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興

新生 第十七章 用計3 文 / 不覺曉

    第二天一大早,黎婕慌慌張張跑進周世雄的臥房,不管三條白肉絲褸不佔,紅著臉叫醒周世雄,「少爺,姆姆來了。」

    幾天沒見黎婕,阮福阿江非常想念這個沒有名分的女兒。前幾天為了土地的事,阮福阿江把大兄阮福包狠狠的訓了一頓,並且逼著阮福包簽下無數條不平等條約,補償自己受了傷害的小心靈。

    說真的,要不是知道黎婕的夫家在憑祥州很有勢力,相公還是一個朝廷官員的話,阮福阿江肯定會讓阮福包幫自己另外找一塊地建造莊園。現在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不過是在藉機為黎婕多要一些好處。好處拿到手,當然要來既得利益者面前顯擺,所以,阮福阿江的心情很不錯。

    沒想到黎婕的相公竟然也過來了,為了幫黎婕把把關,阮福阿江當即要求黎婕把周世雄請出來,看看她的夫君值不值得黎婕依靠。越北朝的文化受到中原影響過千年,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同一個國家。雖然已經獨立建國,但一直處於附庸國地位,不管是自稱正統的黎朝還是之前的陳朝,都是受封於中原君主。可以說,除了語言上的差別,文化上一脈相承。

    不過有句俗語說得好,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越北朝就算全盤模仿中原,但表現在生活上的習俗依然有其獨立性。例如婚喪嫁娶就各有形式與規則。女訓在中原,尤其是明朝的中原很流行,大戶人家的女子必須讀且必須遵行的規範。在越北朝,寡婦再嫁沒人說什麼,就是女人休夫也不奇怪,只要拿得出適當的理由,並且放棄嫁妝,想怎麼樣都沒問題。

    所以,阮福阿江的第一任丈夫身為親王,死了以後,他的家族也不能干涉阮福阿江的婚配。同樣,鄭松是平安王,阮福阿江這個正妃要脫離鄭家,只要放棄當初的嫁妝,不但鄭家不能追究,連鄭家的敵人都不能明目張膽的的對方她。

    按照這個規矩,阮福阿江如果發現周世雄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真的會想盡辦法解除兩人的婚約,幫黎婕重新找一個好人家的。不是開玩笑,阮福阿江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利和義務。

    周世雄走進內堂,阮福阿江以娘家長輩的身份,大大方方坐在主位,一點都沒有給周世雄讓位的意思。可惜這麼赤果果的挑釁,對於不太理解古代禮儀的周世雄來說,毫無壓力。他一點都沒覺得人家做上首有什麼問題,隨便找了個靠近一點的位子坐下來,還接過黎婕沖泡的茶水幫阮福阿江續上。

    「聽娘子說,是姆姆從小帶大她的,世雄在此謝過了。」周世雄以茶代酒向阮福阿江敬了一杯,隨後打量起這位從王妾到王妃的女人。這是一個衣著華貴儀態雍容的中年婦人,秀美的面容略黑的皮膚,一雙靈動的眼睛像兩汪泉水,使得這個婦人有種無法辨別年齡的錯覺。

    周世雄在打量別人,別人也在觀察他。高大健壯這個詞第一時間出現在阮福阿江腦海中,臉雖然不算俊俏,但長方形的國字臉讓周世雄給人一種大氣的感覺。這些只是表象,在一個成熟的女人眼裡算不得什麼。反倒是周世雄的氣質讓阮福阿江眼前一亮,氣質這個東西很難說,勉強形容的話落落大方自然灑脫很符合周世雄的表現。

    說到底,周世雄的氣質在現代人中毫無特色,其中心就是沒有階級觀念。就算有,也因為見多識廣導致這種觀念非常淡薄。你想啊,現代人那個沒拿領導人開過玩笑的?在古代你試試!現代人連權力頂峰的人物都不怎麼放在眼裡,又如何會對古代的前王妃恭敬拘謹?

    周世雄對阮福阿江的敬重全部來自黎婕,說起來,阮福阿江在周世雄心裡只是妻子的娘家長輩而已。再說了,周世雄跟兩個皇帝打過交道,王妃什麼的還沒資格讓他緊張。

    第一次見面雙方沒有深入交談,禮節性的聊了一會,周世雄告辭離開,讓黎婕陪著阮福阿江,給她們娘倆留出單獨相聚的空間。

    「跳跳,你的相公不錯,聽你說過他是個秀才,除了讀書還會些別的嗎?」中原的秀才到了越北朝當個知府沒問題,阮福阿江勉強仍可周世雄是個可以接受的女婿,琢磨著讓周世雄到越北朝來,幫他謀一份實缺,也免得黎婕像現在這樣拋頭露面辛苦賺錢。

