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興

浴血京師 第八十七章 決戰 文 / 不覺曉

    大金國的行事做派不像大明,黃台吉的兵臨城下之策一旦通過,全軍馬上雷厲風行的動了起來,秣兵厲馬準備殺向北京城。

    被崇禎帝訓斥了無數次無能的駱養性終於有能了一次,他派出去尋找周世雄的錦衣衛密探,不小心發現了通州建奴的異常舉動,連忙把消息送回京城。駱養性本著小心無大錯的工作準則,把情報送到崇禎帝的案頭。[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

    崇禎帝才高興了兩天就看到這份東西,心裡別提多鬱悶了。對,他只是覺得鬱悶,而不是像剛知道建奴入關那會神不守舍膽戰心驚,看來人都是歷練出來的,習慣了兵荒馬亂的生活,對大軍壓境什麼的已經見怪不怪了。

    「駱養性,這份東西你有什麼看法?」情報是錦衣衛送來的,崇禎帝循例問一下情報局長。駱養性早就琢磨好答案,不慌不忙的說道,「回稟萬歲,建奴前兩日剛剛撤回通州,現在又全軍整備,看來是想要報復在順義城吃的虧啊。」駱養性要把建奴攻打京城的引子牽連到騎軍營身上,其實是為了崇禎帝好。如果沒有這個由頭,剛剛跟建奴大戰一場的騎軍營,不可能還沒休整幾天就出城作戰,畢竟城外還有近十萬兵馬,毫無因由的把騎軍營強派出去,怎麼說都說不過去。

    崇禎帝沒有駱養性想的那麼複雜,覺得駱養性這個答案牛頭不對馬嘴,馬上訓斥道,「駱養性,朕問的不是這個,朕想知道建奴到底要幹什麼!」

    攻打京城建奴試過了,根本沒有攻破京城的可能。當初周世雄就向崇禎帝說過,建奴打京城只是做樣子,城外不派兵保護建奴也攻不進京城。事實證明周世雄是對的。問題來了,既然建奴自己也知道無法攻破京城,他們再次過來想要幹什麼?

    「請皇上恕罪,臣不知道。」駱養性再次祭出不知道神術,低眉順眼的等著挨罵。

    崇禎帝好像早就知道駱養性會來這一招,連罵他的興趣都沒了,命塗文輔召集孫承宗等人在武英殿議事。商量了一天也沒得出結論,第二天一早,建奴前鋒開到朝陽門外,看都不看守在朝陽門的甘肅巡撫梅之煥和宣府總兵侯世祿聯軍,自顧自的在城下十多里地之遙開始修建營寨。

    崇禎帝和孫承宗申用懋等人在朝陽門城樓上觀察敵陣,孫承宗一看就明白了,建奴這是要打一場持久戰,而且陣地就選在了朝陽門。「萬歲,梅大人和侯總兵手下軍卒都是散兵義勇,恐怕無法抵擋建奴的強攻,臣以為當調派一支強軍進駐朝陽門,用以抗擊建奴。」

    「孫愛卿,你是總理京城內外兵馬的督師,該怎麼調兵遣將你拿主意。」崇禎帝還真有氣魄,明確表示不插手孫承宗的工作,看了一會建奴修寨子就回了紫禁城。

    孫承宗看了看站在人堆裡的滿桂,他很想讓騎軍營來守朝陽門,但是他實在說不出口。滿桂現在是武經略,名義上是他的副手,孫承宗要安排他的工作合情合理。只是騎軍營剛剛入城三天,不說騎軍營大勝回師應得的休整時間,連損失的兵員和壞掉的武器都還沒補給,憑什麼開口讓人家出城?

    「馬世龍!」孫承宗打定主意盡快讓騎軍營完成休整,讓這支強軍能夠打擊一下建奴的銳氣。現在就只能動用自己的班底,讓心腹手下幹這個髒活了。

    「標下在。」馬世龍今年三十五歲,寧夏回族,武舉人出身。說起來這也是個傳奇人物,天啟二年前任宣府游擊,到天啟五年柳河之役被罷免,三年內歷官永平副總兵、都督僉事、三屯營總兵、山海關總兵等職。只用了三年時間,從一個不入流的武將,上升到統領關內外兵馬的第一關總兵官,晉陞速遞之快無人能及。

    柳河之役馬世龍判斷錯誤當負全責,罷免也是很公正的處罰。問題是他丟官合情合理,舉薦他的孫承宗也被連累,從督師一把擼清光,回家讀書。另一個更倒霉的是山海關巡撫喻安性,也因為柳河之役被罷免。可跟他一起巡視廣寧的袁崇煥卻趁機上位,兩人做同樣的事卻一個倒霉一個發達,實在奇妙。

    「你領督標營進駐朝陽門,讓梅大人和侯總兵去德勝門。」孫承宗既然拿定主意,當然不會捨不得,一派就是手下最強的部隊。這是他從近二十萬京營中挑選出來的銳卒,戰力肯定不比寧遠軍差。

    孫承宗的督標營只有一萬人,面對建奴大軍還是有些單薄,仔細思索一番,孫承宗再次傳令,「王承胤,你率領寧遠軍入駐朝陽門,協助督標營抗敵。」

    王承胤實在不想出這個風頭,可寧遠軍能說得上是官的都跑了,就剩下他這個待罪的被關在牢裡沒得到消息,以區區參將身份獨領一萬大軍,大明境內還沒有人這麼牛過。

    「標下領命。」王承胤無奈的接令,他已經在想,一會回去調動部隊的時候,會不會讓那些關外蠻子給捅了呢?!

