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輔佐曹操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一節 文 / 武漢煙神

    第二百二十一節

    張鋒帶大隊去徐州。老曹忙得不可開交,首先是將官渡一役立功將領的名單擬好,在朝堂上求封賞,雖然都已經是他和幾個謀臣內定了的,為避落人口實,還是要做做樣子的。

    張鋒終於陞官了,排到了劉備的前面成了後將軍。

    原來以為最為難的就是呂綺玲的封賞,白馬一役她是立下大功的,可是因為是女子,可想而知如果讓朝庭公平承認一個女子為將有多困難。然而官渡決戰前的這一場內亂,使得朝中反對曹操的聲音大半都消失了。少數幾個人也不敢再出聲,儘管很多臣子對女子為將頗多微辭,但是當曹操舉出婦好(作品相關裡有介紹)的例子來時,就沒多大問題就通過了——商朝連王后都可以封將,為什麼現在就不可以?

    針對朝庭裡許多官職都空缺的情況,曹操一月裡下了三道「求賢令」,不論出身、過往,只要有才,就可自薦或者推薦。這使得天下無數飽讀詩書卻報國無門的士子眼前為之一亮,彷彿一盞明燈,不但許多人蜂湧而至,而且給剛剛內亂的曹氏集團又豎起一面清明的大旗,這對民心相當有好處。

    不僅如此,曹操還因為張鋒最先開始訓練士卒之法以及和荀攸、郭嘉等人多次商談後的結論,開設了中央軍院和中央書院。

    軍院不用說,曹操肯定自任院長(跟黃浦軍校的蔣校長一樣的意義)。張鋒擔任名譽軍師(理解成軍事老師好啦),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報名參加軍院的條件相當嚴格。

    1.曹氏集團內部子弟、以及張、糜、荀、司馬、郭、等心腹之人家族皆可參加或者推薦人參加。

    2.所有軍隊中的任職人員,世代出身於兗州者可參加。

    3.在軍隊中任職五年以上也可參加,這一條件合格者是免費的。

    這樣一來,可在將來幾年內大大提高軍隊裡將領的軍事素質,要知道這所軍校的講師包括了曹操本人,張鋒,夏候淵等名將,還有郭嘉、劉曄、賈詡這種專門陰人的謀士。不論是長於戰或者長於謀,都可以畢業、並在曹操的軍隊中任職。

    而劉姓子弟則基本上不能入院……哪怕你指天發誓說自己跟皇家血統沒一點關係。

    書院也是跟以往的書院大相逕庭,這裡很少涉及到四書五經,只是有基礎的文化課,而是教授門類分得很細的民生、商、工、農、數學等,比如農科裡的老師有專門教授種植雙季稻的。

    由於觀念上的原因,絕大部分學生全是農、工、商以及寒族出身,士家大族的幾乎一個都有。而曹操將在書院裡也挑選一部分成績優異者任職中央或者丞相府,因此書院遠比軍院熱鬧得多。

    商人在這處時代所體現出來的意義越來越大,就算是曹操也有降階親自迎接糜家和甄家的例子,因此大部分人都削尖了腦袋往商科裡鑽,其他科系也是一些巴望著能學成一門,被曹操看中或者能入朝為官的普通百姓的子弟,反正又不收學費的。

    不管是書院還是軍院,都顛覆了以往的教育模式。每月都會有一場類似於辯論會性質的茶話會召開,任何人在會上都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只要不是人身攻擊,互相找茬都是允許的。

    張鋒知道教育模式不光是教就行了,如果學生只是傻傻的聽老師教,而沒有相互間的交流,很有可能教出千篇一律的呆子,而少了學生的個性,以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儘管當時的人還不明白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

    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對於劉協的皇權統治是一點好處也沒有,可是對中華民族的好處那是大大的。至少千年後不會還有人以為地球是方的。

    以至於從劉協下朝後的宮裡,到普通百姓的家裡,都在談論這兩所奇怪的學院,以及自掏腰包拿錢出來開辦學院的冤大頭——曹操和張鋒。

    跟瘋子一旦接觸久了,連身邊的人都變瘋了,看曹操就是最好的例子——好像也不能這麼說,曹操發瘋,棒殺蹇碩叔叔的時候,張鋒還在穿開檔褲呢。

    孫策的軍隊比想像的還要快。

    打下皖城後,吳郡傳來消息,陳登與嚴白虎餘部的密議被得悉,孫策當即要表示活捉陳登,給這個膽敢主動招惹自己的小小太守一點顏色看看。

    一是因為孫策打下江東這麼大的地盤,自信心爆棚;二是因為曹操還有袁紹要對付,雖然後來收到消息說曹操最終還是打敗了袁紹,但是孫策相信短時間內曹操不可能同自己翻臉。三是……曹操現在根本騰不出手!

