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科技巔峰

小說博覽 第九十章 蕭強的奇思妙想 文 / 急凍人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代戰爭,就是信息傳輸之爭。信息傳輸的成功率和時效性,最直接地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蕭強見到周主任的第一句話,就奠定了這次高科技演習的準備基礎。

    這一點,周少將和在座的科學家們,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我軍早期作戰,由於通訊能力低下,很多時候只能採用電台遙控,部隊一撒出去,不到約定好的聯繫時間,連影也找不到。最高指揮官對戰場形態、敵我變化,只能由前方將領傳回來以後,給予有限的戰略指令:攻佔某某地區、對敵阻擊、爭取取得某某地域的控制權等等。而且命令也是含糊的,很少有非執行不可的堅決性。具體臨敵指揮,還是右前方將領自我決斷。

    到八十年代初期,西南邊境戰役時期,我軍已經普遍配備了軍用步話機,指揮部隊戰場的形態,有了更清晰地瞭解,也能做出更為明確的指示,快速調整部隊,作出有針對性地計劃。

    可以說,對信息的重要性,所有的軍人,都不會有不同意見。

    對此,蕭強也是深刻地明瞭。

    說句老實話,國內軍方,對於什麼是高科技,怎麼才算是高科技條件下的戰爭,一直並沒有非常明晰的概念。

    我軍從創立以來,就是一把小米一把槍,一點一點熬出來的。

    開國之初,就以劣勢裝備,和武裝到牙齒的美國人,在朝鮮大打出手,在有限區域內,打了一場高烈度的戰爭。

    此後,唯精神論的戰術思想,長期成為軍隊建設的主要方面。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國內處於混亂狀態的時候,在我國一直被美蘇集團是做眼中釘肉中刺的時候,在連國家經濟建設也不能正常開展的時候,奢談軍隊現代化建設,這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在高層之間,始終存在著兩種思維:蘇式建軍和美式建軍。

    老一輩的將領,大多親眼見識過二戰蘇軍,集中數千門大炮齊射,所形成的鋼鐵火焰地獄。無可置疑,這種壯觀的場面,確實能在人的感官刺激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並在多年以後,還被人津津樂道。

    但蕭強自己,則屬於美式建軍思想的擁護者。

    蘇聯萬炮齊鳴,非常雄壯威武,不過其效率實在低下,它靠的是無休止的覆蓋式炮轟,用雷霆萬鈞之勢,將敵人碾為飛灰。

    然而,這要消耗多少的資源呢?

    高科技武器的必然性,就在於它的精確性,也因為精確性,從實際上,大力節約了國家資源,減少了戰場消耗。因為它消耗的,更主要的是技術儲備!是無形的高技術結晶!

    而不是粗劣的大規模集約化產物。

    至於說到高科技武器的昂貴,作為保有部分前世記憶的蕭強,是有著最直觀認識的。

    在他模糊的記憶中,他那個時代的中國,生產能力讓世界為之震驚。無論什麼產品,在中國參與生產之前,都是價格高昂的,一旦中國的生產形成規模,那種產品的價格,就會急劇下降,從而成為大多數人都能買得起的消耗品。

    最開始,這種狀況還不突出,因為主要集中在下游勞動密集型產業。

    但隨著國內廠家的技術革新,生產線換代,電子產品也很快走下價格的神壇,到幾十年後,美英等國,只能死死地抱著它們的一部分核心技術,緊守防線。

    所以,蕭強對國家未來有著絕對的信心,這和大多數這個時代的人都不同。

    他們對未來會怎樣發展,改革是否能取得成效,能夠取得多大的成效,心中沒有底,用一號首長的話來說,叫做「摸著石頭過河」。

    信心,就是蕭強最大的依仗。

    既然多年以後的中國,具有強大的生產力,那為什麼要走蘇式建軍的道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在必然會被時代所淘汰的發展道路上來?

    用一百枚、兩百枚炮彈,作覆蓋性炮轟的目標,一枚戰術飛彈就解決了問題,這會為軍隊後勤,減少多大的壓力?

    所節約下來的資源,可以多生產多少的民用產品?促進多少人的就業?

