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八十一章 死亡樂章(下) 文 / 殷揚

    第八十一章死亡樂章(下)

    李廣這話正是程不識他們要問的。他們素知周陽計策多,如此說的話,必然是有奇策了,無不是睜大眼睛,打量著周陽,眼裡精光閃動,極是期待。

    「哪有什麼計策……」周陽的話讓李廣他們大是意外,話剛出口,給快嘴的李廣打斷了。

    「那怎麼辦?」李廣驚奇的翻著眼珠。

    「你們瞧,陌刀的弟兄們是太累了,騎兵的弟兄們又太閒了。」周陽手中的馬鞭朝騎兵一指。

    騎兵的作用很大,防守時擔任掩護兩翼的重任,進攻時要抄敵人的後路,要衝亂敵人的陣勢。追擊時,一定要衝在前面,要給敵人製造最大的傷亡。

    打到現在,漢軍取得的戰果相當不錯,閩越軍隊已經傷亡好幾萬了。總體來說,漢軍這是在防守,還未進攻。騎兵還在軍陣的兩翼看著弩陣和陌刀發威,根本就沒什麼事做,太清閒了。

    「大帥,你是要騎兵進攻?」程不識明白過來,有些不太贊成:「騎兵進攻,固然可以打得閩越之軍無還手之力。可是,陌刀的弟兄們太累了,不能與之配合,戰果不會太大。不如撤回營裡歇息,等到恢復過來,再來決戰也未遲。」

    程不識不愧是名將,所說是目前最穩妥的法子,公孫賀他們微微點頭,深表贊同。

    「那樣的話,固然穩妥,卻會讓鄒郢跑掉!」周陽的話很篤定。

    「為何?」公孫賀聽得雲山霧罩的。

    鄒郢命令閩越軍隊不要命似的進攻,那是鐵了心要打敗漢軍,若是漢軍不歇息,不讓陌刀手喘口氣的話,他的打算很可能實現。

    一心求勝的鄒郢怎麼會逃跑?

    「大帥說得沒錯。」朱買臣接過話頭,剖析道:「鄒郢之所以如此不要命的進攻,就是要拖垮陌刀的兄弟們,讓他們發揮不出威力,其心可誅!可是,若是我們退回營中歇息,那麼,他就前功盡棄了,再打下去,他也不可能擊敗我們。與其付出高昂的代價,不如就此撤離戰場,保存有生力量。」

    一番話說出了鄒郢的用心,李廣他們這才恍然大悟。

    這道理很明白,卻是涉及到了政治、戰略,就非李廣他們所長了,是以沒有想到。當然,他們是名將,只要稍假時日,他們也會明白的。

    「只有打了!」李廣他們很是堅決的道:「大帥,下令吧!」

    鄒郢若是撤出戰場的話,那是堂堂之陣,即使漢軍追上去,戰果也不會太大。不如趁這機會,把閩越之軍擊敗,然後再來追擊。這樣做的話,漢軍會很累,尤其是陌刀手更累。不過,累不要緊,只需要咬咬牙,就能挺過去,總比更大的傷亡划算。

    「準備進攻吧!」周陽臉色一肅,猛的拔出環首刀,緊握在手裡。

    「嗆!嗆!」

    清脆的金屬磨擦聲不絕,李廣他們拔出環首刀,緊握在手裡,等待著周陽的命令。

    「進攻!」周陽把鐵兜鍪戴好,手中的環首刀一揮,大喝一聲。

    「咚咚!」

    如雷的戰鼓聲響起,震得地面都在顫抖,這是進攻的命令。

    「漢軍威武!」

    沖天的戰號響起,三萬漢軍對著閩越軍隊壓了上去。

    騎兵從左右兩翼對著閩越之軍的背後衝去。騎兵全身為盔甲包裹,就像兩條鋼鐵洪流,對著閩越軍隊後背滾滾湧去。

    這是要切斷閩越軍隊的退路,從背後往回打,與陌刀、弩陣相配合,前後夾擊之。

    一支軍隊若是給前後夾擊的,很難抵擋,戰敗的可能性很大。

    周陽之所以選擇讓騎兵攻擊後背,而不是兩翼。主要在於閩越軍隊的戰車部署在兩翼,若是騎兵衝上去的話,以如今漢朝騎兵的戰力,固然能破車陣,卻會帶來不小的傷亡。與其如此,不如猛攻沒有戰車防守的後背更划算。

