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輔佐曹操

第一卷 第三百三十一節 文 / 武漢煙神

    第三百三十一節

    幾個人正喝到酒酣面紅,頻頻推杯換盞之際,卻聽見了一陣鑼鼓敲打之聲,在小樓空曠的四周,這聲音傳得極為清晰。

    許昌城雖然繁華,但管制得極為嚴格,馬車禁馳,行人禁喧嘩,而鑼鼓之聲更是除了婚喪嫁娶或者大軍出征之時不得啟用。

    而今天這個日子,按中國傳統的農曆算法看來是忌「婚喪嫁娶」的,難道……

    出了什麼事?

    就見剛才的胖掌櫃一路呼哧呼哧的小跑,一手提著袍角,一張肥臉跟腳下不堪重負的竹橋發出同步的震顫,張大嘴呼呼的喘氣。

    幾人都停止了喝酒,歌女也知趣的停止了歌舞,眾人只覺得整個小樓都在那胖子沉重的腳步下痛苦的輕輕顫抖,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天啊,不會被他一個人給震塌了吧。

    周掌櫃跑得臉色蒼白,一上樓來看見眾人都以詫異的眼神看著他,忙苦笑的作揖說道:「打擾諸位將軍的雅興,周某也是無奈。只是丞相差人來請諸位將軍,說是百……什麼國的來了使節,丞相請眾位將軍速歸!」

    張鋒眉毛一掀:「可是百濟?」

    「正是正是!」

    張鋒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只有他才隱約瞭解百濟派人來的目的。

    「不巧,那小國來人了,既是如此,眾位兄弟且隨我一行就是。」張鋒朝周掌櫃說道,「帳記在我頭上。」

    雖然是曹操開的酒樓,卻不是可以吃白食的。價格不是很貴,也可以記帳,但是在自己主公開的行當裡付錢,總覺得是一件極為難受的事情。

    雖然曹操是急差人來喚,但是接見使節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凡參加之人必著朝服,全身上下不能出一絲差錯,否則就有「失我泱泱大國體統」之嫌。

    各人各自回府,太史慈卻是住在官驛,在許昌沒有自己的「房地產」。待張鋒回家梳洗打扮完畢,已經是兩個時辰後的事了。

    整個宣德殿一片人頭攢動,眾文武分成兩邊侍立兩廂,獻帝端坐上首九龍椅,除了兩個打扇的宮娥,一個宣旨傳達聖意的小黃門,就是曹操離皇帝最近。

    再往下右首邊就是最近風傳要升為大將軍的張鋒,左邊第一位乃是荀彧,或是歷史有些地方真的無法改變,他與獻帝的關係越來越近,雖然名義上是曹操的人,卻常常幫著獻帝做事。

    郭嘉只能排進前十,雖然在曹操的謀士中排名第一的位置非他莫屬,可是在朝上,他的官職卻很低,連荀攸都不如。

    郭嘉一臉高深莫測的賤笑看著張鋒,卻不知是什麼意思;而他下首處第三個人卻引起了張鋒的注意,看著他的象貌,鼻子有些彎曲,向下呈鷹勾狀,一雙眼睛卻是半張半闔,每每看向某人時,卻是精光大盛,而一旦有人望向他,卻馬上做出一付俯首帖耳的樣子。

    張鋒捅了捅下首的夏候敦:「此為何人?」

    夏候敦朝他暗示的地方看去:「司馬建公(司馬防)二子懿也。」

    果然是他!

    曹操說那個狼視鷹顧的人?

    最後從曹家手中奪取了果實的人?

    張鋒久經沙場,眼神是何等銳利。那司馬懿只覺得有一股如實質般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偷眼看去,卻是曹操的紅人張鋒!

    司馬懿忙垂眉順目的朝張鋒的方向微微一禮,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張鋒也還了半禮。心裡卻道,這輩子諸葛亮、司馬懿、周瑜、賈詡、郭嘉三國五大謀士全見著活的了,真是不虛穿越一場。

    張鋒還在海闊天空的亂想一氣,卻聽道小黃門尖著嗓子喊道:「陛下有旨!宣——百濟使節入殿面聖!」

    眾人摒氣凝神,一同把目光都投向殿門去,用目光灼灼來形容的話,就算一頭大象從門口進來也被眾人的眼光所燒死了。

    就見兩個人躬著腰從殿門而入,小心翼翼像是做賊一般,後面一個人臉色臘黃,不像是百濟人,大概是個翻譯之類的。

    而前面那人就看上去很像電視裡韓劇中那些國字臉單眼皮的朝鮮族人了。一身白衣,肩膀上披著一件灰色有布扣的坎肩,兩條褲腿相當肥大,走起路來像現代女子的裙褲一般招搖,而最吸引人的就是他的一頂黑色大帽子,上面呈圓桶狀,帽簷非常寬,腳上一雙船形鞋也是很引人注目。

    二人遠遠的就跪在地上,那百濟使節雙手捧著國書之類的什麼東西,高舉過頭,喊了一嗓子,裡面隱隱約約說道:「……」尾音又長又飄,硬像是韓劇綜藝節目中那些搞笑的主持人常用的發音。

