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二卷 雛鷹展翅 第七十七章 居巢舉兵 文 / 草牛

    第七十七章居巢舉兵

    臧霸被周瑜問得啞口無言,諾諾地說不出話來。

    張承起身說道:「公瑾的話很有道理,如今董卓勢大,非我們所能抗衡。但天下凡事都以義字為先,董賊殘暴,天人共憤,我們舉的是義兵,師出有名,首先在道義上就佔了先機。」

    甘寧反駁道:「有道義就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了?打仗講究的就是實力,兵馬糧草、武器裝備、甚至是軍情諜報,都至關重要。我們可不要學宋襄王。」

    張承微微一笑,不以為意,繼續說道:「興霸,我也沒說實力不重要啊。實力的對比是可以發生變化的,自古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們可以聯絡天下英雄,舉起反董卓的大旗,共同來討伐他,消滅他!」

    周瑜聽了張承的話,點頭說道:「張承的話挺有道理。不過,有句話你想必也是聽說過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們覺得我們現在的實力可以做那棵大樹麼?就算做了大樹,你的根基不牢,也是被狂風摧毀的下場。」

    袁渙思索片刻,對周瑜說道:「公瑾,我聽說過一個拔苗助長的故事。說是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裡去看,禾苗都已死了!」

    袁渙繼續說道:「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周瑜呵呵笑道:「曜卿,你這個比方打得很好。我們方在居巢發展了半年不到的時間,正如那一根幼苗一樣,根基太淺,不能盲目地拔高它。」

    「那……乾脆我們就不參加討伐董卓的行動,悶著頭一心一意發展居巢,等我們實力強大了再說。」周泰提議道。

    臧霸反對道:「如果天下的人都來響應,去討伐董卓,這麼轟轟烈烈的事情,我們不參與其中,太虧了點吧,到時候一點好處也撈不到。」

    蔣欽插話道:「居巢畢竟也太小了,我們就是再發展又能強大到哪裡去?」

    袁渙接話道:「公奕的話很有道理……袁紹雄踞渤海,手下兵多將廣,背靠冀州的千里沃野,要糧有糧,要兵有兵;曹操背後有曹氏、夏後氏兩大家族的支持,又獲得了衛茲的財力支援,陳留一地亦是臥虎藏龍,不可小窺;袁術家境巨富,南陽乃中原第二大郡,農業發達、人口眾多,兵員和糧草都不是問題;孫堅從軍已久,號稱「孫無敵」,作戰勇猛,手下俱是得力悍將,他的軍隊戰鬥力非同一般,又佔有長沙之地。跟他們比起來,居巢不過彈丸之地爾,我們如要發展,還是需要更大的地盤方行。」

    周瑜用欣賞的眼神看著袁渙,說道:「曜卿,你的分析很是入木三分啊。」

    臧霸有些急了,問周瑜道:「大哥,大家討論了半天,出馬討伐董卓吧,怕拔苗什麼長,窩在家裡吧,又怕失去發展的機會。你也不講話,你到底是個啥意見啊?

    周瑜呵呵一笑,問道:「這封密信是東郡太守喬瑁發來的,那麼,你們瞭解喬瑁麼?」

    王越答道:「據我們調查,喬瑁,字元偉,乃梁國睢陽人。原太尉橋玄的族子,曾為兗州刺史,中平五年遷東郡太守。」

    「嗯。」周瑜微微點頭道:「喬瑁其人,乃當世之文士。其文文采斐然,不可多得。他身為一郡之守,亦心懷漢室,見董卓倒行逆施,天下英雄欲討之,卻少一個由頭。我估計此密信乃他自行寫就的。」

    見眾人都點頭表示贊同,周瑜繼續說道:「喬瑁一向與陳留太守張邈、渤海太守袁紹、奮威校尉曹操交好,而袁紹家族乃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海內,他登高一呼,必有從者如雲。奮威校尉曹操、後將軍袁術必將呼應。而冀州刺史韓馥雖乃毫無野心的大儒,其手下人才濟濟,必會逼其呼應。豫州刺史孔柚、兗州刺史劉岱是韓馥的故交,想來也不會袖手旁觀。河內郡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揚、山陽太守袁遺、廣陵太守張超、濟北相鮑信皆漢室忠臣,見有剪除董賊的機會哪裡會放過。」

    「而長沙太守孫堅,胸懷大志,非普通人所能及。其子孫策,武藝高強,與我亦是好兄弟。他們這樣的人,豈會讓這大好機會白白溜走?」

    甘寧拱手說道:「大哥,你這一番分析,我算是明白了。感情天下群雄,早就憋著要滅董卓呢。但是,我們該如何做,還請大哥明示。」

    周瑜起身拎起水壺給每個人都續了一杯水,慢慢地將水壺放在火爐上,緩緩說道:「我想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可以選擇的道路就只有一條了,那就是響應號召,出兵討伐董卓!」