    望著象潮水一般,朝陣後衝去的漢朝騎兵,鄒郢並沒有慌亂,反而是嘴角一裂,有些不屑,手中令旗一展,後背變陣,步兵手持長戟,對著疾衝而來的騎兵。

    他竟然倣傚漢軍,擺起了戟陣。

    去歲漢匈奴大戰,其戰法戰術早就傳遍了天下,很多人在研究。鄒郢就是其中一個,對鄒郢啟發最大的就是戟陣了,這是對付騎兵的利器,還很方便,不像戰車那般沉重,行動遲緩,是以他也練了一個戟陣。

    他這個戟陣,人數並不多,只有兩萬多人,足以掩護後陣了。

    戟陣,去歲漢匈奴大戰時經過考驗的,其威力自是不用說,即使漢朝騎兵要攻破,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對這點,鄒郢信心十足。

    只要拖住了漢朝騎兵,就能拖垮陌刀手,一旦陌刀手不能發揮威力,而漢戟騎兵又給拖住的話,閩越必勝。

    他之所以敢打人海戰術,選擇拖垮陌刀手的死亡戰術,就在於他有這個戟陣,可以對付漢朝的騎兵。

    想著美妙的前途,鄒郢眼裡全是美妙的星星!

    就在他歡喜之際,後陣的形勢發生了變化,遠遠超出他的預料。並不是他想像中的拖住漢朝騎兵,而是給漢朝騎兵一舉攻破。

    同樣是戟陣,為何在漢軍手裡,能讓匈奴束手無策,在鄒郢手裡卻是不堪一擊呢?

    原因就在於進攻方的裝備不同,可以說天差地遠。

    匈奴的裝備清一色的弓箭、皮甲、彎刀,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武器。而漢朝騎兵的裝備比起匈奴多得多,威力更大,手弩、弓箭、長矛、環首刀,他們的盔甲更是防護力極強,遠非匈奴的皮甲所能比。

    騎兵遠遠就用手弩對著戟陣進行射擊。匈奴是沒有手弩的,只能靠弓箭,要破戟陣的盾陣很難。閩越軍隊也有盾,是籐牌。原委在於,閩越的科技不發達,比起漢朝差得遠,鋼鐵遠遠不夠用,不可能給軍隊裝金屬盾,只能就地取材,使用籐牌了。

    閩越多山地叢林,老山籐多的是,就地取材可以省很多事。籐牌做得好的話,防護力也不錯,可是,閩越的科技遠不如漢朝,其籐牌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籐牌比起金屬盾,其威力遠為不如,防禦一般的弓箭還行,要想防弩矢,非其所能。

    漢朝騎兵遠遠就用手弩射殺,閩越兵士支起籐牌防禦,其結果可想而知了。防等於不防,白忙活一通,死傷無數。

    一輪又一輪的手弩射殺,戟手死傷不少,製造了不小的混亂。緊接著,騎兵又用弓箭射殺,閩越軍隊的傷亡不斷增加。

    騎兵所用的弓是大黃弓,是硬弓,力道極強,籐牌根本就防不住。更別說了,這支騎兵中有不少建章軍,他們的箭術精絕,射人鼻子不會射眼窩,要戟陣不大亂都不行。

    就在戟陣混亂之際,漢朝騎兵衝到近前,端著長矛對著他們衝來。一枝枝長矛,就像一條條毒蛇,對著戟陣亂捅亂刺。

    周陽給騎兵裝備長矛的目的,就是製造混亂,為接下來的近戰創造更大的優勢。漢朝騎兵充分發揮了這一優勢,一番捅刺之後,戟陣更是亂上加亂,漢朝騎兵拔出環首刀趁勢砍殺。環首刀下劈上撩,閩越軍隊哪裡抵擋得住,紛紛潰退。

