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二卷 漢家宮闕 第四章 獻上一計 文 / 殷揚

    第四章獻上一計

    「皇上,世不絕賢,國不乏聖,大漢人口眾多,豈能沒有人才?」周陽剛一開口,又得到景帝認同,微微頷首。

    人才,是不缺的,只是沒有發現,沒有用好罷了。

    「精通技藝的人才更是不少,皇上可以從其中擇取優秀者,讓他們教徒授課,把技藝傳承下去。」周陽開始兜售自己興辦科教學校的想法了:「一個良工教出十個,十個良工教出一百個,這樣下來,既可使得技藝不失傳,又有更多的良工。有了這些良工,大漢的軍械會更加鋒利,大漢的戰馬會更加優良,大漢的糧食會更多,大漢的水利會更加堅固,大漢的鋼鐵會更加堅硬……」

    一連串的例子舉下來,景帝的眼睛越瞪越大,興致越來越濃厚。

    許昌冷笑一聲,打斷周陽的話頭:「周郎官,你說得比唱的好,可是,良工的技藝都是秘而不傳,要他們教徒授課,癡人說夢。」他一口一個周郎官,是在譏笑周陽官位低下。

    這丑角他是越當越上癮了,周陽暗中好笑:「這事很好解決。良工之所以把技藝秘而不傳,無外乎他們要養家餬口,若是別人知道了,就會餓肚子,養不活家人。這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技藝會失傳。」

    中國古代科技非常輝煌,有好多就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依然是很先進,有些東西我們的祖先做到了,而現代科技還無法解決,熟悉科技史的朋友都知道這點。

    這是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周陽的聲調有些高,人人都能聽見。

    許昌又要說話,景帝揮手阻止:「周陽這話大有見識,秦末戰亂,多少技藝、多少書籍不都毀於戰火嗎?若是要有更多的人知道技藝,有更多的人讀書習字,這些技藝,這些書籍就不會毀於一旦。這可是我們老祖宗的精髓呀!」

    秦末戰亂,很多書籍毀掉,讓無數的文人為之歎息,不少文臣對周陽此言大是贊同。

    「丞相,魏其侯,你二人牽頭,擬個條呈出來,呈朕閱後,立即實施。」景帝當場採納了周陽的建議:「良工呀,他們吃飽了,家裡有餘糧了,他們也樂於教人。至於學徒,朕下旨,選良家子弟聰明多智者充徒。若學有所成,做出重大功績者,與軍功同,賜爵。」

    景帝不愧是明君,周陽要說還未言的事,他就決定了,周陽對景帝的欽佩之情更增幾分。

    「皇上聖明!」周陽真心稱讚一句。

    景帝看著周陽,臉上帶著笑容:「周陽,你出了這麼好一個主意,朕不得不賞你。賜你爵一級,你是不更爵,晉爵一級,大夫爵吧!」

    「謝皇上!」周陽謝恩。

    周陽原本是最低階士爵的最高爵位不更爵,賜爵一級,就晉階了,進入了大夫爵,可以戴一梁進賢冠了。這一級賽過數級。

    「公孫賀,你是建章營的校尉,朕今天給你找了一個新兵,周陽就給你了。」景帝看著周陽,問道:「周陽,你可願去建章營?」

    建章營的兵士每一個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人人有一身過人的本領,外放到軍隊中去,不是校尉就是軍司馬級別的軍官了。

    漢軍的編制是每五人為伍,設有伍長;兩伍為什,設有什長;五什為隊,設有隊率;兩隊為屯,設屯長;兩屯為曲,設軍侯;兩曲為部,設軍司馬;五部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設校尉或者將軍統領。

    軍司馬統領四百人,相當於現在的營長級別了。按照編制是五曲為一部,事實上並不一定是兩千人,這要視情況而定。

    也就是說,建章營的兵士,相當於現代的營團級軍官了,更何況還是景帝親自選定的。建章營的兵士來源有三種,一是從軍中挑選,其條件太過嚴苛,能給選中者太少。二是功臣子弟、貴族之弟充當。三是皇弟特旨。

    這三種情況裡面,最難得的就是皇帝特旨了,沒有特別情況,沒有非常特殊的人,皇帝是不會下旨。這麼多年來,皇帝下特旨為建章營選兵士的次數扳著指頭也能數過來。周陽雖是普通一兵,卻是榮耀無比,不少大臣眼裡閃爍著艷慕之光,巴不得自己和周陽對換一下。

    周亞夫是紅光滿面,歡喜無限。他本就是將軍出身,更是兩代將門,若是周陽去了建章營,那就是承繼祖業。最讓他歡喜的是,周陽通《論語》,要是再有軍職經歷,在軍中歷練一番,那就是文武雙全了。

    文武雙全的官員,在朝中有幾人?

