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三卷 邊塞烽火 第八十八章 曠世之戰(五) 文 / 殷揚

    第八十八章曠世之戰(五)

    軍臣單于手按在刀柄上,大步一邁,就要出王帳。

    「大單于,漢人精通法術詐力,信奉兵不厭詐,這會不會是漢人的詭計?」左賢王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問出心中所想。

    「漢人比草原上的狐狸還要狡猾。」

    「一定是漢人的詭計。」

    匈奴粗直,精通謀略的,扳著手指頭也能數過來。對漢人的謀略極是不屑,一叫嚷起來,極盡貶損之能事。

    軍臣單于一愣,不由得停了下來,這未必就不可能。一時之間把捏不定,看著伊稚斜,問道:「左谷蠡王,你以為呢?」

    「大單于,是不是漢人的詭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飛將軍是不是在。」伊稚斜明悟之人,略一沉吟,道出了此事的關鍵處。

    「飛將軍真向南去了?」軍臣單于沉著一張臉,厲聲喝問道。

    「稟大單于,飛將軍確實在。」親衛忙道:「飛將軍,誰個不識?錯不了!」

    李廣威震匈奴,識得他的匈奴不在少數。既然如此有把握,那麼此事就可以定下來了,軍臣單于大步而出:「就算是漢人的詭計,我們也得去。點齊兵馬,去殺了飛將軍。左谷蠡王,你留守營地。」

    李廣的名氣太大,若是趁這機會把李廣給殺了,對漢軍的士氣打擊很大,這才是伊稚斜那話的真意所在。

    對此點,一眾大臣沒有人有異議,軍臣單于點齊五馬人馬,朝南而去。

    黑夜中,只聞如雷的蹄聲,滾滾南去,雖是不見匈奴陣容,想必也不會差。

    一路南趕,趕了接近一個時辰,南邊傳來隱約的腳步聲,如雷鳴般響亮,看來,向南開去的漢軍不在少數。

    幸好給發現了,要不然,漢軍這一縮回城去,那可就麻煩了。即使打敗了周陽,甚至重創了漢軍,漢軍依然能夠守城,要奪取城池要費很多功夫,軍臣單于暗中慶幸。

    「傳令:衝上去,殺光漢人!」軍臣單于大聲下令:「飛將軍,能活捉則活捉!不能生擒,就殺了他!」

    匈奴領命,直朝南衝去。

    「匈奴來了!」

    「匈奴來了!」

    漢軍發出一陣驚惶聲,好像很害怕似的。

    軍臣單于聽在耳裡,不由得一陣得意。

    今年的漢匈戰爭,漢軍對付匈奴主要就是偷襲,用此招打敗了伊稚斜、單于本部兵馬,甚至還火燒了草原。如今,總算打了漢軍一個措手不及,能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是何等的快意。

    「穩住,準備迎敵!」

    一個炸雷似的聲音響起,遠遠傳來,具有震人耳鼓的威力。

    這聲音,軍臣單于太熟悉了,捨李廣其誰?李廣真在這裡,此行不虛了,軍臣單于大是振奮,數次差點命喪李廣之手,終於有機會報復了,別提他心中的暢快勁頭了。

    第一次給李廣追得無處藏身,是漢軍火燒草原時。第二次,前幾天才發生,李廣一箭射傷了他,要不是追風駒了得,他早就死在李廣箭下,軍臣單于時刻不忘此仇。當此之時,要他不暢快都不行。

    「烏特拉!」

    軍臣單于興奮的大吼一聲,一拍追風寶駒,潑風般衝了出去。

    「隆隆!」

    在他身後,彷彿驚雷乍現,五萬匈奴對著漢軍發起了衝鋒。

    匈奴這是奇襲,一定能打漢軍一個措手不及,軍臣單于信心滿滿。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漢軍迎接他們的卻是密集的箭矢,比起堂堂之陣一點也不弱。

    不愧是飛將軍,遭到偷襲,都能有如此強力反擊,了得!

