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輔佐曹操

第一卷 第三百二十九節 文 / 武漢煙神

    第三百二十九節

    苦心弄到一份鋼甲的製造方法,孫權幾乎是舉江東之力打全力打造這種新式鋼甲,可惜一是工序沒有兗州出產的那麼完善,二是也沒曹操那麼有家底,三加上時間也很緊,這次出征江夏,僅僅來得及帶上八百套而已。

    可是就是這八百套,一樣殺得劉表軍毫無還手之力。儘管江東產的鋼甲不如兗州製造的那麼有韌度和強度,結構不如兗州的合理,外表看起來像個鐵疙瘩一樣不起眼,可是鋼就是鋼,不是劉表軍那種大力互砍幾下就會折斷、崩壞的破銅爛鐵可以比擬的!

    帶領這八百人的重甲的將領,非武藝高強之輩不可,周瑜這邊多半都是一些三十都不到的「小將」,挑來挑去,選擇了性格沉穩,打起仗來凶悍不輸周泰的呂蒙!

    這只精兵個個都捨棄了對他們來說無用的盾牌,都裝備上了雙手刀,左手刀略厚,較短,用來格擋;而右手刀較長,較薄,則是用來劈砍。

    張允的萬人部大亂,八百精兵在裡面就像一塊牛油裡放進了滾燙的烙鐵,所到之處無不望風而靡。

    周瑜在樓船上看得真切,親自舉著佩劍帶著餘人登岸,三萬人在八百人的衝鋒帶領下,直避蔡瑁的四萬左右人馬的中軍!

    怎麼是一個節節敗退能形容的?

    靠著眾將苦苦支持的程普軍左右翼象注了興奮劑一樣,不但將局勢重新扳回,甚至開始將陣角漸漸朝敵方壓制過去;而精銳已到的士氣鼓舞著全軍奮勇殺敵,連程普那兩千中軍都坐不住了,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自己也加入戰局就好。

    反觀蔡瑁部的左右翼,雖然周瑜軍並沒有對自己進行夾攻,而是選擇了直攻蔡瑁中軍,可是好像這樣自己的壓力更大,就算己方真的能擊破程普部,但蔡瑁若是為敵方所殺,又有什麼意義?

    於是蔡瑁軍的左右翼都開始心不在焉起來,哪裡抵得住江東軍突然爆發進攻勢頭?

    蔡瑁一看情形不對,忙命令左右部堅決抵住程普部,自己將中軍四萬人集成密集陣形,希望能阻住這八百重甲前進的步伐。

    蔡瑁這個決策是相當明智的,如果他讓左右翼回救中軍,那麼沒了對手的程普部可以銜尾追殺,兩翼一亂整個戰局必敗。而依靠密集陣營,的確可以破掉這八百人的攻勢。刀再鋒利,也有刺不破的堅石。無論是攻、防、速度,到了一個質面上的優勢時,就是不可戰勝的了。

    可是問題就在於,蔡瑁軍的士兵能不能堅決的執行他的命令呢?誰都是親媽生的,面對把人命當麥子一樣收割的八百精兵,誰能真正做到心如磐石,無動於衷?

    左右翼壓制了程普部的反攻,密集得連蒼蠅也找不到落腳點的中軍陣形也的確阻擋了八百江東精兵的前進,可是隨著被周瑜親自帶領的三萬人驅趕著張允敗軍一同衝擊蔡瑁中軍時,貌似堅固的中軍大陣終於崩潰了!

    兵敗如山倒,不用周瑜、程普下令,手下眾將罵著粗話挽起袖子一個個都追在最前面,生怕被蔡瑁跑掉了一個。

    特別是周瑜這邊的,小將們鮮有出頭的機會,這些年孫權都在平內亂,沒什麼大仗,遇到蔡瑁這種機會可是絕對不多的。

    呂蒙也是身披重甲,喊著叫著帶著八百人留下一路的碎屍殘肢朝著蔡字大旗而去;丁奉、陳武、董襲、虞翻、以及剛成年的孫翊,一個個為了爭功也自己的隊伍也不要了,把蔡瑁軍攆得像兔子飛,有了這種氣勢,什麼樣的戰陣打不贏?

