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九卷《故土未寧》 第七十六回:世祖興師聖宗躥,重臣論策汗王安(上) 文 / 文衍

    趙矜在安漢府過了一段安詳日子。何磐、甘巴速兩個在阿塞拜疆受到熱情款待,被挽留住了好些天,終於迎來了古拉娜公主、索尒瑪姿公主,姍姍回京。現在他們地位不同,都是大王的連襟了,神采飛揚。

    儘管何磐本意要娶一位猛女為妻,結果娶了一個嬌滴滴白嫩嫩的公主,只怕生產大猛小子的機會降低,有點遺憾;不過,能成為王室連襟,也算不無小補。再說何磐也算是個知足常樂的人,以往做奴僕時,只要能吃飽飯就可以拍著肚皮哼歌,哼那不成曲調的窮開心歌;現在貴為國戚、爵封威猛伯、官拜正三品虎賁中尉、將軍號冠軍將軍……何等榮耀!

    甘巴速自小孑然一身闖蕩江湖,而且以金剛為榜樣,本來沒想過要娶妻生子。不過,既然有現成的也就娶了吧,畢竟甘巴速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這兩個猛男,在阿塞拜疆成親,一回京就傳出了兩位公主皆已有孕的消息。趙矜聽了既欣喜又羨慕還嫉妒。欣喜的是:名將有後,親戚添人。羨慕的是:兩個不知憂愁的傢伙,偏偏多有福分!嫉妒的是……為什麼我就搞不出來?!

    ……不要慌。一方面繼續以「天意有定、天時未到」來搪塞臣民,一方面尋醫問藥。趙矜私問太醫令周密。周密集中了許多醫生,包括本國的中醫醫生、外來的波斯醫生、印度醫生、希臘醫生、蒙古大夫……共同參證。處方開了很多,大王慢慢試用去吧。

    趙矜看到那麼多處方,很是發愁。不過沒有辦法,古代可沒有現代的檢測手段,醫生意見不一,藥方五花八門,究竟有沒有一個有效的?只有大王親自擔當小白鼠,一一試驗過了才知道呢。當然,少不了許多妃嬪、宮女陪驗,這倒是現代所沒有的優越條件……

    「你這廝今日練武否?」

    「俺便與你這廝練練!」

    何磐、甘巴速兩個樂呵呵地,打成一片。趙矜也只有拋開煩惱,叫上苦兒,一同練習武藝。苦兒身手敏捷,騎馬不成問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大王,專練步戰,打仗時可以鞍前馬後遮護。趙矜愛惜苦兒,本不想讓他跟著上戰場冒險,不過苦兒執意要為恩主出力,萬死不辭。

    苦兒可是極苦的出身,漂泊浪蕩,死生由命。如今來到炎漢,苦兒充滿了幸福感,面貌全然不同。他認為自己的生存意義就在於為大王獻身——為大王即為天下人。從前一介流浪兒,現在有了崇高的目標,幹勁十足。

    這一天,趙矜突然想起一件重要事情,召來輕車將軍車楚爾良,再度托付重大任務。車楚爾良以遠迎故人之功,由裨將軍直升上將,並被冊封為男爵,得了任務,義不容辭,即往元朝公幹。

    這件任務,非同小可。趙矜密囑車楚爾良,並無第三人知道。就連活動經費也是由趙矜親手交給車楚爾良,動用的是宮裡的錢,朝廷百官並不知曉。

    究竟是什麼任務,這麼隱秘?

    那就是——保衛阿合馬!

    這這這!奇了!趙矜究竟是愛阿合馬還是恨阿合馬?

    自然是恨。不過,一個國家內部有大奸臣,對於本國來說是壞事,對於外國來說可是好事。炎漢既以元朝為終極目標,趙矜經常想著怎麼樣削弱元朝的國力、敗壞元朝的朝政,以便對將來漢軍殺回中原有利。

    因此,阿合馬最好還是保護起來。如果不保護他,按照史實將會發生王著、高和尚等義士行刺阿合馬之事。阿合馬如果照史實被刺死了,不但趙矜無法實現手刃阿合馬的報仇願望,對國事更為不利。

    「一國之蠹,他國之利」,為了把元朝之蠹繼續保存下去,趙矜決定派車楚爾良專程前往大都,完成保護阿合馬、使其免於刺殺之重任。

    趙矜在這個世界的活動,產生了許多微妙的影響,牽起許多錯綜複雜的變化。比如張弘范的延壽,這是趙矜並不想要的,張弘范有文才武略,留下來可不是好事。至於阿合馬,這種只會禍國殃民的傢伙,當然還是留下來為妙。不過,車楚爾良能否完成這個任務呢?

