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軍北撤 文 / 草牛

.    第五百五十二章大軍北撤

    漢天祐元年七月初十。

    這一日是令袁紹終生難忘的一日。這一日,河北大軍撤軍北返,其常勝部隊的神話破滅,十餘萬將士們將帶著失敗的屈辱踏上返回家鄉的路途。

    袁紹並非庸才,帳下文臣武將也是人才濟濟,官渡一戰的失敗,是因為他們的對手太強大了!僅僅是從白馬到官渡一線,河北軍便損失了上萬人馬,再加上官渡附近大大小小的戰鬥,河北軍精銳折損過半,全軍人馬也下降到了十五萬左右。

    袁紹的失誤還在於聽信讒言,令上下離心。由於袁紹自己的偏心,欲以袁尚替代袁譚繼承家業,讓本來簡單的河北局勢變得複雜,帳下群臣分為幾個陣營,結黨營私,或堅持正統,力挺袁譚,或見風轉舵,投入袁尚靡下,或隔岸觀火,暗中與二公司袁熙曲徑通幽。如此一來,矛盾頓生,再夾雜著這些文臣武將們的出身、個性、能力的差異,河北的政治格局,頓時便撲朔迷離起來。

    郭圖的進言,讓袁紹逼反了張郃,也損失了其部下近萬人馬。張郃投奔周瑜的行為,也撼動了河北軍中那些原本對袁紹忠心耿耿的武將們。想不到連主公頗為倚重的張俊乂都投入了周瑜帳下,號稱河北謀士之首的田豐和沮授也被袁紹關入了大牢,長此以往,河北軍還有甚前途可言?

    軍人的榮耀來自於戰場,斬將奪旗,攻城掠地,都是令人熱血沸騰的事情。河北軍的武將們本就無意於權勢的爭奪,只渴望不斷地立下軍功,以堂堂正正地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混沌複雜的局勢令他們也難以獨善其身。

    眾多河北軍將領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要麼投入某一陣營的懷抱,要麼徹底離開河北軍。

    可以說,張郃的舉動極大地震撼了河北軍,尤其是和他一樣,性格耿直,常年為袁紹征戰、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些將領們,「良禽擇木而息、賢臣擇主而事」,官渡之戰中,袁紹的指揮、胸襟、氣量都令人難以信服,再不復往日之風采。儘管他們難以馬上便做離開的決定,但心中都已埋下了異樣的種子,說不定何時便會破土而出,蓬勃成長。

    十餘萬大軍北撤,那規模是驚人的,且不說數萬輔兵、雜役跟隨撤退,便是軍營中那無數的輜重物資,原先都是花費了好些日子才安頓下來,如今撤軍,為加快行軍速度,大多數輜重便只得棄之。

    這些輜重物資,袁紹自是不願便宜了周瑜,他給殿後的將領下了嚴令,退出官渡之時,定要一把火將這些輜重連同連綿十餘里的營寨統統燒掉。

    原先在濟水之南安營立寨的是張郃、焦觸、蔣奇三部,張郃投了周瑜,作為最接近江東軍的部隊,焦觸和蔣奇二部自是承擔了殿後的任務。二部之中,袁紹親疏有別,特令焦觸的幽州兵死守濟水的浮橋,先掩護蔣奇部的冀州兵退回濟水北岸後方可撤退。

    袁紹此令讓袁熙心中非常不快,身為大軍統帥,自有調度各部的權力,但拿自己的幽州兵墊背,保全三弟的冀州兵,這不是偏心是什麼!袁熙掩藏了不忿的神情,主動要求率本部幽州兵於濟水北岸接應,其意自是不放心焦觸部下一萬餘幽州將士。在袁熙想來,既然千里迢迢將他們帶到官渡,便要盡全力將他們帶回家鄉去!

    袁紹難得糊塗,就當做這是袁熙主動請戰之舉,當場同意,同時分派各部人馬,啟動了河北大軍北撤的進程。

    黎陽作為大軍北撤路上的重鎮,此刻為江東軍所佔,若不奪回,十餘萬人馬便只得繞道方能返回河北。為此,袁紹已於兩日前派并州的夏昭、鄧升二將領三萬并州輕騎出擊,以其騎兵行軍的快捷,今日便可抵達黎陽城下。

    兩萬鮮卑和烏桓騎兵,袁紹自知他們必不會為河北軍死戰,這些日子以來,大戰小戰他們未出大的力氣,借口人食馬嚼,索要了甚多的糧草。異族之野心,袁紹心知肚明,這次撤軍,他索性也不管了,令鮮卑右賢王薩坤、上谷烏桓王難樓、遼東烏桓峭王蘇僕延三人各領所部騎兵,盡可在黃河南岸擄掠,殺人放火也可,他絕不干涉。

    袁紹此舉,自然意在擾亂江東軍的追擊行動。周瑜以愛民如子而著稱,當他統治下的百姓遭受異族的血腥擄掠時,怎麼會袖手旁觀?如此,則周瑜勢必分兵去堵截胡族騎兵,而胡族騎兵為了財富女子,又怎麼輕易放棄?兩軍廝殺之際,河北大軍正可輕鬆撤離。

    其餘各部人馬,袁紹統一歸入中軍,以韓猛、孟岱、岑壁、吳敦、孫觀所部為主,又以高覽統率袁紹的親衛隊,一路逶迤北行。

    一旦做出決定,河北軍的行動倒也不慢,收拾細軟、攜帶必備的糧草、廢棄笨拙的器具……一樣樣做來得心應手,顯然,家鄉的召喚在他們的心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樹葉落了,要歸根;人老了,要回到故里;征戰他鄉的健兒,最懷念的永遠是家鄉的山與水,以及站在屋旁苦苦等待他的人。

    只可惜這是亂世,人命賤如螻蟻,即便是愛民如子的周瑜,對待敵人也一樣的毫不留情!官渡之戰,若不徹底打殘袁紹的勢力,讓他的主力回防冀州的話,今後想要一舉蕩平天下,難度就要大上許多。

    河北軍的將士們,將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許多人將要身葬異鄉,只有魂魄可以回歸故里。

    七月初十,河北軍方撤,駐守於濟水南岸的焦觸所部便遭到了江東軍的全力進攻!

    羽箭如蝗,飛矢如雨,單單是不計成本的弩箭攻擊,便有幾十波之多!而焦觸為了掩護蔣奇所部撤退,全軍集結於浮橋之南,根本沒有時間讓他們準備好防禦的器具,只能依靠盾牌和**來抵擋這些從天而降的奪命武器!

    緊接著,吶喊聲漸次響起,焦觸展目一望,在江東軍士卒的身後,兩面大旗高高舉起,一個繡著「黃」字,一個繡著「程」字,正是江東軍中驍勇善戰的豫州營,那策馬立於旗下的兩名主將不是程普和黃蓋又是誰?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