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二卷 雛鷹展翅 第八十四章 分兵應對 文 / 草牛

    第八十四章分兵應對

    鄭泰在相國府內侃侃而談,旁徵博引,將局勢分析得頭頭是道,引得眾人一片讚歎聲。

    董卓亦是轉怒為喜,呵呵大笑,滿口誇獎道:「公業泰字公業。真不愧智士呢!」

    董卓又道:「公業既有如此韜略,我欲拜你為蕩寇將軍,統率洛陽兵馬,討伐關東諸路人馬,可否?」

    鄭泰心中暗喜,慨然允諾道:「泰願為相國大人效力。」

    原來鄭泰本已回歸故里,董卓搜羅名士,硬要征他入朝。鄭泰怕董卓傷害自己的家人,不得已到了洛陽,任職尚書。鄭泰見卓凶橫不道,也想設法除奸,一時間無從下手。正巧遇見關東兵起,便樂得乘間進言,好教董卓倚作股肱,可以聯絡外人,暗中擺佈。

    鄭泰拿著蕩寇將軍令符,當即部署兵馬,即擬起行。

    隔日,李儒急急地趕到相國府,對董卓說道:「主公,鄭泰算不算得你的心腹之人?」

    董卓茫然搖頭,不太理解李儒的話。

    李儒接著說道:「鄭泰智略過人,我聽聞他曾經想結謀外寇,如今主公令他執掌兵甲,出發討袁,如果他帶著兵馬犯上作亂,那我們就很被動了。竊為主公擔憂呢!」

    董卓聞言幡然醒悟,大呼道:「哎呀呀,若非賢婿提醒,幾乎壞了大事。」

    董卓忙令人趕赴鄭泰處,收迴盪寇將軍令符,改任鄭泰為議郎,命人對他嚴加盯防。

    董卓本身高力大,為人凶橫,本不懼人暗襲。得到李儒的提醒後,仔細觀察朝中百官,除了一些心腹外,其餘的似乎都有背叛自己的可能,便提升義子呂布為中郎將,侍衛在左右,除了自己睡覺的時間外,一刻也不讓離開。

    洛陽,相國府。

    冬夜寒冷,冷風呼嘯。議事廳內燃著數十隻手臂粗的巨型蠟燭,燭淚湧動,粗大的燭芯燒得辟啪作響。

    董卓與手下眾將已經討論了一個下午的迎敵之策,眾說紛紜,眾將領各有主見,吵得董卓頭大無比。

    董卓將無奈的眼光投向李儒,問道:「文優可有何良策?」

    李儒輕咳一聲,越眾而出,向董卓說道:「主公。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讓我們先來具體分析對手的情況。」

    「關東聯軍號稱三十萬,分為十五路。從表面上看,非常強大。但是,他們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那就是分兵而戰。今袁紹與王匡七萬人馬駐紮在河內,估計欲通過河陽津、小平津、孟津等渡口攻擊南下。而袁術駐兵魯陽,在等待孫堅自長沙趕過來合兵一處,估計尚有幾日孫堅方能到達南陽,他們的兵馬共有五萬。他們的進攻路線應是由南陽向北攻擊,過宜陽、渡洛水、走永寧,然後進攻洛陽。」

    「駐紮在酸棗的共有十一路二十萬人馬左右,由曹操牽頭組織,但他自己只有在陳留募的五千新兵,實力薄弱,估計很難指揮得動其餘的郡守。這路人馬的進攻路線應是走中牟、過滎陽、破虎牢關,方可抵達洛陽。此路人馬雖眾,但組織鬆散,人心不齊,且有虎牢關天險可守,最不足慮。」

    董卓眼中精光閃爍,沉聲問道:「文優的意思是我們個個擊破?先攻哪一路合適?」

    李儒恭維道:「主公所言極是。我認為我們當集中精兵,先攻距離洛陽最近的袁紹王匡這一路,南路距離尚遠,且要翻越軒轅山谷,可令一員大將率兵駐守宜陽,以逸待勞。東路可派一員猛將固守虎牢關,待擊破北路人馬後其膽必寒,再出虎牢關攻擊,則破敵有望。」

