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十二章 公元4-5世紀來自歐亞大平原的匈奴沖擊波


  据歷史記載,歐亞大平原東端最早的占領者,是操突厥語的游牧民族。中國人稱之為匈奴,而中國西部受它侵扰的其他定居民族稱之為匈族人。公元前4世紀,中國的秦、趙、燕三國的最北端,延伸到了歐亞大平原的南邊。公元前307年,趙國統治者募集了一支按游牧民族風格裝備起來的騎兵隊伍。公元前4世紀末,這三個中華邊疆小國沿著与歐亞大平原接壤的邊界筑牆,以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襲。
  游牧生活方式不僅把人們訓練得能征善掠,而且使他們組織嚴密,治理有方。對于人類和人類馴化的動物來說,沒有計划和紀律,就無法在草原上生活下去。因此,當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政治上統一了中國,并將地區性的邊牆整修加固成一條連綿不斷的長城之時,匈奴則在長城邊上組織起一個帝國与之對峙。公元前209-前203年間,中國出現的短暫而劇烈的無政府狀態,為匈奴提供了進攻的良机。公元前174年,他們還向西擴張,迫使其西面游牧鄰居開始了遷徙運動:月氏人遷到了烏滸河-藥殺水流域,塞人遷到了印度。公元前128年,中國的漢武帝向匈奴發動了反攻,試圖消滅匈奴,或者至少永久性地征服他們。但是,漢匈百年戰爭(公元前128-前36年)卻未分胜負。公元前52年,离中國最近的部分匈奴向中國皇帝稱臣。但是,中國取得的這一胜利是表面和暫時性的。同時,其余的匈奴部落通過進一步向西遷徙,避開以長城為基地的中國軍隊的打擊,從而完全逃脫了中國的控制。
  直到當時為止,匈奴尚未向中國以外的任何定居社會發動過任何進攻。可是,在公元4世紀和5世紀里,他們不僅向中國再度發動進攻,而且侵入了烏滸河-藥殺水流域、印度、伊朗和歐洲。這是歐亞大平原的這個游牧民族發動的第五次沖擊。然而,与其所有前輩不同的是,匈奴人這次沖擊行動在各個方向同時展開。
  公元304年,匈奴的一個部落入侵中國,于311年攻下洛陽,312年攻下已滅的漢朝的第一個首都長安,并于316年滅了西晉(建立于280年,它在政治上重新統一中國)。這支匈奴部落對中國成功的再度入侵,為其他蠻族的大舉進攻開辟了道路。別的蠻族,包括另外的匈奴部落、藏人、通古斯人或蒙古人。西晉王朝壽命短暫,整個華北,蠻族胜利者建立的小國林立。
  公元375年,在大平原的另一端,另一支匈族部落襲擊了住在伏爾加河与頓河之間講伊朗語的阿蘭人,推翻了來自斯堪的納維亞講日耳曼語的東哥特人在第聶伯河流城建立的帝國,并把想在羅馬帝國領土上尋找避難地的西哥特人,赶到了多瑙河下游的南岸。匈奴人向最西部發動的這些進攻,最終導致西哥特人和羅馬人之間的沖突。公元378年,羅馬人在阿德里安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匈族人帶著被征服的阿蘭人和東哥特人一道向西挺進,并讓其他講日耳曼語的蠻族人打頭陣。
  匈奴人在匈牙利大草原上安營扎寨,這是歐亞大平原來的人建在大陸歐洲半島腹地的一個營地。從公元395年起,羅馬帝國就發生分裂,它的東部比西部顯得更有活力。西部匈奴的軍事首領阿提拉,因而集中力量進攻西羅馬帝國。把西羅馬作為打擊目標是失算的,但在阿提拉可能進攻的兩個羅馬目標中,這一個更為脆弱。公元451年,他進攻高盧,但在奧爾良被西羅馬軍隊和西哥特人聯合擊敗。西哥特人期望西羅馬政府允許他們在西南高盧居住,因而极力防止匈奴人占領西哥特人從羅馬得到的領土。公元452年,阿提拉進攻北意大利,但尚未進軍羅馬城就撤退了。453年,阿提拉去世。被他降服的日耳曼人和撒馬利亞人舉行起義。匈奴人在西方的部族大舉東撤,從匈牙利大草原一直追到歐亞大平原通往黑海北部的西海灣地區。
  因此,西羅馬帝國沒有成為匈奴人的戰利品。相反,它成了講日耳曼語的蠻族人的戰利品。這些蠻族人逃避了匈奴的征服,或者雖被他們征服,但又在阿提拉死后舉行了起義。公元406年,大批蘇維匯人、汪達爾人、阿蘭人和勃艮第人,渡過萊茵河進入西羅馬領土。410年,西羅馬政府承認它無力為不列顛提供防御,同時,它也無法挽救羅馬本身,以避免其于同一年被逃避匈奴人的西哥特人所攻占。所以。向西入侵的匈奴人讓其他的蠻族人交了好運,把西羅馬帝國讓給了他們。匈奴人最終在羅馬帝國只獲得不多的領土。公元681年,一支保加利亞游牧部族(阿提拉所率匈奴人后裔的一部分),在多瑙河下游和海繆斯(巴爾干)山脈南麓之間的東羅馬領土上、為自己贏得了一塊永久立足之地。
