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三卷 邊塞烽火 第八十八章 曠世之戰(二) 文 / 殷揚

    第八十八章曠世之戰(二)

    雖然戰車笨重,行動遲緩,可是,對於沒有騎兵的漢軍來說,卻是對付騎兵保存實力的好手段。若是沒有戰車,漢軍的傷亡會高得出奇。尤其是在大戰之際,要是戰車給匈奴破了,後果不堪設想。

    周陽理解程不識的擔心,笑道:「程將軍不必擔心,其實,步兵也可以對付騎兵,不一定非要戰車。」

    「大帥,既然你有妙法對付騎兵,得趕緊辦。」程不識很是焦急,聲調有些高:「有那閹禍在匈奴,天知道他會不會想到攻破戰車的法子。我們若是沒有準備,在決戰時,戰車被破,那就是災難,是災難!」

    他說得很大聲,周陽卻是聽得心驚肉跳,腦袋裡嗡嗡直響,差點從馬背上摔下來。

    程不識說得很有道理,中行說才智不錯,若是給他想到破戰車的辦法,後果不堪設想,會是災難性的。

    決戰馬上就要進行,若是戰車給破了,拿什麼去抵擋匈奴的騎兵?到那時,匈奴的騎兵衝殺起來,漢軍只有給屠殺的份。

    弩陣是對付匈奴騎兵的利器,可是,弩並不多,不過上萬架,能射殺多少匈奴?那可是數十萬匈奴啊。

    再說了,就算要執行周陽最有把握的計劃,那也需要步兵來保護弩陣,要給弩陣爭取到更多的時間。若是沒有步兵的保護,匈奴衝到近前,弩陣就成了廢物,發揮不出威力。

    步兵抵擋不住,弩陣的威力發揮不出來,對匈奴造不能重創,失敗的就是漢軍。漢軍慘敗,北方兵力空虛,城池無兵固守,就會落入匈奴手裡。匈奴一旦奪下城池,得到糧草軍械,攻城器械,北方將會千里無人煙,死於戰火的百姓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

    後果之嚴重,災難二字已經不能說明了。

    「快,傳令,收兵!」周陽當機立斷。

    「收兵?」公孫賀他們的注意力用在痛恨匈奴上,沒有注意到周陽與程不識的說話,聽得有些不明所以。

    「大帥說收兵就收兵!」程不識臉一肅。

    鳴金一響,李廣一臉的不解,打量著帥旗下的周陽,遲疑了半餉,令旗一展,漢軍開始撤回營中。

    「漢人真是膽小,竟然撤了!」侯產兒猛然發現,他有追擊漢軍的良機,飛身上馬,率領匈奴衝來。

    然而,迎接他的卻是兩千漢軍騎兵,其中有一千建章軍。雖然人數不多,卻是給他製造了足夠高昂的傷亡。

    在騎兵的四重打擊下,侯產兒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卻是沒有追上李廣的漢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漢軍撤回營中。

    侯產兒萬分不願,卻是拿漢軍的營盤沒辦法,只有撤走的份。

    軍臣單于卻是大為歡喜,首戰打得漢軍撤走,勝了!他一歡喜,就在王帳中擺下酒肉慶賀,匈奴君臣痛飲起來。

    漢軍營地,周陽的帥帳。

    周陽跪坐在矮几上,端著熱茶呷著。

    李廣一邊喝茶,一邊問道:「大帥,為何要撤呀?我明明沒敗!」

    「沒說你敗了!」周陽笑道:「我之所以要你撤軍,是因為我想到了我們的破綻。我們的車陣,是可以攻破的!」

    「哈哈!」李廣笑得極是歡暢:「要想破車陣,除非大帥擺弩陣,對著我們齊射,車陣就會不攻自破。可是,匈奴有弩嗎?他們那點弩,能擺弩陣嗎?」

    車陣是漢軍賴以自保的利器,數十年來,就沒給攻破過幾次。即使給攻破,那也是因為實力不濟,公孫賀他們大是贊成李廣的說法。

    程不識卻是一臉的嚴肅:「飛將軍,車陣對大漢很重要,卻並不是固若金湯,不可攻破。大帥就有攻破車陣的妙法。」

    他說得極為認真,沒有絲毫置疑之處,李廣他們聽得聳然動容。

    李廣忙問道:「什麼辦法?」

    「辦法很簡單!」程不識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用火攻!」

    「火攻?不可能!」李廣想也沒有想,右手一揮,就否決了這一說法:「戰車能防火,不怕火攻。」

    「火攻,不一定要燒燬戰車!」周陽開口了,解釋道:「匈奴有的是油脂。若是匈奴把油脂點燃了,扔進陣中。不需要燒燬戰車,只需把靠近戰車的三五丈範圍內變成火海,就可以把兵士逼離戰車……」

