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章 中國文明(公元前1027-前506年)


  周朝的統治延續了將近1000年,在前250年中,中華大地可能比此前的商代穩定得多,也顯然比隨后結束于公元前221年的5個世紀穩定得多。那一年,秦始皇實現了中國政治的真正統一。周朝統治的前250年中,有大約70到90個諸侯國。它對諸侯國的控制是松散的,但在事實上又是有效的。諸侯中有大約三分之二是周的同族男系親屬,而且周族的所有分支都感到有必要團結在一起,以維持他們對于被征服的商族和其他非周族部族的支配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效忠周天子的動机逐漸減弱了,而且在周王朝公元前771年的災難之后,諸侯便很難擺脫了控制。
  那個時期,由于再分封的進行,諸侯的數目增加到了大約300個。周天子權力和威望的喪失,使他們成了名義上的諸侯。實際上,他們的行為象國王一樣,甚至相互爭戰。公元前8世紀末之前,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就已開始,一直延續了500年之久。在中國歷史上,這一時期戰亂頻繁,而此前和此后卻是相對和平的時期。而且,這5個世紀中,前一段時間与后一段時間又有著顯著的不同。
  公元前506年以前的2個世紀里,戰爭連綿不斷,由于戰胜國兼并被征服的諸侯國,中華大地上諸侯國的數目從大約300個減少到了不足20個,其中包括洛陽附近仍由周天子直接統轄的殘留領地。這時的周天子,只是形式上的天下共主。然而,除了人口稀少,在諸侯爭戰的頭兩個世紀里,生活仍然是安定的。在這一階段,武士們是使用戰車進行戰斗的貴族;他們的職業使他們面臨著机遇和變化,但是,戰爭所得以進行的武士制度又使得他們難以利用這些机會和變化。農民是貴族之外唯一的社會等級,還沒有征募他們去服兵役;而且,盡管他們沒有多少机會進入生活不穩定的社會階層,他們還是被牢牢地固著于自己的份地上,為了自己的生存,也為了武士領主而耕种土地。直到此時,中國的社會結构都建立于傳統的身份制之上。直到此時,唯一的競爭還只是貴族之間的軍事爭斗。還沒有任何經濟競爭,尤其是土地還沒有成為可以買賣的商品。
  公元前5世紀到前4世紀,中國的社會生活開始發生變化,不僅貴族的生活,而且全体人民的生活都變得沒有保障了。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目睹了這一變遷的開端,他的哲學,以及他向弟子們傳授的教義,都是最早的由中國社會變遷所引發的思想反映。
  商代中國与孔子時代的中國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疆域的不同。在商代,中國的領域局限于北方的黃河下游平原以及黃河西岸渭河流域的關中地區。渭河是黃河的支流。到了公元前500年,中國的領土向南方和北方都有了拓展。在南面,它已包括了淮河流域和漢水流域,以及長江下游的低洼地區。這塊南部新添領土上的土著居民不是中國社會的原有成員,但他們在种族上与中國人有相同的血緣關系,他們的母語与漢語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他們一直采取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們日益卷入了中國的強權政治。同時發生的中國領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擴展,使得中國人与歐亞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發生了直接的接触,在這里,中國人遇到了不可同化的异族。這些游牧民族不僅不講漢語,而且有著与中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到了中國的農民与歐亞大陸的游牧者相互發生沖撞的時期,兩個社會之間不相容的生活方式已經變得凝固化了。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