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55】李自成再。 文 / 幻龍影虎
【155】李自成再。
「進蓋州,殺建奴~」
「進蓋州,殺建奴~」
明軍將士是滿懷著仇恨和復仇的心裡讀過清河,走向蓋州城的。其實,事實上,在建奴軍撤離的那時候開始,蓋州城裡的漢人百姓已經開始了報。
「建奴,你平時不是威風的很嗎?怎麼今天蔫了?」
「賊殺的建奴,你不是想睡我媳婦兒嗎?今天老子把你媳婦兒、女兒一塊睡了~」
「德克濟克老爺,你那天不是要我學狗叫嗎?你老這麼喜歡狗,今天給大夥兒叫幾聲聽聽~」
蓋州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割掉了辮子,手裡拿著木棍、菜刀追打建奴的漢人,他們見到明軍進城,無不高呼萬歲。於是在瀋陽、遼陽發生的一幕幕,便在蓋州、復州和金州重演。
雖然有濟爾哈朗在後面壓陣,但是建奴軍的撤退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蓋州去到海州,需要翻越北部的丘陵地帶。明軍不僅有騎兵咬住他們的尾巴,明軍的步兵也不知疲倦似的,在丘陵間不停穿插,然後利用有利地形,干擾建奴騎兵的正常撤退。
明軍的騷擾給建奴的撤退帶來了很大麻煩,也僅僅是麻煩而已,小股的明軍雖然像林子中的野狼一般,出沒無常,但也不敢直接招惹建奴主力。吃了幾次小虧以後,濟爾哈朗索性讓三旗大軍聚集在一起,沿著開闊地帶一路疾行。而在隊列最外圍的弓箭手,只要發覺兩側的草叢灌木中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刻一陣亂箭,這才算是擺脫了明軍似乎無處不在的騷擾。
宋友亮的目的,是要讓建奴自己往明軍的優勢火力上撞,從而大量殺傷建奴的有生力量。事實證明,碩托與阿達禮這兩個莽夫也確實那麼做了。只是,濟爾哈朗的及時出現拯救了兩紅旗將士的性命,使得宋友亮的戰略目的沒有完全實現。
由於戰線比較長,暫時沒有足夠的水泥和鋼筋來加固蓋州的城牆,所以蓋州城依舊用傳統的辦法加以加固。只是在形制上增加了更多的馬面牆、稜牆和牆垛。
李率泰曾經隨父親李永芳長期駐守遼南,對遼南一帶比較熟悉。進入蓋州城之後,李率泰便領著一個腦後留著髮辮的中年男人來見宋友。
「你是建奴?」宋友亮鄙夷地看著那條豬尾。
「回大人,小的是漢人~」那中年男人戰戰兢兢地答。
「是漢人為什麼還留著這豬尾巴?好看吶?」宋友亮愈加不客氣地喝斥道,「哦,我明白了,你一定是建奴在蓋州的偽官,要被斬首的,所以才沒有割掉辮子。」
那中年人頭低得更低。
這時,李率泰在一旁說道:「軍門明鑒,他名叫唐效益,是蓋州知縣,雖然依照軍門的命令,所有偽官一概處死,家產抄沒。但是他在任期間,一直是愛護百姓,愛民如子,興修水利,獎勵耕織,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把建奴的州縣管理的這麼井井有條,好讓建奴在前線攻打我大明的州縣時沒有後顧之憂嗎?」宋友亮揶揄。
唐效益滿頭大汗,他壯了壯膽子,說道:「大人這話說得恁蠻橫無理?如果官兵能保遼東不被建奴蹂躪,我等又怎麼會做建奴的偽官來委曲求全呢?」
李率泰扯了扯唐效益的衣袖,示意他不要說這麼沖的。
宋友亮聞言反倒是笑了,他說道:「是啊,要是遼南一直在我大明治下,你說不定就是大明的蓋州知縣了。就衝你有膽說這番話,又為蓋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我就賣李將軍一個人情,饒你不死~~但是你這知縣還能不能繼續當下去,我可就不敢保證了。」
唐效益趕緊拜謝道:「多謝宋軍門不殺之恩,當不當知縣不重要,我唐效益還是會繼續用自己的方式為蓋州百姓某福。」
