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科技巔峰

小說博覽 第二百八十五章 星球改造 文 / 急凍人

    墨色的太空之中,一艘巨大無比的飛船,正在靜悄悄

    太空之中,深色的宇宙背景漆黑如墨,但那是因為宇宙深不可測,疊加之後才形成了漆黑的背景。真正置身其中,其實是非常明亮的。來自無數星耀的光輝,將這一片星宇,變成光明的白晝。

    太空船極其巨大,是一種框架式結構。

    在前方,是駕駛艙和太空人的生活艙。中部則是通透的貨艙,沒有密封,只是將一件件大型設備,固定在框架上。在尾部,才是動力室推進器。

    此時的飛船沒有開啟火箭動力,而是依靠慣性,在宇宙中飛行。

    星光照射在飛船身上,反射出銀白色的光芒。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顯得格外清晰。寰宇公司的標誌,在星光中熠熠生輝。

    由於採用了框架式結構,製作這樣一艘飛船,難度比之製造一艘同樣尺寸的封閉式飛船,難度降低了不知多少倍。

    駕駛艙裡,只有一名駕駛員在操作飛船。

    不過,智腦全自動駕駛裝置,並不需要駕駛員做什麼。他只需要觀察各種探測裝置,在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採用手動方式接管操縱權就可以了。

    飛船裡還有十五名船員,他們已經離開月球基地,十一個月了。

    「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一個聲音從駕駛員身後傳來。隨後,一名傳著寰宇公司制服的大漢。漂浮著出現在他身邊,用手將自己送入座椅,扣上保險帶。

    長時間地太空飛行,讓駕駛員頭腦顯得有些遲鈍。在這片荒蕪的宇宙空間飛行,精神上很容易變得疲倦。

    他點擊了一下觸摸屏,彈出來一個畫面,上面是一個太空中漂浮的環狀行星帶。

    「還有三百多萬公里,我們現在的速度是每秒十三公里,還有三天就到了。」雖然太空中沒有日昇日落。但他們還是用地球時間來計算時間。

    這是地球人,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

    「那幫人怎麼樣?」他隨口問道。

    他說的那幫人,是這艘飛船的特殊乘客,一群由天文學家、行星軌道計算專家、太空工程師、太空陸戰隊等各種人才組成的混合小隊。

    「還能怎麼樣?」新來的大漢結果飛船操縱管理權。無聊地說道,「我們在這見鬼地太空飛行十一個月了,還能做什麼?他們也只是圍著激光數據模型,反覆討論著計劃。就別說那群小子了。就是我,都已經背下來了。」

    「哈哈哈哈!我也是,被他們吵得頭都暈了。」駕駛員輕笑起來,他也不想回去休息艙。聽到那些人,反覆討論他們的計劃。

    「一顆一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撞擊火星。其能量將使一萬億噸的水融化。同時。將使溫度上升二點七攝氏度。升到天空地灰塵。會將火星包圍一到兩年,形成一個溫室……。火星中充滿了冷凍凝結的氣體,只需要用高溫讓其熔化,就能重新形成厚實的大氣層……」後來的駕駛員口中誦念,搖頭晃腦模仿著那名天文學家地動作。

    「因為太空中的流行我們很難捕捉,所以,才去小行星帶。在那裡,有數十萬,到數百萬顆直徑超過一米的小行星可供我們利用。它們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圍繞太陽運行,所以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可以被我們輕鬆捕捉……」頭一個駕駛員也幽默地說起來。

    兩人相視一笑,都放聲大笑起來。

    火星中不是沒有水,只不過因為太冷,所以凝結成了冰。

    它的大氣層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二氧化碳,但只有薄薄地一層。更多的氣體,都被土壤所吸收,然後被冷凍起來。

    他們這次前去,就是要執行一項分外大膽的計劃:用小行星,撞擊火星!

    火星地自傳,基本和地球一樣,每天地時間為二十四小時三十七分鐘,所有地地球人,都會感到非常適應。火星一樣有四季,只不過每一季的時間長度,相當於地球上兩季。以後移民火星地人,可能要忍受漫長的夏季了。

    三百萬公里在地球上很遠,但在這茫茫太空,卻顯得微不足道。

    在這個距離,小行星帶看起來非常壯觀。無邊無際的小行星疏密有致,圍繞著太陽,排列成一個巨大的環狀物。

    而且,星星環表面上似乎排列得非常緊密,但當實際靠近的時候,才看見,它們相互之間還有著很大的間隔。一顆小行星與另一顆小行星之間,相距少說也有數十公里。

    據天文學家的說法,在太陽系剛剛成型的時候,這些還處於熔岩狀態的小行星,本來是一個整體。但在木星的引力非常巨大,將它們強行撕裂成無數的碎片,漂浮在太空中緩緩轉動,又圍繞著太陽運行,形成了今天這樣多達數百萬顆的小行星帶。