    「方提督,廣渠門就交給御馬監了,不知有沒有問題?」方正化作為禁軍主要將領,當然也在場,沒想到孫承宗會點他的將,笑了笑說道,「孫大人,不是下官推諉,您也知道下官當這個提督才三天,能不能調兵遣將還一頭霧水呢,請孫大人容下官入宮請旨,有了旨意自然無有不從的。」方正化真不是推脫,他才當上御馬監正印提督,手上的兵馬在哪裡還沒弄清楚,現在讓他調兵出城,這不是玩嗎!

    孫承宗也明白方正化的意思,寫了一份軍令交給方正化,「方提督,你拿這份軍令給萬歲,相信萬歲會同意的。」

    崇禎帝當然同意,禁軍再怎麼寶貴也不如天朝的臉面寶貴,更比不上他的安全寶貴。看過孫承宗的軍令後,崇禎帝大筆一揮,御馬監四衛營和勇士營暫時列入京營序列,孫承宗有權無旨調派。

    其實崇禎帝是個非常大方的皇帝,為了讓周世雄手上有合用的強兵,把禁軍最強騎兵神樞營和執事營都給了他。現在又把御馬監兩大營也劃給孫承宗,這些可都是保護他安全的部隊,調走這幾支兵馬,紫禁城只能靠大漢將軍這支樣子貨看家護院,如果真有華山派青竹幫之類的武林高手,紫禁城可就不安生了。

    雙方都用了一天紮營調兵,十二月十八這一天,雙方完成戰前準備,大金軍在黃台吉的親自率領下,出動所有精銳騎兵近兩萬人,在朝陽門外擺下陣勢。明軍則以馬世龍為首王承胤為輔,率領督標營一萬騎兵和寧遠軍一萬步兵出營列陣。

    「把那個明人文官帶過來。」黃台吉騎在馬上向戈什哈下令,一個穿著七品官官服的明朝官員被帶了過來。「現在我就放了你,記得把大金國的國書交給你們皇帝,是戰是和讓他好好想想。」

    黃台吉用這一招也很無奈,他派了幾個隨軍喇嘛拿著議和的國書去北京城,可惜一直沒有消息。也不知道這些喇嘛到底進了北京城沒有。這回在陣前釋放這個明朝官員,親眼看著他入城,起碼能知道大明已經收到國書。至於崇禎帝會不會答應他的要求,黃台吉一點都不擔心。不答應?打到你答應!

    這個不知道是哪個縣的縣令,無驚無險的回到大明軍隊保護中,被神勇的大明軍人按倒在地綁了個結結實實,懷裡的國書當然也被搜了出來送到馬世龍手上。馬世龍一看封面寫著國書二字不敢怠慢,命人送入城內交給孫承宗,該怎麼處理不關他的事。

    「各位大金國的勇士,誰去幫你們大汗擊敗眼前這支明軍!」等了好一會,估計國書已經送進城內,黃台吉才高聲問道。

    和碩圖戰死鰲拜不在身邊,黃台吉手上能統兵的只剩下濟爾哈朗和明安二人,索尼年紀太小還不是領兵作戰的料,黃台吉寵信他不代表會亂來。

    「大汗,這一陣交給我們正白旗和鑲白旗吧。」正白旗和鑲白旗都在阿濟格手上,這些天他把兩旗兵力重整一番,湊出一支六千人的騎兵,用六百死剩下的擺牙喇精銳做骨幹,這六千人的戰力不算太差。再加上一萬多民壯充當奴兵,正白旗和鑲白旗好像又有了點氣勢。

    「大汗,正白旗和鑲白旗需要修生養息,對面這支明軍還是交給我們鑲紅旗吧。」岳托是第三代裡戰功最顯赫的人,此人不但能征善戰,最特殊的是他非常有戰略眼光,在這一點上黃台吉都多次公開讚揚。按理說代善是他的父親,兩父子同心同德聯手抵抗黃台吉的話,代善就算弄不到大汗的寶座,弄個一字並肩王也不是不可能。偏偏岳托行事總是以大局為重,好像天生就沒有私心的聖人一般,實在搞不懂他的思維模式。

    「岳托,阿濟格,這一戰就交給你們兩個,我只有一個要求,徹底打敗他們,讓他們以後看見我大金戰旗就不敢反抗!」黃台吉的要求真高!

    ps::跟大家說個事,縱橫剛上線了一個專門聊天吐槽「縱橫聊聊」,還挺有意思的,我已經入駐啦~大家趕緊來關注我哦~~

    鏈接:

    ps:這兩天要做一個「縱橫人氣王」的粉絲數比拚呢,求關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