    戟陣要想發揮出威力,就是要人多,要整齊,要堂堂之陣。在經過手弩和弓箭的打擊之後,戟陣已經混亂了,漢朝騎兵的砍殺,他們又哪裡擋得住。

    戟陣,周陽用來對付匈奴,極是有用。而鄒郢用來對付漢軍,卻是慘敗。同樣是戟陣,在不同的軍隊手裡,有不同的結果。

    歸根結底,就是科技,就是裝備的差距造成的。

    一旦戟陣不能阻擋漢朝騎兵,那就是一場屠殺。漢朝騎兵的防護力是一等一的好,遠非閩越軍隊所能攻破,他們只能威脅到戰馬,卻是威脅不到漢軍兵士。

    攻擊漢朝騎兵胯下戰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是,戟陣一亂,閩越兵士慌裡慌張的,只有逃命的份,哪會想到此點?即使他們想到了,也不敢奮起一戰。

    打了半天,漢軍就是弩陣和陌刀手在發揮,騎兵只有掩護的份,屁事沒有。騎兵早就憋足了氣,個個手癢得緊,等的就是這機會,騎兵個個賽似下山猛虎,無不是掄起環首刀,拚命砍殺。

    那情景就像虎入羊群,手下無三合之將,環首刀無論下劈,還是上撩,必然有閩越兵士中刀倒地,非死即傷。

    一個數萬人組成的戟陣,竟然沒有發揮作用,給漢軍騎兵輕易攻破。這事,大出鄒郢意料,他一張嘴張得老大,僵在馬背上,根本就不相信。

    這可是戟陣呀,漢軍用來對付匈奴,打得匈奴沒脾性,他用漢軍之道,還施漢軍之身,怎麼是這種結果呢?

    戰爭打的就是裝備,裝備來自先進的文明,發達的科技。閩越沒有文明,接受的是華夏文明。雖然他們處處在學習漢人,卻是處處沒有學到家,遠遠沒有達到漢朝那種高度,更別說製造出質量優良的裝備了。

    裝備不如,戰法不如,不要說戟陣,就是鄒郢倣傚漢軍,弄個陌刀陣也會給漢軍攻破。

    「快,攔住他們!」鄒郢經過短暫的驚愕之後,馬上就清醒過來,一拍馬背,衝入軍陣中,指揮閩越軍隊前去攔截騎兵。

    在他的驅使下,閩越軍隊不得不揮著漢劍,對著漢朝騎兵衝去。衝上去的結果是注定的,那就是有死無生。

    騎兵打步兵,有著天然的優勢,更別說,這支騎兵是漢朝最精銳的騎兵了,他們中有不少建章軍,參與了去歲對匈奴的大戰,其戰力更是驚人。

    閩越軍隊全是步兵,衝上去,那不是送死麼?

    閩越軍隊衝上去多少,死多少,根本就攔不住了。

    漢朝騎兵就像一隻嗜血的凶獸,無情的吞噬著閩越兵士的性命。他們所過之處,必是血流遍地,死傷無數,地上的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鮮血來不及浸入土裡,匯聚成一泓泓血湖,馬蹄踏處,就會綻放出美麗的血花。

    漢朝騎兵在去歲的漢匈大戰中,大放異彩,儘管他們人數並不多,只有一萬人上下。幹過的幾件大事,更是轟傳天下,在大漠上縱橫馳騁,火燒草原,襲擊匈奴營地,收穫之豐,遠遠超出人們的起象。