    陳登這個人毫無名氣,膽敢小看自己,當然會有教訓。而徐州刺史曹洪根本就只是個莽夫,沒什麼可怕的。不過他身邊的戲志才應該有點本事,否則曹操也不會讓他來輔佐曹洪。

    所以他敢率著得勝之師進入丹陽郡補給了一下,就直撲射陽而來。

    丹陽和廣陵之間,唯一一處據點就是高郵。目前根據消息,這裡的守軍居然只有兩百人。因此孫策作出一個決定,直接繞過高郵,準備一舉拿下射陽,那裡也不過區區三千人馬而已,而且從建立到現在才不過一年多而已。

    要快,一定要快。曹操收到消息就算不親自來,也會派「神行將軍」——夏候淵馳援。

    曹洪的兵雖然也不多,但也一定會派出援軍。要在他們趕來之前到射陽,否則就麻煩了。

    通往射陽的路兩邊全部是密密麻麻的,被割刈一空的稻稈,短短的一截站在土裡,像一個剛剃過的板寸頭。孫策不停的派出探子打聽射陽的情況,以及援軍有無到達,叫他欣慰的是,射陽好像根本不知道孫策已經就到了眼皮子底下,依然城門大開。

    「如此大意,也敢與我孫策為敵!」孫策想著就覺得有些好笑,自己是不是有些太大題小作了,這陳登很明顯也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傢伙,一點真本事也沒有,就敢在那裡指手劃腳的給自己下絆子。

    孫策為了搶時間,只帶輕騎先行。要知道江東缺馬,而且多水,多山,馬行不便。因此孫策身邊通共就只三百人。

    子時時分,射陽已經就在眼前了。一座並不高大但很結實的小城,外城牆上用了張鋒的濮陽城的防禦方法,鑲滿了三排尖尖的木樁,就像一隻巨大的仙人掌,不僅如此,面朝南的方向還有一座床弩。

    月光很亮,水銀般的輕瀉,可以清清楚楚看見點著兩隻巨大火堆的城牆上只有一個士兵,似乎……還在打盹?

    孫策極力張目,看了半天城牆上也沒有曹洪和夏候淵的旗號,應該是援軍還沒有來。

    這樣的話,既然付出一點代價,也可以輕鬆的偷開城門,只要能開了門,後面大隊步兵一到,這座小城還不是信手拈來?

    孫策正在暗喜,突然城上鑼鼓聲敲得震天響,滿城牆都豎起旌旗,同時還站起一排排手執刀兵的人影,大聲吼叫著。

    中計了!孫策還有些會不過神來,一人站在城頭上,指著自己笑喝道:「孫策小賊!居然偷摸到了這裡!今番中計否?」

    就見城邊通往豫州的官道上,火光大起,不知道多少火堆被同時點燃,無數人馬從路兩邊湧出,喊殺聲震耳欲聾。大旗上分明寫著:「夏候」、「曹」!

    「撤!快撤!」一直順風順水久了,孫策心裡上出現了慣性。眼前敵人已經有埋伏,並且援軍已到,孫策也沒覺察敵人的數目以及一些細微之處,三百騎連站都沒站穩,又一陣風的調頭就跑,只留下身後敵人不捨的追擊步伐。

    城頭上的陳登見孫策中計,轉身下了城牆,已經一身戎裝並手握刀劍準備親自上陣撕殺的徐宣、陳矯齊齊丟下武器,像被抽了脊椎一樣灘倒在地。

    「幾乎嚇煞我也!」徐宣抹了把頭上還在不斷湧出的冷汗,也不明白為什麼孫策都跑了才流出來。

    「都說孫策以為援軍已到,必會逃亡。你二人卻偏不信!叫你們好好去家裡睡著,現在又來這裡看戲。」陳登呵呵笑著,絲毫沒有一絲一毫的害怕。

    「區區三千烏合之眾,你就用來裝援軍,城裡更是一兵一卒都無,只是做些稻草人放在城上做樣子!元龍啊元龍,你的膽子是什麼做的?你就不怕孫策看出破綻?」陳矯也是忍不住一通牢騷。

    「孫策小兒心知我射陽兵少,必輕而無備,我素性讓他覺得我渾然不知。而他一旦得知援軍已到,並且埋伏好了等他的時候,必然大驚而逃。」

    「如若其省悟過來再來攻如何是好?」

    「不會的。」陳登扳著指頭算了算,「只要過了今天,相信夏候將軍的援軍就要到了。曹將軍的援軍也就這一兩天到,到時,還怕孫策不來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