通云:“應者,應也,言万物應陽而動下藏也。”
  漢初依秦以十月為歲首,故起應鐘。
  注6索隱按:律歷志云“該閡于亥”。正義孟康云:“閡,藏塞也。陰雜陽气藏塞,為万物作种也。”
  廣莫風居北方。廣莫者,言陽气在下,陰莫陽廣大也,故曰廣莫。東至于虛。
  虛者,能實能虛,言陽气冬則宛藏于虛,1日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故曰虛。東至于須女。2言万物變動其所,陰陽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須女。十一月也,律中黃鐘。3黃鐘者,陽气踵黃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為壬癸。壬之為言任也,言陽气任養万物于下也。癸之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東至牽牛。牽牛者,言陽气牽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雖凍,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東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呂。
  大呂者。其于十二子為丑。4

  注1正義宛音蘊。
  注2索隱婺女名也。
  注3正義白虎通云:“黃中和之气,言陽气于黃泉之下動養万物也。”
  注4集解徐廣曰:“此中闕不說大呂及丑也。”。正義案:此下闕文。或一本云“丑者,紐也。言陽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紐未敢出也”。
  條風居東北,主出万物。條之言條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條風。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1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2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為寅。寅言万物始生螾然3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華心4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門戶也,至于門則出矣。

  注1集解徐廣曰:“一作‘橫’也。”
  注2正義蔟音千豆反。白虎通云:“泰者,大也。蔟者,湊也。言万物始大湊地而出之也。”
  注3索隱音引,又音以慎反。
  注4集解徐廣曰:“一作‘莖’。”
  明庶風居東方。明庶者,明觿物盡出也。二月也,律中夾鐘。1夾鐘者,言陰陽相夾廁也。其于十二子為卯。卯之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其于十母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2甲3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軋軋也。南至于氐者。4氐者,言万物皆至也。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見也。南至于角。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5姑洗者,言万物洗生。其于十二子為辰。
  辰者,言万物之蜄6也。

  注1正義白虎通云:“夾,孚甲也。言万物孚甲,种類分也。”
  注2集解音孚。
  注3索隱符甲猶孚甲也。
  注4正義氐音丁禮反。
  注5正義姑音沽。洗音先典反。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鮮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注6集解音之慎反。索隱蜄音振。或作“娠”,同音。律歷志云“振羡于辰”。
  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万物而西之。*[至于]*軫。軫者,言万物益大而軫軫然。西至于翼。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呂。1中呂者,言万物盡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子為巳。巳者,言陽气之已盡也。西至于七星。
  七星者,陽數成于七,故曰七星。西至于張。張者,言万物皆張也。西至于注。
  2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陽气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賓。3蕤賓者,言陰气幼少,故曰蕤;痿陽不用事,故曰賓。

  注1正義中音仲。白虎通云“言陽气將极中充大也”,故复申言之也。
  注2索隱音丁救反。注,咮也。天官書云“柳為鳥咮”,則注,柳星也。
  注3正義蕤音仁佳反。白虎通云:“蕤者,下也。賓者,敬也。言陽气上极,陰气始賓敬之也。”
  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气道竟,故曰景風。其于十二子為午。午者,陰陽交,故曰午。1其于十母為丙丁。丙者,言陽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壯也,故曰丁。西至于弧。弧者,言万物之吳落2且就死也。西至于狼。
  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斷万物,故曰狼。

  注1索隱律歷志云“咢布于午”。
  注2集解徐廣曰:“吳,一作‘柔’。”
  涼風居西南維,主地。地者,沉奪万物气也。1六月也,律中林鐘。2林鐘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其于十二子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3北至于罰。罰者,言万物气奪可伐也。北至于參。4參言万物可參也,故曰參。七月也,律中夷則。5夷則,言陰6气之賊7万物也。其于十二子為申。申者,言陰用事,申賊万物,8故曰申。北至于濁。9濁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濁。北至于留。十留者,言陽气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呂。□南呂者,言陽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故曰酉。