    飛船接近小行星帶,又越過它,一直超越到小行星帶的最外層,才停了下來。發動機短暫開機,調整飛行姿態,保持和小行星同步運行。

    探測裝置被啟動,對行星帶進行詳細探測。

    「我們經過探測,選擇了這十顆小行星,」天文學家指著三維成像結果,對所有的隊員說明道,「可以看到,其他的小行星不是太大,就是自轉太快,都

    我們將其推出軌道。這十顆小行星,我將其編號為們的尺寸都在一公里上下,而且形狀比較規則,利於我們計算飛行軌跡,控制它們,在我們需要的地點撞擊火星。

    另外,它們的自轉都比較緩慢,降低了我們將其推出軌道的難度。更重要地是,我們選擇的是行星帶最外層。距離太陽的距離最遠。因此,這十顆小行星,主要是碳質星體,通過探測數據,可以判定內部包含著大量的水。將這些行星推出軌道,衝撞火星,既能達成升溫的目的,還能為火星帶去更多的水分,可謂一舉兩得。」

    他這番話。在選擇目標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隊員們聽著他的說明,也沒有反應。

    「那就這樣吧,請王隊長來具體安排任務。」

    看到喋喋不休地天文學家退下來。隊員們都鬆了一口氣,打起精神,聽隊長安排任務。

    王隊長走上前,用光點指向六號小行星。

    「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六號小行星,它的直徑達到了五公里,是這次最大的。而且上面蘊含了大量地冰,所以。我們將其列為首要目標……」

