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三卷《華夏曾游》 第二十五回:靈龜阪上阻頑敵,一線天下射不花(上) 文 / 文衍

    敵軍總算來了。眾人各奔崗位準備應戰。趙矜站在堡頂,偷偷望一望苧玉香騎馬離開的身影。見她所騎的馬,倒也小巧玲瓏,雖不是威猛的戰馬,但十分溫馴的樣子。苧玉香邊騎著走,邊摸摸它。趙矜不禁想:「好馬兒,我想跟你對換。」這時就見苧玉香也回頭往堡上望,趙矜慌忙縮頭,來到另一面,俯瞰阪下正逐漸蟻聚的敵軍。

    義軍已照趙矜先前吩咐,妥善埋伏下來,只在堡上樹起幾面旗幟,做出防備空虛的表象。

    敵軍果然不怎麼在意,集結好後,先鋒官一聲令下,上千人鼓噪著向阪上進發。

    下面鼓噪,上面趙矜看了看敵軍人數,嫌少,不夠打,遂命令義軍站出百來號人,大聲吶喊,並且做做熱身。於是百餘義軍有的舞矛,有的拍盾,有的跳躍,惹敵軍的眼。

    阪下的元軍先鋒官遙遙望見阪上有蠻子們正在吶喊、活動,想了一想,令旗一揮,又上了一個千人隊。

    靈龜阪又陡又滑,元軍兵士用刀矛拄地,舉步維艱地往上爬。

    趙矜要了一竹筒清水,慢慢喝著觀看。腳後許多義軍弓箭手趴著埋伏,都聽從命令,連頭也不抬。堡前的圍牆下,更多的弓箭手在前埋伏,還有準備近戰的矛兵、刀兵在後埋伏,都趴得一動不動。

    趙矜看看距離差不多了,一聲令下:「小的們給我打!」

    百來號人吶喊一聲,紛紛挽弓搭箭,向敵軍射去。

    在古代打仗,一般弓箭手射箭主要都是粗瞄一下就胡亂發射,只求一個發射速度。速度上去了,箭雨的密度就大,給敵人殺傷的概率也就大。為什麼不仔細瞄準呢?因為古代所用的弓箭,可沒有現代槍械那樣的瞄準與測距器具;即使花上很多時間仔細瞄準,效果也很有限——第一,在沒有流水線工廠的情況下,人工所造的箭枝長短、重量很難一致,影響命中;第二,就連極小極高速的現代槍彈都會受到風力影響而偏離,古代既大又慢的箭矢更加難免被風吹偏。因此,只有經驗十分豐富的神箭手才能夠適應箭枝輕重長短、風力大小方向、距離遠近、目標移動等複雜因素,得以命中目標。通常的弓箭手只管亂射就是了。這也說明,神箭手都必須經過長久訓練,累積大量經驗才能練得出來,像蕭銎、顏士重那樣的老手都是自小練箭,像趙矜這樣的新手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就學會百步斃敵。

    當下義軍百餘人對空發箭,箭雨稀稀疏疏,落入正在爬坡的元軍群中,殺傷很有限。元軍繼續往上衝鋒,倒不怎麼受箭雨影響,主要還是地面太成問題,只見他們跌跌撞撞,在滑不溜秋的裸巖長阪上拼了老命向義軍撲來。

    靈龜阪恰似其名,是一個龜甲狀的大斜坡,中間是平坦開闊的地面,左右兩邊是斷崖。由於這一帶常發山洪,這長阪就是在罕見的巨型岩石上由山洪沖刷而成,樹木難以生長,巖上積有不少容易使人打滑的砂粒,又因為有山泉水從上往下長年滲流,許多比較潮濕的地方就長著滑苔……平時行人小心翼翼地攀登,尚且經常在這阪上跌得人仰馬翻;現在元軍入山作戰,因這靈龜阪是通往苗疆腹地必經之路,不得不冒著箭雨在這上面衝鋒,狼狽勁兒更不必說了!好些元軍沖一下就跌一下,爬起來即又滾倒,叫苦不迭。

    「擂鼓!」趙矜發令。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陣急促的戰鼓響起。

    這不僅是激勵,更是暗號。按照趙矜先前的吩咐,堡上埋伏的弓箭手聽到鼓聲就站立起來,齊聲吶喊,衝到垛牆邊挽起弓來,立時往下射出一陣亂箭。這數百名弓箭手分成兩隊,前隊射了箭就退開,後隊衝上來射,後隊射完了退後,前隊已經重新搭了箭,即再度射擊……如此輪流,箭雨不間斷地向下潑灑。

    這一下打得元軍哀嚎四起,被射中的屍體和傷員紛紛往下滾落。

    「更多的蠻子?!」元軍先鋒官始料不及,還以為義軍無心戀戰都逃散了,沒想到還這麼有幹勁!先前因為進軍遲緩,已經受到不花大人派人多次呵斥,現在若不趕緊拿下靈龜阪,只怕受到更多責備,甚至軍法處置。

    於是元軍那邊也擂起戰鼓,又加上了兩個千人隊。元兵們由於受到催逼,不前進就要當場處斬,落後也會被先鋒官射個窩心箭,不得不玩命地往上奔,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賊勢浩大!」趙矜望著滿阪爬來的元軍,而且他們明顯爬得更快了,遂命令:「敲鑼!」

    「匡匡匡匡匡匡匡!」一陣急促而響亮的鑼聲響起。

    在古代打仗,敲鑼叫做「鳴金」,一般是收兵撤退的意思。元軍乍聽鑼聲,還以為義軍要逃跑了,興沖沖地加緊往上爬,不料——這又是趙矜的暗號!