    「飛將軍,你說車陣能不破嗎?」程不識接過話頭。

    「啊!」李廣手一顫,手中茶水撒了一身都是,茶杯差點砸在地上,他卻是渾然不覺:「這這這……」

    「這……」不僅李廣吃驚,就是公孫賀、公孫建、馮敬、秦無悔他們個個驚訝得下巴砸在短案上。

    戰車結成車陣,相當於一道城牆。若匈奴用火攻,把兵士逼離守護範圍,戰車就形同虛設,和空城無異。匈奴再趁勢來攻,能不破嗎?

    匈奴要把油脂扔進車陣,沒有一點難處。匈奴能衝過來,在戰車前與漢軍廝殺,要把油脂扔進車陣,還有難度嗎?

    匈奴以牛羊為食,油脂成山成堆,要多少有多少,放火不是問題。

    一點難度也沒有!

    匈奴之所以沒有這麼做,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想到。若是有人想到此點,漢軍的車陣就破了。而想到此點的人,很可能是中行說!

    李廣他們都是久歷戰陣的人,一經點醒,馬上就想到這後果有多嚴重了,他們能不驚嗎?

    「大帥,那怎麼辦?」李廣發現自己的喉頭發乾,剛剛喝了那麼多的茶水,一點潤喉的效果也沒有。

    「我之所以下令收兵,就是要和你們商議一下,如何對付匈奴的騎兵。」周陽把手中的茶杯放了下來,面帶微笑。

    周陽的鎮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廣他們的震驚稍卻,李廣快嘴埋怨起來:「大帥,你有這辦法,為何不早說呢?馬上就要進行大戰了,現在才來處理,會不會晚?」

    這話說到眾人心裡去了,暗中點頭贊同。

    周陽苦笑道:「飛將軍,實不相瞞,我也是剛剛才想到。你們是知道的,我從軍時間不長,對軍中很多戰法不是那麼瞭解。用車陣與匈奴大戰,我今日還是第一次見到。」

    周陽雖然率領漢軍打了不少勝仗,那是建立在騎兵、突襲基礎上。周陽對車陣是瞭解的,可是,李廣他們比周陽更加瞭解車陣,他們都沒有想到此點,要不是周陽今日親眼見到兩軍交戰,還不會想到這點。

    周陽是人,不是神,有些東西得看到了才能想到,李廣這埋怨有些強人所難了。

    「其實,能想到就好!在決戰之前解決了就是好事!」李廣撫著額頭:「不愧是大帥,能想到。我和程將軍,用了這麼多年的車陣,都沒有想到此點,慚愧!慚愧!」

    李廣心胸開闊之人,馬上為周陽開脫。

    「是呀!這些年來,與匈奴大戰,沒少用車陣,就沒想到此點!」程不識不住點頭附和。

    「大帥,萬一匈奴攻破了我們的車陣,我們該怎麼辦?」馮敬皺著眉頭,問道:「若是我們有更多的弩,可以擺弩陣。」

    對付匈奴的騎兵,弩是最有力的利器。可是,漢軍手中的弩,才上萬架,哪裡夠。

    這是一個天大的難題,眾人一齊盯著周陽,等他拿主意。周陽能想到此點,自是有辦法,不找他還能找誰去?

    周陽思索著道:「若是我們有更多的弩,自然不怕。可是,我們的弩不夠用,擺弩陣這事,就不必想了。大戰在即,我們只能從現有的武器想辦法。我是想,我們的戟很多,要多少有多少,可以讓步兵來擺個戟陣。」

    「戟陣?」

    眾人驚訝出聲,此起彼落,響成一片。

    周陽還真敢想的。戰車是漢軍的護身符,若是失去了戰車,光靠戟能阻擋得住匈奴的騎兵嗎?