    「好啊!太好了!」臧霸帶頭大叫起來,眾人也興奮起來,一時間屋內一片熱氣騰騰。

    「但是……」周瑜舉手示意大家冷靜,繼續說道:「以我們目前的實力,能征慣戰之兵應該說很少,只能團結在討董群雄的周圍,做一支偏師用用。」

    「藉著討伐董卓的機會,我想我們要達到兩個目的。」周瑜舉起兩根手指頭說道:「一是順應民意,起兵討董,博得百姓和別的勢力的支持。二是鍛煉隊伍,在殘酷的戰爭中,才能培養出真正的鬥士。」

    聽聞周瑜決定要派兵討董,眾人群情振奮,紛紛向周瑜請戰。

    「主公,派我去吧!」

    「大哥,討伐董賊我可要當先鋒。」

    「公瑾,我來做做後勤工作吧。」

    周瑜在屋內來回踱步,反覆思考後,說道:「你們大家也別爭了。以後打仗的機會還多得是呢。命臧霸率二百斥候營騎兵、周泰率四百飛龍軍、甘寧率五百錦帆軍、高順率八百陷陣營,王越與女兵營在中軍聽令,你們即刻做出發的準備,待我與各地郡守聯絡好後,立刻出發!」

    「得令!」臧霸等人喜形於色。

    周瑜又說道:「居巢餘下的兵馬都由蔣欽統一調度指揮,目標只是守城,不得輕易出擊。明白麼?」

    「末將明白!」蔣欽抱拳回道。

    周瑜又向袁渙等人說道:「我們奔赴戰場了,居巢的政務就交給你們了。曜卿,拜託你一定要把水利建設的事情抓好;德潤,整個後勤工作就交給你了,我大哥周道會協助你的;張范、張承兄弟,這屯田、招賢館、讀書館的事情責任也很重大哦。」

    「請公瑾放心!」眾人答道。

    袁渙補充了一句:「你可要帶著好消息回來哦。」

    冀州,鄴城,郡守府。

    韓馥召集了眾從事過來議事。

    韓馥見人已到齊,便從懷中摸出一封書信,向眾人說道:「今收到東郡太守喬瑁轉來的密信,三公俱言董卓之惡,云「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我們該當如何做呢?」

    沮授上前問道:「董卓殘暴,天人共怒,此已是不爭的事實,只是不知大人之意如何?」

    韓馥沉吟半晌,方說道:「董卓於我有恩,是他推薦我為冀州牧的,而渤海太守袁紹已經率先舉起了討董的大旗,如今,我們是助袁紹呢,還是助董卓呢?」

    見韓馥猶豫不決,眾官便也不發一言。

    治中從事劉子惠忍不住大聲說道:「州牧大人,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

    「呃……這……」韓馥自知剛才說錯了話,面有慚色。

    劉子惠又說道:「打戰總是不好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帶這個頭。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靜觀其變,待其它州郡有起事者,我們再呼應他。冀州兵精糧廣,不必其它州郡弱,真正打起來,他們的功勞未必就有我們的大。」

    韓馥用眼光徵詢其他人的意見,見眾人都點頭稱是,便只好說道:「那就按你的意思辦吧。」

    於是,韓馥修書一封給袁紹,表示董卓攥奪朝廷大權,意圖不軌,如果袁紹舉兵討董,韓馥願作為後盾,全力支持他。

    袁紹得信大喜,他正欲舉兵,又擔心糧草不足。有了韓馥的支持,源源不斷的糧草就會從富庶的冀州支援到前線,那討董的大計有望了。

    荊州,長沙太守府。

    雪後的天空乾淨得如一塊藍玉,溫暖的陽光柔柔地照進屋內。

    孫堅對匆忙趕來的孫策說道:「策兒,可曾安排妥當?」

    孫策把頭一點,回道:「父親,已經安排好了。母親帶著弟弟孫權、孫翊、妹妹孫尚香已經向舒縣出發了,家中的值錢之物也都變賣了,全部充作軍資。」

    孫堅聞言歎息一聲,留戀地看著屋外的景色,說道:「在長沙待了幾年,好不容易打下了基礎,卻又要放棄,真是有些不捨啊。可惡的董卓,倒行逆施,把好端端的洛陽變成了他個人縱慾的後花園!此賊不除,我心難安!」

    孫堅拿出一封書信,遞給孫策道:「這是我寫給周瑜的信,你命人快馬先送到居巢去。我們的家人,就拜託他了……」

    孫策接過信,展顏笑道:「父親大人勿憂,公瑾是我的好兄弟,讓我們的家人搬到舒縣去也是他的主意,畢竟,這樣我們就可以安心地前往洛陽打仗了。而且,他把他家宅院路南的房子騰了出來,給母親他們居住,想來條件是不會差的。父親儘管放心。」

    孫堅點頭說道:「這一點我不懷疑。策兒,你說,周瑜他……會出兵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