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三卷 邊塞烽火 第五十五章 豪言壯語 文 / 殷揚

    第五十五章豪言壯語

    日頭偏西,不再是正午那般烈毒,曬在身上隱隱作疼。

    周陽靠在樹幹上,嘴裡叼著一棵草,很是享受的閉著眼睛。習習山風吹來,隱有涼意,不再是那般酷熱,秋天到了,離秋後大戰的日子不遠了。

    埋伏就是在枯燥中等待敵人的出現,既讓人興奮、期待,又是無聊。不少漢軍兵士找個陰涼地兒,倒頭大睡。周陽百般無聊,就靠在樹幹上打盹。

    身為統帥,要想和兵士那般痛痛快快的睡一覺,只能是夢想,就是睡著了,也要睜一隻眼呢。

    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周陽睜開眼,是公孫賀和趙破奴他們大步而來。二人眉頭緊皺,臉色陰沉,必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周陽把嘴裡的草莖吐掉,站起身。

    「見過大帥!」趙破奴和公孫賀見禮。

    「快說,什麼事?」周陽一臉的嚴肅:「你們這般不痛快?」

    「大帥,這能痛快嗎?」公孫賀歎口氣,遲疑了一下,這才稟報:「大帥,左賢王逃了!」

    「到哪裡了?啊!你說什麼?逃了?」周陽以為自己聽錯了,嘴巴猛的張得老大。

    「真的逃了!」趙破奴臉色非常難看:「大帥,是我親眼見到的。本來,左賢王離我們只有一百里的路程了,只需要多半天就能進入我們的埋伏。可是,不知為何,左賢王竟然命令軍隊北遁了。」

    趙破奴負責偵察,也只能遠觀,不能抵近,自然是不明白左賢王北遁的真正原因,是害怕撞進漢軍的埋伏。

    周陽寧願自己的耳朵聾了,也不願相信這是真的。可是,把趙破奴的表情看在眼裡,他說的肯定是真的,揮揮手,要趙破奴下去。

    緊擰著眉頭,周陽思索起來:「是哪裡出問題了?有人洩密?」

    「不可能!」公孫賀想也沒有想,一口否決了:「為了保密,一進入山裡,就不能出去。偵察都是建章軍擔任,我查過了,所有建章軍都在。他們出動,至少是十人,要是有人洩密,定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

    周陽點點頭,陷入了沉思。

    「大帥,左賢王才逃走沒多久,我們追上去,還來得及。」公孫賀很是焦急的道:「要是把左賢王的十萬軍隊給打得沒了,秋後大戰,於我們有莫大的好處。」

    這是必然的,可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周陽搖頭道:「算了,不追了。我們的軍隊分散在百里範圍內,重新部署,命令傳達到,就要半天時間。要是左賢王逃得快的話,我們要追也追不上了。」

    「可惜呀!」公孫賀知道周陽算計得很準。左賢王本來就和漢軍有將近一天的路程,重新部署,傳達軍令,至少需要半天時間,這就是一天的路程了,追上的可能性很小。

    「傳令吧,收兵回去了。」周陽緊咬嘴唇。

    這次出來,本是為了歷練漢軍,順手把左大都尉的一萬精銳給幹掉了,可以說收穫不錯。

    唯一遺憾的就是,讓左賢王逃掉了。

    這就是戰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完全按照構想發展,那不是戰爭,那是小說,只有小說家筆下的戰爭才是如此。

    命令一傳下,各部收攏,向漢境開去。這次打了勝仗,漢軍士氣高昂,軍心大振,向漢境開進,就是回家,個個歡喜。

    李廣、程不識、秦無悔、公孫賀、公孫建、馮敬和周陽聚在一起,一邊策馬而行,一邊研究這次問題出在哪裡。

    「左賢王怎麼可能逃走呢?原委出在哪裡?」李廣兩道劍眉擰在一起,出現一個淡淡的「川」字。

    這問題,眾人一路走一路商議,卻是沒有結果。他們把洩密、叛變、漏洞各種可能性都想到了,卻給一一否定了。

    「百密一疏!百密一疏!」

    周陽突然在馬上大叫起來,猛敲額頭:「我好糊塗!我好糊塗!竟然忘了此節!」

    「大帥,怎麼了?」程不識忙問道。

    李廣他們齊刷刷的盯著周陽,一臉的不解。

    「我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性讓左賢王逃走,那就是左大都尉全軍覆沒的血腥氣和燒屍體的焦糊味!」周陽一臉的惋惜:「左賢王肯定派有哨騎,給他們查到了。」

    「這……」

    李廣他們徹底無語了。

    這絕對是讓左賢王逃走的唯一可能了。可是,一萬具人屍和數千馬屍,這一燒起來,要想不臭,要想不在數十里外聞到,那是不可能的。

    一場大戰下來,血腥氣在數十里外就能聞到,誰有那本事讓人不聞到呢?