    軍臣單于在心裡暗讚一句,仍是帶著匈奴衝了上去。

    「噗噗!」

    兩軍相撞時,只聽一陣沉悶的入肉聲,還有匈奴的慘叫聲,戰馬的悲鳴聲,匈奴潑風般的攻勢迅速瓦解。

    匈奴是奇襲,瓦解的應該是漢軍才對,怎麼又是匈奴了?雖然黑暗中看不見,軍臣單于可以肯定吃虧的是匈奴。

    從腳步聲判斷,漢軍是步兵,沒有騎兵,能讓匈奴攻勢瓦解的步兵,只有漢軍的戟陣了。在遭到奇襲時,漢軍還能擺出戟陣,這佈陣速度也太快了吧。

    不對,即使漢軍列陣速度再快十倍,也不可能這麼快成陣,難道是……一種可怕的結果出現在腦海裡,軍臣單于不由得嚇了一條。

    這種結果就是這是漢軍的圈套,等著他來鑽。

    他的念頭剛剛轉完,就聽李廣大笑道:「哈哈!蠢笨的匈奴,我家大帥早就料到你們會來偷襲,特命李廣在此恭候。舉火!」

    命令一下,火光乍現,只見前面一道火牆,驅散了黑暗,半邊天空給照得如同白晝。

    略一打量,這可是好幾萬漢軍啊!而且,全是戟陣,人如海,戟如林,正向著匈奴壓了上來。整齊的陣勢,好像這不是人,而是一堵銅牆鐵壁。

    真的是漢人的詭計,左賢王說對了。

    轉念一想,他此行的目標是李廣。只要李廣在,此行就有可能成功。

    李廣騎著高頭大馬,身背硬弓勁矢,在戟陣中不住吼叫,指揮漢軍壓上來。

    要殺掉李廣,就得攻破戟陣。要破戟陣,這得多少時間?發揮匈奴騎射的優勢,與戟陣周旋,至少要兩個時辰,才能把戟陣拖累拖疲。這麼長時間,漢軍的援軍會不會來呢?

    這麼多軍隊廝殺,動靜之大,數十里都能知道,根本不需要偵騎就能判斷出來,要漢軍不趕來增援,那就是奇事了。

    要殺掉李廣,只有硬撼戟陣了。先打打看,若是不能建功,不能攻破戟陣,撤也來得及,四條腿的馬還跑不過兩條腿的人?

    主意一定,軍臣單于命令匈奴對戟陣發起強攻。

    「烏特拉!」

    「烏特拉!」

    不計其數的匈奴吼著萬歲聲,對著戟陣衝鋒。沖天的吼聲,如雷的蹄聲,密如急風驟雨的弓弦聲,響成一片。

    藉著些微的星月之光,只見黑壓壓一片人潮,對著漢軍湧來。

    當這片人潮撞到戟陣,好像潮水撞到堅不可摧的堤壩,濺出無數的浪花,紛紛碎裂,不由自主的潰退了。

    匈奴一擊不能湊效,騎著戰馬馳去,重整隊形,發起下一個衝鋒。

    戟陣穩如磐石,無論匈奴如何強攻,都不能攻破。

    「烏特拉!」

    匈奴的吼聲直衝霄漢。

    「漢軍威武!」

    漢軍的戰號沖天而起。

    萬歲聲與戰號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兩軍的大廝殺開始了。

    戟陣守得鐵桶一般,匈奴多次衝鋒都沒有撼動絲毫,軍臣單于心中有些焦急,若是再拖下去,漢軍的援軍到來,他就會腹背受敵。不住轉動念頭,思索應對之策,給他想到一法:「侯產兒,你率軍從左側進攻!左賢王,你從右側進攻!左大將,你從背後進攻!」

    戟陣雖然厲害,最強的是正面,兩翼和後背是薄弱處,若是四面強攻,的確是破戟陣的一個好辦法。

    問題是,任何一支軍隊,都得把兩翼和後背保護好。這戟陣也不例外,自有兵士保護。

    匈奴從四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然而,當他們衝到近前時,方才發現,不論兩翼還是後背,都是一個樣,守得鐵桶似的,根本就無法撼動。

    一個陣勢,得把各種意外情況考慮進去,比如敵人從兩翼進攻,該如何應對;若是敵人從後背進攻,該如何應對;若敵人四面同時進攻,該如何進處置,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周陽根本就不必費神,秦軍的戟陣就有這種保護能力。秦軍戟陣經過千錘百煉,經過無數次戰鬥考驗,非常適用,只需要稍加改變即可。

    戟陣中,有不少預備兵士,一旦其他方向受襲,會立即派上用場。

    匈奴雖是從四個方向進攻,和從正面進攻的區別不大。唯一不同的就是,讓戟陣中的漢軍全部發揮作用,沒有了預備兵士。隨著時間的隨移,漢軍傷亡的增加,沒有人補充,攻破戟陣有可能,只要匈奴把攻勢持續下去。

