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二百零二章 說降賈詡 文 / 草牛

    第二百零二章說降賈詡

    壽春,太守府。

    周昂在四名彪形大漢的挾持下走出了府門,看他滿臉的痛苦之色,便知他的心情。周昂的身後,是一長串的人,有女人、有孩子、還有老人,這些都是周昂的家眷。

    在一個時辰之前,周昂還是作為九江郡的太守、壽春城的主人,高高興興地將紀靈的大軍迎入了城內。一個時辰之後,包括周昂在內,所有的人都成為了紀靈的俘虜。

    此刻,周昂的眼神一片暗淡。他知道,這並不是個講理的世道,誰的拳頭硬誰就是對的,誰的實力強誰的話就代表道理。周昂的心中後悔欲死,早在他決定和袁術聯手對付周瑜之前,就有他的幕僚勸他,與袁術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小心他的真正目的是富庶的九江郡。

    然而,周昂還是抱著僥倖的心理找到了袁術,最終可謂是引狼入室。袁術沒怎麼和周瑜打,倒是反過身來,把他的九江郡給佔了。

    太守府的大門外,密密麻麻地都是人,這裡面大多數是周昂的下屬,他們的眼神裡充滿了憐憫和悲涼。大樹底下好乘涼,如今周昂這棵大樹倒了,他們又得尋找新的庇護所了。

    周昂覺得自己無顏面對眾人,便一直低垂著頭走路,即便在眾人的聲聲呼喚中,也死活不願把頭抬起來。就在方纔,為了保全他們全家三十六口人的性命,周昂無奈寫下了降書,表示願意率九江郡十四縣的文官武將共降漢後將軍袁術。

    其實周昂也知道,他和袁術名義上都是漢室的臣子,並不是一國之君主,這樣的降書寫得不倫不類。袁術要降書,不過是給自己接收壽春之外的各縣一個貌似堂堂正正的借口罷了。

    當周昂的腳步邁出壽春的城門時,他不由得回頭深深凝望了這個城池一眼,這裡裝載著他多少的前塵往事……周昂的眼裡禁不住湧出了兩行淚水,滴落在他的衣襟之上。

    自此,周昂歸隱山林,他始終沒有放下心事,一年之後,鬱鬱而亡。

    紀靈和張勳分兵,拿著周昂的「降書」,迅速招降了其餘的縣城,九江郡除了南部四縣外,都落入了袁術的勢力範圍。

    周瑜在安排好了合肥等四縣的軍政要務後,正式委託魯肅統領留守的兩萬人馬,以潘璋、徐盛、丁奉為副職,共同鎮守九江南部四縣。

    臨行前,周瑜留給魯肅一個錦囊,囑咐待他走後再看。到了晚間,魯肅打開錦囊一看,裡面是關於治理九江南部四縣的戰略綱領:「修水利、興農桑、擴屯田、向北蠶食。」

    魯肅心領神會,其實關於這樣的話題,他已是和周瑜多次討論過的,只是實施的細節還待和眾部下商討。

    按照周瑜的部署以及留守眾人的齊心協力,九江南部四縣被魯肅治理得井井有條,荒蕪的土地皆被開墾出來,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軍事實力也進一步加強。一年之內,留守的部隊從最初的兩萬人發展到了三萬人,還有一萬的屯田兵,平日裡種田,戰時可上戰場。

    就在這一年之內,面對袁術所部的不斷騷擾,魯肅沉著應對,不僅將來犯的小股敵人悉數消滅,還不斷地採用「蠶食」策略,從袁術的手中將鄰近合肥的鍾離、成德兩縣奪到了手中。

    而袁術的心思這段時間也沒有放在九江郡,他一方面極力拉攏佔據著大半個豫州的孫堅和孫策,一方面急於搜尋散落在民間的傳國玉璽。在袁術的心中,有一股潛在的**正在逐漸地開始膨脹起來……