    依照趙矜先前的吩咐,義軍聽到了鑼聲,埋伏大起!不但堡頂,堡壘下面兩層也有面向長阪的射擊垛牆,一下子都站滿了弓箭手,「唰唰唰」的箭雨,更加密集地往下發射!

    元軍打頭的一個千人隊正艱難地翻越著三道尖柵,爬在最前面的一批人正要奮起向著矮牆衝擊,突然矮牆後一下子站起了密密麻麻的「蠻子」,一箭箭直奔他們心窩而來!

    只聽得哇哇慘叫之聲不絕於耳,被射中的元軍紛紛滾下,已經跨過尖柵的滾不下去,於是三道尖柵邊都積起了許多屍體,有的就紮在柵尖上,前沿陣地很快血淋淋一片。

    元兵們這才知道「蠻子」如此之多,大呼上當也來不及了。內中比較聰明的,不管自己有沒有被射中,只管就地一倒,往下骨碌碌直滾。儘管難免沾上了砂子、青苔,磕腫了鼻子、膝蓋,但好歹還留得命在!

    先鋒官望著自己的兵或者自己的兵的屍體滿阪滾落,那個又氣又急!可是無計可施。再往上衝除了白白送命絕無好處,元軍只得紮下營來,等待答裡不花大人親自前來決斷。

    ……次日。

    這一天是更加徹底的大晴天,萬里無雲。元軍主將答裡不花督率大軍趕路,趕得自己也是大汗淋漓。頭腦熱得發悶,情緒就不好,這時一騎報馬飛至,答裡不花聽聞先鋒慘敗,氣得當即派了個將軍去代替先鋒官領兵,自己催促主力大軍連夜疾趕。

    在還沒接到敗報前,答裡不花正是意氣風發。出城時被留守官員們大捧一場,一路上又有一班隨軍從官接力吹捧,捧得不花大人更加心花怒放。由於義軍斷後的人馬快速撤退,元軍一時沒有遇到阻擋,那些滿心指望跟著不花大人不花力氣就撈份戰功的從官們紛紛捧道:「聽聞大人前來,蠻兵倉惶卷旗而退,顯然深懼大人威名啊!」

    答裡不花當時那個歡喜。可是連夜趕路趕了好幾天,終於趕到了靈龜堡前,就見本軍的好些屍體散佈阪上。先鋒官灰頭土臉跪在地下請罪。答裡不花一腳將其踢翻,問他是怎麼敗的。先鋒官吞吞吐吐說著,答裡不花沒耐心聽完,再踢一腳,外加幾記馬鞭,吩咐將其押回大理城,下在牢裡,等自己凱旋而歸再處置。

    遙遙又見義軍旗幟紛揚。答裡不花氣得對那班從官斥道:「你們說蠻兵退了,那上面的是什麼?」

    一班從官面面相覷,不知怎麼粉飾。還好有一個比較機靈,忙回道:「蠻兵退卻,完全是因為害怕大人。至於先鋒,蠻兵就不怕了,因此敢於頑抗。」

    答裡不花聽了不言語。從官們紛紛稱是。答裡不花就叫幾員偏將舉了自己的大將旗號,組織攻擊,吩咐:「快快給我殺上阪去,剿滅蠻兵,屠他們的寨!」

    偏將們得令,整軍列陣。答裡不花又吩咐動用自己特地帶來的新式武器——火炮。火炮所需的原料,在這個時代產量很低,因此平時不怎麼用,但是答裡不花為了一舉踏平苗疆,豁出了老本。於是元軍押上輜重車,搬出火炮,往靈龜堡便是一陣狂轟!

    這個時代的原始火炮,用的是不會炸裂的實心炮彈,這跟炮彈炸開以後無數彈片紛飛造成巨大殺傷力的現代火炮無法相比。原始火炮不但搬運困難,而且射程有限、發射費時、欠缺準頭,用於野戰的效果並不好——以那麼多人、費那麼多時間和物資,打出一炮頂多胡亂幹掉幾個敵人,還不如弓箭兵的殺傷效率;但是,用於攻城拔塞的話,那就是空前的利器!

    只見在多門火炮輪番轟擊之下,一發發實心炮彈隨著一聲聲巨響飛向靈龜堡,心靈震撼力十分強大!雖然炮彈命中率不高,但這麼轟了半天,靈龜堡終於被轟得搖搖欲墜。這時一發炮彈打過去,正中脆弱處,靈龜堡頓時坍塌了一大片!

    「殺啊!」偏將們趕著兵士攻上去。

    太陽火辣辣的,有泉水長年滲下的靈龜阪冒出絲絲蒸騰熱氣。元兵在偏將們催逼下,往上攀登,黑壓壓的一群,如同擱在鐵板上的芝麻烤餅,揮汗如雨,邊爬邊滑,苦不堪言。

    義軍呢?傷亡如何?還能不能抵抗?

    (待續本回下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