    車楚爾良接了君命,再度引一支人馬化裝為商隊,萬里趕赴元朝。

    此時的元朝,正忙著鎮壓華南各地起義軍。由於真金太子在江西行省(元朝的江西行省包括後世廣東省,即元初起義最猛烈的地方)實行仁政,稍為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相當於對起義軍進行釜底抽薪。張弘范這傢伙又沒按史實上大都(到了大都即死),留在南方鎮守。起義軍的處境險惡,不出一年紛紛被滅。

    在雲南行省,德高望重的五朝老臣賽典赤已死。不過,賽典赤的功績仍存,雲南還算比較安寧。駐雲南的元朝軍隊,不必忙於對內鎮壓,遂南征安南國。

    安南,即越南北部,從漢朝開始即是中國領土,唐朝時屬於安南都護府,故名,直到五代十國時趁著中原內亂分裂出去。宋朝無力令安南回歸,遂施以仁德,從此安南不再屬於中國王朝管轄。

    這個時代的安南,又稱陳朝,首都河內,即漢朝時的交趾郡城。安南盛產珊瑚、玳瑁、珍珠、犀角、象牙、孔雀、貴重木材等各種奇珍異寶,元朝早已想要將其吞併。於是,元軍兵分兩路,直取河內。

    在元軍壓倒性的猛攻之下,安南國王陳聖宗陳晃只得逃出河內,奔到紅河口的海島上,苟延殘喘,派遣使者向元世祖忽必烈求和。陳朝大將陳平仲、陳興道等,則退入山區,與元軍周旋。元軍很快便將紅河下游平原完全佔據,向南推進到越南中部,基本佔領安南全境。

    攻伐安南給元朝帶來了滾滾財富,河內王宮的各種珍寶被搶掠一空。元軍便在河內駐紮重兵,準備剿滅陳朝殘餘,然後繼續攻打緬邦(後世緬甸)、吳哥朝(後世柬埔寨)、占婆國(後世越南南部)。

    這個時代,泰國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朝剛剛建立,處於萌芽狀態;緬甸與柬埔寨則已經十分發達。吳哥朝是東南亞最繁榮昌盛的文明古國,緬邦盛產翡翠,占婆國的稻米產量極高,都是元朝意圖征服的肥肉。

    陳晃的使者到了大都時,忽必烈根本不屑一顧。元朝絲毫沒有要和陳朝講和的打算,這與高麗不同。

    當年元軍攻打高麗時,高麗王同樣逃亡海島,屈膝求和。忽必烈三思之後,答應了。究其原因,一是高麗多山,不好佔領;二是高麗很落後,窮得叮噹響,沒什麼有價值的特產,油水少少的。元軍駐兵高麗,甚至連糧草都得從中國運取,得不償失。

    安南國同樣多山,不過,紅河下游平原盛產糧食,適合元軍駐兵;山裡海裡盛產奇珍異寶,對於已經統一中國的元朝來說,能夠滿足貴族們奢侈生活的需要。因此,元朝必欲滅陳朝方罷休。

    忽必烈遂給陳晃回話,要求陳晃像當年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一樣投降,那麼,可以給個「安南總管」的世襲職位給他做做。

    大理國滅亡時,丞相高氏一族盡皆死難,皇帝段氏一族卻作為傀儡留存了下來。段興智做著有名無實的「大理總管」,子孫世襲,成為元朝統治雲南的工具。

    忽必烈向陳聖宗指明這一條路,叫他也這麼做。陳聖宗卻不樂意,派人聯絡國內各路將領,要他們堅持與元軍周旋,等待復國的時機。

    越南的地形,極其複雜。而且氣候炎熱、疾病多發。陳聖宗堅信只有本國人才能適應,元軍長久必無法立足。於是他隱居海島韜光養晦,等待反攻的一天……

    (待續本回下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