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三卷 邊塞烽火 第四十四章 碧血丹心 文 / 殷揚

    第四十四章碧血丹心

    秦軍戰歌雖然字數不多,卻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豪邁的戰歌,讓人熱血如沸。只要是個熱血男兒,聽到這首戰歌,就會激動難已,更別說周陽他們這些經歷過生死的真正熱血之人,對這首戰歌格外喜歡,唱了一遍又一遍。

    等到最後停下來時,周陽發現自己衣襟上濕了一大片,這是熱淚所沾濕。

    再望望趙破奴他們,人人眼裡滾著淚水,衣襟給沾濕了。

    大漢揮揮手,強弩給撤了下去,過來見禮:「秦無悔過見各位。」

    「無悔?」這名字有點特別,彷彿在明志似的,周陽大是意外,回禮道:「周陽這裡有禮了。不知各位何以至此?」

    秦無悔並沒有回答周陽的問話,反問一句:「你們又怎麼到這裡來了?據我所知,漢軍從沒有越過長城,更別說來到河套之地。」

    「這裡是河套?」周陽吃了一驚。河套之地離雁門郡距離很遠,有一千多兩千里路程。

    「還沒有進入河套,也快到了。」秦無悔解釋一句。

    「哦!」從唱秦軍戰歌可以聽出來,秦無悔是個熱血漢子,沒有必要隱瞞,周陽實話實說:「我們這是深入匈奴地界滋擾匈奴。」

    「你們膽子真大,竟然敢深入匈奴地界,就不怕匈奴派兵前來打你們?」秦無悔大吃一驚,漢軍深入匈奴地界報復,那可是第一回聽說。

    「這上千里之地沒有匈奴。」趙破奴接過話頭,竹筒倒豆子似的全說出來了:「我們在安陶城一敗左谷蠡王,雁門大破單于本部兵馬。如今的單于,躲在龍城以北重整大軍。」

    「你們兩次打敗匈奴?還是打敗單于本部精兵?」秦無悔眼睛瞪得像銅鈴,根本就不信。

    周陽比他更驚奇:「你們究竟是什麼人?為何自稱前朝軍隊?我們打敗匈奴這事,早就傳遍大漢了,你們不會不知道?」

    「我們真的是前朝軍隊。」秦無悔一言出口,馬上補充一句:「我們的先輩是前朝兵士。」

    原來是秦軍的後裔,這還能解釋得通。可問題是,秦朝覆滅,秦軍早就不復存在了,怎麼又有秦軍的後裔?周陽真是想不通。

    「哎!」秦無悔歎口氣,道:「各位請進帳幕,再給各位細說。」

    雖然想不明白原委,周陽相信他說的是真話,跟著秦無悔進了帳幕。一進帳幕,周陽的眼睛猛的瞪大了,原來帳幕裡有一架強弩,就是適才用來對付他們的那種弩。這種弩和大黃弩有些相似,其威力肯定在大黃弩之上了,周陽卻不知道其來歷,不由得大是驚奇。

    秦無悔撫著強弩,為周陽解釋道;「此弩,你們稱為秦弩。你們用的大黃弩,就是從此弩而來。大黃弩雖然更加方便,更加好用,可是,其威力比起此弩,又有所不如了。」

    「哦。」周陽打量著秦弩。

    要是周陽熟知歷史,他一定會抱住秦弩親上幾口。

    秦弩,中國古代威力最大的連弩,是中國強弩的鼻祖,自從秦弩出現之後,強弩作為中國古代獨步世界的利器,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是沒有秦弩開一代先河,中國的古代歷史不會那麼輝煌。

    秦無悔接著說:「河套之戰時,蒙恬將軍用了上萬架這種強弩,打得匈奴血流成河,屍積如山,頭曼單于五十萬之眾,逃出去的不過數萬。」

    「天吶!」周陽震驚無比。

    光是秦弩就投入了上萬架,再加上其他的弩,那會是多少?萬多兩萬總是有的吧?如此之多的強弩,對準匈奴發威,那是什麼概念?連蒼蠅都別想逃命。

    周陽準備用弩對付匈奴,但和河套之戰蒙恬使用的弩相比,太少了,少得太多了,周陽心裡惋惜無已:「要是我有這麼多的弩,軍臣單于本人能不能活命都是問題。可是,我在哪裡去找這麼多的弩呢?」