    周亞夫本人就是由將入相,算得上是文武雙全了。可是,他知道,他善統兵,不善為政,而周陽對局勢的把握,對景帝心思的琢磨,在他之上,要是周陽有了軍職的經歷,那麼前途真的是不可限量了。步周亞夫後塵,出將入相也不是不可能。真要如此的話,那就太美妙了。

    「謝皇上隆恩!」如此賞賜,比萬兩黃金,加官晉爵更讓人歡喜。周亞夫搶在周陽之前,匍匐在地上,向景帝謝恩。一想到美妙的前程,聲音都有些發顫。

    周陽原本想趁此機會說服景帝重視科技,有了科技做為基礎,漢朝肯定會更加輝煌燦爛,接下來的「漢武盛世」必然會更加鼎盛。倒沒有加官晉爵的想法,能讓歷史更加輝煌,就不枉白來漢朝一回。

    當然,好事誰也不嫌多,更何況還是去建章營,哪有不同意之理:「皇上,臣沒有從過軍,只怕做不好。」

    景帝於周陽這份謙遜很是讚賞,要是換個人,景帝特旨,肯定是拍著胸脯,歡喜得不知東西南北了:「這有什麼好怕的?建章營嘛,是調教大漢最精銳軍隊的地方,你去了,一定能把你訓練成能征善戰之士!你好好用功吧!退朝!」

    景帝站起身,袍袖一甩,大袖飄飄而去。

    周陽還想向景帝建議,要他保護專利,已經退朝了。雖然有點遺憾,卻不用擔心,以景帝之精明,以後再說也是一樣,他一定會採納。

    先進的文明,凝聚了華夏;發達的科技,鑄就了華夏的輝煌!

    遊牧民族與華夏最大的差距就是文明不夠先進,科技不夠發達,並非他們不敢善戰。最終才有匈奴給擊破,突厥給滅亡的歷史發生。

    契丹、女真、蒙古、滿清這些遊牧民族,雖然武功強盛,甚至征服了中原,最終卻給漢族同化了。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先進的文明。

    想想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的歷史,帶了多少漢人工匠,為他們打造武器、弓矢、攻城器械,要是沒有這些漢人工匠的支持,只會盤馬彎弓的蒙古人什麼也不是。

    周陽今日之語,實為精闢之言!

    「陽兒呀,陽兒!」周亞夫拉著周陽的手,親熱得緊,臉上的鮮花一朵朵,還有那麼一點點艷慕:「你可是建章營的人了呢!阿父也不是從建章營出身的呀!」

    「見過丞相!」公孫賀上前見禮。

    周亞夫打量一眼公孫賀,個頭高大,身板結實,往面前一站,好像一根鐵杵。大手在公孫賀胸膛敲敲:「結實,是個好兵!」

    他是名重天下的名將,是漢朝兵士心目中的大英雄,能得他讚賞,那是無上榮幸,公孫賀臉上泛著紅光,都快樂瘋了:「謝丞相誇獎!」

    「後生可畏,好好練兵,將來建功立業的機會,有的是!」周亞夫勉勵一句:「犬子就交給你了。」

    「丞相放心,末將自會照顧好周公子。」能得周亞夫勉勵,那是何等之榮耀,公孫賀一張嘴都裂到脖子根了。

    「不!不是照顧他,是要訓練好他!」周亞夫臉一肅:「周陽雖是我的兒子,也是普通一士卒,按建章營的規矩辦。陽兒,你這就跟公孫將軍去。到了建章營,得守規矩,不能亂來!我們周家沒有孬種,你一定能成為最優秀的勇士!」

    「謝阿父教誨!」接下來的時代是一個熱血橫流的時代,能去建章營受訓,比起給柳鐵訓練好得太多,周陽暗下決心,要練出一身過硬的本領。

    「丞相,是不是容周公子過了太夫人的壽誕再去?」公孫賀很為周陽著想。

    「不行!治軍者,當朝受命,夕引道,哪有那麼多拖泥帶水,這就去!」周亞夫斷然拒絕公孫賀的善意。

    公孫賀有些為難,周陽笑道:「公孫將軍,我們這就走吧!」

    「丞相,告辭!」公孫賀沖周亞夫行禮告別,帶著周陽,直奔建章營。

    望著周陽的背影,周亞夫無比欣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