  注1正義沉,一作“洗”。
  注2正義白虎通云:“林者,觿也。言万物成熟,种類多也。”
  注3索隱律歷志云“昧薆于未”,其意殊也。
  注4正義音所林反。
  注5正義白虎通云:“夷,傷也。則,法也。言万物始傷,被刑法也。”
  注6集解徐廣曰:“一作‘陽’。”
  注7集解徐廣曰:“一作‘則’。”
  注8集解徐廣曰:“賊,一作‘則’。”索隱律歷志“物堅于申”也。
  注9索隱按:爾雅“濁謂之畢”。
  注十索隱留即昴,毛傳亦以留為昴。
  注□正義白虎通云:“南,任也。言陽气尚任包,大生薺麥也。”
  注□索隱律歷志“留孰于酉”。
  閶闔風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陽气道万物,闔黃泉也。其于十母為庚辛。庚者,言陰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陽气就藏,皆胃胃也。北至于婁。婁者,呼万物且內之也。
  北至于奎。1奎者,主毒螫殺万物也,奎而藏之。九月也,律中無射。2無射者,陰气盛用事,陽气無余也,故曰無射。其于十二子為戌。戌者,言万物盡滅,故曰戌。3

  注1集解徐廣曰:“一作‘暸’。”索隱按:天官書“奎為溝瀆,婁為聚觿,胃為天倉”,今此說并异,及六律十母,又与漢書不同,今各是异家之說也。
  注2正義音亦。白虎通云:“射,終也。言万物隨陽而終,當复隨陰而起,無有終已。”此說六呂十干十二支与漢書不同。
  注3索隱律歷志“畢入于戌”也。
  <律數:
  九九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征。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黃鐘長八寸七分一,宮。1大呂長七寸五分三分*(一)**2*。2太蔟長七寸*(七)**十*分二,角。
  夾鐘長六寸*(一)**7*分三分一。姑洗長六寸*(七)**十*分四,羽。3仲呂長五寸九分三分二,征。蕤賓長五寸六分三分*(一)**2*。林鐘長五寸*(七)**十*分四,角。4夷則長五寸*(四分)*三分二,商。南呂長四寸*(七)**十*分八,征。無射長四寸四分三分二。應鐘長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注1索隱黃鐘長八寸十分一宮。案:上文云“律九九八十一以為宮”,故云長八寸十分一宮。而云黃鐘長九寸者,九分之寸也。劉歆、鄭玄等皆以為長九寸即十分之寸,不依此法也。云宮者,黃鐘為律之首,宮為五音之長,十一月以黃鐘為宮,則聲得其正。舊本多作“七分”,蓋誤也。
  注2索隱謂十一月以黃鐘為宮,五行相次,土生金,故以大呂為商者,大呂所以助陽宣化也。
  注3索隱亦以金生水故也。
  注4索隱水生木,故為角。不用蕤賓者,以陰气起,陽不用事,故去之也。
  <生鐘分:1