    「馮大人,你好糊塗!你怎麼不派人守在那裡呢?」李廣的快嘴很有名,和他的箭一般快,沖馮敬埋怨起來了。

    「飛將軍說的是,是我疏忽!」馮敬使勁敲著額頭,砰砰作響。

    此時此刻,不要說敲額頭,要是撞牆能撞得左賢王回頭,馮敬毫不猶豫的會去做。

    「馮大人,這可是天大的事情,你竟然不……哎!」李廣真想好好落一通馮敬,可是,轉念一想,這種事情誰會想得到?

    血腥氣和焦糊味在數十里外都能聞到,即使要派人守,那得多少人?再說了,誰會想到一向不把漢人放在眼裡的匈奴竟然會望風而遁。

    匈奴向來不把漢人放在眼裡,即使匈奴知道左大都尉全軍覆沒了,按理應該撲上來大戰。可是,左賢王性格謹慎,不願步左大都尉後塵,馬上開逃,這事,誰能想得到?

    「飛將軍,別再埋怨馮大人。」周陽揮揮手,阻止李廣再埋怨下去。

    程不識卻是另有說法:「大帥,這事我們要這麼想:數十年來,匈奴向來不把大漢放在眼裡,左賢王這一逃,可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匈奴已經破膽了,不敢再輕視大漢了!這比什麼都強!」

    這話雖然不乏自欺欺人之嫌,倒也聽得。

    打敗匈奴和嚇退匈奴,這氣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更何況,匈奴數十年不把漢朝放在眼裡,如今他們也知道怕了,這說明,漢朝的氣勢已經起來了。

    這可是根本,比打敗左賢王更讓人歡喜!

    「有理!」

    李廣他們大聲贊同。

    「把左大都尉押來!」周陽一拉馬韁停了下來。

    左大都尉給綁在一匹戰馬上,半伏在馬背上,建章軍兵士牽著韁繩,把戰馬趕過來。

    周陽一瞧,此時的左大都尉氣色比起剛給俘虜時好了許多,那是漢軍給他止血醫治傷口,讓他恢復了不少生機。要把他獻給景帝,當然不能讓他死了。

    「左大都尉,我原本想把你押到長安,獻給皇上。只可惜,左賢王逃了,你就得代他死!」周陽聲音冰冷。

    「大帥,你不能殺他。」李廣忙勸阻:「大帥,把他獻給皇上,那才叫好呢。」

    「把他押到長安,他還是會死。我要借他的人頭一用,給單于送封信!」周陽眼睛好似利劍一般打量著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向以膽量過人著稱,可是,失敗最能打擊人,他如今生不如死,哪裡還能有膽量?給周陽一瞪視,不由得汗毛齊豎。

    「那你就去死吧!」李廣改變的還真夠快的,手起劍出,左大都尉的人頭就搬家了。

    李廣猿臂輕舒,抓住人頭,提了起來,只見左大都尉的眼睛不住轉動,一臉的驚駭,嘴巴一張一闔,似要說話,卻是什麼也沒有說出來。

    「是不是討饒?」李廣笑著調侃一句。

    程不識扯下左大都尉的裘衣,遞到周陽面前:「大帥,你寫吧。」

    周陽接過,手一招,兵士一拉馬韁,戰馬靠近,周陽用布片沾著無頭屍上的鮮血,在皮裘上寫了起來。寫完之後,把布片扔掉。

    程不識手一伸,就要奪過去觀看,卻給李廣佔了先,很是不滿的道:「飛將軍,你……」

    「手長就是好!」李廣把過膝的猿臂一揮,頗有幾分得意,在裘衣上一瀏覽,仰天大笑,聲如雷霆,遠遠傳了開去:「豪言壯語!此語勝卻千篇文章!」

    程不識接過一瞧,跟著哈哈大笑起來:「我敢說,單于得此信,一定會氣得吐血!

