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三百零三章 比試劍法 文 / 草牛

    第三百零三章比試劍法

    說是劍術比賽,其實是每人各自舞劍,將自己最為擅長的一套劍法展現給大家。

    這次周瑜又沒有搶先出場,而是負手靜觀別人的表現。

    這時,正在場中舞劍的人是法正,他選擇了第一個出場。莫以為文士不會舞劍,單看法正舞劍時的身姿輕快敏捷,便知他是一個劍術高手。

    周瑜認真地看著法正舞劍,見他的劍法綿柔,似山洞裡的水滴,看似弱小,實則可水滴石穿,正是一套以柔克剛的劍法。從劍法中便可看出法正此人心機極深,用好了便是運籌帷幄的棟樑之才,用得不好只怕反被其制。

    在法正舞劍之時,黃承彥肅然端坐,龐泰則半跪在他身旁,不時在黃承彥耳邊輕語幾句,想是在對法正的劍術加以點評。

    法正舞罷,面色輕鬆地走回座位,看他的神色,對自己的發揮應是比較滿意。在文人中,法正的劍術應是一流高手,但在周瑜、孫策、張任等人的眼中,破綻就很多了。

    接著是龐統出場,前面兩場比賽都沒能拿到銅牌,這讓心高氣傲的龐統受了些打擊,他也憋了一口氣,想在劍術比賽中挽回些顏面。

    周瑜仔細觀看,龐統的劍法和法正走的是同一個路子,都是細緻縝密、以柔克剛的風格,若論防守,即使面對世間一流的高手,也可以支撐個三十回合,但是反擊力度不足,這就***了自己,先把自己立於不勝之地,何談戰勝敵手?

    不過,無論是身形轉換,還是出劍的速度,龐統的劍術較之法正要略高一籌。但見場中的龐統如蛟龍入海,劍光穗影,鳳舞龍翔,令觀客有一種高品位的享受。隨著龐統的精妙劍法展現出來,場中不時地響起讚賞的聲音。

    周瑜知道,在漢朝發展起了以騎兵為主力的軍隊。騎兵交戰中以砍斫為主,很少有刺的動作。於是,環柄刀代替了劍,使得劍在戰場上的使用價值大大下降。到了東漢末年,環柄刀幾乎完全取代了劍,成為軍中主要的短兵器。劍在戰場上地位的下降反而使擊劍的風氣在社會上風行開來,人人喜歡擊劍,喜歡佩帶寶劍,劍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許多文人與劍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例如司馬遷的祖上在趙地就是以傳授劍術而馳名,東方朔十五歲便開始學習擊劍,司馬相如不僅喜愛讀書,也喜愛練習劍術。「安平之世刀劍不離於身」,漢武帝時,渤海郡博學多文的儒士雋不疑,應邀去見一個大官,看門人要他解下佩劍,雋不疑十分堅決地回答道,劍是君子用以自衛的武備,不能解。

    因此,對於法正、龐統今天所展示出的高明劍術,周瑜絲毫不覺得奇怪。能有膽量來參加才子英雄大會的,無論文韜武略還是實戰格擊,都應是一流的。

    輪到張仍上場了,張任先是一招「白鶴亮翅」,算是向眾人打了個招呼,隨即開始了舞劍。張任的劍法與他人明顯不同,之前數人的劍法俱是身形靈動,講究的是姿態和儀容,要心到、眼到、手到,表演的成分更多一些,看上去更加地好看。

    而張任卻是非常接近實戰的劍法,招式非常質樸實用,無論是跨左擊、跨右擊,翼左擊,還是逆鱗刺、坦腹刺、雙明刺、旋風格、御車格、風頭洗,一招一勢,端端式式,形健骨遒,端莊勢整。

    劍舞到飛快時,只見場中有一團閃閃的銀光將張任包裹著,並隨著他的步伐而前後左右地滾動,單看那密不透風的劍幕,便是絕頂高手前來,也很難破其而入。

    小喬取來一個錦墩,半躺在錦榻之上,以手支頭,用最舒服的姿勢觀看著場內的劍術表演。當她看到張任的表演時,不禁輕輕擊掌道:「姐姐~~姐姐,快些來看,這個人的劍舞得真是好看!」

    大喬正端了一杯水要喝,聞言忙透過珠簾仔細觀看,也不由得讚道:「他的劍舞得快,就像是一堵牆將自己的身體護住,這個不光是好看,還很實用。要知道,千破萬破,唯快不破。劍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快字。」

    小喬輕聲嬌笑道:「知道姐姐的劍術不錯,小妹自歎不如。姐姐看此人怎樣?可適合做郎君否?」

    大喬頓時覺得牙癢癢的,忙用手在小喬的胳膊上掐了一把,嗔道:「不許調戲你姐姐!……快些看,你的心上人出場了!」

    小喬的心跳立刻加快了不少,她表面上裝作不在意地往場裡一瞥,正想說幾句牙疼話回敬大喬,正看見周瑜那瀟灑俊逸的身影,她的眼神就像是被黏住了一樣,再也抽不回來了。

    周瑜以一式「童子拜佛」開場亮相,劍尖朝下,雙手合十,以示對眾人的尊重,隨即身形展開,疾似驚鴻,翩若蛟龍,手中的寶劍化為道道青光,飄忽不定。

    周瑜今日使的這套劍法名為行龍劍法,是在王越所授劍法的基礎加以改進煉成的。行龍劍法分劈、撩、斬、抹、崩、托、鉤、掛、提、刺、扎共十一種招式。舞劍時右臂多平推平起,右腕搖腕生花,劍柄不甚動,而劍尖則迴環上下,左右前後圓轉,如風馳電掣,而無絲毫濡滯之勢。

    周瑜舞劍時氣發尾閭,勁貫劍尖。合伸縮為進退之法,以迴環分順逆之勢,有抑有揚,無斷無間,似開而復合,或擋後而迎前。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意先劍後,神寄劍身,隨其形以變化,順其勢而飛騰。劍與身法步法相連,劍即是手,手即是劍,不知手中之有劍矣。

    龐泰在黃承彥耳旁輕語道:「周公瑾的劍法,流暢無滯,揮攉瀟灑,忽往復收,行多停少,已是一流高手之境。」

    黃承彥聽罷微微點頭,神色如常,繼續觀看周瑜的劍術表演。但他放在案几上的右手食指,卻在輕輕地叩擊著木質桌面,隨著周瑜招式的變化而略有輕重的不同。

    周瑜對這套劍法自然是非常熟悉,舞得流暢靈動,意即是氣,氣即是意,絕無板笨之形。甚至會隨性地創造出一個姿勢,恰到好處地展現出龍行虎步的威猛和權勢。

    烏龍擺尾……鳳凰穿梭……青龍探爪……猛虎歸山……待周瑜將行龍劍法舞到結束,方氣定神閒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

    非常感謝各位書友的欣賞,在此小生有禮了!還請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打賞!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