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允掌權 文 / 草牛

    第二百一十二章王允掌權

    漢獻帝初平三年秋,廬江太守周瑜統率大軍,驅逐了佔據吳郡的山賊嚴白虎,又擊敗了和嚴白虎暗通曲款的會稽太守王朗,從而佔據了吳郡和會稽郡,一時聲震江東,加之人傳周瑜禮賢下士,不問出身,專門設立了招賢館,江南的青年才俊紛紛前去投奔。

    內政方面,周瑜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將在廬江推行的新政逐步穩妥地在吳郡和會稽郡進行推廣。周瑜在廬江開辦了內政培訓班,由陳宮負責,對新加入的青年才俊進行了全面的培訓,培訓結束後直接派到所屬四郡的各縣擔任基層的官吏。大量新鮮血液的加入令江南四郡的政治面貌煥然一新,很多更加貼近百姓的措施不斷地出台,更是贏得了民眾的大力支持。

    軍備方面,周瑜沒有盲目地擴軍,而是繼續實行精兵策略,輔之以屯田軍、郡縣兵,構成了野戰、儲備和守備的三層體系。設立在巢湖之中的潛龍院源源不斷地培養了許多基層軍官,極大地提高了所屬各營部隊的戰鬥力。為了加強水、步、馬各軍種的交流,周瑜還建立了軍官交流制度,規定每年均有一定數量的基層軍官進行相互的調換,這樣,錦帆軍中會有熟悉騎戰的騎兵軍官,斥候營裡會有擅長攻城陷陣的步兵軍官,陷陣營裡會有熟悉水戰的水軍軍官。按照周瑜的設想,各兵種的交流必然會提高各部的綜合作戰能力,什麼叫精兵,能適應多種形態下作戰的就是精兵!

    外交方面,周瑜早就令精武衛的人在長安購置了一處幽靜的住宅,稱之為長安居留處,專門供人在長安溝通關係所用。周瑜派出了能言善辯的陳端,攜帶了大量的貢品進獻給皇帝,同時也帶了許多金銀財物用以聯絡朝中百官。此刻,陳端已到了長安城一些日子了。

    除了向朝廷示好,以取得名義上的先機外,周瑜還派出使者向北、向西出發,目標是西涼馬騰、豫州孫堅、冀州潘鳳,希望能與他們達成合作,最好能形成聯盟,攻守互助,以獲取最大的利益、對付共同的敵人。

    長安城的冬季總是那麼地寒冷,大雪已經下了三天,屋舍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今天是百官上朝的日子,街道已經被打掃乾淨,早起的百姓站在門前,看著一頂頂大轎抬著朝中的百官進入了未央宮。

    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為長安城地勢最高之處,因在長樂宮以西,又稱西宮。自漢惠帝開始,便是皇帝們處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未央宮佔地廣闊,建築宏偉,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宮內有宣室、麒麟、金華、承明、武台、鉤弋殿等,另外還有壽成、萬歲、廣明、椒房、清涼、永延、玉堂、壽安、平就、宣德、東明、歲羽、鳳凰、通光、曲台、白虎、猗蘭、無緣等三十二處殿閣。

    未央一詞出自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未盡、未深之意也。

    劉協在皇帝的位置上已經坐了三年,今年他已經十二歲了,多年動盪的經歷讓他顯得非常早熟。在董卓的『淫』威下,劉協總是生活在不安之中,時刻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自去年董卓死後,西涼軍團解體,劉協總算是鬆了口氣,晚上可以睡得安穩些了。按照王允的意思,劉協任命王允為司徒、尚書令,錄尚書事,凡事須先經王允再報給他,劉協又任命呂布為奮威將軍,朝政由王允和呂布這一文一武共同執掌。

    劉協也樂得清閒,他畢竟還是個十二歲的孩子,能有多點的時間自由玩耍,那比整天想那些頭疼的軍國大事要愉快得多。其實真正的軍國大事也不算多,各地的州牧、郡守都在擁兵自重,對朝廷的號令陽奉陰違,王允和呂布二人也就能勉強維持住關中地區的局面而已。

    這日早朝,宣德殿。

    劉協身穿明黃色的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今天他的心情卻是特別地好,難得地在仔細觀察著朝中百官的神態。劉協見眾人有的面色沉鬱,有的眉頭暗鎖,有的一臉的凜然,不由心生失望,這些人成天的君臣道義,和他們在一起,哪裡還能有半點的趣味?

    「諸位愛卿可有本奏?」劉協的近侍安海那尖細的聲音在宣德殿內響起。

    「陛下,臣有本奏~~」鬚髮皆白的王允出列行禮道。

    劉協細聲回道:「王司徒請講。」

    王允奏道:「左中郎將蔡邕本是董卓心腹,時常為董賊抱屈,此事國法難容,還請陛下決斷!」

    劉協眉頭微微皺起,他知道蔡邕是當朝最有名的文人,他博學多才,通曉經史、天文、音律,擅長辭賦。只是董卓當政時起用了蔡邕,蔡邕也因此被人視為是董卓的黨羽,可惜了這麼樣的一個人物!

    劉協對王允說道:「蔡邕不是已經被廷尉下獄了麼?」

    王允高聲回道:「臣聞蔡邕在獄中仍不思悔改,屢出狂言,有悖聖德,還請陛下下旨治罪!」

    這時,自文臣的行列裡走出一名老者,一臉的正氣,正是太尉馬日蟬。馬日蟬向劉協行禮道:「陛下,蔡伯昭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特別是對本朝故事瞭解頗多,應當給他機會,讓他繼續寫成史書。況且蔡伯昭以忠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現在以莫須有之名給他判罪,恐怕有失眾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聽不下去了,反駁馬日蟬道:「先前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成謗書,流傳後世,現在國事衰敗,社會上缺乏尊崇聖德的精神,不能讓蔡邕像司馬遷那樣,譭謗和誣蔑幼小的天子,因為這既對神聖的道德教化毫無益處,而且還使我們這些人遭到批評和指責!」

    馬日蟬見王允態度強硬,心中深感無奈,他抬頭望了望劉協,見他沒有反應,便只得退了回去。

    如今的王允在朝廷之中可謂是權勢甚大,加上有呂布之助,很多官員都聽他的。劉協也不想得罪王允,便點頭應允道:「那就請王司徒處置吧。」

    王允回道:「蔡邕之罪,本當死刑。念他昔日對國家還是有些貢獻,臣以為,當將他流放到夷洲。」

    馬日蟬心中暗罵王允歹毒,夷洲在當時是最為蠻荒之地,路途遙遠,蔡邕此去,再難有生還的機會了。這和處蔡邕以死刑沒什麼分別。

    劉協淡淡地說道:「准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