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人事佈局 文 / 草牛

    第三百六十一章人事佈局

    建安元年四月,初步在許都站穩了腳跟的曹操,開始積極謀劃新的人事佈局。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操欲執掌朝政,自然是準備在重要的部門安***他自己的人,這樣才能上達下聽,自己的意圖才會被傳達。自天子劉協逃出長安城後,相當的一部分官員沒有來得及逃出,被亂兵所殺。一路的顛沛流離,因為匪兵的襲擊、飢餓和疾病也奪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有不少缺員需要進行補充。在轉移的路途上,天子劉協還臨時封了不少將軍,魚龍混雜,根據新的形勢,也必須進行調整。

    劉協先後正式任命的高級將領包括:大將軍韓暹、驃騎將軍楊奉、車騎將軍胡才、征北將軍李樂、征西將軍馬騰、前將軍公孫瓚、後將軍楊定、右將軍袁紹、衛將軍董承,此外還有鎮東將軍曹操、鎮南將軍周瑜、鎮西將軍韓遂、平東將軍呂布、安南將軍劉表、安東將軍張揚、輔國將軍伏完等。

    至於原來的後將軍袁術,因從未給朝廷貢奉過,為人又傲慢、冷漠、無禮,被劉協給撤了。

    韓暹、楊奉、胡才、李樂、馬騰、韓遂、楊定等人,不是白波賊帥,便是西涼叛軍,儘管他們曾獲得過軍職,此一時彼一時,此時他們皆為朝廷的叛逆,對他們的任命自該撤銷。

    袁紹、呂布、劉表、周瑜、公孫瓚等人皆為一地的諸侯,雖然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但是他們也還都沒有明著自立為王,有了給他們封的官職,名義上都還歸許都這個朝廷的領導,保留著當然好。董承和伏完二人都是天子的老丈人,保留個軍職也是有名無實罷了,不會有什麼威脅。

    於是曹操草擬了一份軍職的名單,呈給了天子劉協,劉協覺得也有道理,便下發了詔令,該撤的撤、該換的換,至於撤掉韓暹後空餘出來的大將軍一職,地位超過三公,又掌管著全國的軍隊武裝,劉協將此職授給了曹操。

    與此同時,經過反覆斟酌,曹操對文官體系也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

    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皆為金印紫綬,是皇帝身邊掌管軍事、民政、監察的最高職官員,但自霍光以大將軍一職掌管天下兵馬後,太尉便不再管理軍隊了,實為丞相,為文官之首。三公可分別開府,置僚佐。

    此時朝廷的三公分別為,太尉楊彪、司徒淳於嘉、司空張喜,都是先朝舊臣,忠的必然是漢室,曹操自然不願意他們繼續佔據這樣的高位,便要求天子劉協將他們三人同時免職了。

    曹操以袁紹功績大為由,將太尉一職送給了袁紹。這是為了安撫袁紹,畢竟袁紹曾經是關東盟軍的盟主,也曾經是曹操名義上的上司。其實曹操還有一絲促狹的心理,你袁紹不是不願迎接天子麼?正好給了我這個機會,從此我的指令便是朝廷的詔令,讓你後悔去吧!

    同時,曹操讓當朝名士趙溫當了司徒,統管民政。趙溫字子柔,蜀郡成都人。趙典侄,趙謙弟。初為京兆郡丞,歎道:「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遂棄官歸四川。正遇家鄉災荒,慷慨施放家中積糧賑救饑民。後封江南亭侯。十三年後,趙溫因為拍曹操的馬屁,推舉曹操之子曹丕到其府中為掾,卻被曹操上奏趙溫辟臣子弟,選舉不實,免趙溫官,同年去世。

    司空因暫無合適人選,曹操乾脆將其空缺。

    在曹操的主持下,許都的漢室朝廷先後徵召名士趙岐、張儉、桓典、徐繆、陳紀等人補充進來,加上尚在其位的韓融、榮欱、楊奇等人,基本保證了朝政的日常運轉。

    趙岐其年已九十歲,絕對高壽的年齡,當年曾出使關東。張儉是個老黨人,本年也已經八十三歲了。陳紀則出身於穎川郡著名的陳氏家族,在許都一帶很有影響力,本人也已七十一歲了。他們已經不太可能再做什麼實質性的工作了,曹操抬他們出來,也就是裝個門面,掛個金子招牌,擴大許都朝廷的影響力而已。

    曹操最為重視的卻是朝廷的日常辦事機構——尚書檯。尚書檯由漢武帝始設,是朝廷的中樞機關。光武帝劉秀鑒於西漢末年大權旁落於貴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權力集中於君主,凡機密之事全部交給尚書,以此制約三公。因而加重了尚書的職權。因尚書的官署在宮禁內而稱為台閣,故有尚書檯之稱。

    尚書檯的組織有:尚書令一人,秩千石。若以公為之,則增秩二千石,儀禮亦加。尚書僕射一人,秩六百石。職署尚書事,尚書令不在,則代行處理公務。尚書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錄文書期會,佐令、僕治事。六曹尚書,秩各六百石。三公曹,掌管年終對州郡官吏的考績;吏部曹,掌管選舉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關修建和鹽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護駕邊疆少數民族朝賀事務;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訴訟事務;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盜賊等治安工作。尚書侍郎36人,秩四百石,每曹6人,職掌文書起草。

    還有尚書令史18人,秩二百石,每曹3人,主書。東漢尚書檯權力極重,既出詔令,又出政令;朝臣選舉,由尚書檯主管;還擁有糾察、舉劾、典案百官之權;參預國家重大政事的謀議、決策,對朝政有著重大影響。

    尚書檯權力雖重,但台官職位卑微,長官尚書令不過千石,尚在九卿之下,這樣位卑權重,皆由皇帝親任幹練之士充任,便於控制,發揮效率高。

    在曹操心目中,早就有一個人適合來掌握這個要害部門,此人便是荀彧。荀彧曾在天子身邊擔任守宮令,熟悉宮內事務,性格沉穩,考慮問題周全細緻,他又出身穎川大族,很容易與天子及各位老臣們溝通。當然,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荀彧是曹操的心腹,對曹操忠心耿耿,是絕對信得過的人。

    從此以後,在曹操領軍在外的時候,尚書令荀彧就成了後方的大管家。荀彧也不負眾望,將各項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為曹操分了不少憂,堪比昔日的張良張子房。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

    非常感謝各位書友的欣賞,在此小生有禮了!還請多多***,多多收藏,多多推薦,多多***,多多打賞!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