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蓋世之兵 文 / 殷揚

    第二十四章蓋世之兵

    周陽沒有說話,卻如一把出鞘的利劍插在地上,戰陣歷練出的氣勢完全放開,威勢磅礡,讓人熱血沸騰,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建建、秦無悔他們不由自主的握住了劍柄,彷彿面對匈奴大軍似的。

    「好威猛的氣勢!」

    丁雋暗讚一聲。他雖是久聞周陽之名,今日方才一睹周陽真容,除了俊朗飄逸,沒什麼特別的。沒想到,氣勢一放開,殺氣騰騰,威猛絕倫,這是用無數匈奴人頭喂出來的啊。

    時間在無聲中流失,久久之後,周陽這才平復下來,氣勢收斂,李廣他們放開劍柄。

    李廣他們振奮不已,他們與周陽共事已久,深知周陽如此表現,那是有十足的把握,要不然,絕不會如此說。只要大軍打造出來,匈奴豈能橫行?那就是男兒漢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撇開建功立業不說,這還是一場盛事!商鞅打造出秦軍,開創了一個時代,若是周陽打造出無敵大軍,必將開創一個時代!

    他們有幸參與其中,鞍前馬後效力,那是人生的榮幸!

    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丁將軍,把建章軍所有的秘密展示出來吧。」周陽下令了。

    「諾!」丁雋應一聲,笑道:「大帥有所不知,我們這裡雖說也是建章軍,可與長安城裡的建章軍完全不同。長安的建章軍注重拚殺,要騎射嫻熟,能拼能打。我們這裡,注重頭腦,集中在這裡的建章軍,皆是頭腦靈活,精通韜略。」

    「頭腦靈活,精通韜略,那不是將軍了?怎麼不上戰場?」李廣驚訝得眼睛瞪大了。

    「是呀!」漢朝給匈奴壓著打了數十年,最需要的就是精通韜略的將領了,程不識他們大聲附和。

    「呵呵!」丁雋笑道:「邊關之上,有你們飛將軍,程將軍就夠了,何需我們。我們在這山谷中,只有一個任務,找到打敗匈奴的辦法。」

    「找到了沒有?」李廣快嘴是出了名的,搶著問道。

    對這事,誰不想知道呢?周陽、程不識他們個個睜大了眼睛,靜等他的回答。

    「哎!」丁雋一聲歎息,就是最好的答案:「我們費盡心機,嘔心瀝血數十載,卻不如大帥一戰之威!在長城大戰以前,我們沒有辦法,如今嘛,有些眉目了。這都是拜大帥所賜呀。」

    「呵呵!」

    一想起長城大捷,李廣他們就很歡喜,發出一陣暢笑聲。

    「我們這裡的建章軍,都上過戰場,與匈奴大戰過。可是,有很多人肢殘體缺,你們不要笑話。」丁雋提醒一句,道:「這屋裡,有些東西,大帥,各位將軍,請。」

    正說間,來到一幢寬大的屋子前,丁雋馬鞭一指。

    來到這裡,就是為了看建章軍真正的秘密,一聽這話,眾人哪裡還能忍得住,飛身下馬,飛也似的衝了過去,竟然把丁雋這個東道主甩到後面了。

    一進屋,周陽一掃視屋裡,立時愕然。

    正中擺著一張巨大的木台,上面擺放著不少木偶,像人、象馬、象弩兵、象戟兵、象車兵。在木台四周圍著不少人,正目不轉睛的看著上面的木偶,一臉的肅穆,顯然正在沉思。

    這些人並沒頂盔貫甲,而是一身紅色的軍服,表明他們還是漢軍。

    精氣神不錯,不乏精悍之氣。可是,他們中有不少人缺胳膊少腿,一瞧便知上過戰場。

    一見周陽他們進來,這些人抬起頭,驚愕的打量起來。

    「快來見過大帥!」丁雋最後一個進來,大聲下令。

    「大帥?」這些人一陣驚訝,忙上前見禮,沖周陽道:「見過大帥!」

    都知道周陽歲在弱冠,還未行加冠之禮,雖是沒有見過周陽,也不會認錯。

    「見過各位。」周陽回禮。

    「大帥,你來得正好!你當時是怎麼想的?」見禮一完,一個少了一條腿的漢軍馬上就問話了。此人年紀不小,五六十歲了,頦下一部花白鬍鬚,不知是何時的老兵。

    周陽早就看明白了,他們在木台上擺出的正是長城大戰漢軍的陣勢,他們是在研究漢軍的打法。周陽這個始作俑者就在眼前,不問周陽還能問誰?

