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二百四十五章 謀圖徐州 文 / 草牛

    第二百四十五章謀圖徐州

    這時,早有侍衛上來將魚餌裝好,袁術用力一甩竹竿,魚鉤在空中劃出一個優美的弧線,濺起幾朵水花,沒入水中。

    有個童稚未退的大眼丫鬟悄悄地掀開魚簍上的蓋子,探頭探腦地看了一陣,羨慕地說道:「哎呀~~都釣到好幾條魚了,主人真是好功夫。」那小丫鬟的眼中亮晶晶的,對袁術竟是充滿了崇拜之情。

    聽到誇獎,袁術的心情頗好,臉色也柔和了許多。其實袁術對於釣魚並不喜愛,只是聽說古代的賢帝舜在出去巡遊時喜歡釣魚,便也來模仿了。差別在於昔日舜帝釣魚是為了取得食物,而袁術釣魚只不過是為了釣給別人看,附庸風雅而已。

    袁術把魚竿剛剛端平,準備再釣一條,「報~~張將軍前來覲見!」一名袁術的貼身侍衛單膝跪地,雙手抱拳稟報道。

    袁術隨手將魚竿交給身旁的人,臉色平靜如常,沉聲說道:「有請~~」片刻之後,一名虎背熊腰的精悍漢子快步走來,見到袁術後行禮道:「主公,末將張燕前來聽令!」

    張燕自從成功地將魯肅大軍迫退後,頗受袁術的青睞,袁術認為張燕是個大將之才,較之紀靈、張勳那是強了許多,因此袁術特意屢屢褒獎張燕,意在籠絡人心。

    而張燕也感受到了作為官軍和黑山賊的巨大差異,做官軍不僅軍餉、糧草都有保證,面子上也好看,講起來那是朝廷的兵馬,去哪裡地方官員都要出迎接待。哪像黑山賊,所有的供給都要自己去搶,還四處受到官軍的圍攻。雖說軍紀不受約束,可以逍遙自在地過幾天日子,但張燕是個有抱負有想法的人,一向也注意約束軍紀,這方面倒是沒覺得有什麼不適應。

    在張燕眼中,袁術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根正苗紅,在全國都很有影響力,如今佔據了諸多州郡,正是值得投靠的主子。跟著袁術混,前途一片光明。因此張燕也盡心盡力地幫助袁術,通過不斷地征討來擴大袁術的地盤,也藉此擴張自己的隊伍。通過歷次戰鬥的檢驗,張燕淘汰了軍中的老弱病殘,補充了很多青壯漢子,如今他手下這八萬人,可謂都是精兵強將了。

    袁術呵呵笑道:「張將軍不必多禮。來來來,看座~~」袁術將手一指,地上已經放置好了兩個胡床,二人分別落座。

    「鮮卑人雖然蠻荒不化,他們使用的這種胡床卻甚是不錯,出門在外,攜帶方便,使用也簡單。」袁術用手指著胡床,自己用了一個很舒服的姿勢坐下了。

    張燕雖然坐下,但是腰桿還是豎得筆直的,有些拘謹地回道:「末將在冀州之時,也曾見過類似的東西,不過都比不上主公這兩件。」袁術性喜奢侈,這兩個胡床也是用了上好的楠木製成,上面還雕刻了很多精細的圖案,自然比張燕見過的要奢華許多。

    袁術哈哈一笑,「有人說我奢侈浪費,我卻不這麼認為。人生在世,自當要有一番作為,但也不必虧待自己。你看,這裡的風景如此幽美,我們坐在這樣的胡床上,是多好的一種享受。」

    張燕點頭稱是,懂得變通的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拍馬屁的機會,「主公品味高雅、眼光獨到,末將無論怎麼學習也是趕不上的~~」

    袁術心中高興,又高聲笑了幾下,對張燕說道:「張將軍英勇善戰,是我的左膀右臂一般,他日我如享受榮華富貴,必不相忘。眼下有一事,想請你去辦……」

    張燕忙回道:「主公可是要我攻打徐州?」

    「哈哈~~」袁術笑道,「張將軍深知我心矣。陶謙老兒已是病入膏肓,卻拒絕了我的好意。眼看著徐州無人統領,百姓的安危也沒有人管顧,我這心裡也頗為著急啊~~唉~~誰叫我這人一向急公好義呢,就勉強去擔這個重任吧……」

    站在袁術周邊的那些丫鬟們聞言都嗤嗤地笑了起來,她們還很少見到袁術這副神態,不像是個世家公子,倒像是個市井混混。

    張燕卻像是沒有聽見一般,他立即站起身來,朗聲抱拳回道:「請主公放心,末將一定不辱使命!」

    「好!」袁術輕鼓手掌,大聲說道,「我已令駐守在彭城的紀靈分兵六路,只待你的大軍一到,七路大軍共伐陶謙。記住,其它六路人馬都是施放的煙幕,你這路軍方是我軍的主力,能否一戰功成,就看你的了!」

    張燕聽得熱血澎湃,誰說我們主公目光短淺、為人涼薄,看他這番謀劃,分明是個胸懷天下的英雄人物。為這樣的主公賣命,值了!

    望著張燕一人一騎逐漸遠去的背影,袁術的臉色逐漸變得陰冷。自詡為名門貴族的袁術,骨子裡是非常看重一個人的出身的。張燕雖然驍勇善戰,卻是寒門出身,自幼即聚合少年成為群盜,在山澤間轉戰,這一點使他在袁術心目中大失顏色。

    在當前的局勢下,袁術無大將可用,必須倚仗張燕,因此對他頗多恩寵。假以時日,袁術有了更多的選擇,對待張燕的態度也必然會發生變化。

    徐州,下邳城。

    作為古華夏九州之一,徐州地處南北方過渡地帶,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向來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和商賈雲集中心。

    下邳城,具備優越的地理環境,南瀕泗水,沂水和武水北來繞城和泗水相匯,它既占水運之利,又有灌溉漁獵之便,土壤肥沃,物產豐富。

    下邳為商周時的都邑,春秋時宋襄公修造了城邑,秦時稱下邳縣,到了漢代,下邳曾為楚都,韓信為楚王時,就駐在這裡。東漢時置下邳國,管轄十七城,區域範圍相當大。

    下邳作為漢朝東部重鎮,其經濟和文化是相當發達的。可謂是徐州境內最富庶的一個區域。

    自陶謙治徐州後,勵精圖治,總算在亂世之中維持了徐州民殷國富的局面。因此,徐州也成為了周邊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邊境屢屢被騷擾。陶謙手中兵馬雖多,卻無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卻也無可奈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