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二卷 雛鷹展翅 第七十三章 舒縣初冬 文 / 草牛

    第七十三章舒縣初冬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間,冬季已經悄悄來臨。

    廬江郡,舒縣,周宅。

    昨夜下了一場大雪,如同一床厚厚的棉被,將大地蓋得嚴嚴實實。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原野裡萬籟寂靜,偶爾散落一些小小的腳印,那是野生動物們出來覓食留下的。舒縣城裡的大雪也落了厚厚的一層,一腳踏下去,積雪能沒膝蓋。

    周母一早便起了床,穿上了逢年過節方穿的描著金線的錦服,臉上堆著笑意,吩咐家丁和丫鬟們趕緊打掃院落,清掃門前的積雪,廚房裡的廚娘也忙碌起來,一早就出城採購新鮮的蔬菜,早有屠夫送過來半片肥豬,掛在廚房裡,紅白相間的顏色令人看著就要流口水,幾隻活雞活鴨被關在竹籠裡,嘰嘰喳喳地叫喚。

    整個周宅都忙碌起來了,人人臉上帶著喜色,彷彿過年一般。

    周家的家丁剛一打開大門,一個明眸皓齒、笑臉如花的俊俏小姑娘便從門外蹦了進來,她拉著身後的一個身材高挑、黛眉鳳目的女子,一路輕聲說笑著,直奔周母的起居室。

    周母方從屋內出來,一看到她們,臉上的笑意更加地濃了,說道:「小魚兒,你們來了。快看看,我這身衣服穿得可還周正?」

    小魚兒上前繞著周母轉了一圈,仔細打量了下,對周母說道:「伯母,你這身衣服好啊,穿在你的身上怎麼就那麼地合體呢?一下子就年輕了十歲。」

    周母聞言咧嘴直笑,眼睛都快瞇成了一條縫,嘴中卻道:「好你個小魚兒,就知道撿好聽的說,我都一把年紀了,還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啊。」

    小魚兒瞪大了她那黑白分明的眼睛,無辜地說道:「我說的可是真話啊,小慈,你說是不是?」

    小魚兒身邊的那有著小麥色皮膚的少女也點頭道:「今天伯母看起來真的是年輕好多呢。小魚兒沒有說錯啊。」

    周母笑著搖頭,說道:「唉呀……和你們計較也沒什麼勁,你們的好話我就算收著了。對了……瑜兒可是下午方能回來,你們這一大早來……」

    楊慈俏笑著回道:「昨夜下了一夜的雪,有人就一夜沒睡著,在床上翻來翻去,總是在擔心著她的瑜哥哥能不能平安回來呢。」

    見周母笑瞇瞇地看著自己,小魚兒有些害羞,急忙捅了楊慈一下,說道:「雪這麼大……路上想必是難走……我們平日裡起得也是很早,今天就過來看看有沒有什麼要幫忙的。」

    周母笑道:「那你們隨便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吧,記得不要做重體力活,你們的身子金貴,別閃了腰。不然,瑜兒回來可就要怪我了。」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小魚兒一眼。

    小魚兒覺得自己的臉霎時紅了起來,周母的話語和眼神,就像是一個慈祥的婆婆對待自己的兒媳一般,小魚兒的心頭如小鹿般亂撞,忙低下頭拉著楊慈往後院走去。

    楊慈嬉笑著對周母說道:「伯母放心,我一定會保護好你們周家的未來兒媳的。」

    小魚兒嗔怪著用粉拳在楊慈的背上狠狠捶了幾下,恨恨地道:「唉呀!小慈,你亂說什麼啊。」她的眼神四處亂飄,怕有人在旁邊聽見了她們的對話。

    楊慈討饒道:「大小姐,你快饒了我吧。是誰昨晚在夢裡還喊著瑜哥哥的名字啊。」

    「你還敢再說!」小魚兒作勢又要打。

    楊慈的身體如一條游魚般滑了出去,小魚兒身形一動,竟也是十分地敏捷,緊跟著楊慈落到了後院中,右手的一拳已經擊出,楊慈側身伸出右手如斬刀狀直削小魚兒的右臂,小魚兒右臂一沉,左手肘用力向楊慈的腰間頂去,楊慈右腳用力,腰胯一扭,堪堪躲過小魚兒的一擊。

    見小魚兒還要再打,楊慈忙道:「大小姐,我再不不說了……再也不說了行不?」

    小魚兒見楊慈討饒,面露得意之色,嗔道:「哼,念你我姐妹一場,今天的事就算了。」

    楊慈微微一笑,誇讚道:「唉,說真的,你的天賦真高,我和爹爹到你家不過才三個多月,你的武功進步神速,我可是苦練了十年,如今卻已打不過你了。」

    被楊慈這麼一誇,小魚兒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忙回道:「什麼天賦,我也是瞎打瞎鬧而已,這幾個月,還是幸虧你們父女二人了,滿足了我的一樁小小心願。」

