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五十五章 拜占庭文明(726-927/928年)


  在674-678年和717-718年阿拉伯人對君士坦丁堡兩次圍攻中幸存下來的東羅馬帝國,比其南部鄰邦伊斯蘭教帝國和查理大帝(768-814年在位)建立起來的法蘭克帝國都要小。在9世紀解体之前,加洛林帝國一直是東羅馬帝國的西北鄰邦。因而,在719至925年期間,東羅馬帝國政府的外交政策一直很謹慎。788年,伊林娜女皇支持一位倫巴第人對帕維亞王位提出要求,企圖將法蘭克人驅逐出倫巴第。這次不成功的嘗試只能算是一次毫無特色的冒險。
  在這一時期,東羅馬政府一般只致力于追求兩個目標:保持它仍然占有的領土,盡可能多地將它從保加利亞的侵犯下解救出來的“斯拉維尼亞”与巴爾干半島的腹地相連。在這一時期与保加利亞爭奪巴爾干半島腹地的戰爭,是對東羅馬政府軍事資源的第一次消耗。在826年或827年穆斯林征服克里特島之后,東羅馬政府一次又一次試圖恢复該島;由于穆斯林在干地亞的要塞控制了愛琴海海域,因而它成了刺向帝國心髒的一把匕首。東羅馬政府還頑強地(雖然并不成功)抵抗了伊夫里奎亞穆斯林對西兩里島的征服(827-902年)。當西西里的穆斯林占領阿普利亞并圍攻位于亞德里亞海岸的拉古薩,東羅馬皇帝巴西爾一世(867-886年在位)在868-876年進行了強有力的干預,并將阿普利亞并入了東羅馬帝國。
  這樣做并未背离保持守勢的外交政策。在失去了西西里島之后,東羅馬帝國需要找到另一個屏障來防止西北非和西西里的穆斯林与亞德里亞海對岸的保加爾人聯合起來。在863年消滅了馬拉蒂亞的埃米爾深入到小亞細亞東北部的遠征軍之后,東羅馬仍然保持了謹慎的政策。這次事件成為托羅斯和安蒂托羅斯山脈一線東羅馬-阿拉伯前線的轉折點。但東羅馬人過了63年才于926年發起反攻。在此期間他們在小亞細亞唯一的攻擊行為是襲擊非正統的保羅派基督教徒,后者在馬拉蒂亞穆斯林的支持下已在東羅馬帝國東北邊疆的迪夫里伊建立了一個据點。東羅馬人与保羅派的戰爭從約843年持續到約878年。
  在羅馬与保加利亞的戰爭更為激烈。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21年的戰爭(755-775年)中未能消滅保加利亞。緊接著這次較量之后,兩國在9世紀時又為爭奪斯拉維尼亞的控制權展開競爭。在804-805或805-806年,帝國制服了伯羅奔尼撤半島上的大部分斯拉夫人。809年,保加利亞摧毀了帝國西北部的要塞塞迪卡。皇帝尼斯福魯斯一世(802-811年在位)在愛琴海和亞德里亞海之間安置了亞洲希腊人和突厥人移民,企圖以此來阻擋保加利亞人前進,但他在一次軍事失利中喪生。當904年邊界确定之后,環繞塞薩洛尼基腹地的邊界离東羅馬帝國這一十分重要的城市只有22公里。
  從726年到843年,東羅馬帝國因一場激烈的內部沖突而陷于癱瘓。沖突起因于在基督教會內是否陳列和膜拜圣像。這种做法違反了基督教從猶太教繼承來的十誠的第二條;它使得基督教徒成為猶太教和穆斯林攻擊的現成目標。但這一習俗几乎是与基督教會非猶太人的分支同時形成的,因此如果要放棄這一做法,基督教就很難贏得非猶太人的改宗者。