李率泰也是很感激宋友亮送的人情,一番拜謝後,領著唐效益出了轅門,正巧碰上張鼐提著一顆建奴人頭大步流星地走來。張鼐跟李率泰不熟,所以只是隨便打了個招呼,而李率泰確實清楚地看到張鼐手裡的那顆人頭正是鑲紅旗督戰隊牛錄、那個監督自己殺自己兄弟的海達安的首。
「可惜啊~~我沒能親手殺了他~」李率泰略感失望地搖了搖。
大明崇禎十四年十一月間,明軍收復金州、復州、蓋州三地,殲敵六千、斬首五千,得到輜重糧草軍器無數。
十二月初,塘報由海船送到天津,再送入北京。一時間京師震。
「只見那宋軍門大喝一聲:建奴納命來~~,便拍馬上前,只聽唰唰唰~~手中鋼刀揮舞如風,再聽嚓嚓嚓,但見建奴人頭落地~~宋軍門在建奴陣中殺了個三進三出,只叫建奴哭爹喊娘~~那是聞風~~喪膽~~」
「好~~」
北京城裡的各大茶館裡的說書先生,最近說的最多的段子就是《宋軍門大破建州奴》,一時間宋友亮的名字成了英雄的代名詞,成為京城乃至整個大明上下談論的對象和年輕人崇拜的偶。
崇禎皇帝自然也十分得意,自從宋友亮連戰連勝之後,一些懂得察言觀色的大臣們立刻上表,為崇禎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和知人善任大唱讚歌。崇禎自然也是全部照單全收,笑著將這些歌功頌德的奏本一本一本的看完。
就在崇禎閉目喃喃之時,王承恩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他低聲道:「陛下~」
「哦~王承恩吶~~吏部的人選選的怎麼樣了?」崇禎問。
王承恩一副氣憤的模樣,說道:「吏部說金州、蓋州、復州原來就是衛所,而不是州縣,應該歸五軍都督府管轄。」
「那五軍都督府怎麼說?」崇禎又問。
「五軍都督府說選派官吏是吏部的事情~~」王承恩如實稟。
崇禎大怒,「混賬東西~~我看是他們誰都不願去接受遼南這塊燙手的山芋。」
王承恩附和道:「老奴覺得也是。這些人是怕這三處城池得而復失,遼南那地方又沒有誰可撈,萬一被建奴攻破城池,還可能性命不保,所以誰都不想接手。」
「那就讓宋友亮接手!」崇禎怒。
「那也不妥~~」王承恩說道:「雖然陛下說把朝鮮、遼東和登州的軍政大事交給宋友亮,可一鎮的武官管轄的地方太大太多~~萬一有了異心~~老奴以為不妥~!」
崇禎無奈地說道:「這也不妥,那也不行,難道真的叫宋友亮不要那三州,把軍隊都撤回山東?那大明朝廷的顏面何存?」
「啟奏陛下,河南急報~」
「遼南的事情還沒料理完,河南又有什麼事?」崇禎不耐煩地拿過奏報,只看了一行字,崇禎消瘦的臉龐立刻聳拉下來,在他面前的是河南巡撫高名衡的奏報,說李自成與羅汝才合兵一處,號稱二十萬大軍,再次朝開封方向集結,似乎像要二打開封城。
「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崇禎感到有些頭疼,他輕輕地揉了揉太陽穴,「河南~~」崇禎比起眼睛,喃喃道:「孫傳庭在陝西、方孔炤在湖南、宋友亮遠在遼南~河南~~~河南~」
這時,王承恩提醒道:「老奴想起一個人來,可以為陛下剿殺闖賊和羅賊。」
「什麼人?」崇禎忙。
「原戶部尚書侯恂~!」王承恩說。
「侯恂??侯恂??對了,你是說左良玉?」崇禎恍然大悟,「左良玉雖然桀驁難馴,但是惟獨對侯恂是十分敬重。對~~楊嗣昌也曾說他有大將之才。」
王承恩笑道:「左良玉以前一直受侯恂厚待,我聽說左良玉麾下的兵將每到一處都擾民甚重,唯獨三過商丘,卻秋毫無犯,都因為侯恂是商丘人的緣故。陛下可以厚待侯恂,那左良玉就可以供陛下驅遣了。」
「好好好~」崇禎一連說個三個好,便立刻下聖旨釋放侯恂,又是在平台賜宴。又是侯愛卿長,侯愛卿短的好好安撫了一番。最後,崇禎還拿出五十萬兩銀子,讓侯恂帶到左良玉軍中犒賞三軍。
侯恂人還沒走,又一份塘報送來,說李自成攻破了歸德府,侯恂焦急萬分,因為候氏族人和他兒子侯方域都在歸德府,於是侯恂趕緊說道:「軍情十萬火急,臣不敢辜負陛下的信任,今日就立刻出京。」