    公孫賀接過略一瀏覽,笑得眼睛都瞇到一起了:「多少年了,大漢終於說出如此豪言!兵臨龍城不遠了!」

    「斯言壯哉!」馮敬文人出身,掉起了書袋:「想當年,冒頓遺書謾高後,那是何等的讓人氣憤。如今,大帥此言一出,足以雪卻此辱矣!」

    劉邦死後,冒頓就給呂太后寫了一封信,意思是說呂太后死了丈夫,鬱鬱不樂,冒頓久處大漠中,無甚樂事,願與呂太后互惠,同得其樂。說白了,就是要和呂太后上床。

    堂堂太后,受此之辱,那還了得?此信一到,整個漢朝喧然,樊噲更是大怒「願得十萬之眾,橫行匈奴中」。

    可是,當時的漢朝,國力不振,不能與匈奴開戰。最後,只好採納了陳平的建議,這事忍了。呂太后要張釋之寫了一封回信,很是謙卑。

    這是漢朝的奇恥大辱,數十年來,從未讓人忘記。

    不是馮敬拍周陽的馬屁,而是周陽所寫,足以洗刷此辱。李廣他們大是贊成,開懷暢笑。

    「哈哈!」

    歡笑聲響成一片,含著無盡的暢快,比把左賢王十萬大軍給殲滅了更讓人歡喜!

    雁門,周陽的帥府。

    此時的帥府裡歡聲笑語不斷,是周陽和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馮敬他們在飲宴慶功。

    周陽頭戴帕頭,身著尋常深衣,一身的燕居之服。比起戎裝在身,少了幾許威風,卻多了一股子輕鬆勁頭,多了幾許俊朗,飲著美酒,吃著熱湯熱食,格外愜意。

    行軍中,只能飲馬奶子,吃肉乾,這熱湯熱食很少。

    李廣他們和周陽一般,一射燕居之服。李廣連向來不離手的大黃弓也沒有帶,一雙大手抓住一塊兔肉,大口大口對付著。

    「打仗雖然不能有美酒美食,卻是讓人痛快!不打仗了,有美酒美食,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程不識海吃山吞,大口飲酒,大口吃肉,大聲說笑,好不快活。

    「程將軍此言不對。誰說打仗沒有美酒美食?勝仗就是最好的美酒美食!」馮敬不愧是讀書人出身,想像力非常豐富。

    「斯言壯哉!」

    李廣率先附和,舉起酒杯:「程將軍,罰!」

    「罰就罰!」程不識非常痛快,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再罰!」

    「你還真想得美呢!你飲酒,我給你遞杯?」李廣不幹了。

    又引得眾人一陣大笑。

    眾人一邊調侃,一邊痛飲,真是快意,周陽大是歡暢。

    吃飽喝足以後,程不識問道:「大帥,接下來做什麼?秋季已經到了,匈奴馬上就要南下,這一仗可是很有得打呢!」

    周陽點頭道:「程將軍所言不錯,我們得極早準備。我估算過了,單于南下,行軍至少需要半月時間。這大戰差不多還需要一個月,這一個月裡,我們要做的事,一是整軍備戰,二是派出偵騎,偵察匈奴動向。三是要給騎兵再增加一些新的武呂,要讓騎兵的戰力更強,這才是最緊要的事情。」

    前兩件,眾人都無異議,第三件卻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大帥,還要給騎兵增加武器?什麼武器?」公孫賀有些發愣。

    現在騎兵的裝備是弓箭、漢劍、札甲,和匈奴的騎兵相差不大,足以應付匈奴了。

    這話正是眾人要問的,齊刷刷的盯著周陽。

    「一是矛,二是手弩!」周陽的聲音突然轉高:「在和左大都尉殘部的廝殺中,我們的騎兵之所以能取勝,並不是他們的訓練好,更不是他們的裝備上的優勢,而是他們的人數多。匈奴雖是困獸猶鬥,畢竟不是完整之軍,士氣上遠遠不如先前。」

    這是實情,眾人不住點頭。

    周陽接著道:「要是他們人手一把手弩,一邊策馬衝鋒,一邊對著匈奴放箭,那會是什以樣的結果呢?一定是匈奴人仰馬翻,匈奴的弓箭還夠不著,就會傷亡慘重。」

    弩,哪怕是單兵使用的手弩,其射程也比弓箭更遠,殺傷力更強,就是匈奴的射鵰者遇到手弩,也是徒歎奈何。

    匈奴沒有弩,要是漢軍騎兵裝備上弩的話,那麼,對匈奴來說,那將是災難性的。

    要是可能,所有的漢軍,不分兵種,人手一把手弩,那災難就會更大了。可是,目前還做不到,只能先給騎兵配備手弩。

    「對呀!」

    李廣他們齊聲贊同,不住摸額頭。這想法不算創新,卻是實用,怎麼沒有想到呢?