    後面那人果然是個翻譯,「山野之人,百濟國王李存宰之子李世宰,見過天朝聖天子!」

    這百濟人怎麼會說漢語這些詞?想是這翻譯故意拍馬屁,翻譯成什麼山野之人,天朝云云。不過也哄得劉協非常開心。

    劉協揮了揮袖子,「李卿家上前來。」

    翻譯一句嘰裡咕嚕,那李世宰倒也知禮,低著頭走到夏候敦的水平位置,又跪了下去。

    「李卿家是為何而來啊?」

    翻譯隔得遠,只得大聲將獻帝的話翻譯出來,那李世宰一聽,忙磕了個頭,又是jjyy一陣鳥語。

    大意是說百濟國王見識到了漢朝大國的實力和繁榮,有心向漢朝天子稱臣,並將自己的大兒子,也是將來的國王繼承人送來漢朝為人質,以換取漢朝的結盟和信任支持。

    劉協大悅,儼然在這翻譯擅自篡改的話裡找回了自信和尊嚴,大袖一拂道:「既是如此,我大漢倒也不好白稱了天朝大國。朕准了李卿的請求,從此百濟為我大漢屬國!」

    翻譯說給了李世宰聽,那李世宰倒也聰明,忙呼喊著對著劉協磕頭。

    這不過是場面上的東西,張鋒深知政治這個東西,沒人是白癡,也沒人是傻瓜就敢玩的。

    果然李世宰在歌頌了一番劉協後,要求漢朝出兵幫助打退「不服漢朝天威」的高句麗和新羅,幫助百濟統一。

    簡單的說,就是「要兵、要錢、要糧」。

    曹操聽了眉毛就是一皺,有這麼好的事,磕幾個頭,稱個臣就有兵有糧,那麼跟董卓、袁紹他們幾個打這麼累做什麼,每天輪著磕幾個頭不就什麼都有了?

    可是中國一向驕傲自大的那些人卻不這樣想。

    當即崔琰、金禕等人就立即出班奏道,應該要週遭小國顯示我大國國威,出兵幫助百濟。

    而劉曄等人則反對,說南有劉表、孫權等人未服,而西川、漢中的劉璋、張魯多年不曾納稅,也應該先收拾了他們再說。

    於是兩方又像以往一樣,凡是對方的贊成的觀點己方一點反對,吵得熱火朝天,不可開交,而雙方的領袖人物劉協和曹操則是一付事不關己的模樣,他們對這種場面見多了,已經免疫了。

    倒是荀彧出列出了個主意。

    就是我們幫你訓練士兵,教你們種糧食,錢,也可以給一點,除非百濟有亡國之虞,要不漢朝不會直接出兵。

    李世宰馬上就答應了,張鋒估計事實上他的底線根本沒這麼高。這根本就是一場層次高點的討價還價的談判。

    相比於中國自古以來,凡是稱臣的,來學習的,來視察的,或者是來友好訪問的國家,中國必是大做賠本生意的。

    比如歷史上的日本,包括阿倍仲麻侶,又比如文成公主,又比如張騫的西域之行,中國給各國送去了工匠、人口、技術和文化,得來的僅僅是一個光輝萬仗的天國光環而已。

    荀彧的主意算是成本最小的,可是一樣不是教會了百濟訓練士兵和種糧食的方法?

    雙季稻啊?

    這群中國千年被熏陶成傻瓜的文人一定會把最好的、最優秀的技術傳給別人,以表示自己天朝大國無所不能!

    這些張鋒都覺得很可笑,可是卻無力阻止,就算高高在上的那個人是劉協,是個手無實權的皇帝,可是他畢竟還是皇帝,這些事還是他點頭才算,連曹操都無可奈何,只是盡可能的壓低價碼而已。

    「既然百濟與我大漢以結盟好,不如派一使者前去宣我大漢隆德,眾卿以為誰可為使?」

    「臣舉一人,必可全功而返。」

    眾人都循聲看去,原來就是一直默不作聲的司馬懿。

    「司馬卿家奏來。」

    「御史大夫華子魚!」

    「華卿倒是個人選,正當正使!副使為何人?」

    「臣舉薦丞相之子,其人少年有志,才高德昱,必稱其職。」

    「准!」

    反正是外交方面的事,跟漢朝自身權利加強等無直接關係,劉協也樂得做個人情。

    待劉協又說准了,只見曹操身後一人出列,對劉協叩拜道:「多謝陛下信任,臣必不辱使命!」

    卻不是曹昂,而是曹丕!

    張鋒的腦中一下子出現兩個字「陰謀!」

    定睛朝司馬懿看去,只見他也呈現一臉的驚訝之色。

    他剛才根本沒說是曹操的第几子,而根據自古以來長子為大的傳統,大家都在潛意識以為他說的是曹昂!

    而這個時候曹丕突然站出來,讓人覺得卻是在說他!

    高明,這就是司馬懿的計?

    而司馬懿自己也裝成毫不知情的樣子,就算是曹操本人也不好責怪他了,畢竟是曹丕自己站出來的,只要他不承認,難道還說是自己兒子和死螞蟻串通的?

    而劉協更是先是驚訝,然後一陣欣喜之色溢於面上。

    對他來說,更是喜歡曹家內部出現這種不和諧的聲音。

    而且對他來說有更好的借口:天子無戲言……

    「命曹子桓協同華子魚,一月內籌備一切所需,出使百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