    會議之後,特種小隊的隊員們,用一天的時間熟悉了自己的工作。飛船再次向六號小行星靠攏過去。

    六號小行星總體來說。呈現鵝卵石狀扁圓體。每自轉一週五個小時。

    第一批隊員穿上太空服,背上小推力火箭發動機。離開了飛船。在所有人關切地注視下,他們小心地向小行星靠攏。

    五名隊員身後,還拖著一個大箱子。

    太空中沒有重力,火箭發動機推力不能太大,要不然,太空人可能被這股推力,猛地彈出去,變成漂流在宇宙中地一顆流星。

    「我是一號,已經靠近六號小行星。現確認,這是一顆碳基冰質小行星。」內部通話器內,傳來行動小隊隊長的聲音,「我們即將登上小行星,待會兒再聯繫。」

    通話器裡,傳來行動小隊粗重的鼻息,他們緊張地控制著火箭推進器的噴口,緩慢接近。

    他們地降落地點,都經過了細緻地分析,是由超級電腦算出來的最佳著力點。著陸的誤差,不能超過一米。

    透過監視器,所有地人都摒住呼吸,關切地看著他們行動。

    隊長在最前面,率先著陸。他地腳在著陸地時候,蹬了一下地面,整個人差點又彈起來。

    看見他差點被重新彈回來,每個人的心都揪緊了一下。

    「一號,一號,注意不要用力!這顆小行星太小了,沒有多少引力!」天文學家對著通話器,壓低聲音向他提醒道,生怕驚擾了他地動作。

    「明白!我已經調整過了,好了,我登上了小行星。我已經登陸!」

    飛船內觀看的人,繃緊的臉皮終於鬆弛下來,露出了笑容。只是他們還不敢笑出聲來,還有四名隊員還沒有降落呢。

    一號從背上,取出一個魚槍,對準了腳下的冰層。

    這是寰宇特製的魚槍,裡面充滿了高壓氣體,只需按動扳機。槍刺就會在高壓氣體的作用下,飛射出去,足以刺穿七毫米厚的薄鋼板。

    一號的手指動了一下,槍刺閃電般從槍管射出。

    冰屑紛飛,十公分長的槍刺深深地鑽入了冰面,只剩下一個小洞。在冰層裡面,槍刺箭頭一下彈出一個倒刺,牢牢地扣住了堅冰。

    一號用力蹬著冰面,拽了一下繫在槍刺尾端的繩索。

    鑽入冰層的槍刺紋絲不動。

    他將長長的繩索拋了出去,讓其他的隊員抓住繩索,將其扣在保險帶上,向著冰層表面飄落。

    這個時候,他們就無需再持續開著火箭推動器了。

    五名隊員在冰面上站住了腳跟,將那個大箱子也拖過來。箱蓋打開,他們從裡面取出了一支高能激光槍。在箱子下面,則是一整塊氫燃料電池。

    「往左面一點,向上,好!就是這裡!打孔吧!」飛船裡,軌道計算專家指揮行動小隊,在冰面上作細微調整。

    一號向手持高能激光槍的隊員點了下頭:「開始吧!」

    那名隊員調整好激光器的能量發散粗細,走上前,用瞄準裝置,將槍口對準了紅點。瞄準系統接收著來自飛船的數據,槍口的位置、角度,一點點和傳來的數據重合。

    他手指輕輕一點,一道高能激光一閃即逝。

    大量的水蒸氣從空洞中冒了出來,向四周噴濺出來。氣體衝擊到行動隊員身上。將他吹得搖搖晃晃。在保險繩地保護下,才勉強不被吹倒。

    太空中實在太冷了,大量的水蒸氣迅速就被重新凝結起來。那些沒有來得及逃逸的水蒸氣,附在剛剛射出的空洞中,形成小冰粒。

    三次擴張調整,行動小隊終於在冰層上,掏出一個直徑十五公分、深兩百多米的冰洞。

    隨後,他們又在飛船的指揮下,在另外兩個位置。也掏出了同樣尺寸、深度的冰洞。

    第二個小組出發,他們從貨艙裡,推出一個三層小樓大小的裝置,向六號小行星靠過去。並在行動小隊的接應下。順利登上冰面。

    一名操作員登上駕駛座,操縱著這個大傢伙,伸出三

    ,慢慢地伸入到冰洞之中。

    激光器降低了能量輸出。將冰洞內地堅冰融解開來,將管子包了起來。最後,這個三層樓高的大傢伙,被融化的冰。牢牢地固定在小行星上。

    整個行動,看似簡單,實際非常複雜。要求的精確度極高。

    行動小隊持續了一整天。才完成對整個裝置固定。

    第二天。他們休息,由工程師們。調整著裝置上地定位儀器、測量設備和控制系統。

    所有的數據都被收入超級電腦,對推進系統的動力,進行精準計算。所有的計算結果出來之後,就會形成一個計算模型,飛船就能即時對小行星地運行軌跡,做精確控制。

    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們總算將三個動力推進裝置,安裝上了小行星。一切準備就緒,只帶實施最後的點火。

    飛船離開了六號小行星,飛到了距離它一千公里的地方。

    它們已經建立了完整地小行星運動模型,從公轉、自轉,以及由儀器收集到的星際引力,無一缺漏。當小行星在運行的時候,模擬系統也在同時運行,並根據留在小行星上地探測器收集地數據,進行真實與模擬運行地核對。

    控制專家經過兩個星期的微調,將一些細微地錯誤糾正。

    補天計劃,正式實施!

    所有的飛船成員都站在了操控室,激動萬分地注視著遠處的六號小行星。改變火星歷史的時刻,就在眼前!

    「十、九、八……二、一,點火!」

    雖然飛船裡,總共就他們十幾個人,可是他們還是一絲不芶地執行者操作流程。

    當總指揮宣佈點火的時候,按鈕,被摁了下去。

    遠處的太空,爆發出燦爛的火光,一條火龍噴射而出。在它的推動下,巨大的六號小行星晃了一晃,緩緩地離開了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慢慢飄向人類為它制定的軌跡。

    火箭發動機持續開機一分鐘,將六號小行星,推向火星。

    在長長的路程中,它還將再次點火試餘次,對六號小行星進行加速。並在到達火星之後,進行最後的軌道修正。

    它的最終目標,將是火星冰蓋!

    用巨大的撞擊力,將火星冰蓋上的冰層融化,成為氣態。

    整個過程中,飛船都將作同程監控,對它做嚴密跟蹤,並實時控制六號小行星的具體落點。

    在對六號小行星進行跟蹤的,並不只他們,還包括整個地球。

    初期,六號小行星飄離軌道並沒有引起地球上天文學們的注意。它們以為這是又一顆小行星,受到木星引力作用,脫離了小行星帶。

    這樣的事總是在發生。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太遠了,而木星的引力又太大了。

    時常,都有小行星被木星的引力,帶離原有軌道,走上遙遠的旅程。它們有的飛往太陽系外,並逐漸脫離太陽吸引力,有的會成為往返太陽系的長途旅行者,數百年才回來一次。

    但很快,他們就發覺不對勁。

    經過軌道計算,這顆小行星的飛行軌跡,明顯背離了星際引力的規律。在脫離行星帶之後,它居然飛向了火星!

    而且,其速度還在不斷加快、加快!

    數公里的小行星,向著它的鄰居,迫不及待地直奔過去!

    國際天文學界,一片嘩然!