    秦無悔請周陽他們坐下,給周陽倒了一碗馬奶子,坐了下來,開始給周陽他們細說來由。

    原來,秦無悔他們的祖輩不僅是秦軍的兵士,還是秦朝名將蒙恬麾下的兵士,他們參與過河套之戰。河套之戰後,匈奴北遁,三十萬秦軍仍是駐守在這裡,沒有撤走。

    不久之後,趙高矯詔,公子扶蘇自刎,蒙恬下獄,最後被殺。

    扶蘇自刎、蒙恬被殺,是流傳千古的悲劇,也斷送了大秦王朝,不知多少後人為之扼腕,周陽就是其中之一,長歎不已。

    他不歎息還好,他一歎息,秦無悔就哭了,邊哭邊說:「蒙將軍死得冤!蒙將軍死得冤!」

    蒙恬之冤自是不用說的,唐太宗甚至認為蒙恬是中國有史以來死得最冤的將軍了。

    聽著他的哭聲,周陽眼睛為一層霧氣籠罩。秦無悔抹抹眼淚:「公子扶蘇若不給奸賊陷害,大秦豈能亡?匈奴豈能橫行?」

    扶蘇若是登上帝位,以他之才,一定能穩住秦朝,秦朝不滅,以強秦雄風,匈奴怎能橫行?不少後人都是如此認為,周陽不住點頭。

    「公子和蒙將軍臨死之前,一再叮囑眾將,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一定要守住這片土地,不能落入匈奴手裡。」秦無悔雙拳緊握:「是以,二世調我們祖輩南下平叛,他們不應詔。二世無法,只得拜章邯為將,釋出關中囚徒,臨時組成軍隊,開赴山東。」

    章邯率領的秦軍,並不是秦軍的精銳,而是罪徒臨時組成,仍是殺得山東各路諸侯束手無策,要不是項羽在巨鹿打敗章邯的話,秦朝不見得就滅亡。

    「章邯一開始倒也打了幾個勝仗,可惜給項羽匹夫打敗,不可收拾。二世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旨調北軍南下平叛。當時,中原大亂,局面不可收拾,父輩們萬分不情願,只得奉旨南下。」秦無悔接著道:「可惜,為時已晚,等他們趕到中原時,山東已非大秦所有,敗亡已成定局。」

    秦朝之所以亡得那麼快,是因為秦朝兩支最精銳的大軍沒有投入戰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原無事,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兩個方向,一南一北。南,就是百越之地,北就是匈奴了。

    統一全國後,秦軍只休整了兩年,秦始皇就命令五十萬大軍越過嶺南,進軍百越之地,就是現在的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越南北部。這些地方,當時是越族所居,不開化的蠻夷,只是短時間向楚國稱臣進貢。

    秦軍的這次南下,是第一次把如今的華南併入版圖。讓人遺憾的是,秦末戰亂,中原激戰之際,在南越的秦軍統帥塞斷五嶺通道,這五十萬帝國精銳沒有一人回到中原。

    在北方的三十萬大軍倒是趕去了中原戰場,然而,他們駐守在邊關,遲遲不行動。最後行動了,卻為時已晚,大勢已去。

    整整八十萬帝國精銳部隊,沒有參與平定山東亂事,這才導致了秦朝的風崩離析。這兩支軍隊只要有任何一支,及時投入戰場,秦朝不見得就滅亡,項羽、劉邦之輩安能得志?

    北方的三十萬大軍是名將蒙恬麾下精銳,曾經打得匈奴遠遁,其戰力之強可想而知。可是,他們遲遲不行動,這與秦軍行動迅速的作風截然不同,究竟是什麼原造成的,歷史學家找不到真相,只能用惋惜的口吻說「他們拋棄了他們親手締造的帝國」。

    聽了秦無悔的話,周陽這才明白過來,這歷史教科書也太簡略了,竟然把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也叫秦軍,學歷史時,還以為是秦軍的精銳呢。

    要是這三十萬大軍能及時投入戰場,中國歷史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當然,這只能是想想罷了。

    「大軍行動之前,留下了一萬軍隊駐守。」秦無悔接著講述:「可是,後來大秦覆滅,軍心渙散,兵士逃亡,只有不到兩千人留了下來。他們起誓,絕不負公子和蒙將軍所托,誓死守住河套之地。可是,沒過多久,冒頓大軍前來,他們力有不逮,連番大戰後,只剩下數百人。數十年過去了,他們早就泉下作古,這重擔就落在我們身上了。」

    數十年來,他們仍然堅守不屈,已經好幾代人了,這是何等的感人?足以感天動地!周陽的眼睛濕潤了。

    當周陽詳細瞭解這支堅守在河套之地的秦朝遺民後,方才知道,那支留下來的秦軍將領改名叫「秦無悔」,以此明志,堅守河套無悔。從那以後,每一代秦軍首領都叫秦無悔,眼前的秦無悔,已經是第四代了。

    周陽仰天長歎一聲,想起了四個字:碧血丹心!

    也只有這四個字才能讚美他們的義舉!

    不,任何詞彙都不能讚美!他們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讚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