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二卷 雛鷹展翅 第七十五章 再生父母 文 / 草牛

    第七十五章再生父母

    在家中待了數日之後,因掛念居巢的水利施工情況,周瑜便匆匆地帶著臧霸的斥候營趕回了居巢。小魚兒、楊慈、陸倩幾個人領著十幾個女兵一路隨行。

    回到居巢後,周瑜讓闞澤將縣衙隔壁的一間空宅院購買下來,稍做整理,便讓小魚兒一行住了進去,作為女兵營的住所。

    周瑜給女兵營下的任務是練武防身、學習護理之術、巡察城內軍紀,為了方便她們執行任務,周瑜將周道剛剛買來的十餘匹西域戰馬分配給了她們,又將她們的盔甲、武器裝配整齊。

    一時間,居巢城內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每日裡小魚兒帶領著一眾女兵在城內巡察,個個盔明甲亮、容顏如畫,騎在高大的西域戰馬上,顯得英姿颯爽,回頭率那絕對是百分之百。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女兵的騎術還有待鍛煉,經常在街上的百姓們充滿崇拜的眼光下,某個女兵正沉浸在自己良好的感覺中,驀地發出一陣低呼,「彭」的一聲摔倒在馬下。

    潘灣那裡新的堤壩已經修好了,周瑜冒著雪前去視察了一下,見到堤壩修得寬闊平整,足足高出水面五尺,靠近水邊修成斜坡,拋上很多青石、片石,護著堤壩的土不被水流沖走。

    周瑜很是滿意,對袁渙說道:「曜卿,想不到這個堤壩你們修建得這麼快,這麼好。看你的身體可是瘦了不少啊,你肯定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

    袁渙那清瘦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回道:「這種差事,不吃苦是做不好的。我不怕吃苦,而且,看著潘灣的百姓年年都要受這水災之苦,我的心裡才苦。」

    周瑜親熱地握住了袁渙的手說道:「曜卿,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你是個可以挑重擔的人。民以食為天,農田水利又是糧食豐收的重要保障。冬季到了,正是大修水利的時候,恐怕還得要繼續勞煩你了。」

    袁渙正色道:「公瑾,你這是哪裡話來?我的理想和志願,你又不是不知道的。這麼說吧,整個居巢的水利工程,只要你給我人、給我糧,我就保證把它做得漂漂亮亮的,既實用又美觀。怎麼樣?」

    「那可求之不得啊!」周瑜哈哈笑道。

    二人正說得開心,鬚髮皆白的潘伯領著潘灣的百姓們走了過來,潘伯的手上高舉著一面錦旗,上繡四個大字:「再生父母」,其餘的百姓手中不是捧著十幾枚雞蛋,就是抱著幾個大白饅頭,或是提著滾熱的茶水,見到周瑜和袁渙,眾百姓紛紛湧了上來。

    「周大人,你是我們潘灣百姓的再生父母!」

    「袁先生,你可要經常回來看看!」

    「願上天保佑我們的青天大老爺!」

    眾百姓圍著周瑜和袁渙說著話,表達著自己的感激之情。

    潘伯大喊一聲:「周大人!」雙腿一彎,跪在了周瑜的面前,其餘的百姓們一看,便也紛紛地跪倒在地。

    潘伯將手中的錦旗舉到周瑜面前,顫聲說道:「周大人,我們潘灣年年被淹,百姓飽受水患之苦,今幸得大人鼎力之助,疏通河道、修建堤壩,今後潘灣將再無水災之患,大人的恩德我們潘灣百姓永世不忘,您就是我們的再生父母啊!」

    說罷,潘伯領頭,眾百姓便開始磕起頭來。周瑜的親兵隊長潘虎見狀也下跪磕頭。

    從未經歷過這個場面的周瑜顯得手忙腳亂,他示意袁渙及親兵們趕快將眾人扶起。周瑜親手將潘伯扶起,親切地說道:「瑜只不過做了一點小小的事情,大家不必如此!何況為官一任,當造福一方,本是分內之事,何必大張旗鼓?我會把鄉親們的舉動當做是對我的鼓勵,也是對我的鞭策,今年冬天,我們會抓緊時間,把整個居巢的河道好好地梳理一番,明年,大家就都會有個好收成!」

    潘虎跪著不肯起來,紅著眼睛說道:「大人,我也是潘灣人,我打心窩裡感激你、敬重你。啥也不說了,潘虎今後為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潘伯執意把錦旗送給周瑜,周瑜無奈只得收下。返程了,周瑜一行人離潘灣越來越遠,回頭一望,潘灣的一眾百姓仍站在高處,遙望著周瑜一行人。

    周瑜感慨萬分,對袁渙說道:「曜卿,我們的百姓太善良了。你給他們一滴水,他們就會以一汪清泉來回報。如果全國各地的官員都能一切以百姓為重,以民生為重,治理出一個清平盛世,依我看,張角之流根本不足慮,什麼黃巾軍、白波軍、流寇、山匪,就沒有了生存的環境。」