    楊慈細聲道:「大小姐此話錯矣。那日若不是你父親和你對我們鼎力相助,我和我爹只怕都落入了那郭家大少的魔掌,我們對你們感激還來不及,哪裡擔待得了你方纔的話啊。」

    小魚兒秀眉微微一揚,脆聲道:「小慈,其實你比我大,該叫你楊姐姐。那日我和父親也只不過是看不順眼那惡少罷了,仗著自己家裡有錢有勢,就想做欺男霸女的事情,哼哼!我鄧渝可不是吃素的!不過……也幸虧那天我爹在,要不然我還真對付不了那幫無賴。現在好了,你們在我家裡負責教我們這些娘子軍武功,不用四處流浪,也沒人再敢欺負你們了。」

    說到這裡,小魚兒兩眼一轉,笑嘻嘻地附在楊慈的耳邊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楊慈聽了也笑得雙眼彎成了月牙……

    鵝毛般的大雪再次下了起來,紛紛揚揚,被北風所追逐著,在原野上歡快地撒著野。

    透過朦朦朧朧的雪霧,周瑜遠遠地看到了舒縣的城牆,心頭不禁一片溫暖。

    無論走了多遠的路,家,永遠是自己寧靜的港灣。

    這次到居巢赴任,周瑜一直忙於工作,閒暇時便帶著人深入鄉間,掌握第一手資料,探察民間疾苦,經常是風餐露宿,吃飯就更是對付了事。

    直到居巢的局面初步打開,各項工作分配下去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周瑜方覺得該回趟家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周瑜深切地知道母親對自己的牽掛,他並非不孝之人,也很想回去看看。於是,待安排好了諸項事情之後,周瑜和臧霸領著斥候營的數十騎匆匆往舒縣趕去。

    臧霸的聲音自周瑜身後傳來:「大哥,風雪這麼大,是不是找個地方避避,等雪小了再走?」

    周瑜笑罵道:「一隻腳都要踏進家門了,還躲什麼風避什麼雪?」說罷,周瑜用力一揮馬鞭,胯下的白馬加快了奔跑的步伐,頂著風雪直奔城門而去。

    在馬鞍和馬鐙發明之前,騎著近似於光身子的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就是騎兵出現之前,中、西方為什麼都用馬來拉戰車而不直接騎馬作戰的一大原因。

    但戰車比起騎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點是對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有條小河小溝也不行。在戰車時代,雙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選擇一個平原地形,然後才能開戰。打著打著,不小心車輪子一損壞,那就麻煩了。

    另外,使用戰車也十分不經濟,組裝一輛戰車一般需要四匹馬,而車上只有三名甲士,一人負責遠程攻擊——射箭,一人負責近程作戰——持長戈或長矛,還有一名非戰鬥人員——御者,花費四匹馬以及大量的木材,才能擁有兩名高速機動的戰鬥人員,比起一人一馬的騎兵實在太浪費了。

    戰國時期,馬鞍與馬鐙還沒有發明出來。這時候的騎兵,主要是利用馬的快捷優勢,進行一些偵察、騷擾、包抄、偷襲和追擊的任務,配合步兵軍團進行戰鬥,騎兵單獨對步兵作戰並不佔有優勢。秦趙長平之戰,白起以一萬五千騎兵截斷趙軍與營壘之間的聯繫。當時騎兵的編制還不大,並不獨立完成戰役任務。

    東漢時期,騎兵已經開始採用繩帶、皮革或者木板一類的材料作為馬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這些材料遇水很容易腐爛,鐵製馬鐙則成本昂貴,基本沒人使用。

    作為周瑜手下唯一的騎兵部隊,周瑜下了大本錢,斥候營全部裝配了皮甲馬鞍和鐵製馬鐙。

    皮甲製作的馬鞍很輕便,有了它就可以長時間地坐在馬上而不覺得勞累。

    鐵製的馬鐙則結實耐用,不僅讓騎馬者上下馬非常快速方便,更主要的是在騎行時支撐騎馬者的雙腳,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騎馬的優勢,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騎馬人的安全。

    這時,騎兵的雙手就可以解脫出來,操縱長武器,發射弓弩,都非常方便,戰鬥力大大提升。

    周瑜還給斥候營的馬匹裝了特殊的裝備--馬蹄鐵。

    馬蹄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會很快的脫落,釘馬蹄鐵主要是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

    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

    蹄聲隆隆,周瑜帶領著擁有秘密裝備的輕騎兵部隊進入了舒縣縣城。

    佔著穿越的優勢,在配置了皮甲馬鞍、鐵製馬鐙、馬蹄鐵後,斥候營已經是整個東漢最精銳的輕騎兵部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