    周陽也沒二話,快步上前,把木偶一陣擺弄,給他們講解起來。

    對長城大戰,他們沒少下功夫研究。可是,這是周陽的得意手筆,聽周陽道來,遠非他們猜測所能比,聽得一眾人張大了嘴巴,連話也說不出來。

    周陽話音一落,屋裡靜悄悄的,連讚歎聲都沒一句。他們還處在驚訝中,還沒想到讚歎。

    「奇謀啊奇謀!」

    過了半天,眾人這才七嘴八舌的讚好。

    長城大戰,漢軍所用戰術,的確是打破了漢軍常規。尤其是那陣勢,更是從來沒有過,說是奇謀也不為過。

    周陽略一謙遜,和他們交談起來,問他們如何看待這一戰術。這些人也不客氣,各抒己見,還真有不少真知灼見,周陽大是讚歎,不愧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這是現成的參謀官,更是現成的戰術教官,可以辦一座軍事學院了!」周陽心中暗讚,又有了新的想法。

    談完了長城大戰,周陽和他們暢聊,聽取他們對打敗匈奴的意見,他們又是各抒己見,這可是數十年精研的結果,確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雖然還沒有形成一種戰術,可是,若是有人把這些整合起來,擇取其中的良謀,一定會為漢軍制訂出一套完整的戰術。

    戰術,是一支軍隊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戰術,何來勝利?

    至於用奇用謀,那是在戰術之上,需要戰術來支撐。漢朝在數十年前就在著手研究對付匈奴的戰術,實是高瞻遠矚,讓人欽佩!

    聊完了戰術,時間已經不晚了,天都黑了老一陣。丁雋叫人送上飯菜,一眾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談打匈奴的事情,愉快異常。

    這一談就是深夜,周陽他們方才歇息。

    次日,丁雋帶領周陽他們去看他們研究的兵器。兵器和戰術是密不可分的,沒有適用的兵器,何來適用的戰術?

    在丁雋的帶領下,周陽他們來到一間寬大的房子裡,只見屋裡擺滿了兵器,漢劍、長矛、長戟、手弩、強弩、盔甲、戰車……這些漢軍的裝備無不應有盡有,彷彿一個兵器展覽館。

    這裡的兵器,與在北地使用的兵器有些不一樣,比如長矛更加鋒利,更沉重。

    「大帥,這長矛的確是騎兵使用的好兵器。」丁雋解釋道:「自從得知大帥把長矛裝備給騎兵,我們幾經試用,發現騎兵所用長矛與步兵不同,要重些,威力才更大。」

    這很好理解,長矛越重,騎兵的衝擊力越驚人,對匈奴的威脅越大。

    「有道理!」李廣率先贊同:「當時,我們也發現了這問題,可是,沒有時間打造新的長矛,只能將就著用了。」

    丁雋拿起一把漢劍,笑道:「大帥,騎兵用劍,易於折斷,我們把劍身加厚了些。」

    周陽接在手裡一拋,是比邊軍所用的漢劍重些,劍身更厚。在馬上砍殺,漢劍的不足就暴露出來了,太容易折斷了。這場大戰打下來,不知道斷過多少把漢劍。

    「這戟,比起現有的戟要長些。」丁雋指著長戟:「大帥用戟陣阻擋匈奴的騎兵,實是一大妙法。以後,大漢的軍隊中,就應該有這些的戟陣。步兵用的戟,長些更合用。」

    一寸長一寸強,步兵手中的戟長些,對匈奴的威脅更大,這話很有道理,周陽他們又是贊同。

    周陽取一把戟在手裡,打量一陣道:「這戟,可以取消了。以後,大漢軍中不必再有戟。」

    「啊!」

    周陽這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句話把眾人驚得張大了嘴巴。

    戟陣是周陽這次打敗匈奴的一大利器。正是因為漢軍擁有了戟陣,在戰車給攻破的情況下,漢軍方才守住兩翼與後背。戟陣的威力很大,若是大量使用,再配合騎兵與強弩,匈奴必然是吃不了兜著走。

