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四百六十一章 諸葛孔明 文 / 草牛

    第四百六十一章諸葛孔明

    建安三年十一月底,在秣陵城的州牧府中,周瑜終於見到了那個當下他最想看見的人。

    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來得有些遲,卻下得很大。山舞銀蛇,原馳蠟像,田地都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屋外滴水成冰,屋內卻溫暖入春,在四處牆角都放置著銅盆,裡面燃燒著通紅的炭火,諸葛瑾一掀簾門,一股溫暖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身穿青衣的諸葛瑾上前見過了周瑜,周瑜輕聲問道:「子瑜,人帶來了麼?」

    諸葛瑾恭謹地回道:「幸不辱命,安然帶來。」說罷,諸葛瑾返身出門,拉著一名年約二旬的青年走了進來。

    周瑜定睛一看,見此人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穿帶青邊的白衣,清秀儒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令人頓生親近之感。

    那青年見了周瑜,卻是不拜,只拱了拱手道:「草民見過州牧大人。」

    周瑜哈哈一笑,起身道:「汝便是子瑜的二弟諸葛孔明吧,常聽子瑜提起,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氣概不凡哪。」

    那人正是諸葛瑾的二弟諸葛亮,出生於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曾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三歲母親章氏病逝,八歲時父親諸葛圭去世,他便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後移居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臥龍」。他與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

    周瑜知道,在歷史上,諸葛亮一直隱居在隆中,直到八年之後,劉備駐防新野,放在徐庶的推薦之下,三顧茅廬,方將其請出。

    諸葛亮當場為劉備寫了一篇文章,名為《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後世時,周亮常常感歎,諸葛亮這麼一個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為何直到二十六歲才被劉備挖掘出來?近在咫尺的劉表、虎踞江東的孫權,為何都沒能請他出山?如今,周瑜終於有了這個機會,乾脆在諸葛亮尚未成名之前通過諸葛瑾的關係將他請到江東來,不管諸葛亮是否願意出山幫自己,至少控制住他,不讓他去幫自己的對手。

    這一次,周瑜將招來諸葛亮的人物交給了諸葛瑾,並反覆叮囑一定要悄悄地進行。於是,諸葛瑾派人送急信給自己的弟弟,謊稱自己病重在床,希望能見到他們一面。

    躬耕於隆中的諸葛亮得信後自然不敢怠慢,迅速帶著諸葛均從襄陽趕了過來。諸葛亮不知道,一路上都有精武衛的人暗中保護他們,方使得他們倆平平安安地抵達了秣陵。

    到了秣陵後,諸葛亮見哥哥並沒有臥病在床,反而是生龍活虎、活蹦亂跳,不由得生氣,認為他在欺騙自己,連帶著對周瑜也不滿起來。

    因此,諸葛亮今天見到周瑜,雖然對其俊朗的外貌、儒雅的風度頗為欣賞,卻一直用較為冷淡的語氣說話。周瑜也管不了這些,只要把諸葛亮留下來,留在江東足矣,何時可以啟用,再做打算。

    於是周瑜讓諸葛瑾帶著諸葛亮去了趟藏書院,諸葛亮見到了幾位當世的大儒,態度立刻起了很大的轉變。儘管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但此時才十八歲的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像鄭玄、蔡邕、王朗、孔柚、管寧這樣的高人不僅滿腹經綸,人脈也是極廣,光是弟子就有數千人,遍佈全國各地,影響甚大。因此諸葛亮在藏書院的舉止較為恭謹。

    藏書院的氛圍則讓諸葛亮很是喜歡,和農耕生活不同,這裡濃濃的書卷氣、平和自然的讀書風氣讓諸葛亮彷彿看到了盛世的景象。雖然他還不願意聽從哥哥的建議,在江東出仕,但他願意在藏書院好好地修學,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進一步地提升自己。

    諸葛亮遂婉拒了諸葛瑾要他住在家中的邀請,將年紀尚幼的諸葛均安置在哥哥家,自己則搬進了藏書院的學子宿舍,潛心修學。

    由於周瑜的舉動,歷史發生了改變,諸葛亮從躬耕的南陽隆中移居到了丹陽的藏書院,此後再也沒有機會與劉備相見,自然也不會出山為劉備做《隆中對》,規劃戰略,從而造成了歷史上三國鼎立的局面。

    夜色深沉,州牧府的書房中燈光明亮,四根粗壯的木棍上頂著銅碗,裡面燃燒著豆油,將掛在牆壁上的一幅絹制地圖照得清清楚楚。

    周瑜看了看身邊的賈詡、劉曄、諸葛瑾等人,手持一根削得整整齊齊,磨得光光滑滑的細白木棍,在地圖上比劃著道:「曹操若是得了劉琮的地盤和水軍,則他有兩條道路可選。其一是大軍水陸並進,自江陵順江而下,經巴陵、赤壁、烏林、漢陽,進逼夏口。其二是自襄陽順漢水而下,經麥城、竟陵、石陽,直取夏口。若是曹軍佔了夏口,則可兵分兩路,水路順江直下,逕直取柴桑,陸路則走安城、廬陵,進逼南昌。」

    呂范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夏口將是這場戰役的重中之重,丟了江夏,長江以下將無險可守,因此我軍必守,而曹軍必得!」

    劉曄輕皺眉頭道:「從地域來看,襄陽是荊州和揚州的屏障,戰略地位十分之重要,不知道劉琮是否會真的獻城而降。」

    周瑜用力揮了一下手,道:「襄陽處於南北交匯之地,西有荊山,東臨襄水,自是重鎮。否則劉景升也不會看重襄陽,將州治移到那裡。劉琮降曹是遲早的事,也許開春過後大家就會知道。以目前我軍的態勢來說,沒法先取襄陽,便只能重點保衛江夏,守住夏口要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