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四卷 赤壁之戰 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敗千里 文 / 草牛

    第五百五十五章一敗千里

    袁紹歷經多年的征戰,冷靜下來後自是也看得清局勢,此刻他也後悔自己一時衝動,領軍避入烏巢這塊死地,等著江東軍前來攻打。然避入烏巢的雖是精銳部隊,總數卻不超過三千人,面對越來越多的江東軍士卒圍而來,哪裡是輕易間能突得出去的?

    唯一的希望,便是有一支或數支河北軍部隊自外向內攻,烏巢內的人馬則自內向外攻,方有突圍成功的可能。

    也是袁紹命不該絕,其帳下大將韓猛發覺袁紹避入烏巢寨中後,大覺不妙,便率部死命向著烏巢殺來。韓猛所部皆為冀州子弟,平素裡袁紹待之不薄,此刻也願拚命相救。經其死戰,終於撼動了高順所部的陣腳,袁紹看準時機,以親衛隊統領高覽為前鋒,以諸多死士護著自己和郭圖等謀士,在付出近半數的傷亡之後,終於突了出去!

    一旦突圍,袁紹毫不停留,直奔延津渡口,那裡留有渡河的船隻和守衛渡口的部隊。到了渡口,袁紹第一個登上了木船,當船工划動木船,袁紹和他帳下的謀士們回首南望,不禁個個心傷。

    就在這塊黃河南岸的土地上,十餘萬河北子弟兵正遭受著他們平生以來第一場徹徹底底的大敗!自從強渡白馬,踏上這塊土地上以後,伴隨著他們的只有一次接著一次的失敗,愈是這樣,士氣愈是低迷,士氣愈是低迷,就愈是戰敗!

    他們的背後,是一桿桿鋒利的長戟,是一把把雪亮的大刀,除了舉械投降的,試圖抵抗的士卒在轉瞬間便被呼嘯而來的江東軍將士所吞滅。

    「蒼天啊,你為何要對我如此殘忍?」袁紹臉色鬱結,雙目含淚,多日積累的怨憤忍不住爆發,雙手猛地捶擊著自己的胸口。

    數月之前,袁紹領大軍南下,那時的他自信滿滿,一副俾睨天下的姿態。憑借袁家的名望、雄厚的兵力,只要在官渡擊敗江東軍主力,橫掃中原、底定江南還不是手到擒來之事?

    可一旦踏上黃河南岸的土地,袁紹就經歷了一系列不順之事!白馬強渡,損失不小,又被魯肅一把火燒掉了幾千人馬。自白馬、延津到官渡,糧道屢屢被襲,前鋒部隊常遭伏擊,及至在官渡安下數十里連營,聲勢雖然浩大,袁紹內心的那股子自信和驕傲卻漸漸被消磨了。

    官渡兩軍對峙,面對江東軍頑強的防守和反擊,河北軍將士束手無策,內部的矛盾卻越來越大,袁紹方知,自己在哪個兒子繼位上的搖擺不定,導致自己的部下們分為了幾個團體,相互爭鬥,嚴重地內耗了河北軍的實力!

    黃河之水滔滔,捲走兩岸多少塵土!此刻,展現在袁紹眼前的,是黃河那無比的威勢,浪浪拍岸,奔騰不息,袁紹第一次感受到了對於天地的敬畏,或許,人各有命,袁家命中便注定不能問鼎天下?

    在袁紹的船上,郭圖、辛評等心腹謀士個個形象狼狽,或披頭散髮,或灰頭土臉,衣裳之上斑斑點點的,也不知是自己的還是旁人的,袁紹的舉動他們看在眼裡,心中亦是非常沉重。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袁紹是他們的主公,他們是袁紹的臣子,此戰失利後,河北軍將元氣大傷,沒有三年五載,難以恢復爭霸中原的實力。

    而這三五年中,周瑜可以「挾天子以討不臣」,勢力必將大漲,彼時若是天下歸心,地方俊傑爭相而投,軍備整頓,農桑發展,只恐袁紹坐擁冀青幽並四州,卻也只能望中原而興歎了。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時,哪怕再苦再累,有個盼頭,他就會活得滋滋有味。而一旦希望變成了失望,夢想變成了空想,便是錦衣玉食,他也沒法感覺到前進的快樂和成就感!

    輔佐明主成就一番事業,從而為自己和家族掙下幾輩子都花費不完的基業,那是一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可惜……

    郭圖回首望了望黃河南岸上正在東奔西竄的河北軍將士們,儘管已有部分人馬已經上了延津渡口的渡船,正在向著北岸疾行,但更多的同鄉袍澤將會命喪此地,他們的魂靈壓在生還者的身上,令每個人這輩子都活得沉甸甸的!午夜夢迴之際,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噩夢中驚醒,帶著滿身的虛汗!

    「官渡一戰,將會導致天下格局的巨變,我等,該何去何從……」郭圖掩藏住眼中閃爍的虛光,以免被袁紹發覺。這個念頭自袁紹宣佈撤軍之日起就在他的心中產生了,同為謀士,他可不想重蹈田豐、沮授的覆轍!

    尤其是袁紹已年近五旬,身體已不復當年之壯,而在繼承人問題上的搖擺不定,導致了河北軍的分裂,如今大公子袁譚和三公子袁尚雖未公開反目,一山難容二虎之勢已成,兩虎相爭,無論誰勝誰敗,對於河北軍來說,其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在儒家的思想中,繼承人自然是以長子為佳,廢長立幼,有礙禮法。郭圖身處袁譚陣營中,雖和辛評等人一起竭力維護著袁譚,但他心中並不十分看好袁譚。原因很簡單,袁紹已經明顯地傾向於袁尚了,縱是他們再努力,恐結局也難以改變。

    「也許,我等該找個退路了……」郭圖眼神閃爍不定,偶爾與辛評的目光碰撞上,短暫交匯便又避了過去。這可是涉及到身家性命的大事,豈能輕易外洩?便是一絲一毫的念頭也不能讓旁人得知,否則,身敗名裂是輕,株連九族也不為過!

    當袁紹一行狼狽地渡過河,回首南望時,江東軍與河北軍的廝殺已到了白熱化的狀態!河北軍畢竟也是百戰精銳,即使身處逆境,也仍然能夠組織起來,結成小陣以抵抗江東軍的攻擊。

    但他們此時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只不過能延緩失敗的時間而已,主帥逃離、士氣崩潰,他們的失敗是必然的!

    當這個重磅消息傳到了黎陽城下後,第二日清晨,趙雲登城巡視時,發覺圍城的并州騎兵已經全部撤走。讓趙雲欣喜的是,夏昭、鄧升為能領著并州子弟兵返回家鄉,選擇了翻越太行山,自小道返回的路徑,大量的軍馬被他們遺棄在了營寨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