    所以他藉著這個機會,牢牢把握著對高科技戰爭的詮釋權,用一句信息決定一切,為國防科工委精心組織的這場討論會,打下了註腳。

    蕭強的這個結論,毫無疑義地被全部通過,他戴著一頂八一大簷帽,快慰異常。

    他身上穿的是一套軍裝,這是周主任為他特意準備的。

    軍隊是一個集體,是一個紀律單位,是集體榮譽感勝過一切的部門。蕭強要是以一個普通平民、還是個不到二十歲學生的身份,對著滿屋子的軍人指手畫腳,從情理上也講不過去。

    所以,他穿著一套軍裝,一身中校軍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現在是軍方的臨時代表。

    不過,在座的,國防科工委那些資深的老科學家,哪一個不是大校以上的技術級別?還有好幾個老科學家,肩膀上都扛著金星,是將級技術軍官!蕭強一個小小的中校,在這麼多將官的包圍下,也顯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軍隊講求的就是服從。

    作為軍方的特派軍官,他的中校只是個軍階級別。臨時的行政級別,則只要周主任不干涉,這裡就是他最大。

    蕭強趁著大家統一認識的時刻,立即就把任務分發下去。

    他的任務,是打造一支真正的試驗部隊,一直以現有科技為基礎,努力再現他記憶中高科技部隊的實驗性部隊——一支純粹的數字化部隊!

    當然,這只能是一支技術極為粗糙的數字化部隊。

    不可能有現成的gps定位系統,也不可能為每一個士兵都配備這樣一套系統。

    他的打算,就是將定位的任務,交給每個班都會有的、專門的步話機報務員。由這麼多科學家,對我軍現有的步話機系統,作了全面地改進。

    撤除了許多沉重粗大的電子零件,只要能用集成電路代替的,統統採用集成電路!

    步話機上,加裝了一台肩扛式監視鏡頭,這東西現在還沒法做小,在廠家的努力下,也足有一塊板磚大小,重達三公斤。

    監視鏡頭傳輸的電信號,經過專門的芯片加密,再高度壓縮之後,用軍用放大器對外放送,類似於電視台現場直播一般,但只有配備瞭解密芯片的接收機,能將之還原為視頻信號。

    這樣的視頻圖像嗎,只能說馬馬虎虎,湊合著用,總還是比沒有要強多了。

    經過改進的特製步話機,達到了語音和視頻信號同步傳輸的能力,總重量達到了二十五公斤,其中軍用電池就重達十五公斤,沒辦法,要支持放大器正常工作,電池的消耗也比普通步話機大得多,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班用定位器,限於功率,所傳輸的距離只有二十公里,並不能涵蓋整個戰場,在深入敵人後方之後,更無法傳遞回及時的信息。

    這就需要一個中繼系統。

    蕭強的中繼系統,非常有意思,他選擇的是一架軍用運輸機,經過改裝之後,它可以充任戰場信息傳遞節點。

    而且,更有趣的是,按他的說法,那不是飛機,而是衛星!

    國內的衛星數量還有限,達不到為一個演習專門調撥過來的奢侈程度。但在蕭強的堅持下,大家接受了他的觀點——我們扮演的就是外軍,我們沒有這麼多衛星,但外國有,他們的衛星遍佈整個外太空,連接成網。

    我們沒有足夠的衛星,但可以採用土辦法,模擬衛星的存在,讓飛機在一萬五千米天空盤旋,形成對地信息傳遞中繼的作用。

    定位系統,其中心思想就是定位。

    這個,蕭強想的也是土辦法。

    他知道後世的衛星定位系統,以特製的衛星,在全球形成網絡,通過信號的角度差,以特殊算法,確定信號的精確位置。

    這個定位,在國內要解決不是難題。

    難就難在,哪裡去找這麼多衛星來定位?

    蕭強找到了陸航團,調用二十架直升機,經過改裝以後,將之變成二十個信號接收中介,轉發給高空的中繼飛機(衛星)。中繼飛機,又把這些信息,傳回地面指揮中心。

    地面指揮中心,才是這次定位系統的重中之重。

    他從國防科工委,找到了研製出中國386的長城公司,請求他們的協助。

    長城公司第一個揚名的產品,叫長城0520,其實就是基於大名鼎鼎的286芯片組,全套模擬ibm-pc的兼容機。

    可別看蕭強前世的時候,什麼顯卡、聲卡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配套卡件購買,自己買回來,像搭積木一樣就能獨自完成。

    這個時代,所有的東西都沒有現成的,顯示驅動需要自己動手設計、板卡需要自己設計、主板需要自己設計,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長城集團把這些技術都吃透了,重新設計製造出來,讓蕭強得知以後,佩服之至。

    他找到長城集團,並不是想要他們的386,而是希望他們,在國防科工委巨型機研究專家的幫助下,以幾百塊386芯片,搭建一套戰場計算機中心。

    為什麼讓長城公司為首,而不是巨型機專家來負責,就是考慮到長城公司已經把這種芯片的技術研究透徹了,只要經過巨型機設計專家的幫助,就能組建起一個有效的計算機系統。

    巨型機,這是國內的稱呼,在國外,都被稱之為超級計算機。

    當最後這套計算機系統構建完成之後,蕭乾也給嚇了一大跳:三個並行主機系統,足足需要三輛重型軍用卡車來運載。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巨型機了。