    他們展開了緊張的追蹤。想要判定,是什麼原因促使這顆小行星,義無反顧奔向火星。許多天文學家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想要計算出它地最終軌道,是一頭撲入火星,還是和它擦肩而過。

    以往沉寂的天文學界,變得熱鬧非凡。

    很多媒體也得到了消息,他們邀請了各地的天

    文學教授,上電視台、廣播電台、網絡做客。講解最新的天文學奇觀。

    有些教授則樂觀地表示,如果這顆小行星最終撞上火星,將使得火星的溫度上升。並講解了冰層融化、大地解凍、氣體重回大氣層的數據模型理論。

    也許,人們只需坐享其成。未來火星真的有可能,成為適宜人們居住的星球。

    也有科學家表示反對,認為一顆小行星並不能讓火星產生如此大的變化。要想讓火星熱起來,至少要有四十顆左右地小行星。撞擊之後才能產生人們所希望的效果。

    熱烈的討論持續了一兩個月,也漸漸平息下來。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就算火星撞地球,人們也首先要考慮。明天吃什麼。再轟動地話題,也只能成為一時的新聞,不可能永遠左右人們的思想。

    就在大家對此事開始降溫的時候。天文學家們再次發現。又一顆小行星。脫離了軌道!

    幾所大學地超級計算機,進行計算之後。再次向人們宣佈:這一顆小行星,也是飛向火星的!

    世界沸騰了!

    火星怎麼了?火星什麼時候,對小行星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了,讓一個又一個小行星,脫離它們的運行軌道,歡呼著撲過去?

    有些有識之士則在憂慮,這些小行星假如沒有撞上火星,會不會成為不可控制地太空殺手?

    萬一它們遊蕩在太陽系,同樣向著地球,高速飛來又將怎樣?

    他們的發言,造

    們一定程度上的恐慌。在幾天時間裡,超市地各種備、帳篷等物資,成為暢銷品。

    隨後寰宇公司開始出來闢謠,表示他們地浮空炮台,足以摧毀任何十公里以下小行星。人們完全不用為地球地安危,感到擔憂。

    不過這種安慰的作用力度有限。

    因為,又有了第三顆、第四顆、第五顆小行星向火星飛去!

    眼看著小行星脫離軌道地速度越來越快,全世界的人都坐不住了。

    中國政府聯合世界各國,在聯合國召開了緊急會議。準備集合大家的力量,發射一顆探測器,前去察看小行星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第一顆小行星預計撞擊火星的日子裡,全世界的天文愛好者湧向了各地的天文台,或是購買天文望遠鏡,準備一睹這難得一見的天文奇觀。

    那一天,不計其數的人潮驅車來到適宜觀看的曠野,架起天文望遠鏡,鋪上野餐布,一家人席地而坐,吃著快餐,仰望天空。

    各個國家的天文台,更是緊張地追蹤著小行星的運行軌跡。

    每個國家都通過電台、電視台,實時向民眾通報最新的小行星運動方向。以中國國內的幾個大型實驗室為首,向民眾公佈了超級計算機計算的結果:小行星必然撞向火星南極冰蓋,絕對不會對地球安全,構成任何威脅。

    寰宇實驗室也向公眾提供了超級計算機計算的三維動畫,證實小行星不會擦過火星,對地球帶來危險。

    蕭強在非洲基地,觀看著實時轉播。

    遠距離拍攝的小行星畫面並不清晰,只能看出一個大致輪廓。誰也沒有注意到,它後方噴射的火焰,是由火箭發動機產生。

    小行星一頭扎入火星大氣層。

    火星稀薄的大氣層沒有起到將整顆冰球氣化的效果,小行星帶著瀰漫的水蒸氣,正中目標。

    整整上千平方公里的火星地面,猛地跳了一下。隨即,大量的水蒸氣鋪天而起,被衝擊波帶著,向四面八方擴散,升至天空。

    和水蒸氣一起漂浮起來的,還有大量的火星地表塵埃,它們混合成濕潤的小顆粒,漂浮在火星大氣層表面。這些塵埃隨著大氣流動,慢慢將整個天空遮掩。

    每一個看到這個場景的觀眾,都為之震撼。

    在小行星撞擊火星的那一刻,無數人連呼吸都停頓了。

    這就是太空隕石的威力!

    比原子彈,威力放大一萬倍的大自然力量!

    忽然之間,人們感到自己的文明,在這個漫無邊際的宇宙中,是多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蕭強摟住了林怡的肩頭,兩個兒女一左一右,坐在父母兩邊。

    「小怡,想去火星旅遊嗎?」

    他的手指輕輕撫摸著妻子的肩頭,眼睛盯著越來越模糊的火星。四十顆小行星,火星的塵埃在十年內也落不下來。

    在初期的一兩年裡,地球各國可能會派出太空偵測設備,登陸火星。

    不過,這股風潮很快就回過去。

    建立火星基地,就在這幾年時間,之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對變化後的火星充滿興趣。

    有了大氣層,就可以大量培植藻類來改變大氣含量,等待數以千百億的藻類,構築一個飽含氧氣的大氣層。就像它們在幾億年前,在地球上作的那樣。

    而要在濃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中,建立起地球一樣是以人類生存的大氣含量環境,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上千年。

    太漫長了,還是需要人工來推動這個進程啊!

    改造一顆星球,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要做的,還很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