    「妙!」

    馮敬卻是右手重重敲在短案上,大聲讚好:「前朝就有戟陣,用來對付騎兵!」

    他一提,秦無悔馬上醒悟,大聲讚道:「是呀!這事,馮大人不提,我都忘了!」他是秦軍的後裔,竟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給忘了,說來有點不好意思。

    李廣的先輩李信是秦始皇的大將,對秦軍多有瞭解,不住撫著額頭,大聲讚道:「好辦法!好辦法!前朝的戟陣,天啊,那一用起來,跟樹木一樣,密密麻麻,到處都是戟,騎兵再厲害,也是衝不破。此計必成!」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好不熱鬧,周陽卻是聽得直翻眼珠。

    周陽的歷史不好,軍史更不熟,哪裡想得到,秦軍竟然早就在用戟陣了。轉念一想,既然秦軍用過,那些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戟陣可以對付騎兵。

    有了戟陣,即使戰車被破,漢軍仍有自保的能力,那麼,周陽的攻擊計劃就能實現。這一仗的勝算,仍是在漢軍手裡。

    「飛將軍祖上是前朝大將,秦將軍是前朝將士後裔,馮大人熟讀史書,你們各抒己見,把戟陣好好說說。」周陽很是興奮,聲調有些高。

    三人領命,你一言我一語,不時畫著圖形,解說起了秦軍的戟陣。

    等到他們說完,周陽他們眼裡閃著光芒,實在是太精采了。

    有了秦軍戟陣這個範本,周陽就省了很多事,只需要稍加改進就行了。主要的變動,就是把弓箭手偏進去。因為這是匈奴,遠遠進行射殺,若是沒有弓箭手,漢軍會吃大虧。

    戟是長兵器,近戰不便,若是敵人衝到身前,就會吃大虧,近戰保護是必須的。只需要把一定數量的劍手編入就行了。

    秦軍的戟陣已經有劍手在保護,只需要照搬過來就成。

    周陽他們商議了一陣細節、協調、配合之後,戟陣就定下來了。

    接下來的事,就是加以訓練。

    訓練戟陣,比訓練弩陣省事得太多了。因為漢軍步兵,絕大部分都是戟手,人手一枝戟,根本就不需要教他們如何用戟,只需要把他們集中起來,列成一個陣勢,再稍加訓練就成了。

    命令一傳下,漢軍的戟手、劍手、弓箭手開始集結。具體列陣之事,不需要周陽操心,有李廣、程不識這兩大名將在,省事得太多了,他們騎著戰馬,忙前忙後的指點漢軍列陣。

    這種戟陣,漢軍以前沒有用過,不太熟悉,重新編陣,花費了不少時間。足足用了一個時辰,方才編組完成。

    陣勢一成,周陽騎在馬上一瞧,一眼望去,只見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根本就望不見盡頭,很是震憾。

    一拉馬韁,周陽來到雲車旁,飛身下馬,上了雲車,站到望樓上。絞盤聲中,雲車緩緩升起,周陽的眼界越來越開闊。

    等到雲車停下來,周陽已經升以最高處,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大跳。在這裡看戟陣,比起在地上更具震憾力。

    一眼望去,只見漢軍排著一個又一個方陣,兵士手持長戟,站立當地。長戟指天,好像密集的毛竹似的,絕對是一幕奇觀,一幅奇景。

    二十萬漢軍,除掉一萬騎兵,數萬弩手,還有車手、劍手,其餘全是戟手,少說也有十萬之數。十幾萬戟手集結,列成方陣,手持長戟,那種震憾氣勢,要不是周陽親見,還真是難以置信。

    太有震憾力了!