    這當然是和漢朝推行的防禦戰略有關了。

    這要等到漢武帝改革軍政,才開始給騎兵配備手弩。再有衛青和霍去病這些天才統帥的推動,到了「漠北決戰」時,漢軍大量使用手弩,對匈奴的殺傷非常驚人。

    「矛又怎麼用呢?在馬上用矛刺殺,不如用劍劈順手。」公孫賀不愧是建章營的校尉,一語切中要害。

    矛太長,丈多兩丈,在馬上揮舞起來,很不方便。對於武藝高超的戰將不是問題,對於普通兵士就是問題,反倒不如用漢劍砍殺順手。

    「不是刺殺。」周陽的話讓他們更加驚奇:「先用弩射殺之後,緊接著用弓箭射殺。一旦進入近戰範圍,弓箭不能用了,光是揮著劍砍殺,這一長段距離,是不是就浪費了戰機?要是有矛在手,端在手裡,對著匈奴衝去,兩軍相遇的時候,一定會撞得匈奴人仰馬翻。」

    在戰場上,打擊的方式越式,勝算就越大。給騎兵裝備長柄武器,端在手裡衝鋒,到了唐朝,發揮到極致。

    當然,唐軍用的不是矛,而是馬槊。成千上萬的騎兵端著馬槊衝鋒,兩軍相遇的瞬間,就會殺傷很多敵人。

    一寸長,一寸強!在相遇的瞬間,長兵器比刀劍更有殺傷力。

    周陽的歷史不太好,對軍事史更不瞭解,不過,他具有讓他自己都驚訝的戰爭理解力,一通觀察,竟然找到了更好的打擊方式。

    完全可以想像一下,不計其數的騎兵端著長矛衝鋒,必將是天崩地裂,一定會沖得敵人七零八落。陣勢一亂,漢軍拔出漢劍,趁勢砍殺,這便宜就佔大了。

    李廣、程不識他們都是久歷戰陣的人,周陽一提點,立時明白過來,猛的站起,興奮得直轉圓圈。

    「我去找矛。」

    「我去清點弩。」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自動分配任務,然後歡天喜地的去忙活了。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跪坐在矮几上,處理公務。養心殿雖是景帝歇息之處,也不妨礙偶爾處理公務。

    「皇上,破奴校尉的奏章。」春陀快步進來,把手裡的竹簡遞給景帝。

    「是捷報嗎?」景帝放下手中的竹簡,扭頭看著春陀。

    「回皇上,沒有說。」春陀如實回答。

    「這個周陽,真是口風緊吶!風雨不透!」景帝嘀咕一句,接過來,展開一瞧,猛的站起來,大笑道:「春陀,周陽又打了一個勝仗,把左大都尉一萬精銳給全殲了,一個也沒有跑掉!」

    不容春陀說話,景帝接著道:「左大都尉是匈奴的第一猛將,深得單于喜愛,把他給打掉了,等於是折了單于的一隻翅膀,要是單于是鷹的話,已經飛不起來了。」

    「恭喜皇上!」春陀忙湊趣。

    「咦!周陽把左大都尉殺了?」景帝先是驚訝,繼而就是開懷大笑:「這信送得好啊!送得好啊!豪言,蓋世之言吶!」

    「皇上,什麼蓋世之言?」春陀把景帝的歡喜勁頭看在眼裡,不由得大是驚奇。

    「你瞧瞧!」景帝把竹簡拋給春陀:「眼睛睜大點,瞧清楚。」

    春陀接過一瞧,眼睛放光:「這話聽著提氣!長志氣!」

    「快,拿酒來,朕要痛飲千杯!」就在春陀驚訝之際,景帝歡快的笑聲響起:「哈哈!」

    景帝一邊歡笑,一邊轉起了圈子,越轉越快,快得像在飛,不時雙手握拳,用力的揮舞著:「快哉!斯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