    陳宮先周瑜兩天回到舒縣,在家中稍作休息,他便急匆匆地來到了賈詡的住處。待來到賈詡的家門前,陳宮見這裡的院落雖然不大,卻收拾得乾淨清爽,院內種了幾棵枇杷樹,長得枝繁葉茂。

    賈詡正站在院落的一角,手持鋤頭,將翻開的大塊泥土細細敲碎,午後的陽光特別刺眼,賈詡本就不大的眼睛正瞇縫著,就看到了陳宮。

    二人寒暄一番,賈詡從屋中拿出兩塊草蓆,放在陰涼之處,二人各自坐下。陳宮環視四周,感歎道:「文和兄這日子過得真是悠閒舒適啊,種點菜、讀讀書、喝喝酒,將這紛繁的世事關在門外,我看就是神仙也不過如此吧。」

    賈詡眼睛一瞇,笑道:「在下確實好喝點小酒,這日子嘛,也就是湊乎著過過吧。哪裡像你,德高望重,又是周公瑾的左膀右臂,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陳宮露出幾絲苦笑,說道:「哪裡哪裡~~文和兄說笑了。我資質魯鈍,不及文和兄的萬一,每日裡唯有以勤補拙罷了。」

    賈詡笑笑不語。

    陳宮接著說道:「我知道文和兄對我家主公仍然心有嫌隙,當初他將你自西北請來,也是深有苦衷啊。」

    賈詡眉頭輕皺,回道:「詡至今也不知,為何他會單單找到我,論智謀論能力,我西涼軍中比我強的人多得是呢。」

    陳宮笑道:「這正說明我家主公是格外地看重文和兄啊。文和兄在廬江一載有餘,親眼看到這裡的氣象於外地不同是吧?」

    賈詡點頭道:「此言不虛。周公瑾在廬江推行的新政果然不同凡響,如今可謂是政通人和、百業繁榮,我在涼州看到很多百姓都是流離失所、面有菜色、骨瘦如柴,而廬江的百姓卻都是安居樂業、面帶笑容、體格健壯。說實話,看到這番迥然不同的景象,我也甚為震動。」

    陳宮拍手笑道:「文和兄所言極是。我家主公志向高遠,他還想讓更多的百姓能夠過上穩定富裕的生活,讓整個民族遠離戰亂。」

    「志向高遠?」賈詡心中一動,問陳宮道,「昔日陳勝貧苦時,猶自胸懷夢想,曾對他的同伴們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今日的周公瑾,他的志向是……」

    陳宮迎著賈詡詢問的目光,笑道:「文和兄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啊,我家主公的所作所為,你可是一直在暗中關注的。此刻又何必多此一問?」

    賈詡的目光一縮,自我解嘲道:「我一介閒人,遠離故鄉,只想著能早日回歸涼州,歸隱山林罷了。」

    陳宮問道:「如今這亂紛紛的世道,哪裡還有清淨的地方可讓你歸隱?只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呢。文和兄,以我對你的瞭解,你絕不是個想要置身事外的人,更何況,難道你不想生活在一個四海昇平、繁榮昌盛的國家裡麼?」

    賈詡突然淡淡地說道:「怎麼~~陳兄是來做說客的?詡手無縛雞之力,胸無定國安邦之策,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陳宮見賈詡態度比較堅決,便只得告辭離去。

    陳宮走後,賈詡神色間頗為落寞,信步走到桂花樹下,仰望天空,長久不語。

    此後陳宮又連續來了幾次,雖未當場說動賈詡,卻也感覺賈詡已有了一些動搖,只是因為前面周瑜對待他的態度而心存芥蒂,需要一個台階下而已。

    周瑜回到廬江的當日,不顧滿身的風塵,便與陳宮二人一起再次拜訪了賈詡。在周瑜那充滿誠意的目光下,聽著他那懇切的話語,賈詡終於做出了決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