    三個主機,各有任務:一個是資料信息庫,在接到資料請求之後,傳送信息庫資料;一個是服務處理系統,對傳來的服務請求,進行處理,需要提供資料的,從資料系統調撥以後,轉發給服務請求方。

    最後一個系統,才是中央計算單元,根據現有資料,在程序要求下,對戰場的形態進行計算。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套系統,已經達到了准巨型機的標準。

    它的主要職責,是接受中繼衛星傳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出每個信號源的所在位置,以及他們的識別編號。

    同時,在戰場,還有十個小型地面雷達站,它們扮演的角色,是敵人的預警機。

    沒錯,雖然很讓人發笑,但蕭強針對外軍的設備,都只能採用土辦法來解決,這也是國內軍事科技的現實無奈!對此,國防科工委的科學家們,在聽到蕭強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設想之後,都只是拍了拍他肩頭,沉重地歎了口氣。

    我們要是有足夠的衛星、有預警機,怎麼可能採用這樣的笨辦法,讓預警機下地,來做模擬?

    預警機下地,是信號源下地,天上還有一架運輸機,模擬預警機的戰術動作,在一隊戰鬥機的護航下,或是抵近探測,或是飛高指揮,或是後退躲避對方戰機、導彈威脅,做足了全套動作!

    一旦預警機被判定擊落,整個戰場雷達網就立刻關閉,不再提供雷達訊息,也不再為戰機提供引導支持。

    雷達信號被傳輸到戰場計算機中心,經過矢量地形分析,形成一套地形概貌,以幫助指揮中心的參謀將領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戰場計算中心的處理能力,經過大家的實踐,相對這個時候的大多數工作站來說,非常強悍。

    在處理這些數據之餘,還有百分之十六的冗余計算能力,被來到國防科工委,檢查蕭強工作的、斤斤計較的鄭大校所發現,立刻轉告了製造戰場對抗模擬系統的一一零二廠。對方迅速製造了一批改良設備,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計算能力,達到了激光戰場對抗盡量使戰場真實化的目的。

    並且,在計算中心系統正式投入運行以後,國防科工委的巨型機研究專家們,又重新提出了一套計算中心的設計圖紙,這次的,就是基於386處理器,正規的巨型機設計方案了。

    蕭強沒有將之變成實物,但重組了這套資料,將專家們的超級計算機設計方案,收入了神秘空間。這是一項技術儲備,以後遲早要用上它!

    他費盡心機,搞這麼一大套東西出來,提供的,是充分的想像力。

    論科技能力,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科工委的周主任,都比他強上十倍百倍,但沒有人想到用這樣的土辦法,達到模擬高科技戰場系統的作用。

    也可能有人想到了,但由於級別不夠,或者是申請不被重視,而沒有通過。但蕭強的運氣顯然不錯,他藉著軍方高科技演習,軍備欽差大臣的機會,成功地實施了這次全體軍工協同的項目,搞出了這套系統。

    但誰也不知道,他搞這套系統,背後的目的。

    蕭強在一開始,就開宗明義地說明:「一個戰術班,就是一個封閉的小組;一個排,就相當於幾個系統的控制中心;而連,則相當於獨立的處理系統。以連為單位,才構成了營級作戰構架。這次的高科技定位系統,就是以一個營,為實驗單位。每一個層級,都應該是下一級向上一級發送請求,在得到回饋信號以後,作出反應。」

    他巧妙地借助構架戰場組織架構的機會,將每個班,當作了一*立的計算機。而排,則相當於一個局域網,連級,則好比城域網,整個營級作戰通訊架構,則被算做了一個國家網絡的形式。

    同時,他為了強化這點,還特意把網絡的概念,向專家們敘述了一遍,這並難不倒他們——這些東西的複雜程度,並不高,只要規格統一,很容易處理。於是,一套實用的系統,包括中繼通訊器材設備,都被開發出來,投入實用。

    依靠研製一套戰場信息系統為後盾,他把網絡的各個環節,進行拆分之後,順利地分發給各個小組,協同開發。

    這樣的研究效果,相當於借助整個國家的科研力量來為自己提供幫助,如果不是這次演習,他怎麼可能有這樣好的機遇?