    周陽吸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手中令旗一展,鼓聲如雷。

    戟陣動了,向前推進。

    推進中的戟陣,不再是把長戟朝天,而是斜向前指。不計其數的長戟齊指前方,那感覺就像無數條毒蛇蓄勢,隨時會撲出去,凜凜殺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單憑個人,不可能對付得了匈奴的騎兵,戟陣的要詣就在於,把個人變成一個整體,才能發揮出無窮威力。

    要把個人變成整體,就得整齊,得整齊的邁步,整齊的出手,只有這樣,積沙方成灘。十幾萬漢軍邁著整齊的步伐,一步下去,彷彿巨靈錘砸在地上,發出轟然巨響,地面狠狠顫抖著。

    雲車上的周陽,感覺特別明顯,漢軍一步下去,雲車微微搖晃,可見其聲威有多大。

    十數萬枝戟齊指前方,具有撼天動地的威勢,讓人心悸。

    周陽站在雲車上,也能感覺到那氣勢,彷彿長戟是指著自己似的,心頭不由得一顫。

    可以想像得到,若是與匈奴對上,匈奴騎著戰馬,高速衝來,氣勢洶洶。可是,當匈奴遇到戟陣時,無論氣焰多高,都是無能為力。

    戟陣是梯次配置,一旦開戰,戟手的戟都會前指。即使第一排戟手的戟抵擋不住,後面的戟會及時跟上來。這麼多的戟,會組成一個平面,就像無數顆鐵釘可以組成平面的道理一樣,會把騎兵擋住。

    衝來的不要說是騎兵,就是飛來一堵牆,也能給擋住!

    周陽的歷史不夠好,軍史更不熟,要不然,他就不會如此驚訝了。秦軍的戟陣,是秦軍方陣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軍的方陣,進可攻,退可守,是攻是守,根據戰場情形來定。

    若是敵軍進攻,不計其數的戟手集中在一起,,那是堅不可摧,無法撼動。

    若是要進攻,不計其數的戟手,手持長戟,邁著整齊的步伐,好像一堵戟之牆在推進,不要說擋在前面的是人,就算是一道城堵也會給推開。

    那是無堅不摧,不可阻擋。是以,秦軍橫掃了天下,滅了六國,最後統一了國家。

    當然,秦軍的方陣還有其他很多兵種一起組成。

    周陽使用這戟陣,在野外與匈奴作戰,會佔到大便宜。周陽為漢軍找到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利器,一改以往野戰中被動挨打的局面。

    漢朝大量使用戟,對戟的作用很熟悉,並非沒人知道戟陣可以對付騎兵。可是,漢朝奉行了數十年的防禦戰略,只要守得城池不失即可,至於這種進攻性的戰術,研究的人並不多。

    象周陽這般,集中如此之多的漢軍,擺成戟陣,在漢朝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有了戟陣,漢軍就又多了一個對付匈奴騎兵的利器。

    周陽手中的令旗不住展動,戟陣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側進。一開始,漢軍不太熟,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是越練越熟,戟陣越來越厚重穩固,這是成熟的徵兆。

    漢軍之所以進步如此之快,在於他們都是優秀的戟手,不需要再教他們如何用戟,只需要教會他們陣勢就行了。

    說起這陣勢,並不複雜,就是前進、後退、側進。最緊要的地方,就是要整齊,務必要一致。這對於訓練有素的漢軍來說,不是什麼問題。

    漢軍營中,鼓聲如雷,腳步聲震得大地在顫抖,動靜非常大,遠在十里外的匈奴營地都能清晰的聽到。

    「漢人這是在做什麼?」

    王帳中,軍臣單于正與一眾大臣痛飲。

    今日首戰打退漢軍,雖然傷亡數並不高,畢竟是漢軍先退了,退了就是敗了,值得慶賀。君臣聚飲,酣暢淋漓,好不快活。

    「漢人愛鬧玄虛!」

    伊稚斜不以為意,大口喝馬奶子,大口吃肉。

    「大單于,漢人動靜這麼大,得讓他們安份點。」侯產兒今日大戰,興猶未盡,馬上請戰了:「大單于,我願再去挑戰!」

    「好!侯產兒,你這就去挑戰!殺他個落花流水!」軍臣單于欣然同意。

    侯產兒興奮不已,快步出了王帳,飛身上馬,點齊兵士,直奔漢軍營地。來到漢軍營地,侯產兒命兵士上前挑戰,可惜的是,漢軍緊閉營門,不予理睬。

    一連挑戰了兩日,漢軍都不理睬。只是緊閉營門,鬧騰得厲害。

    戟陣關係重大,不僅可以防守,還可以用來進攻。周陽當然是要操練熟練了,對匈奴的挑戰置之不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