崇禎道是自己的安撫起了作用,大喜過望,說道:「只是今日就離京的話,五十萬銀子無法立刻調撥,恐怕只能先調撥十萬兩。」
侯恂說道:「左良玉那邊臣會去分說,一定會讓他感受到陛下的皇恩浩蕩。」
「那就好,那就好~~」崇禎心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朕會傳旨三邊總督汪喬年一起出兵從西面進攻,務必將闖賊消滅在河南。」
「微臣必將肝腦塗地,鞠躬盡瘁。」侯恂再。
李自成第二次攻開封的戰鬥還沒開始,便因為左良玉兵到杞縣,便從開封城外撤退,退到郾城。左良玉也跟著到了郾城。
此時的李自成雖然經過三十里鋪的慘敗,但是由於和羅汝才以及革左五營兵馬會師,又聚集起十多萬亡命之徒。不過,雖然李自成的大軍雖然在人數上佔優勢,但是因為圍攻開封日久,將士們已經疲倦,無力向左軍猛攻,只能與左軍相持在郾城附近,休息士馬,徵集糧襪,等機會包圍左軍。左良玉國人數較少,騎兵和火器都不如闖軍,所以只能採取守勢,無力進攻,只求不陷入闖軍包圍,等待陝西、三邊總督汪喬年前來夾擊闖軍。
汪喬年被皇帝催通不過,明知道來河南「剿賊」好像是「以肉喂虎」,無奈不能違抗「聖旨」,只得於正月下旬率領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三位總兵官,共約馬步兵三萬人出了潼關。
汪喬年對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三位總兵官說道:「眼下我軍滿打滿算不過三萬人,直接與郾城周圍的闖、曹二營賊兵作戰,恐難以取勝。因此,我軍宜先攻下賊軍所佔的襄城,在此固守,必能吸引闖賊,屆時郾城之圍可解。倘若到時候左將軍前來夾擊,我們還可剿滅部分流賊!」
賀人龍、鄭嘉棟和牛成虎三人表示同意這時,有一位名叫張永祺的襄城縣舉人前來求見。去年十月間李自成兵臨葉縣時候,派人傳諭襄城官紳獻糧食騾馬投降,可以免予攻城。知縣曹思正和眾士紳開會商議,都同意投降,惟獨張永褀堅決反對,護送老母離開襄城,逃到黃河北岸的孟縣暫住。聽到汪喬年來到河南的消息,他特意來洛陽求見。他力勸汪喬年趕快前往襄城,與平賊將軍左良玉夾攻李自成,他願意回襄城協助。汪喬年不再猶豫,從龍門向襄城進軍。
隨即,汪喬年率軍佔領襄城。他命賀人龍、鄭嘉棟和牛成虎三總兵官分成三路,分駐於城東約四十里處,他自己也把行轅安在城外。襄城距郾城大約只有一百里的路程。李自成很快得知襄城的這一情況,他果斷地下令從郾城撤圍,向襄城出去。
李自成在撤離開封的時候,就知道了汪喬年如何奉密旨掘毀了他的祖墳,如今得到探報,知道汪喬年要來襄城。他下令停止向左軍進攻,按兵等候。等汪喬年到了襄城,賀人龍等三總兵進兵到襄城以東四十里處,李自成突然捨掉左良玉,去打汪喬年。
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三位總兵官立營未穩,李友、谷可成、任繼榮便率軍突然殺到,嚇得這三位總兵不戰而逃。汪喬年一看賀人龍等人逃走,大罵他三人一陣之後,趕快率部退入城內固守。他的手下悍將,原為闖軍首領,後投降官軍的射塌天李萬慶對他說道:「賀人龍他們不聽節制,臨陣逃脫,我們兵馬不足三千,以這樣少的兵力固守這襄城,是難以抗拒闖賊的,不如我們也趕快撤離!」
汪喬年卻說道:「我們是來幫左良玉的,我覺得,左良玉那裡脫困之後,豈能對我襄城坐視不聞?」
汪喬年哪裡知道左良玉這個人哪兒有這麼厚道?左良玉在義軍撤圍後,不僅不前來夾擊,反而向南逃跑了。汪喬年這才感到大事不好,說道:「他娘的,這左良玉是讓那闖賊打怕了!」他只好硬著頭皮在襄城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