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十一卷:《潛龍在淵》 第八十七回:培根玩火瀆上帝,但丁賦曲咒教皇(上) 文 / 文衍

    炎漢玄黃四年(西元1283年)深秋之際,漢軍已基本克定羅斯托夫,但在高加索地區,戰事方興未艾;蒼穆塞外,海都軍絡繹開來。

    這幾年由於炎漢的興起,在歐亞交界處發生了諸多的戰事,引起了歐洲許多國家的關注。他們害怕這是新一輪的「黃★禍」,引頸觀望。不過,看起來炎漢的擴張並不像蒙古入侵那麼猛烈——當年的蒙古僅用兩個多月時間便掃平東斯拉夫!而且,蒙古以燒殺擄掠為手段,屠滅的城市村莊難以勝數,造成的恐慌無以復加;炎漢並不濫殺無辜,還與外國文明來往,歐洲各國人民對炎漢並沒有什麼恐慌之意。

    蒙古的威脅依然存在,突厥的威脅也不容忽視。古代西突厥人所建立的保加爾汗國的一支後裔,南下巴爾幹,與當地的南斯拉夫人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民族——保加利亞人。雖說幾百年過去,入侵歐洲的突厥人基本上被當地人同化,可是在毗鄰歐洲的小亞細亞半島上仍然有著相當多的塞爾柱突厥人,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此外,在南歐與北非之間,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與信仰天主教的歐洲人的衝突持續不斷。

    在這動盪不安年代,各國有識之士紛紛想方設法讓國家強大。英明的君主順應時勢,尋思變革的方法,抓住壯大的機會。

    恰好在這個時候的歐洲,出現了兩位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君主。

    一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二十六代皇帝——魯道夫一世。這位皇帝的名字,即使是七百年後的遙遠東方亦為人知曉——1984年日本出了一匹連奪三大賽事冠軍的頂尖賽馬,這匹馬便叫做「魯道夫」,全國觀眾都狂熱地高呼:「皇帝!皇帝!」

    史上皇帝多了去,為什麼這位皇帝這麼有名?因為魯道夫是哈布斯堡家族第一位皇帝,堪稱歐洲史上第一皇族的開山之祖!哈布斯堡家族從此名重天下,家族成員屢屢出任歐洲各大國的皇帝、國王、大公,是整個歐洲歷史上最富盛名、佔據統治地位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皇族。

    這樣一位開山祖,傳奇事跡一定很多?

    沒錯。首先說他的相貌。魯道夫的相貌十分古怪,身高高達2.1米,卻是個極瘦的瘦子;有個小小的腦袋與這高長的身子很不相稱,偏偏又有只圓乎乎的大鼻子跟這腦袋不相稱!

    再說他的婚姻。魯道夫是個十足的人生贏家,一生有兩位摯愛的妻子。第一位是女伯爵格特魯德,他們總共生了九個孩子;第二位是元配去世後續娶的小蘿莉阿格尼斯,結婚時年僅14歲,比魯道夫小了51歲。他們的婚禮就在去年——1282年舉行,現在的魯道夫正是青春煥發、活力四射!此外,他還有若干情婦。具體狀況不太清楚,因為魯道夫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天主教的教皇親手給他加冕的。這樣一位人物,搞情婦是不太好哦!搞情婦的行為是違背教義的,要搞也得深度保密的。不過,紙包不住火,畢竟還是有消息走漏了——魯道夫跟一位情婦生了一個私生子叫做阿爾伯希特。這個名字和魯道夫與元配所生的長子阿爾伯希特同名,可見魯道夫很寵愛那情婦,把她的孩子與元配的孩子等同;也可見這位皇帝欠缺文化,想像力枯竭。難道就沒有別的好名字嗎?這兩個孩子怎麼區分呢?只好說是嫡子阿爾伯希特、庶子阿爾伯希特了。

    至於魯道夫的生平事跡,那更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簡而言之,他是神聖羅馬帝國十分混亂的年代「大空位時期」的終結者。他以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伯爵身份,通過與元配的聯姻壯大了實力,擊敗了強有力的競爭者波西米亞公爵鄂圖卡二世而登上皇帝寶座。他極為崇尚武力,東征西討,威服諸邦。

    神聖羅馬帝國即是德意志第一帝國,長年分裂,諸多公爵、侯爵、伯爵各自為政。魯道夫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崛起,鞏固皇位、提升皇權、凝聚力量、對外征討……實屬極不容易。要知道,他的兩位前任——二十四代皇帝查理,是英國國王的弟弟,因為根本管不了德意志國內一大堆複雜的事情,剛剛加冕就返回英國去了;第二十五代皇帝阿方索,更加聰明,索性就沒有踏上過德意志的土地!

