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二卷《新城舉兵》 第十三回:雙樹原上定大計,二十二騎拜主公(上) 文 / 文衍

    話說趙矜劫了法場,救出二十二名死囚,一路突圍奔走。二十二人見趙矜手段非凡,無不欽佩。出城之時奪得戰馬,變成二十二騎,趙矜又率二十二騎殺退上千追兵,眾人對恩公的本事更是拜服。

    趙矜帶這二十二騎踏上回歸道路。一路上,二十二騎興高采烈。鬼門關前走一遭,萬眾之前待斬決,不料還能死裡逃生,遇到的又是如此英雄的恩公!如今見到這片廣闊的藍天草地,真是恍然如夢!

    恩公不但英雄,而且謙遜。他的本領高強,卻不肯稱「神人」,連「上人」也不敢當,堅持只稱「山人」。他對眾人都叫「兄弟」、「壯士」,高聲談笑,好不豪爽!眾好漢不由得都對趙矜充滿了崇敬感與親切感,紛紛請問恩公來歷。

    趙矜不得已,只得將自己是仙人弟子、經過一番遠離世外的苦修、仙人指示自己到人間歷練一番……等等話語,拿來再講述一通。雖是鬼話,實在沒法,總不能說「我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異世界」吧?

    當下趙矜也問了眾好漢的名字。除了為首的李荼是將軍之外,蕭銎、顏士重、林宓、安豐、史逞、譚勝、素迷獨等皆為校尉,其他人是一般軍士。校尉之中,又有區別,蕭銎相當於千夫長的副手,顏士重、林宓、安豐、史逞都是百夫長等級,譚勝、素迷獨則是十夫長等級。

    千夫長、百夫長這樣的軍銜,由於被蒙古軍所採用,在蒙古大擴張的時代聞名天下。但其實這些軍銜並不是蒙古軍所特有,事實上在古代東西方都有。古羅馬時代,百夫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層單位,百夫長是其長官,這就是後來「連隊」與「連長」的起源。比古羅馬更古遠的上古中國,在《尚書》之中即有一篇《牧誓》,記載周武王進行牧野之戰前的誓言,裡面便提到:「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

    至於校尉之稱,也是由來已久,一般用來統稱中下級軍官。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的尉,地位比較低,在校之下;古代的尉,地位卻曾經非常高,不但高於校,就連一般將軍都不能比。比如西漢初年的中尉李廣、衛尉程不識,都是天下名將!宋朝太尉高俅,則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了。

    趙矜救得這一幫好漢,心中歡喜。路過小溪時,趙矜吩咐眾人下馬休憩,笑道:「讓我們喝這清涼甘甜的溪水,再飲好我們的馬。然後,山人想帶各位兄弟去一個地方,不知可否?」

    古人視救命之恩重於泰山,李荼便毫不猶豫道:「某等皆聽恩公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眾好漢齊道:「某等願著,盡皆神情肅然。

    趙矜大笑:「哈哈哈!大夥兒不必緊張。方才在城裡,湯也赴過了,火也蹈過了。現在要去的,只是一個山人覺得適合棲身的好地方,就是不知道大家樂不樂意去那邊打獵烤火,過一陣清閒生活呢?」

    眾好漢皆大喜,紛然道:「但憑恩公吩咐!」

    趙矜比劃道:「那邊好認,有兩株大樹,向北有泉水,獵物甚多,眾家兄弟既擅長射箭,管保衣食無缺!對了,山人昨日尚救得七名落難女子在彼。」

    眾人一聽,皆目瞪口呆。難怪他們驚訝——今天救二十二騎,還不算太神奇,因為個個都是好漢,富有戰鬥力的嘛;昨日還救了七個女人,這就奇了!恩公簡直是出神入化,虧他怎麼救的?

    眾人之中林宓雖然武藝平平,卻是飽讀詩書,當下深施一禮:「恩公救苦拔難,委實大慈大悲。」

    趙矜連忙還禮:「沒有,沒有。山人原不是這個世上的人,但既來到這世上遊歷,遇見受苦受難的弱者,當然是要救一救。遇到各位兄弟這樣的壯士,當然也是要救的!大家都是好漢,如果團結一心,就可以救更多的弱者,不是麼?」

    眾人聽了,都覺得心頭一亮。是啊,以往征戰,不知道為著什麼意義,早已有些麻木不仁。現在恩公不但救了大家出來,還指點大家一條光明道路,生活豈不是有了意義?

