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116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116章

    萬想不到自己會穿越的李誦在穿越後的心態一直就這麼複雜。自己才不過中人,又是號稱現代社會裡的隱士-教師-出身,穿越後又是附身在一個殘廢身上,幸虧是天生貴胄,不然生存都會有問題。這樣的人如何治理一個龐大而危機四伏的帝國呢?能夠進入中央或者稱霸一方的都不是簡單人物,權謀機變,殺伐決斷,李誦自問是一個也趕不上。自己唯一的優勢就是知道歷史的走向,還有後世的眼光。李誦清楚,在實際政務中,自己現在起不到任何作用。

    真正要解決這個時代的問題,還是要依靠這個時代的人才。李誦很慶幸自己沒有穿越在晚唐,那時即使附身在一個健全的皇帝身上,也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現在唐室人心仍在,政治還沒有腐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經過安史之亂後四五十年的休養,人心思治,社會財富的積累也足夠李誦打幾場戰爭。更重要的是,這四五十年為唐王朝積累了大量可用的人才,比如老一輩的杜佑、高郢、杜黃裳、陸贄、范希朝、張敬則、高崇文、鄭餘慶、李巽、衛次公、王叔文、鄭因,中生代的武元衡,李吉甫、權德輿、裴垍、裴度、李藩、李絳、柳冕、韋執誼,韋丹、李願、李庸等,年輕一點的李愬、李絳、崔群、王涯、韓泰、凌淮、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韋貫之、阿迭光進、阿迭光顏等,只要用好這些人才,唐朝的中興並不是夢想。

    導致唐朝趨於滅亡的明顯因素,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牛李黨爭。宦官和黨爭消耗了唐中央的實力,使得唐中央無法積聚全力對付藩鎮,最終導致了藩鎮實力越來越強,中央越來越弱,直至唐朝的滅亡。而一些人們一般不太注意的因素,則也深刻地影響著歷史發展,最突出的就是土地兼併問題,土地兼併一方面使得一些大家族越來越強,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失地農民淪為奴隸或者流民,嚴重影響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和人力資源,大量的勞動力閒置歷來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關鍵因素。而苛刻的統治會促使這股力量和作為朝廷統治基礎的農民的爆發反抗,最終燃成燎原之火,毀滅整個統治機器。

    現在影響中央效率和力量整合的宦官集團已經被拔除,宦官已去,由宦官導致的黨爭估計也不會出現了,起碼在李誦看來,朝廷內部現在是團結的,向上的。目前朝廷主政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主張削平藩鎮的強硬派,五個宰相中杜黃裳有經濟之才,陸贄善於統籌全局,威望卓著,鄭餘慶長於人事,武元衡剛直,李吉甫實幹,而且個個進取心都很強,這樣的宰相班子在整個唐朝都排得進前三。這些人裡,李誦對杜黃裳、武元衡有知遇之恩,對陸贄、鄭餘慶有再造之恩,不用擔心他們的忠誠,有這些人做幫手,李誦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歷史知識明確要幹什麼事,怎麼幹。

    年前發去的百官上書論政終於在二月得到了結果。解決藩鎮問題是朝野上下的共識,在宰相會議上,李誦用右手在地圖上逆時針畫了一個半圓道:

    「先淮西,後山東,最後河北。先南後北,先易後難。」

    這一個半圓牽扯到了七個最強的藩鎮,宰相們沒有任何異議,七鎮中淮西最弱,卡在朝廷生命線上,又四面都是朝廷控制區,理應最先動手,河北各鎮西有太行,南有山東為屏障,又互相勾結呼應,朝廷在太行以東只有一個張茂昭的易定鎮支持,兵員投放和糧草供給都不容易,所以排在最後。

    「七鎮不臣已經數十年,盤根錯節,根深蒂固,不可貿然興兵。朝廷首先要做的,是肅清政治,鞏固地方,加強財政,改革軍制,希望各位相公同心協力,致力國事。」

    「謹遵聖諭。」

    宰相們齊聲說道。

    至於西川,這個時候誰還會為西川操心呢?

    李吉甫不但是個實幹家,而且是個點子很多的實幹家,入相之前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建議選派中央大員節制地方,剛剛入相就針對高崇文打一仗伸一次手的討厭行為出了個主意。

    高崇文得到了嘉獎詔書自然開心不已,不過開心之餘又看到了邸報,高崇文的喜悅心情立刻蕩然無存,罵道:

    「這些個讀書人個個花花腸子恁多,說好和老子一起邀功,卻背地裡做出這等事情來!」

    當下擊鼓聚將,商議破關。你道邸報上寫些什麼?

    准嚴礪所奏,令其從水路直驅成都。

    原來嚴礪除了和高崇文一起上表請功外,還單獨上表,請求皇帝准許他從水路進攻成都,這可就讓高崇文大為不滿了。

    高崇文攻下萬勝堆後按兵不動,一方面是應嚴礪所請一起向朝廷邀功,另一方面是為了消耗西川軍的力量,同時掃蕩各地,肅清成都周圍之敵,連日來先後八次擊敗仇良輔,又派兵接連拿下德陽,廣漢,將西川軍主力死死釘在鹿頭關周圍,如果嚴礪此時從水路直驅成都,十有**能拿下,高崇文心急如焚,想要立刻發兵去攻成都,可是鹿頭關內數萬兵馬卻不能不管。如果要拿下只怕損失不會小,只得聚將議事,商議如何拿下鹿頭關。

    將領們匆匆從各營趕往中軍,只有李元奕在進帳的時候,回頭往營外看了一眼,隨即歎了口氣。

    高崇文的第一句話不是談戰局,而是面有慍色的問道:

    「阿迭光顏還是沒有到嗎?」

    要想攻破鹿頭關就要有足夠的兵馬,而後援的兵馬中最強的就是阿迭光顏這支,按照高崇文給出的命令,阿迭光顏應該在今天到達大營,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阿迭光顏的身影。高崇文道:

    「罷了,不等他了,我們先議事吧!」

    入川為後援的阿迭光顏此時正站在大路上詛咒萬惡的大山。阿迭光顏緊趕慢趕,行軍速度就是快不起來,眼瞅著無論如何是不能在高崇文規定的時間到達鹿頭關了,阿迭光顏不禁覺得脖頸涼颼颼的。事實上,阿迭光顏的行軍速度已經很快了,而他之所以加快行軍速度完全是被高崇文嚇的,本來阿迭光顏知道高崇文在鹿頭關好整以暇,所以行軍也並不急迫,誰知本部大多北方人馬,不適應東西川崎嶇多山,過了漢中後,行軍速度減慢,結果在閬中聽到了高崇文的一些傳聞,比如說士兵在行軍途中折斷了根筷子就被殺頭,比如前東川節度使被他以丟了城池為理由砍了腦袋,這些傳言到了阿迭光顏這裡被分析得出一個結論來:

    高崇文喜歡殺人立威。

    為了避免成為高崇文的另一個宣傳工具,阿迭光顏只得想盡辦法,加快行軍速度,可惜山路難走,拚死拚活還是遲了,眼看天色將黑,卻怎麼也看不到高崇文的大營,摸摸腦袋上的汗水,阿迭光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