    軍臣單于精通兵道,深明此點,這才要匈奴四面進攻,藉機消耗漢軍。戟陣是厲害,可是,並不是說漢軍沒有傷亡,匈奴每次進攻,漢軍都會有傷亡。四面同時進攻,就是以四倍速度在消耗漢軍。

    兩軍的激戰一直持續下去,地上的屍體越來越多,究竟有多少,黑夜裡看不明白,但可以判斷出來。匈奴每次衝鋒,都會發生顛躓,那是因為戰馬踩在屍體上造成的。而且,這顛躓越來越厲害,說明傷亡不小。

    消耗戰術,終於發生作用了,漢軍的戟陣不得不收縮,沒有最初那般佔地廣大。這說明,漢軍的傷亡不小。

    只要再打一陣,戟陣即使不破,也會傷亡奇高,軍臣單于大是滿意。

    「漢軍威武!」

    就在這時,沖天的戰號聲從北方傳來,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軍臣單于一聽就知道,這是騎兵,漢朝的騎兵。從蹄聲判斷,這騎兵來得不少,足有好幾萬,要不然,不會有如此大的聲勢。

    漢軍不是只有一萬騎兵嗎?怎麼突然之間冒出這麼多的騎兵了呢?

    難道漢軍隱藏了實力?

    就在軍臣單于奇怪之際,只見北方出現不計其數的火把,漫山遍野都是,朝著南方湧來。此時此刻,若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只見不計其數的點點星火,向南飄去,煞是壯觀!

    漢軍近了,藉著火光,軍臣單于看清了,這真的是漢軍的騎兵,足有好幾萬人。這一發現,令軍臣單于的心狠狠一抽搐,漢軍隱藏了幾萬騎兵,這也太嚇人了吧。

    漢軍今年奪取了那麼多駿馬,要組建騎兵不難。可是,周陽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打造出這麼多的騎兵,那也太驚人,神仙般的本事呀。

    軍臣單于根本就不知道,來的騎兵中,只有一萬是真正的騎兵,其餘的全是戟手。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不要放箭,端著戟,對著匈奴衝鋒就是了。沖完了馬上撤,不要砍殺。

    戟手精於用戟,不善長放箭與馬上砍殺,要他們象騎兵那樣衝殺,不智。可是,戟是長兵器,對匈奴的威脅很大,端著長戟騎馬衝鋒,會給匈奴製造很大的麻煩。

    果如周陽所料,當數萬戟手排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對著匈奴衝鋒時,匈奴一片混亂,成片成片的倒下。軍臣單于數萬大軍,很快就給沖得七零八落了。

    戟手的衝鋒,戟陣的反擊,騎兵的衝殺,很快就打得匈奴不成陣勢,混亂不堪。

    軍臣單于萬萬沒有想到,竟是這種結果,大是鬱悶。

    「烏特拉!」

    就在軍臣單于想下令撤退時,北方傳來驚天動地的萬歲聲,震得大地狠狠顫抖。

    這是匈奴的援軍,軍臣單于不由得精神大振,命令匈奴重整隊形,準備與漢軍大戰。只要拖住漢軍,匈奴援軍再一到,就可以把漢軍圍殲在此處。

    他的打算很不錯,就是,漢軍不給他機會。漢軍中傳出一陣急促的鳴金聲,這是撤退的命令,漢軍在騎兵的掩護下來,開始撤退。

    軍臣單于哪會放過漢軍,揮軍從後殺來。然而,漢軍騎兵的四重打擊力太驚人,匈奴無法硬撼,再加上戟手端著長戟衝鋒,總是能打亂匈奴的陣勢,軍臣單于雖是咬得緊,卻是無法痛擊漢軍。

    沒過多久,匈奴援軍到達,兩支匈奴匯在一起。

    原來是伊稚斜聽得大戰的動靜,以他的才智當然明白軍臣單于奇襲不順,親率五萬匈奴前來馳援。軍臣單于手裡的兵力倍增,信心大起,一定要把漢軍截住,命令匈奴伊稚斜率軍從後兜截,他親率匈奴追擊。

    伊稚斜通曉兵略,深知攔住漢軍的重要性,指揮匈奴猛撲漢軍後背。然而,他還沒有衝到漢軍後背,就給漢軍打退了。

    擊退他的是以建章軍為主的騎兵,再配合騎著戰馬衝鋒的戟手。戟手雖然騎射不怎麼樣,可是,手中的長戟對匈奴的威脅非常大,不計其數的戟手騎著戰馬衝鋒,其本上是橫掃,匈奴抵擋不住。

