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五百三十二章 河北謀士 文 / 草牛

    第五百三十二章河北謀士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這些日子裡,除了早晚涼爽些外,其餘時間都開始變得熱了。這樣的初夏季節,在濟水的兩岸,數十萬大軍已經對峙了十五天。

    昨日的一場暴雨,使得濟水的水流急了很多,水質也渾濁了些,雪白的浪花間夾雜著些昏黃之色,水面還漂浮著一些樹葉和草根,上下沉浮,快速遠去。

    這十五日中,兩軍只接戰了兩次。初戰,袁紹派張郃領前鋒近五萬人渡河而攻,卻敗而退回,折了銳氣,偏偏袁紹的心腹謀士之一郭圖告了張郃一狀,言他臨陣而怯,當處軍法。也不知何時,郭圖與張郃二人間結下了私怨,這是上下皆知的事情,袁紹自然曉得,便只是淡淡一笑,仍然寬言安撫了張郃一番,令其率部歸營休整。

    隔了兩日,袁紹單獨令袁熙領焦觸、張南再攻江東軍,試圖再探其軍虛實。前兩日的首攻,張郃雖敗,軍隊未潰,只是折損了三千多人,這個數字對於擁有數十萬將士的袁紹來說算不得什麼。但是江東軍所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委實令袁紹不敢小窺,乾脆讓幽州軍再去試探一次,探出了虛實,方好定後策。

    出乎袁紹意料的是,這一次,袁熙的中軍剛剛出營,前方軍隊就敗了。前日張郃搭了浮橋偷渡濟水,戰敗後浮橋俱被魏延率人燒燬,今日袁軍剛剛開始搭建浮橋,早有準備的江東軍突然出現於濟水南岸,以射程遠超河北軍的強弓,一輪輪地拋射出鋒利的羽箭,負責搭建浮橋的河北軍士卒無法抵擋,便只得放棄,退入營寨之中。

    此戰結果還遠遠不如初戰,令袁熙顏面無光,情急之下卻也無法立刻發起攻擊,便只得收攏敗兵,上報袁紹。袁紹頓時發了愁,濟水雖不算寬闊,卻也不能徒步跋涉,加之夏初河水充盈,水流加急,若是周軍據河死守,倒也真是難攻。

    浩浩蕩蕩的二十餘萬大軍,士氣正高,正是一鼓作氣擊破江東軍,席捲中原的時機,豈可龜縮於濟水之北?此刻的袁紹頗有些焦急,迅速召集帳下眾謀士議事。

    袁紹雄踞河北,據有冀青幽並四大州,帳下可謂是人才濟濟。眾多謀士中,以田豐、沮授二人最善謀略,曾有人評價為「觀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何以過之?」,足見其二人的厲害,可惜二人性格剛直,屢次進諫袁紹不納,言語間難免有犯上之詞,素不為袁紹所喜。爭奪天子失敗,文丑刺死天子,更是把袁紹推到了天下人之對立面,遂遷怒於田豐、沮授,將二人鋃鐺下獄。

    其餘諸謀士,卻在袁紹的繼承人之間分為幾個陣營。逢紀、審配是三公子袁尚的心腹,逢紀聰達有謀略,袁紹喜之,令其協同袁尚鎮守鄴城根基之地。審配為人高傲,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節,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協迫韓馥,遂領冀州牧,委審配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審配一直力主趁河北軍強盛之勢,逐鹿中原,滅周瑜殺劉備,廢了劉元,另立新君,以成霸業。

    二公子袁熙自幼便不被袁紹所喜,冀青幽並四州,選派了最為偏遠的幽州給他,因此袁紹身邊眾謀士也基本無人站在袁熙這一邊,只有幽州從事田疇、別駕韓珩在盡心盡力輔佐著袁熙。袁熙此次親領幽州將士前來助戰,亦是憋著一口氣,欲在父親面前展現一番。

    自古以來,長幼有序,袁譚以長子身份自該繼承袁紹之位,袁譚本人剛而好殺,完全沒有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家底蘊,故其雖袁紹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袁紹卻遲遲不定繼承人之位。而郭圖、辛評、辛毗等謀士卻看好袁譚,暗中協力助他,以期在袁紹死後助袁譚上位。

    袁譚本也掙氣,駐軍平原,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終於佔有整個青州,之後便據守此地。百姓初時欣喜,但後因袁譚用人不當、賞罰不公而大失民心。即便如此,已和袁譚綁在一架戰車上的郭圖、辛毗、辛評等人依舊堅定地支持著他。

    張郃初戰失利,與其不和的郭圖趁機狠狠地告了他一狀。如今二公子袁熙再戰盡然不能渡河,較之張郃還是不如,郭圖、審配、辛評等人倒也樂得看熱鬧。

    許攸亦是袁紹心腹之人,幼時他便與曹操、袁紹結為好友,後追隨袁紹,無論辯才還是謀略,許攸都堪稱人才,只可惜其人傲氣太重,心胸也窄了些,貪錢如命,故始終未被袁紹大用。在許攸心中,未覺著自己的不是,反而覺得袁紹剛愎自用,不納良言,故而心中時常鬱鬱。

    今日袁紹召集眾人商議對策,許攸抱著雙臂,獨坐於角落之中,嘴角噙著淡淡的冷笑,且看你們這些人能想出什麼好對策罷!咱胸中丘壑,豈能輕易地顯露出來?

    袁紹亦是當時之雄,此等戰局並未到危急之時,本該有對策,但這些日子周瑜的「堅壁清野」之策取得了奇效,擾得袁紹心神大亂。濟水和黃河之間所有的人口財貨都被遷移到了別處,袁軍無處徵糧、民夫也無法徵集,就連找個嚮導探路也做不到,龐大的袁軍就像是個瞎了眼的怪物,盤桓在這裡。

    這種局面不僅袁紹未曾經歷過,便是他帳下那些足智多謀的謀士們也只是聽聞過「堅壁清野」之計而已,卻從未想到己軍會被周瑜算計,落到了此等境地之中。

    所有的糧草輜重都要依賴河北的運送,偏偏周瑜還在白馬、延津一帶留有數支精銳騎兵,來去如風,殺人奪糧,逼迫袁紹調動了三萬大軍沿途護衛,方保得大部分的糧草輜重順利運到官渡。

    失去了往日高士風度的袁紹,急著召集帳下眾謀士議事,迫切能得到破敵之良策,卻見眾人基本都是負手旁觀之態,不由得大怒,厲聲斥責,郭圖、許攸、辛評等人這才打起精神,將自己這幾日冥思苦想出的計策一一獻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