    「好!」董卓對李儒的攻防計劃很是滿意,隨口問道:「諸位將軍以為文優的策略如何?」

    眾人轟然叫好。

    「那就這麼定了!」董卓興奮地說道:「哪位將軍願率我西涼軍主力北上攻擊袁紹?」

    李傕忙應道:「主公,末將願往!」

    董卓猶豫了一下,沒有答話,只用眼睛看著徐榮。

    徐榮上前一步,沉穩地說道:「末將願往!」

    「好!」董卓高聲命道:「令徐榮率西涼鐵騎五萬,即刻北上,擊破袁紹王匡所部。」

    見李傕面露不快,董卓便又下令道:「令李傕率西涼騎兵兩萬,樊稠率西園新軍三萬,即刻南下,駐守宜陽,以逸待勞,擊破袁術孫堅所部。」

    李傕、樊稠高聲應道:「末將遵命!」

    董卓又問道:「何人願意固守虎牢關,以擋曹操兵鋒?」

    董旻、張濟、華雄齊聲應道:「末將願往!」

    董卓高興地說道:「好!就令董旻為主帥,張濟、華雄輔之,領西涼騎兵一萬、西園新軍兩萬鎮守虎牢關,切記不可輕易出戰!」

    「末將遵命!」三人皆響亮地應道。

    董卓又對呂布說道:「奉先,你與董璜率羽林軍一萬、虎賁軍兩萬駐守洛陽,須得日夜巡邏,嚴查城內的異動,一旦有人意圖反叛,可先斬後奏!」

    呂布精神抖擻地出列領命,董卓見呂布身姿雄壯、驍勇威猛,心中甚為歡喜。

    「文優,牛輔征討河西郭太賊軍,戰況如何啊?」董卓問李儒道。

    「呃……這個,」李儒低聲回道:「進展不順,如今賊勢兇猛,已進軍河東,破太原,正在圍攻安邑。」

    董卓不由大怒道:「這個牛輔,實在不像話,領著兩萬西涼鐵騎,居然還打不過那些黃巾賊?丟我們西涼人的臉!」

    李儒辯解道:「主公,非牛輔將軍無能,實在是郭太軍實力過於強大,已有十多萬人馬,其靡下楊奉、韓暹、李樂、胡才俱勇猛善戰,尤其是楊奉手下有一員大將名為徐晃,使一把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牛輔將軍不敵也在情理之中。」

    董卓有些著急,說道:「賊勢浩大,從河東南下可直撲洛陽,我方大軍須得應對關東諸軍,這可如何是好?」

    李儒冷靜應道:「主公,我有一計,你看行否?」

    「賢婿快講。」董卓急道。

    「主公可派人前去河東,招撫白波軍諸部,我想,只要許諾給他們高官厚祿,他們會考慮的。」李儒說道。

    李傕大聲反對道:「白波賊軍叛逆已久,乃草寇耳。豈可招為漢軍?吾恥於與此等人同殿為臣!」

    「如若他們不肯歸順呢?」董卓不理李傕的反對言語,問李儒道。

    李儒回道:「白波軍諸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必有人動心,至少我們可以動搖他們的軍心。如若他們不肯歸順,我們也爭取了一些時間,郭汜將軍率西涼新兵也該到河東一帶了,可令他討之。」

    董卓沉思片刻,點頭說道:「此計可行。明日即派大鴻臚韓融赴河東,招撫白波軍諸將。」

    此刻,董卓對李儒已是言聽計從,忽想起一事,便又問道:「今日得報荊州刺史王睿被逆賊孫堅逼迫吞金而死,需得補個荊州刺史,我覺得北軍中候劉表可擔此任,你覺得呢?」

    李儒小眼滴溜溜轉了幾圈,然後回道:「荊州離洛陽甚遠,我軍鞭長莫及,不宜派心腹之人為刺史。劉表姿貌溫偉,少知名,為八俊之一,與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同為漢室宗親,其人博物多識,但性格多疑且膽小,想來不會輕易背叛主公。不妨任他為荊州刺史,斷了孫堅的後路,對我們的戰事頗有好處。」

    酸棗,盟軍駐地,周瑜營寨。

    一隻潔白的鴿子在天空盤旋不已,待從中軍帳中傳出一陣悠揚的笛聲,這只白鴿方自空中盤旋而下,落於中軍帳前。

    周瑜一身白衣瀟灑地自帳中走出,將左手一伸,那白鴿順從地跳到周瑜的手掌上。周瑜輕輕取下白鴿腿部綁著的細長竹管,剝開管尾的封泥,從中倒出細細的一卷白絹,展開閱讀後,眉頭輕舒,對身後站立的潘虎說道:「備馬,隨我去縣城孟德的住處。」

    片刻之後,兩匹白馬載著二人自營寨中疾馳而出,往酸棗縣城而去。

    酸棗縣城,縣衙,曹操住所。

    曹操輕皺眉頭,對周瑜說道:「公瑾,方纔你所說的董卓兵力的佈置安排會不會有誤?」

    周瑜自信地一笑,不回答曹操的話,他對於精武門刺探情報的能力還是十分信賴的。

    曹操輕歎道:「董卓如此安排,確是有高人指點啊。這應該就是李儒的主意,此人智計百出,算無遺漏,他一日不除,我軍一日就處於危險之中。」

    周瑜眼望窗外的藍天,淡淡地應道:「有時候,沒有對手反而是一件很令人糾結的事情。」

    曹操詫然道:「公瑾,糾結是什麼意思?你今日說話怎麼這麼奇怪?有這麼厲害的對手的存在,對我們可是莫大的威脅啊。」

    周瑜忙掩飾道:「呵呵,糾結嘛,就是心有千千結,剪不斷理還亂,這是我方才想到的新詞。」

    曹操恍然大悟道:「哦……原來如此,我喜歡這個詞。如今我的心裡也是十分地糾結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