    古時候的人難免迷信,既然冒出來這麼一位能耐不凡的奇人,常理解釋不通,眾人就深信這真的是天意要救苦救難,因此才有修仙的高人奉了上界旨意,入世而來。心裡這麼認定,眾人覺得精神大振,完全忘記了傷痛疲憊,彷彿全身力量源源不絕。李荼、蕭銎、林宓三個不但是軍人,而且有文化,平時讀書研易,就是為了尋求天意的指示來解脫自己的迷惘,讓這一生有個方向。現在天意就在眼前明示!他們的心裡,那振奮更與平常人不同。

    趙矜領眾人上馬,一路說話,興致勃勃中不覺時間,好像只是一下子就來到了昨日搭救六女的所在。李荼等人這才知道原來就是他們一彪軍拚死護送出城的車隊在這裡遭到屠滅,恩公卻殺了十幾個武士,將六女救了出來。

    這時夕陽斜照,趙矜記掛女人們,即讓二十二騎解了原地上的馬,包括拉車的馬,待馬兒吃了些草,便牽著走。除了騎術不精的趙矜,其他人都是騎一匹、帶一匹。這下子,人馬顯得更多了,趙矜頓時有一種很富裕、很充實、很有勢力的感覺。

    來到雙樹原一帶,天色已暮。趙矜遠遠望見火光和女人們的依稀人影,回頭對眾好漢笑道:「我先過去,你們慢慢來,不要嚇著人!」

    眾好漢都明白了,果然,夜幕之中,一大群人馬奔過去,那真是要嚇死人呢,何況弱質女流?

    於是趙矜一馬當先,先行趕回。女人們見是一騎,再細辨果然是趙矜,都歡喜地上前迎接。

    親熱地招呼過了,趙矜下馬,笑著問:「有沒有想我?」

    蕙娘便笑道:「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這是引自《詩經》,意思是:沒有見到你,我的心非常擔憂;終於見到了你,我的心才放下來。

    楚楚、香芷對於《詩經》也甚通曉,跟著笑道:「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這其中「說」字古音念作「稅」,是喜悅之意。意思是:沒有見到你,我擔心得都無法定神;終於見到了你,我的心才歡喜起來。

    杏兒、萍兒年紀雖小,卻在官宦人家受過熏陶,當下也大膽地接道:「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意思是:沒有見到你呀,我很傷心;終於見到了你呀,我的心才變得安寧。

    眾女這樣一答,既高雅又貼切地表達了心思。趙矜大喜,正要誇她們,金鴛便搶道:「甚麼甚麼?你每……你們搶著討好哥哥,偏生欺負儂不識詩書!」說著抬手使勁抹淚。玉鸞笑著扯她的手,代哥哥訓道:「你個小戲子!只識插科打諢,不通文墨。挨欺負可怪誰來?還該打你板子才是!」說著,兩女孩便扭打掙扎起來,眾女跟趙矜笑作一團。

    正樂著,趙矜忽然止住道:「哎呀!不鬧了。我還帶了二十二位好漢回來,他們在後面慢慢騎馬,只怕也快到了!」

    眾女慌忙看去,果然夜幕之中似有許多人馬接近。幸虧趙矜先行回來說明,否則豈不嚇死人了?雖是自己人,但在這個時代女人習慣迴避男人,於是她們趕緊都躲到樹後去了。

    趙矜招呼二十二騎過來,讓他們都在樹前空地上歇了馬,再喚女人們從樹後出來,先介紹道:「這是我今日結識的二十二位好兄弟!」再要介紹女人們,一時不知道怎麼說好,含糊道:「她們姐妹現在都跟著我。」

    女人們施過禮。眾好漢心想這是恩公的女人,朋友的女人尚且不可欺,何況恩公的女人?於是眾好漢對她們十分恭敬,還禮不迭。女人們見過禮就迴避,又趕緊轉回樹後去了。好漢們跟著趙矜來到稍遠的空地上,取了女人們白日裡收集的柴草,燃起一個大火堆來。女人們不敢再到原先的火堆旁來,自行在樹的另一邊重新燃起一個火堆。

    於是三團火堆,隔著雙樹的兩邊人群,在迷茫荒野、濃濃夜幕之中,顯現出一種奇妙的浪漫味道。趙矜坐看這夜景,感受這氣氛,悠悠然忘卻了所有煩惱。

    (待續本回下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