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二卷《新城舉兵》 第十八回:起義政權初開創,崖山海邊曾徜徉(下) 文 / 文衍

    自從圍城以來,東斯軍接連發動攻勢,無奈起義軍弓弩密集,射擊十分凌厲。東斯軍的大多數攻勢還摸不到城牆就被擊退。有一兩次總算摸到,但是剛剛開始架雲梯爬城,上面助戰的民眾便搬起滾木擂石砸下來!聯軍折騰了十幾天,城牆四面都試過了,只有傷亡,毫無成績,一籌莫展。

    難道沒有什麼攻城的好法子嗎?沒有。自古以來攻城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東西方歷史上,連年累月圍城而攻不下來的事例比比皆是。按照《孫子兵法》的闡述,守城的主要條件是:城防是否鞏固;人員、武器、糧食是否充足;策略是否得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鎮守的大將是否得到軍民擁護!《孫子兵法》指出,如果大將很得人心,那麼即使前面的條件有所欠缺,也還可以彌補。

    現在的新城,守城條件一應俱全,趙矜又正是深得人心的統帥。城裡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從以往忍饑挨凍變成現在吃飽穿暖,都對大將軍十分感激,十分信賴。平時沒有組織的大眾一旦組織起來,那力量可就大了。前方將士們抖擻精神禦敵,後方工匠們熱火朝天製造更多弩機。一把新弩製造出來,新兵在弩匠指點下稍加練習,立即便端起武器,加入前方守城隊伍,一枝枝弩箭向著敵軍射去!

    至於謀略,趙矜既有李荼、何安平、齊勁等富有城戰經驗的人材做幫手,而且自己先前在大理已經有過若干實踐經驗,包括攻城和防守要塞。

    這些日子,趙矜每天都登城激勵將士,觀看將士們禦敵。東斯軍攻不動城狼狽潰退,義軍歡聲雷動。趙矜手按城牆雉堞,不由得慷慨激昂地回想起華夏曾游的那些歷程……

    在來到新城之前,先後有過四趟遊歷。第一趟在華北,地點是大都,即後世北京,遇到阿合馬、郭守敬;第二趟在華南,地點是崖山一帶和瓊州,即後世廣東、海南;第三趟在華東,地點是從揚州到杭州,即後世江蘇、浙江;第四趟在華西,地點是大理一帶的苗疆。這些華夏遊歷,從二月直到九月,既增長了趙矜的見聞,也鍛煉了趙矜在這個世界闖蕩的本領。

    於是,趙矜在新城城牆上,望著頭頂上飛過的悠悠白雲,沉浸在一番回想之中。

    ……

    …………

    ………………

    那一次,趙矜經過了恍恍惚惚的時空飛越,清醒過來之時,發現自己又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這一天,北國正是冰封雪飄,寒風凜冽;南國的海邊卻已經春意萌生。

    趙矜挾著枕頭,跋涉在海邊沙灘之上,一邊走一邊極目眺望:「崖山在哪裡?崖山之戰究竟打過了沒有?」

    崖山,位於廣東新會之南,地處珠江入海口之一。宋元最後一場大戰——崖山海戰,即發生在這裡。最終宋軍戰敗,大臣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自盡,忠臣義士紛紛追隨其後,太妃楊氏、大將張世傑等皆『自殺』殉國。先前被俘的丞相文天祥在被押送過珠江口的時候,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後來在大都英勇就義。文、張、陸是為「宋末三傑」,他們為國捐軀的背景,是在元朝軍事力量史無前例的強盛、南宋卻已經在歌舞昇平的頹唐中偏安忘戰,在那樣的情況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趙矜赤足走在海灘上,讓冰涼的初春海水一陣又一陣湧上腳面,在一片滄桑氣氛中追思史事。崖山之戰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盡皆早早亡國滅種,唯有古中國一直延續強大繁榮,哪怕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至少還保有部分江山。直到崖山之戰後,才第一次整體淪亡。

    中國人是全世界最為驕傲的民族,僅從「中國」二字可見。這不是無端的驕傲自大,確實有著驕傲的資本。炎帝嘗百草而奠定中醫基礎,中國的人口增長遂領先世界;大禹治水而奠定水利學基礎,中國的生產力遂領先世界;以人口和生產力為根底,一個強大的文明從此長盛不衰,這是全世界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事情。

    然而,生死無常,盛極必衰。中國終於也到了整體淪亡的時候。而且,在這個時代,西方文明正要開始崛起。文藝復興與實驗科學,是西方文明崛起的兩大因由。如今,實驗科學的祖師爺培根、文藝復興的先驅者但丁,都已經悄悄地誕生、成長在歐洲的某處,將對未來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一想就想得很遠了。感懷千古興衰,趙矜心裡一時間充滿了慨歎。

    不過呢,管它什麼千古興衰!樂觀達天的人,可不會陷入無益的抑鬱中,沉溺太久。很快,趙矜就丟開心緒,放眼看景色。

    青山綠水,海風帶著一點點鹹味,呼吸起來分外清新。天空萬里明淨,真個是澄空如洗。

    先前去到阿合馬府,說起來環境也甚好,還頗有脂粉幽香味道。趙矜雖喜歡那種味道,但在那邊哪裡能夠好好呼吸?這次來到崖山海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頓時感到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不能光顧著欣賞,其實趙矜來到這裡是因為一個重大目的。