  公元484年,這支匈奴人擊退并殺死薩珊波斯皇帝佩羅茲,在波斯同盟發動的戰爭中嶄露頭角。這場戰爭始于公元359年,結束于波斯人攻取羅馬要塞阿米達(迪亞巴克爾)。到了484年,這個厭噠人(阿布達利人)部族已經占領了烏滸河-藥殺水流域的上流地區。粟特和巴克特里亞曾經是貴霜帝國的屬地。第一位薩珊皇帝阿爾達希爾一世統治的波斯,于241年征服了貴霜帝國,似乎把這兩個地區并入薩珊波斯帝國。我們不知道,這些省份在厭噠匈奴人占領前就逃脫了波斯的控制,還是在以484年波斯慘敗告終的軍事較量之前,厭噠人直接從波斯帝國的手中將它們奪過去的。
  在這次慘敗之后,波斯帝國不得不向厭噠人進貢,一直到哥士婁一世科斯洛埃斯(531-579年在位)在位期間。在哥士婁一世在位期間,波斯帝國于公元558年或563-567年間,對厭噠人進行了報复。哥士婁當時在突厥人中找到了同盟者。后者是曾在匈奴人的后方稱雄于草原的一支游牧部族。波斯人和突厥人聯手推翻了厭噠人的帝國,并沿烏滸河瓜分了它的領土。波斯帝國因而獲得烏滸河南段大夏的部分領土(托卡里斯坦,即現在的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但是,厭噠人的其余部分,則在興都庫什山脈南部的查布爾斯坦(阿拉霍西亞)幸存了下來。
  在從草原出發、穿過草原南邊帕米爾高原和里海之間地段的匈奴人馬中,厭噠人是先頭部隊。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先頭部隊455年入侵印度,摧毀了笈多王朝,并對笈多王朝統治下一直處于“黃金時代”的印度文明,進行了大破坏。528年,這支匈奴人被最后赶出境外。
  匈奴人的大舉入侵,使被侵略地區經受了一次嚴峻的考驗。東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最為成功地迎接了這一挑戰。盡管東羅馬帝國沒有抵擋住阿提拉的進攻,盡管厭噠人把波斯帝國打得大敗,但是,這兩個帝國都沒有被征服;它們以進貢的代价換取了生存。波斯帝國能繼續生存下去,不能說不是一件令人惊訝的事。因為,484年軍事慘敗導致的馬茲達起義,表明了公元6世紀波斯帝國所患社會痼疾的嚴重性。在同一世紀里,西羅馬帝國也在受著同一种社會疾病的折磨。可与波斯帝國不同的是,西羅馬帝國分崩离析了。
  西羅馬帝國瓦解了,而東羅馬帝國卻依然完好無損。它确實使東羅馬帝國拋掉了一個包袱。因為,在地中海西部地區及其非洲和歐洲內地,希腊-羅馬文明自從公元3世紀崩潰以后,就根本沒有复興過。在希腊-羅馬世界的最后階段中,只有黎凡特地區的社會生活還能正常地進行著。
  匈奴人的侵略,對印度和中國的影響不象對西羅馬帝國那樣嚴重,但他們所受的打擊比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更為慘重。在印度和中國,匈奴人的入侵并不僅僅是滾滾而過的暴風雨,侵略者還在這兩個次大陸永久地居住下來。在印度西北部,匈奴人現在依然以拉杰普特人為代表。這些部族很快皈依印度教,并融入剎帝利种姓之中,就象過去侵入印度的歐亞游牧部族一樣(例如塞人和缽羅缽人)。在中國,蠻族入侵者最終也被同化了。但是,匈奴對中國的打擊格外沉重。渭河流域和黃河下游,是公元4世紀及后來被匈奴和其他蠻族占領的中國土地。這一地區曾經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同它相比,西羅馬帝國崩潰時,希腊-羅馬文明所失去的地區,僅僅是可以犧牲掉的殖民兼并地。然而,由于面積廣大,中國和印度次大陸得以避免崩潰之災。在這個國家里,當侵略者從北部攻入時,逃難的人們都可以跑到南方未得安宁。大自然和人類的工程,保護了中國的南部。在淮河和長江下游,還有人工運河,這些河网水路,對更加習慣于在華北平原生活和征戰的歐亞游牧民族的騎兵,形成了巨大的障礙。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