    黎婕轉述過周世雄對大明朝廷的不感冒,同時也用了大明朝內亂四起民不聊生為借口,有意到越北朝避禍。綜上所述,阮福阿江有這個想法一點不奇怪。黎婕心中苦笑,她唯一隱瞞了周世雄是欽差的身份,現在只好順著阮福阿江的話往下聊。

    周世雄回到書房,翻閱馬三送來的新情報。在岱依族的相關資料中,馬三按照周世雄的要求,把諒山府內其他勢力與岱依族的關係單獨列了出來。這些情報滿大街都能打聽到,隨便哪個諒山府人都知道五大族之間的矛盾。

    以親疏敵我簡單劃分,岱依族跟華族屬於世仇,因為華族的組成大部分是漢人,他們因為各種原因背井離鄉到了交趾,又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最後融合成一個族,因為都是外來民所以很團結,又因為沒有統一的血緣和姓氏,華族內鬥很凶殘。

    至於跟岱依族之間的仇恨,華族跟大部分交趾民族都有仇恨,因為華族勤奮,種田種的好經商賺錢多,不論在那個地方聚居,華族都會很快成為當地的富族。但是華族有個改不了的毛病,那就是懦弱。不管儒家發明了再多的形容詞美化這種行為,懦弱就是懦弱。別人來欺負不敢抵抗反擊這不是懦弱是什麼?

    因為華族的懦弱,所有鄰居都覺得這是一隻好綿羊,渴了就來擠點奶餓了就來割塊肉,天氣冷了還能抓兩把毛做毛衣。時間一長,到華族搶一把已經是交趾各大族的習慣,甚至在某些族群裡,已經把搶華族列為節日。岱依族在諒山府東部聚居,華族在南部聚居,幾百年來積累的大大小小搶劫案,雙方的仇恨可想而知。

    周世雄皺著眉看完華族的介紹,暫時把華族剔除,這種人逆來順受,幫忙未必行,幫倒忙很拿手。否決了華族,周世雄拿起第二份介紹,儂族。

    儂族很有意思,據說在宋朝的時候,儂族和岱依族是一個族,因為儂智高造反,儂族分裂成兩派,支持儂智高的因為儂智高戰敗被驅逐,形成了現在的儂族。而反對儂智高造反依附大宋朝廷的一派,為了跟儂智高劃清界限額,改名岱依族。

    現在諒山府岱依族首領自稱是儂智高的後代,如果懂的歷史的人肯定會笑破肚皮。問題是幾百年時間足以讓大部分古老記憶湮滅,口口相傳的英雄故事到了現在已經成為神話故事,除了不靠譜就剩下極端不靠譜,儂效高的白癡行為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對。

    好像有,起碼儂族看岱依族就很不順眼,雙方為了爭奪共同的祖先發生過無數次械鬥,到後來都忘了為什麼打生打死,只知道雙方是死敵冤家。

    這個儂族貌似有點用,周世雄在儂族的資料上畫了個圈,然後拿起第三份資料。這是介紹高棉族的資料,高棉族周世雄有點印象,貌似有個叫紅色高棉的邪教組織在柬埔寨掌握政權,還鬧出屠殺百萬人的光輝記錄。當時柬埔寨只有七百萬人,一下子少了一百萬人,估計住房不會太緊缺了。

    由於這個邪教非常強大,連周世雄都略有所知,才記住高棉這個名詞,原來在越北朝也有高棉族。仔細看完高棉族的介紹,周世雄發現跟自己知道那個高棉好像是兩回事。高棉族跟漢族非常相似,生活上,住在平原地區的依賴捕魚耕織,住在山林裡的以打獵為生。這個民族跟其他交趾蠻族有非常大的區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字。

    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當然算得上是個了不起的民族,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且這種文化可以傳承下去。周世雄對高棉族的歷史基本不瞭解,卻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個高棉族不好對付。

    看完三個大族的資料,少不了要瞭解一下京族的情況。京族是交趾第一大民族,古稱越族。後來有人發現,無論哪個國王當朝,京城裡住的大部分居民都是越族人,就戲稱他們是京人,越族人為了把自己跟山區裡的蠻族劃分開,不但接受了京人的稱謂,還直接把族名改為京族。

    按照周世雄的理解,這些京族算是交趾地區最早的城市居民。在交趾建國之後的漫長歷史當中,除了陳朝是福建人為王之外,黎朝、莫朝和阮朝的國王都是京族人,這種情況導致了京族代表國家。

    現如今聚居在諒山府的京族人,大部分是阮福包的族人,由於人口比例相差甚大,四大族只能在城外撒野,不敢到諒山城來興風作浪,不得不說,人多力量大有時候是真的。

    ps:紅票不求不可的,你奈人生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