    總的來說,蕭強非常滿意。

    不同網絡的兼容通訊協議,也迅速被專家們所解決。比如衛星網絡和雷達網絡的通訊,比如激光戰場對抗模擬系統和整個網絡的通訊統一問題,都通過這個兼容協議加以了解決。

    見微知著,通過這次的搭建戰場系統,蕭強借此,解決了積壓在他心中的大部分問題。只是協議還顯得過於粗糙,這是由於通訊網絡並不十分複雜,所以以後還需要繼續改進。然而大的方面,著實解決得非常完美。

    吃飽了,這次實在是吃飽了!

    蕭強並沒有完全滿足,計算機系統是死的,沒有軟件,它就是一堆電子零件。

    因此,在計算機系統初具雛形的時候,他就提出了一整套軟件設計方案。

    交互式圖文處理系統,是他考慮到的最合適的系統。

    這不完全是出於他的私心,而是由於大量採用了音視頻信號,最直觀、最便捷的指揮方式,就是運用交互式界面,讓沒有經過培訓的軍官們,也能在短期使用之後,流利地借助它,來進行面對面的指揮!

    於是,基於386處理芯片的操作系統,成為了一項軟件工程,迅速被下發下去。

    清華大學也被緊急動員起來,軟件系正在搞的那個圖形系統程序,給了程序設計員們更多的靈感。六十多個軍方的編程員,做出了系統框架,規範了編成規則,再分給清華軟件系大三以上的同學,由他們進行填充作業。

    低年級的學生也沒有放過,他們進行數字演算,對填列的各項函數數據,進行驗證。以不上機、閱讀程序段的方式,對程序進行紙面覆核。

    系統的外觀,依然採用的是夏教授他們搞的那個,但內容完全變了。

    對內存的控制、對硬件的支持驅動、多任務窗口、對圖文和音頻等多媒體信號的壓縮復原處理、動態圖像的實時處理等等,都作了重新地設計。

    可以說,這是一套完全摒棄了dos,真正實現了計算機所有功能的操作系統!

    其實,最初程序員們是打算用unix的,它的穩定性和速度,要遠遠高於這套系統。

    只是在蕭強的蠱惑下,考慮到這是基於英特爾芯片的操作系統,同時圖文操作系統也是個新課題,大家還是採用了他的方案。

    幾十萬行源程序,即便借用了清華大學幾百名軟件系學生,也直到十一月中旬,才初步完成。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程序調試,直到十二月上旬,這套被稱之為「戰場實時監控系統」的軟件,終於大功告成。

    看著運行流暢的程序,所有參與開發的程序員們,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這兩三個月來,他們幾乎是不眠不休,以超人的毅力,投入了這項浩大的工程中。此刻看到成果就在眼前,他們如何不熱淚盈眶!

    軟件上機試用,效果相當令人滿意!

    特別是交互式界面,友好的人機交流環境,讓所有見過這套系統的人,都讚不絕口。而也從此之後,這種軟件設計思路,也被軍方延續下來,成為各種戰場系統、指揮系統的統一標準,而大力推廣開來。

    同時,基於這種交互式系統的程序編譯器,一時間也大行其道,各種圖文操作系統的軟件,也飛速增加,大大地豐富了這套操作系統的內涵。

    之後,在這次演習結束之後。軍方正式為這套系統定型,終究還是以unix將其重寫一遍,隨後就作為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標準配置,向各個部隊推廣。

    同一套操作系統,unix,和後來被蕭強命名為「天眼」的操作系統,從此走上了兩個發展方向。一個作為軍用,一個成為民用商業軟件,在各自的領域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在拿到最初版本之後,蕭強就開出了三十萬的獎勵。當然,這筆錢不可能發給個人,而是交給了國防科工委。

    隨後,他拿出二十萬,感謝清華大學的同學們,其中一半也作為了教學經費,另一半發給各個同學的時候,他們為編寫軟件,熬紅了的眼睛,變得更紅了!此後,絡繹不絕的學生,並且不僅限於軟件系的同學,漸漸地成為了蕭強那個興趣活動小組的成員,成為他未來科技研究的主力軍。

    蕭強這回是撒錢撒順手了,立刻又拿出十五萬,請夏教授組織同學,將軟件中存在的軍事印記,和軍事運用子程序全部抹除,大力開發民用軟件。如工程師的cad設計軟件、表格辦公軟件等等。

    這套系統的開發是漫長的。

    漫長到,蕭強將之推向市場的時候,許多軟件還沒有最終完成,只有一個功能不完全的試用版,然而,這套系統的開發成功,其蘊含的意義,直到很多年以後,才逐漸被人發覺,為他的遠見卓識,而欽佩不已。

    而那時的寰宇電子,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動搖地龐然大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