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服子義 文 / 草牛

    第二百一十六章收服子義

    丹陽郡,涇縣,城南四十里,兩脈青山之間,有一座山嶺,名叫雲嶺。這裡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風光旖旎,有「雲中美人霧裡山」之稱。

    在雲嶺之上,有一處小小的山村,因為前段時間山越人的叛亂,這個山村裡的村民早已遷徙而走,只剩餘個空蕩蕩的村落。

    兩個月前,山村裡卻悄悄地入駐了數百精壯的漢子,個個攜帶著兵器,還有一些漢子騎著馬,一看就知是在戰場上廝殺過的老兵。

    這些人一入駐山村,便抓緊時間搜尋糧食、加固屋宅,還在山上的小道上用松木搭築了幾處寨門,以做防禦之用。隨後,每日裡都有十餘人不停地上山、下山,將外面的消息傳遞回了雲嶺村落裡。

    在村落中一處最大的屋宅裡,有一名長著一副長長美髯、猿臂蜂腰的青年住在其中,看他走路時虎虎生風的模樣、精氣內蘊的眼神、矯健的身手,便知此人一定是個武藝高強的人。

    這一日,一名負責刺探情報的漢子慌慌張張地跑進屋中,向那名美髯青年行禮道:「太史將軍,山下突然來了一隊人馬,領隊的人指名道姓要見你!」

    那美髯青年正是太史慈,他自在紅花原被臧霸和趙雲的騎兵擊敗後,單騎逃走,後來聚攏了兩百餘名殘兵,躲避在山中。太史慈原本想去會稽投靠王朗,後來聽聞劉繇領著部眾逃到了豫章,太史慈便率領這兩百多人一路潛行,行到涇縣境內。路過雲嶺時,太史慈見雲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便在這山村中落下腳來。

    按照太史慈的設想,如果自己能在涇縣一帶站穩腳跟,再跟陵陽附近的宗帥祖郎等人建立聯繫,待以後劉繇反攻丹陽時,自己便是一個極好的內應,讓周瑜首尾不能兼顧。

    太史慈自幼好學,深受儒家的影響,信義篤烈,既然劉繇是他的主公,他就從未想過改投他人,一直忠心耿耿地為劉繇衝鋒陷陣。

    自紅花原一路潛逃到涇縣,以及在雲嶺駐防了數月,所見所聞讓太史慈頗為震驚。他明顯地感覺到民心已經向著周瑜了,這也讓太史慈不得不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與周瑜為敵,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不自覺地,太史慈把周瑜和劉繇二人做了一番比較,同樣是世家大族出身,祖上都當過朝廷的重臣。但是在執政理念上,二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劉繇注重部下的出身,以出身論英雄;周瑜注重部下的能力,禮賢下士,不問出身。劉繇思想保守,注重維護地主豪強、世家大族的利益;周瑜推行新政,更加注重普通百姓的民生,同時也適當地限制地主豪強、世家大族那過濫的權力。劉繇一介儒生,雖有清名,卻薄待部下,胸襟狹窄;周瑜文武雙全,體恤下屬,胸懷天下……

    這一番比較下來,連太史慈自己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自己就是那井底之蛙,只見劉繇,未見天下俊傑。現在看來,自己可能是投錯了主公了。

    這種強烈的矛盾感讓太史慈感到頭痛不已。畢竟大丈夫在世,就是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的,眼下,自己領著這幾百殘兵,到底該何去何從?

    聽到部下說有人領兵過來了,太史慈頓時覺得不妙,看樣子自己的行蹤已經洩漏,能大模大樣地領著部隊過來的,十有**便是周瑜的人馬。

    想到這裡,太史慈沉聲問道:「你看清了麼?那領頭的人是誰?」

    那名斥候神色中閃過一絲恐慌,忙回道:「屬下見那人年約二旬左右,身穿一身白衣,手搖羽扇,頭戴綸巾,也沒有多問,便趕緊回來稟報了。但屬下見那人背後有人舉著一面旗幟,上面繡的是一個大大的周字。」

    太史慈心知必然是周瑜到了,便冷笑道:「想不到我太史慈好大的面子,居然是周瑜親自來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太史慈也是堂堂七尺男兒,這次,我必定是不會再逃的了!傳令下去,全體集合!隨我下山!」

    雲嶺山下,周瑜領著全柔及百餘名親衛隊的精銳,正在指點山間景物,談笑風生。這次,周瑜得知了太史慈的藏身之處後,知道欲收服這員勇將,非得自己親自出馬不可。

    因此,周瑜親率全柔及兩千名親衛隊士卒,一路疾行,由秣陵趕到了雲嶺之下。為了不讓太史慈認為自己是憑藉著人多勢重來欺負他,周瑜吩咐將親衛隊的大部人馬暫時駐紮在章渡,這是離雲嶺最近的一處要塞,一旦形勢不對,在收到飛鴿傳書後,小半個時辰之內便可趕到。

    就在周瑜與全柔等人談笑間,見到山上殺下一彪人馬,為首一人身高七尺七寸,猿臂蜂腰,胸前一縷長髯,正是太史慈。

    周瑜端坐馬上,雙手抱拳,朗聲問道:「來者可是東萊的太史子義將軍?」

    太史慈見周瑜長得英挺俊朗,態度溫和,心下頓生好感,便也在馬上回禮道:「在下便是太史慈。你莫非便是名聞江東的周瑜周公瑾?」

    周瑜呵呵一笑,回道:「在下就是周瑜,久聞子義將軍之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

    太史慈擺手道:「過獎過獎!慈只是劉繇刺史帳下一員偏將,不值得一提。周大人本次兵犯江南,連取丹陽、吳郡、會稽三郡,致使生靈塗炭,不知是何道理?」

    周瑜正色道:「子義將軍有所不知,非瑜魯莽,此次出兵是為了漢室朝廷而出兵。取丹陽是為了驅逐不尊朝廷號令的吳景。吳郡嚴白虎本是山賊,盤踞吳郡魚肉百姓,本當攻之。會稽王朗暗中勾結嚴賊,違反朝廷禁令,也是該伐的。」

    太史慈冷笑道:「你打贏了,自然會編出種種理由來說!今日,你是來取我的性命的麼?」

    周瑜忙道:「子義將軍切莫誤會。瑜此來是誠意邀請你,為了天下的蒼生黎民,共圖大事!」

    太史慈見周瑜把話說得如此直白,一時倒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得說道:「我太史慈豈是那種貪生怕死之人!你也休得來誆騙於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