    原來,趙矜在阿合馬府吃了大虧,心想報仇,但是阿合馬權傾朝野,怎樣才能報仇?趙矜帶著滿腹怨念回去見了仙女姐姐,問有沒有辦法。仙女姐姐只是笑:「辦法要你自己想啊!我只是一介小神,只會送人時空飛越,別的一概不負責。你是死是活,我都不負責,何況報仇乎?」

    趙矜大惱:「乎你個頭!」於是縱身撲去!人家都這麼怨念了她還那麼嬌俏,該撲!……結果又是撲空!趙矜栽落到一堆花草裡打滾,猛然想起一事,爬起來問:「哎呀!今年是哪一年?」

    「今年是哪一年?」仙女姐姐不解。

    「就是說,我去見了阿合馬的那個世界,是哪一年?」

    「這個嘛……」仙女姐姐抿嘴尋思。還是面不改色上仙聰明伶俐,站在仙女姐姐肩上叫道:「至元十六!至元十六!」

    「至元十六?」趙矜無法確定,再問:「元朝的至元十六年,相當於公元幾年?」

    不改又道:「祥興二年!祥興二年!」

    趙矜伸手就抓:「你這死鸚鵡!祥興是南宋的年號吧,我問公元,沒問南宋!」

    「公元1279年。」終於還是仙女姐姐算出來了,告訴趙矜。

    趙矜喜道:「我就知道,還是姐姐你頂用。那鸚鵡除了瞎鬧,一無是處。」於是再想一想,大喜:「這麼說來,南宋可能還存在?崖山之戰可能還未發生?」

    仙女姐姐點頭:「有可能。但是你要幹什麼?」

    「那還用說?」趙矜拍拍胸脯:「趕到崖山,在最危險的時刻逆轉大局!扶宋滅元,就是此時!滅了元,阿合馬狗賊就是喪家之犬,在劫難逃!」

    「你厲害!」仙女姐姐咂舌道:「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呀。不是我看不起你,你一介初出茅廬的小兔羔子,就想要滅掉如日中天的大元朝?咱們不要隨便歪歪好不好?」

    趙矜忙道:「不是隨便歪歪。我也知道這個時候的元朝,崛起勢頭正猛,就像大火燒得最旺的時刻,要救火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可是,本草畢生的奇恥大辱……剝光光倒吊鞭打呀!」

    仙女姐姐噗嗤一笑。

    趙矜漲紅了臉再道:「總之,此仇不報,誓不姓趙!不管多麼困難,我都要去幹!只要崖山之戰還沒有發生,南宋小皇帝還在,我就去跟張世傑、陸秀夫他們齊心合力,再想辦法把文天祥救了,大夥兒扶著幼主,光復山河!如此,大宋復國,本草也可以晉身中興勳臣,官拜三公,爵封王侯,娶上三妻四妾……啊不,索性把阿合馬的四百多個妻妾都奪了,再讓他做個太監服侍著!哇哈哈哈!」

    趙矜歪歪著,笑得那麼開心,那麼無邪,果然男人都是單純的生物啊!仙女姐姐不禁也笑得彎下了腰,總算答應了:「好吧,你就去崖山!不過呢,要先好好練本領。反正我這裡沒有時間,你可以盡情練,練好再去,也還是你剛從阿合馬那兒回來那個時候。」

    於是趙矜在三位上仙指點下苦練武藝,然後來到南海之濱。

    這時,趙矜想要找人探聽,問明情況。天邊恰好出現了一群小船,正向這邊劃來。趙矜大喜,叫聲:「天助我也!」趕緊跑步迎上前去。

    靠近時,才發現那群小船不是戰船,只是漁船,而且也不能稱為「一群」,只能稱為「一窩」。怎麼說是「一窩」呢?因為都是些簡陋的無帆小漁船,毫無秩序,爭相搖著逃命。

    趙矜奔走如飛,小船風風火火,兩邊不久靠攏。趙矜立定身,高聲問道:「老鄉!請問崖山是在哪兒?」

    諸多小船上的漁民,先是吃了一驚,然後誠惶誠恐,看清楚了這是一個赤著腳、穿著奇特衣服、嚷著官話的怪人。有的就想要撇開他繼續逃命,有的大眼瞪小眼,有的呆若木雞。還好有一位懂得官話的老漁夫比較沉著,將手一招,大聲回話道:「官人,你講咩野?」

    看來他老人家是聽不懂。對了,這是古代,說現代普通話古人可不一定聽得懂,況且廣東這邊的語言又有特色。趙矜就一邊抱拳打躬,一邊盡量入鄉隨俗組織語言,叫道:「老丈,小生這廂有禮!余系初來此地,不知崖山系何去處?」

    老漁夫見趙矜講話斯文,看起來是個好人,就將手一捋白鬚,往身後一指:「那邊去處,便系崖山。前日裡,有大軍海上廝殺,真個系驚天動地!吾地小民為避兵戈,逃來這邊。卻不料,今日又有人馬殺到!官人,不若同吾地速速逃生去罷!」

    趙矜大驚:「崖山之戰已經打過了?」歎一口氣,不禁黯然尋思:「我的小皇帝養成計劃,我的夢想先跑到台灣再反攻大陸之偉業……可不成了泡影麼?」

    海水拍打腳面,趙矜全然不覺,望著海天一線,久久佇立。過了一陣,轉身再問:「那末,敢問老丈……」這才發現,一窩小船已經自顧逃命,跑得連影子都沒有了。

    趙矜茫無頭緒,拍拍枕頭,正想著接下來該怎麼辦才好,突然,就聽到遠處依稀傳來喊殺之聲!

    (待續第十九回:趙國師開解苦兒,黃道婆收留遠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