  倭馬亞哈里發耶齊德二世(720-724年在位)据說曾下令銷毀境內基督教會和公共場所中陳列的圣像。但并不清楚耶齊德的行動是否与東羅馬皇帝利奧一世出于相同的考慮,利奧一世在726年也頒布了具有同樣效果的敕令。利奧的行動滿足了駐扎在小亞細亞的軍隊的要求,但卻遭到了羅馬教廷教會臣民的強烈反對。羅馬教廷的轄區當時包括基克拉澤斯群島、克里特島和希腊內陸說希腊語的基督教居民的飛地。大約在732-733年,東羅馬帝國政府回擊了這次反抗,它把羅馬教廷所有的說希腊語的教會臣民都轉給君士坦丁堡教廷管轄。
  843年,東羅馬帝國的內部沖突以有利于圣像崇拜者的妥協而結束。各方一致同意三維(立体)圣像應該繼續受到禁止,而兩維(平面)圣像則應被認可,不過不能把圣像本身當成崇拜的對象,而應把它們看成是它們所代表的人物——人、天使或神——的象征。東羅馬帝國內的這次要協消除了致使君士坦丁堡教區与羅馬教區產生不和的根源。教皇的教會臣民并不是毫無异議地支持教皇的立場。787年,東羅馬帝國的圣像崇拜者在尼西亞召開的第七次普世會議上贏得了一次重大胜利。這次普世會議的決議雖被教皇批准,但在794年卻遭到在法蘭克福召開的加洛林帝國主教會議的譴責。按照道理,君士坦丁堡主教應在787年和843年將732-733年左右移交的教區歸還給羅馬。但實際上兩次都未能歸還。
  東正教世界內部沖突結束之后,出現了一次文化复興。這次文化复興的推動人物是佛提烏(858-867年和877-886年的君士坦丁堡主教)。而拜占庭文化的傳播和擴大則得益于塞薩洛尼基的兩位學者兼傳教士君士坦丁-西里爾和其兄美多迪烏斯的努力。君士坦丁第一次傳教就前往哈扎爾人之中,哈扎爾人講突厥語、曾臣屬于已經滅亡的突厥草原帝國,他們在歐亞平原的西端創造了自從公元前3世紀西徐亞帝國崩潰后這一地區最文明的帝國。哈扎爾人很早就与東羅馬帝國結盟對抗波斯人和阿拉伯人。860年,即在君士坦丁-西里爾向哈扎爾人傳教的同年,這一聯盟又面臨著新的共同敵人瑞典人。860年,一支瑞典人的海盜艦隊從俄國來到東羅馬帝國,差一點就占領了君士坦丁堡。不過君士坦丁-西里爾向哈扎爾人的傳教并不成功。到860年哈扎爾的哈強克家族已經十分堅定地信奉了猶太教(哈扎爾人信奉猶太教可以免除一些政治糾紛,而無論采用東羅馬帝國還是伊斯蘭哈里發帝國的國教,都可能會陷入這些糾紛)。但在863年,應斯拉夫人大摩拉維亞公國(今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統治者的邀請,君士坦丁-西里爾和美多迪烏斯來到了這一距离較遠的斯拉夫語系國家,并且帶去了格拉哥里字母表。這一字母表是由君士坦丁-西里爾發明的。用來表達定居在塞薩洛尼基內地斯拉夫人的方言。
  大摩拉維亞位于西伊利里亞的北部。這一地區無爭議地屬于羅馬教廷主教區。君士坦丁-西里爾和美多迪烏斯与2個世紀前塔爾蘇斯的狄奧多爾一樣忠誠于教皇。教皇批准了他們的著作,但卻遭到法蘭克教會的反對,法蘭克教會從政治上將這一著作解釋為東羅馬帝國對法蘭克帝國勢力范圍的一种侵犯。法蘭克帝國當時正趨于解体,但法蘭克教會卻依然存在。就象在794年一樣,這時的法蘭克教會推行的政策与羅馬教廷的政策相抵牾。855年,法蘭克教會成功地摧毀了斯拉夫語系的摩拉維亞傳教團。傳教團內幸存的教士(君士坦丁-西里爾死宁869年,美多迪烏斯死于885年)成了流亡者,其中有些人到達保加利亞。他們在保加利亞發現了一塊新的傳教區。在這里傳教一定會結出碩果,因為他們在這里受到了歡迎。