    江夏城自始自終沉默得像座空城一樣,無論是蔡瑁軍佔上風或是江東軍佔上風,都沒有發出一兵一卒。

    重新奪回大營的江東軍合軍一處,一些士卒忙著打掃戰場,救火,把敵方兩方的屍體分開來安葬。在還冒得裊裊細煙中的營裡,帥帳裡坐著仍是一臉興奮的眾將們。

    呂蒙兩隻手不停的在細微顫抖,不光是激動,也有長時間重負荷所產生的後遺症。這仗實在打得太爽了,任何人型物體在自己面前直立的時間都不會趕過一秒,最後呂蒙才發生自己脫力脫得兩手無法舉起來摘掉自己的頭盔。

    連程普都是一臉的得色,不管怎麼說江東軍大勝,雖然關鍵處是周瑜帶的那八百人,如果是自己帶領的就更好了。

    可是周瑜卻有些愁眉虯結的樣子。

    兩條斜挑入鬢的眉毛之間形成一個小小溝壑,表示他的主人正在為難什麼事情。兩隻有神而明亮的眼睛也死死盯著地面,半晌都沒有移開過。直直的如懸膽的鼻,薄薄緊抿的唇線優雅而流線感十足,若是女子見了,個個都要如西施一般的捧心而心疼。

    周瑜的沉悶與眾將的豪情滿懷形成鮮明對比,黃蓋見了,心裡難免暗自嘀咕:這小子還在裝模作樣?功勞他最大,精兵也是他領的,還不知足麼?

    程普終於注意到周瑜的不對了。

    「公瑾,我軍大勝,為何足下還愁眉不展?」

    周瑜這才醒悟過來,歉意的對著程普笑笑,一時間俊臉上冰雪頓消,雲開霧散。

    「程老將軍,我只是奇怪,劉備也出兵了,為何卻遲遲沒有出現?」

    周瑜比程普小了許多,加上表示尊敬之意,一直都是稱呼「程老將軍」而非他的字德謀。

    作人這方面,周瑜是絕對無可挑剔的,可是就算他一直低調作人,可是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還是難免被人嫉妒。

    太帥……太年輕……太有才了……

    這在中國是一種罪過,也許,哪裡都是。

    這次的兩路佯攻之計就是出自周瑜之手,只不過由孫權的口裡說出來,別人不會表示反對罷了。

    周瑜這麼一說,程普也有些疑惑,只不過轉而開始安慰起周瑜來:「許是新野路遠,劉備軍還未到,聽到我軍大勝的消息,想必也會折返而去。」

    「若是這樣最好。」周瑜又有些擔心的問道,「凌將軍那裡可有消息?」

    就聽見門簾被人掀開,一個傳令兵走進來單膝跪下道:「不好了!」

    周瑜和程普心裡同時一緊。

    「劉備軍奇襲邦縣,凌將軍被劉備三弟張飛所殺,凌將軍之子凌統奮勇殺出重圍,前來報信!」

    邦縣,失守了?

    周瑜只覺得眼前一黑。

    邦縣,是連接荊、揚的交通咽喉,周瑜和程普都覺得這個地方很重要,於是派了大將凌操鎮守,還留了八千人。

    若是劉備死守邦縣,蔡瑁集結敗軍將自己困在江夏城下,那麼不出半月,己軍必然因無糧而大亂。

    這個劉備,怎麼會不來救江夏,而直接去了邦縣?

    「可知劉備軍中有甚人輔佐?」

    「不知,但見有一面旗上書『徐』字。」

    曹操執掌大權後,天下曾大赦兩次,因此徐庶也不用再化名單福了。

    徐?

    會是誰呢?周瑜和程普又驚又怒的對視一眼,發現彼此之間都是流露著不知道。

    於是,這次孫、劉兩家又是勝不勝、敗不敗的亂局,得勝的江東軍不得不強攻邦縣的劉備,驚駭於江東軍戰力的劉備軍也在徐庶的果然命令下丟了三千多屍體撤退。

    劉表和孫權打得正歡,張鋒這邊的戰局也差不多要結束了。

    袁紹全盛時都打不過曹操,更何況是只剩下小小的半個幽州?加上一時興起跑去高句麗打國戰的蝗軍也回來了,大發了一筆的他們決定幫張鋒一個「義務忙」。

    這次他們去高句麗可是去對了。

    那些穿著長船鞋,頭上裹著白布條像是死了人戴孝一樣的高句麗人根本不是蝗軍的對手,最後高句麗的國王李存宰(杜撰的)不得不求和,才搞清楚這支把自己人打得哇哇叫的部隊居然不是正規軍!

    滿載而歸的蝗軍帶著大批紫貂皮、高麗參等貴重物品爆發戶一般回來了,對於他們來說,這次可是選擇對了,並且還帶回一個讓曹操能開懷大笑的消息——百濟知道如今漢朝軍力大盛,決定向漢稱臣,以取得漢朝的支持並征討高句麗和新羅。

    在那時,朝鮮是高句麗版圖最大,其次就是新羅,而百濟最為弱小。百濟如此也是逼不得已,稱臣總比被別人滅了好吧?

    袁譚和袁尚最後不得已降了,把自己捆得像木乃伊一樣到曹昂軍前,結果被解往許昌,張鋒覺得這二人是活不了了。

    曹操早年也許還會放他們一馬,現在這個時候恐怕是有殺錯沒放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