    袁渙的眼中有一層霧氣,這些日子在潘灣,與這些鄉親們同吃同住,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聽到周瑜的話,袁渙方回過神來,說道:「是啊,就像潘虎這樣的人,本是良民,卻被逼為匪。公瑾,這世道是越來越亂了,我們的所作所為還遠遠不足以救百姓於水火,還有許許多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我們要抓緊時間啊。」

    舒縣,縣衙議事廳。

    室外冰天雪地,嚴寒料峭,屋簷下掛滿了冰凌,一閃一閃地反射著陽光。

    室內溫暖如春,房屋中間放置了一個大大的鐵皮爐子,裡面的木炭燒得正旺。鐵皮爐子上燒著一壺水,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

    高順匆匆忙忙地從屋外走進來,一股冷風帶著雪沫子跟著他刮進了屋內。高順跺了跺腳,看甘寧、臧霸、周泰、蔣欽、王越、袁渙、張承、張范、闞澤、周暉等人俱都坐在屋內,連周道和周安也從舒縣趕了過來,忙向眾人道:「抱歉抱歉,營中有些事情,來晚了。」

    周瑜起身從爐子上拿起水壺,給高順倒了一杯熱水,遞給他,關切地說道:「外面冷吧,來,喝點熱水。」

    待高順坐下,周瑜向眾人說道:「今日之會,關係重大。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與大家討論,然後決策。在討論之前,也想讓大家各自把手中負責的事情說明一下,通通氣,看看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周道看了看眾人,清了清嗓子,說道:「那我先說說,我的主要職責便是後勤支援,居巢這裡有需要的錢糧物資,舒縣那裡有的,我都要想方設法地運送過來,家裡有的從家裡拿,家裡沒有的從外採購。就居巢目前的需求而言,還是綽綽有餘的。」

    「昨日如居巢境內,一路行來,看到的是和別處迥然不同的景象。政通人和,百廢待興,治安嚴肅,百姓開顏,許多水利工地上人頭攢動,幹得熱火朝天。我這心裡啊,樂開了花。」

    周瑜微笑回道:「大哥,這裡面就有你很大的功勞。居巢地域小人口少,百業凋零,我又免了一年的賦稅,我們在民政和軍事上的所有開支,都由我們自己負擔,沒有你的支持,哪有今天的局面。」

    「是啊,如今我們的整體開支還是很大的。」闞澤站起來說道:「徵兵、養兵、剿匪這些費用就佔了我們總體費用的一半,當然,我們的新兵很多都在從事修建水利設施、屯田的工作。這數月來,光是賑災施粥這一項,每天都在四個城門外向貧苦百姓施捨粥飯,就花了五百多貫錢。」

    「修建水利設施也是開支的大頭,每日裡錢如水般流去,要管吃管住,還不能吃得差,每餐要有肉,各種用於修建的材料和工具都不夠發放,有的百姓們自己帶著家裡的工具就上了堤。」

    「免費提供的稻種、鐵犁、鐮刀、耕牛也花了不少錢,如今登記在冊的已有五千多戶了,招賢館、讀書院的開支算是小頭,但讀書院已有四百孩童就讀,除了免費教書外還提供免費飲食,長久下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商業方面進展不錯。已有外地的商人到伏牛山等三處開採鐵礦,雖第一年是免了他們的稅賦,但開採鐵礦需要當地提供大量的人手,也算幫助我們的百姓有了一個穩定的收入。」

    「自對手工業的優惠政策頒布以來,周邊的鐵匠、醫生、鞋匠等都慢慢地聚攏到居巢來了,現在的市面上,百業興隆,飯店、茶樓、鐵鋪、米行、布莊、醫館等一家接著一家地開張,生意都不錯,頗有太平盛世之感。」

    周瑜問道:「計劃在橫江設立的海鹽交易市場,建得如何了?」

    闞澤回道:「已經建了一半,估計明年春天可以開業。」

    「嗯……好。」周瑜點頭道:「現在就可以抓緊做宣傳了,那裡如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就是很大的一筆收入了。」

    周暉亦起身說道:「我來說說造紙坊的情況。目前舒縣和居巢兩地的造紙坊日產竹紙達到了一萬張,一半我們印刷坊自用,一半拿到市場上交易,每天有五十貫的收入。」

    「印刷坊剛剛印出了第一批書,計有《大學》、《論語》、《中庸》、《道德經》、《黃帝內經》五種書,這些書已經都有了訂貨。第二批計劃印刷《甘石星經》、《九章算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周髀算經》、《白虎通論》、《汜勝之書》等書。」

    說罷,周暉從身後的桌上拿起一摞裝訂好的書籍,給在場的人每人發了一本,深藍色的封面,雪白的內頁,清晰的文字,精緻的裝訂,令人愛不釋手。

    周暉繼續說道:「等印刷坊正常運轉後,預計每日可供應五百本各類書籍,既有天文地理,也有醫術卜卦,還有詩歌詞賦,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可以和我們競爭的,這可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呵。」

    周瑜看到眾人那高興的表情,便也高聲說道:「造紙和印刷,已經是我們收入的主要來源,未來在這一塊,還要繼續擴大產量。周暉,你們做得很好。」

    周暉把嘴巴一咧,開心地笑了。

    周瑜心道:「我還有個殺手鑭沒拿出來呢。過一段時間,該找個合適的人研究研究活字印刷術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