  在東羅馬和阿拉伯人在小亞細亞的邊界戰爭于863年發生重大轉折之后,864年保加利亞改宗了東正教基督教。870年,保加利亞的沙皇鮑里斯-米哈伊爾發現效忠于羅馬教廷更不利于保加利亞的政治獨立,便堅定了他對君士坦丁堡教廷的效忠。既然君士坦丁堡主教是東羅馬帝國的政治臣民,那承認該主教在教會的至上權可以被看成是默認帝國的政治宗主權。885年,鮑里斯接納了流亡的說斯拉夫語的教士,從而無需窩藏說希腊語或拉丁語的外國教士便可建立起一個保加利亞的民族教會。
  在斯拉夫語成為保加利亞的民族語言之后,保加利亞向西南部的擴張,加強了處在以前曾說突厥語的保加利亞國創建者統治之下的斯拉夫語居民在政治較量中的力量。885年之后,保加利亞發明了一种新的更簡單的字母(它被錯誤地說成是“西里爾字母表”)來代替君士坦丁-西里爾本人發明的格拉哥里字母。保加利亞人以及所有后來改宗東正教的斯拉夫人和一部分在達爾馬提亞群島改宗羅馬基督教的斯拉夫人都以塞薩洛尼基內陸地區所說的斯拉夫方言作為宗教禮儀用語。
  保加利亞的改宗使君士坦丁堡与羅馬的關系一度緊張。保加利亞的中心地區處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區的范圍內,但保加利亞在809年之后擴張的領土卻位于有爭議的東伊利里亞地區。但是,大摩拉維亞講斯拉夫語的教士在885年到達保加利亞,最終确定了保加利亞信奉卡爾西頓基督教的東正教形式。
  863年的确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東羅馬皇帝邁克爾三世消滅了馬拉提亞埃米爾的遠征軍,君士坦丁-西里爾和美多迪烏斯到達大摩拉維亞;也正是在這一年君士坦丁大學重新恢复。鮑里斯沙皇的次子和第二位繼承人汗西米恩沙皇曾就學于君士坦丁堡,他深深迷戀著拜占庭的希腊文化;913年,當帝國的皇冠由一個毛孩子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羅格尼圖斯繼承時,西米恩計划將東羅馬帝國与保加利亞統一起來,并作為比君士坦丁七世年長的兩位國王之一而搶奪帝國的王位。西米恩的計划出了差錯。東羅馬艦隊的海軍司令羅曼努斯一世萊卡帕努斯搶在了他的前面。在從913年開始直到927年西米恩去世為止的一場戰爭中,西米恩證明自己無法用武力強行實現自己的意志。西米恩沒有海軍,也未能獲得穆斯林海軍的配合。因此,小亞細亞始終處在他的勢力范圍之外,他既不能困死又不能利用風暴占領君士坦丁堡及東羅馬帝國在東南歐領土上其他一些有城牆的沿海城市。
  在西米恩死后,羅曼努斯一世与西米恩的繼承人彼得訂立了和約。他宣布彼得是皇帝,并且是他的大主教之一,同時還將孫女瑪麗亞嫁給彼得作皇后(陪嫁一筆年金)。926年,羅曼努斯一世率領東羅馬向東方穆斯林發動了拖延多時的反攻。927-928年异常寒冷的冬天使東羅馬帝國內部農民、大地主与帝國政府間的力量失衡。對于拜占庭世界來說,926-929年的事件与860-864年的事件具有同樣重大的意義。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