    魯道夫迎難而上,身經百戰,基本安定了神聖羅馬帝國。1282年,魯道夫平定奧地利,將嫡長子阿爾伯希特封為奧地利公爵。從此,奧地利一直處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打輸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遭到解體才結束。至於魯道夫的庶子阿爾伯希特,也得到勒文斯泰因的封地,成為伯爵。

    再說另一位偉大的君主。這位君主對於歐洲歷史甚至全球的影響,可比魯道夫一世還大!

    ……天啊!魯道夫一世這麼猛,竟還不如「另一位君主」?那麼這位「另一位君主」,究竟又是什麼人物?有著什麼樣的豐功偉績?

    且說……這一天,深秋的涼風吹遍英格蘭王國的首都倫敦城。英格蘭王國位於不列顛島上,該島由於有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威爾士親王國(親王是國家元首,基本相當於大公國)三個國家長期併力,因此又稱為英倫三島。英倫三島屬於海洋性氣候,而且有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比同維度地區溫暖、濕潤得多。

    倫敦位於泰晤士河畔,水氣更為豐富,經常起霧,號稱「霧都」。天剛朦朦亮,一大群人便在濃霧之中,舉著火把前進。他們情緒激昂,即使大霧也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

    這是一場極為嚴肅、極有氣勢的請願遊行活動。在教會與虔誠信眾的組織下,參與者沿路匯聚。教士、貴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甚至乞丐,紛紛彙集起來,為著一個共同的願望,向王宮進發。他們同聲詛咒著一個名字,叫嚷著要把他燒死。

    這個人是誰?就是正在王宮接受國王愛德華一世款待的著名學者——羅哲爾?培根。

    培根!十三世紀西方的偉大科學家,用實驗方法進行科學探索的先驅者。對於終結中世紀的黑暗、促使全世界步入科學昌明、文化發達的近代,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力。後世哲學家馬克思亦高度評價道:「培根是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這樣一位傑出的學者,為什麼會被那麼多人視為眼中釘?就是因為他從事科學研究,探索「上帝的秘密」,引起了教會的恐慌。

    培根今年都已經70歲了,他熱愛科學研究,越老越執著。為了躲避教會的監視和迫害,他不得不打著宗教的幌子傳播他的科學理念,將研究成果說成是「經驗和上帝的啟示使然」。不過,宗教人士可不會因此放棄對他的指控。他在巴黎大學站不住腳,回到英格蘭,在母校牛津大學做教授,越發低調。但是,關於他的流言,依然不脛而走。

    傳說,他有巫術,做了一個銅頭。那銅頭能開口說話,你問它任何世上的疑難問題,它都能解答。

    據說,他會魔法。有一位忠誠可信的教士作證,培根有一次來到多佛爾海峽邊,信手劃出一道彩虹大橋,他走了上去,不一會兒就消失無蹤。

    聽說,他創立異端邪說,蠱惑學生,使得許多好端端的優良青年,走上了歪門邪道。

    確切地說,他不斷地進行所謂的「實驗」,用這種可怕的途徑,妄圖發掘上帝的秘密。有一次,許多人包括好幾位德高望重的神學教授都看到了!那一天,一聲巨響,培根的屋子裡冒出了可怕的濃煙!而這個可怕的老瘋子不顧身上血跡斑斑,奔出來歡呼雀躍,高喊什麼:「我發現了!我發現了!」

    不能再容忍了!老瘋子的行為,是對上帝的褻瀆!我們忠實的信徒,怎麼可以坐視?可是我們的國王陛下卻犯了糊塗,不但不嚴厲處置反而包庇著這個老不死!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請願,一定要在這老白癡引得上帝大發雷霆之前,將他打死!砸死!踩死!絞死!燒死!總之他今天不能不死!

    (待續本回下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