    李廣他們對戟陣大為看好,周陽卻說要取消,他們哪能不驚訝。

    「大帥,真要取消?」李廣忍不住了,率先問出來。

    「是呀!」周陽點頭道:「戟陣雖好,卻也有缺點。一是需要的人太多,這很窩兵力。二是,用來防禦還可,若要進攻,對匈奴騎兵的殺傷力有限。」

    李廣他們雖是看好戟陣,可是,周陽這話有道理,不得不贊同。

    對付一個匈奴騎兵,往往需要數個,甚至十數個漢軍,持著長戟捅刺斫砍。

    正是因為需要的兵力很多,用來防禦還可,用來進攻就是大問題了。防禦的時候,漢軍凝神待敵,能一齊出手。進攻就不同了,雖然戟陣整齊,也不可能做到同時出手,這就使得威力大減。

    畢竟,人數越多,越難整合。

    「大帥,若是沒有戟陣,如何對付匈奴的騎兵呢?」丁雋的話很有道理,可謂見解獨到:「大漢的兵種多,得各兵種配合,方能有巨大的威力。只憑一個兵種來打,那是匈奴,匈奴只有騎兵嘛。沒有戟陣,光憑騎兵和弩陣,威力大為削弱。」

    「說得好!」周陽大拇指一豎,讚道:「大漢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藝發達,可以製造出不同種類的兵器。這些兵器需要配合,方能發揮出奇效。沒有了戟陣,的確是減少了威力,我想用另一種陣勢來取代戟陣。」

    「哦!」李廣他們大感興趣了,眼睛瞪大了,看著周陽。

    「你們想一下,要是我們手裡有一把五六十斤重的大刀,排成一排,穿著鎧甲,等著匈奴衝到,我們舉起手中的大刀,一齊劈下,那會是什麼結果?」周陽一邊說,一邊比劃,最後雙手做出一個握刀動作,狠狠劈了下來。

    「五六十斤的大刀?哪裡有?」

    周陽這話,可謂軍史上的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意義,卻換來李廣他們驚奇的眼神。他們驚奇的並不是這種打法的可怕威力,而是這樣的大刀並不存在。

    周陽的歷史不夠好,軍事史更不熟,不知道唐朝有一個兵種稱為「陌刀手」,人人手持五六十斤重的陌刀,穿著明光鎧,身體為鋼鐵包裹,只露一雙眼睛在外面。管你衝來的是人是馬,狠狠一刀便是。

    五六十斤重的陌刀劈下來,那是無堅不摧。成百上千,成千上成的陌刀手一齊出手,那威力是毀天滅地,不要說血肉之軀,就是銅牆鐵壁也會給劈爛。

    是以,陌刀、強弩、輕騎兵,成了唐軍的三大利器。唐軍正是憑借這三大利器,縱橫無敵,橫掃了世界,打得新興的阿拉伯帝國發抖。

    李靖滅東突厥,蘇定方滅西突厥,裴行儉大戰黑山,高仙芝大戰恆羅斯……這些著名的戰役,不都有陌刀的雄風嗎?

    周陽之所以想到用這種大刀來對付匈奴,那是他想到關二哥的青龍偃月刀。關二哥的刀重七十二斤,一刀下去,足有數百斤重的力道。若是不計其數的漢軍揮著如此沉重的大刀,誰能抵擋?

    不要說匈奴,就是長城都會給劈開!

    使用這種大刀的好處,就在於不會窩兵,一個大刀手就足以對付一個匈奴騎兵,不管是防禦,還是進攻。

    一個戟手卻不能對付一個匈奴騎兵,這窩兵就很明顯了。人嘛,就得吃,就得喝,別的不說,窩了這麼多的兵,光這吃喝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得花很多錢。若是把這筆錢省下來,可以做更多的事。

    「怎麼了?」周陽把李廣他們的驚奇樣兒看在眼裡,不解的問道。

    「大帥,你有所不知。」丁雋解釋道:「這鋼鐵很珍惜。一把劍,要經過千錘百煉,方才造出一把。若是使用大刀,一把就要五六十斤鋼鐵,一萬把就是五六十萬斤。要想打敗匈奴,一萬把大刀不夠,需要數萬把,再不要,五六萬把總是要的,這就需要三兩百萬斤鋼鐵,大漢一年的鋼鐵也不過這麼多嘛。」