    要是匈奴手中有長兵器的話,完全可以對攻對攻。可是,他們沒有長兵器,對戟手唯一有威脅的就是弓箭了,至於他們的彎刀,根本就威脅不了戟手。

    匈奴的弓箭,對漢軍的戟手有著不小的威脅,可是,戰馬高速衝鋒,處在射程範圍的時間並不長,傷亡並不大。

    在漢軍的攻擊下,伊稚斜無法得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漢軍向營盤退去。

    有騎兵與戟手的保護,步兵加快速度向營盤靠攏。不時有漢軍趕來接應,與匈奴交戰的漢軍越來越多,匈奴的兵力優勢一點點的喪失。

    終於,漢軍的營盤在望,漢軍撤到,營門大開,漢軍一隊隊開進營裡,隊形整齊,絲毫不見亂象。

    軍臣單于和伊稚斜遠遠看見,不由得微微點頭讚許。

    讚許一完,兩人互視一眼,歎口氣。兩人沒有說話,卻是明白對方的心思。匈奴打了勝仗,會一擁而上。若是打了敗仗,就會潰散,爭相逃命。若是象漢軍這樣,有著嚴明的軍紀,那該多好!

    當漢軍營門關上時,軍臣單于長出一口氣,這一仗雖然沒有殺掉李廣,至少,沒有讓一個漢軍逃走。

    他最擔心的就是漢軍南撤,只要漢軍不撤,就有機會殲滅漢軍。

    這次雖是把漢軍逼回去了,難保下次漢軍不逃,此事不得不慮。略一沉吟,軍臣單于就有了主意:「左賢王,你率領五萬大軍,立即南下。在安陶一帶立營紮寨。你的任務,就是阻止漢軍南逃。若是逃掉一個漢軍,你就不再是大匈奴的左賢王了!」

    對這事,左賢王是欣然領命。與漢軍大戰,刀槍無眼,誰知有沒有傷損。只是去切斷漢軍的退路,還是有把握的。可以想得到,一旦單于擊敗漢軍,潰退的漢軍何其之多,他再趁勢掩殺,一定建立大功。

    建功與保命兩不誤,這種好事哪裡去找?左賢王大聲道:「請大單于放心,我一定做好!」

    「去吧!」軍臣單于揮揮手,左賢王帶著軍隊南下了。

    軍臣單于長吁一口氣,漢軍的退路切斷了,該是決戰的時候了!

    漢軍營地,周陽的帥帳。

    李廣他們興奮不已。

    「哈哈!」李廣開懷大笑:「大帥,此計甚妙!單于他以為我們真要逃,虧他想得出來。打都沒打,我李廣憑什麼逃?」

    「單于派出了五萬軍隊去斷我們的後路,看來,單于對我們是誓在必得!」程不識臉一肅,笑容立時不見:「此戰很是凶險!若是我們不能打敗單于,左賢王再殺來,我們就是腹背受敵!」

    這是實情,李廣他們臉上的歡喜剎那不存,一臉的肅穆。

    「單于原本有三十八萬大軍,與之決戰,對我們不利。」周陽開始算賬了:「我們北上時,伊稚斜偷襲我們,給我們吃掉兩萬五,加是受傷而死者,當在三萬。戟陣與眼下這一戰,匈奴的損失雖然不大,也有近萬吧,單于手裡只有三十四萬了。他再抽調五萬去斷我們的退路,決戰時,他手裡只有二十九萬了。」

    「二十九萬吶!」李廣的聲音很高,帶著無盡的歡喜:「從龍城出發時,單于手裡有五十萬,如今,只有二十九萬與我們決戰。哈哈!」

    經過周陽的運幬,軍臣單于手中的兵力從五十萬減少了二十一萬,雖然並不全是損失了,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決戰才是最重要的,決戰之時,單于投入的兵力越小,漢軍的勝算越大。

    「哈哈!」

    程不識他們也是歡喜不已。

    「大帥,接下來做什麼?」程不識問道。

    「單于要斷我們的退路,他達到了目的。我們要盡可能減少決戰時的匈奴軍隊,我們的目的也達到了。敵我雙方的目的都達到了,接下來就是……」

    周陽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眼裡精光四射:「決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