  注1索隱此算術生鐘律之法也。正義分音扶問反。
  子一分。1丑三分二。2寅九分八。3卯二十七分十六。4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注1索隱自此已下十一辰,皆以三乘之,為黃鐘積實之數。
  注2索隱案:子律黃鐘長九寸,林鐘丑沖長六寸,以九比六,三分少一,故云丑三分二。即是黃鐘三分去一,下生林鐘之數也。
  注3索隱十二律以黃鐘為主,黃鐘長九寸,太蔟長八寸,寅九分八,即是林鐘三分益一,上生太蔟之義也。正義孟康云:“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時,天地人混合為一,故子數獨一。”漢書律歷志云:“太极元气,函三為一,行于十二辰,始動于子,參之于丑,得三;又參于寅,得九;又參之于卯,得二十七;
  又參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參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參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參之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參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參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陰陽合德,气种于子,化生万物者也。”然丑三分二,寅九分八者,并是分之余數,而漢書不說也。
  注4索隱此以丑三乘寅,寅三乘卯,得二十七。南呂為卯,沖長五寸三分寸之一,以三約二十七得九,即黃鐘之本數。又以三約十六得五,余三分之一即南呂之長,故云卯二十七分十六,亦是太蔟三分去一,下生南呂之義。已下八辰并准此。然云丑三分二,寅九分八者,皆分之余數也。
  生黃鐘術曰:以下生者,1倍其實,三其法。2以上生者,四其實,三其法。3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宮五,征九。4置一而九三之以為法。5實如法,得長一寸。6凡得九寸,命曰“黃鐘之宮”。故曰音始于宮,窮于角;
  7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注1索隱生鐘術曰以下生者。案:蔡邕曰“陽生陰為下生,陰生陽為上生。
  子午已東為上生,已西為下生”。又律歷志云“陰陽相生自黃鐘始,黃鐘*(生)**[至]*太蔟,左旋八八為五”。從子至未得八,下生林鐘是也。又自未至寅亦得八,上生太蔟。然上下相生,皆以此為率也。
  注2索隱謂黃鐘下生林鐘,黃鐘長九寸,倍其實者,二九十八,三其法者,以三為法,約之得六,為林鐘之長也。
  注3索隱四其實者,謂林鐘上生太蔟,林鐘長六寸,以四乘六得二十四,以三約之得八,即為太蔟之長。
  注4索隱此五聲之數亦上生三分益一,下生三分去一。宮下生征,征益一上生商;商下生羽,羽益一上生角。然此文似數錯,未暇研核也。
  注5索隱漢書律歷志曰:“太极元气,函三為一,行之于十二辰,始動于子,參之于丑得三,又參之于寅得九。”是謂因而九三之也。韋昭曰:“置一而九,以三乘之是也。”樂產云:“一气生于子,至丑而三,是一三也。又自丑至寅為九,皆以三乘之,是九三之也。又參之卯,得二十七;參之于辰,得八十一;
  又參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于未,得二千六百八十七;又參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三;又參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又參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參至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謂之該數。此陰陽合德,气鐘于子,化生万物也。然丑三分,寅九分者,即分之余數也。”
  注6索隱實如法得一。實謂以子一乘丑三,至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為實數。如法謂以上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之法除實得九,為黃鐘之長。言“得一”者,算術設法辭也。“得”下有“長”,“一”*[下有]*“寸”者,皆衍字也。韋昭云得九寸之一也。姚氏謂得一即黃鐘之子數。
  注7索隱即如上文宮下生征,征上生商,商下生羽,羽上生角,是其窮也。
  神生于無,1形成于有,2形然后數,形而成聲,3故曰神使气,气就形。形理如類有可類。或未形而未類,或同形而同類,類而可班,類而可識。
  圣人知天地識之別,故從有以至未有,4以得細若气,微若聲。5然圣人因神而存之,6雖妙必效情,核其華道者明矣。7非有圣心以乘聰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及)*其去來,8故圣人畏而欲存之。唯欲存之,神之亦存。9其欲存之者,故莫貴焉。十

  注1正義無形為太易气,天地未形之時,言神本在太虛之中而無形也。
  注2正義天地既分,二儀已質,万物之形成于天地之閒,神在其中。
  注3正義數謂天數也,聲謂宮、商、角、征、羽也。言天數既形,則能成其五聲也。
  注4正義從有謂万物形質也,未有謂天地未形也。
  注5正義气謂太易之气,聲謂五聲之聲也。
  注6正義言圣人因神理其形体,尋多至于太易之气,故云因神而存之,上云從有以至未有是也。
  注7正義妙謂微妙之性也。效猶見也。核,研核也。華道,神妙之道也。言人雖有微妙之性,必須程督己之情理,然后研核神妙之道,乃能究其形体,辨其成聲,故謂明矣。故下云“非有圣心以乘聰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是也。
  注8正義言万物受神妙之气,不能知覺,及神去來,亦不能識其往复也。
  注9正義言圣人畏神妙之理難識,而欲常存之;唯欲常存之,故其神亦存也。
  注十正義言平凡之人欲得精神存者,故亦莫如貴神之妙焉。
  太史公曰:*(故)*[在]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1十母,2十二子,3鐘律調自上古。建律運歷造日度,可据而度也。4合符節,通道德,即從斯之謂也。

  注1正義宿音息袖反,又音肅。謂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凡二十八宿一百二十八宿星也。
  注2正義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注3正義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注4正義度音田洛反。

  【索隱述贊】自昔軒后,爰命伶綸。雄雌是听,厚薄伊均。以調气候,以軌星辰。軍容取節,樂器斯因。自微知著,測化窮神。大哉虛受,含養生人。
  ------------------
  YOUTH 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