    漢朝是鐵器確立的時代,鐵器正式取代了青銅器。可是,在當時,由於冶鐵技術的限制,鋼鐵的產量有限,這是大片刀沒有出現在漢朝,而是出現在唐朝的根本原因。

    一把大刀要用五六十斤鋼鐵,造五萬把,就需要兩三百萬斤鋼鐵,若是用來打造戟陣,那就是數十萬大軍了。

    雖然說,多出數十萬人,這糧草的消耗很驚人。可是,這能用錢買到,在鋼鐵產量不高的情況下,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只能走戟陣的道路了。

    在當時,鋼鐵得靠工匠一錘一錘去鍛打,稱為「百煉鋼」,耗工多,收益小。到了東漢,冶鐵技術的改進,鋼鐵產量大幅提高,才出現了關二哥的青龍偃月刀這樣的重兵器。

    那時候,這種重兵器主要是給軍中力氣大的大將、兵士使用,可是,沒有人把這些重兵器集中起來使用,這是一大憾事。

    諸葛亮多智,享譽千古,也沒有想到這一點,讓人歎息。

    到了唐朝,唐人不再分散使用這些大刀,而是集中使用,打造出了特殊的兵種「陌刀手」,成了唐軍的三大利器之一。

    這是冷兵器時代的一個巔峰存在!

    不得不說,周陽對戰爭有著驚人的理解力,從關二哥的青龍偃月刀就想到了這樣的打法,彌足驚人。

    可是,要想讓這一打法成為現實,就得改進煉鐵技術,得提高鋼鐵的產量,這問題不解決,這想法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

    「這個……」

    周陽對此事還真不瞭解,一聞是言,不由得有些愕然,還以為是現代社會,鋼鐵要多少有多少。驀然間,一個在另一時空無意間記住的東西出現在腦海裡,不由得大喜過望:「放心,這事我能解決!」

    此事一解決了,大刀手就會出現在軍中,漢軍的人數會減少,其威力卻是倍增。打造出一支超越秦軍的強漢大軍就不再是夢想,一定會成為現實。

    周陽心中的激動,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一旦強漢大軍訓練成功,周陽就會成為孫武、吳起、商鞅般的存在,後人一提起周陽就會豎大拇指,就會說周陽不僅打仗厲害,練兵更厲害。

    周陽激動,李廣他們更加激動。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如此沉重的兵器,威力巨大,血肉之軀不敢攖鋒芒。只要周陽有辦法解決鋼鐵問題,那麼,這種大刀就會出現,一旦在軍中使用,那前景還用說嗎?

    李廣激動難已,抓起一枝戟,雙手緊握著,高高舉起,像握刀之狀。

    「舉刀!」李廣自喊自演:「劈!」

    雙手用力揮下,戟砸在地面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威勢駭人。

    「這還是用戟,就有如此聲威,若是用大刀劈砍的話,地上肯定是一道深深的刀印!」李廣越說越歡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丁雋倣傚起來,握著長戟,重重砸在地上,彷彿砸在匈奴的心坎上,開心不已。

    丁雋把手中的長戟一放,眉頭一擰道:「大帥,如此打甚好,可是,這需要戰馬。若是沒有戰馬,大刀雖好,卻也發揮不出威力。」

    這話說得太對了,周陽大是贊成。幾十斤重的大刀,再加上盔甲,人背著行軍,那速度跟蝸牛有得一比了。一個強行軍,會累得吐血,別說打仗了。

    陌刀之所以能在唐朝大量使用,除了唐朝的鋼鐵產量大為提高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朝擁有大量的戰馬,可以馱運裝備。

    陌刀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可是,只在唐朝一朝出現,還是曇花一現,中唐以後就不再見陌刀的雄風,原因就在於中唐以後,唐朝戰馬急劇減少,陌刀已經無法出現在戰場上了。

    至於後來的宋朝,戰馬之短少,讓人震驚。連騎兵都沒有打造出來,更別說陌刀手了。

    因而,陌刀成了絕響!成了唐朝獨有的豪華兵器!

    「這才還用說嘛,我們繳獲了那麼多的戰馬,不用在此處,還能用在哪裡?」李廣代周陽回答,大笑不已:「哈哈!」

    鋼鐵產量解決了,大刀也就問世了,再有這麼多的戰馬,大刀橫行於戰場上,那只是時間問題。

    「哈哈!」一眾人縱聲歡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