    對這些事,鄒郢下過一番功夫,對漢朝騎兵很是瞭解。依他想來,如今的漢朝騎兵與去歲不會有什麼差別,不外手弩、弓箭、長矛和漢劍四種裝備,他有信心對付。

    哪裡想得到,時隔不到一年,漢朝騎兵已經大變樣了,漢劍沒有了,有的是環首刀。環首刀便於砍殺,沉重異常,力道奇大。

    騎兵的盔甲,再也不是以前的札甲,防護能力非常好。對這種盔甲,閩越還沒有辦法攻破,因為閩越和匈奴一樣,沒有強弩,無法穿透這種盔甲。

    最大的變化,就是騎兵不再是象去歲那般,單獨作戰。去歲,漢朝騎兵深入大漠,只能襲擾,不能與匈奴正面對抗。也有正面對抗的時候,還打得匈奴大敗,那是在對陣佔有優勢的情形下完成的,整體說來,漢朝的騎兵不具有與匈奴硬抗的實力。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形,那是因為漢朝騎兵太少,是匈奴的五十分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漢軍沒有強大的步兵與騎兵配合。戰場上,不能僅憑一個兵種獲勝,只有匈奴全靠騎兵衝殺,漢軍不行。

    如今的漢軍,有了陌刀陣,這是一個全新的兵種,威力無窮。儘管這是一個全新的兵種,仍是步兵。

    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弩陣,騎兵、陌刀、強弩,三大利器協同配合,其威力就會無窮。

    有了強大的陌刀與之配合,漢朝騎兵的威力就更大了。

    望著象潮水一般衝來的漢朝騎兵,鄒郢就知道他已經沒有機會了。他判斷非常正確,就在這時,漢軍的陌刀手已經端著陌刀衝殺過來。

    陌刀手雖然很累,大汗淋漓,可是,勝利會激發他們的信心,他們士氣高昂,端著陌刀沖得跟風一般快,根本就不像打了半天,累得半死的樣兒。

    長城大戰時,漢軍之疲累,遠過眼前。那時的漢軍,十天半月不下馬背,長期衝殺追擊,那是何等的艱苦。而眼下,不過才打了半天,比起長城大戰差得太遠,儘管累,陌刀手還能堅持。

    成排成排的陌刀手,端著陌刀衝鋒,那感覺他們不是端著陌刀,而是弄來一道刀牆,對著閩越軍隊進行無情的碾壓。

    在陌刀面前,血肉之軀不可能有活命的希望,閩越軍隊哪裡抵擋得住,唯有紛紛潰退的份。退得稍慢,就會變成碎肉。

    騎兵所過之處,是一地的屍體。而陌刀所過之處,卻是一地的碎肉,其景象比起騎兵可怕十倍,可怕百倍,閩越兵士寧願面對漢朝騎兵,不願對陣陌刀,連屍體都沒有完整的,太恐怖了!

    閩越兵士即使想退,也是逃不掉,因為弩陣正在對著他們進行無情的射殺。

    陌刀、騎兵、強弩,是漢軍的三大利器,必須要發揮出其威力。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要發揮出來。

    防守的時候,弩陣射殺了不少閩越兵士,進攻的時候,亦是如此。弩手們抬著弩陣前進,一邊射殺,一邊前進。雖是在前進途中,弩矢的密集程度絲毫不見減少,依然是那般密集。

    「漢軍威武!」沖天的戰號響起,陌刀、騎兵、強弩,盡情發揮,屠殺閩越兵士。

    望著如入無人之境的漢軍,鄒郢知道他錯了,錯了離譜。他雖然有十五萬大軍,是漢軍的五倍,依然不是漢軍的對手。

    一錯成千古恨,此戰一敗,他的畢生追求,他的夢想都將破碎,百越不可能一統,會給漢朝收歸版圖。

    在冷兵器時代最為凶悍的打法面前,不要說閩越十五萬大軍,鄒郢就是有三十萬大軍也奈何不得漢軍。

    這不說吹牛,是經過歷史檢驗的。

    唐朝名將蘇定方滅西突厥的關鍵之戰,曳河大戰,蘇定方手中只有一萬唐軍,給西突厥十幾萬大軍重重包圍。戰前,西突厥興高采烈,以為他們擁有十倍的優勢兵力,還把唐軍重重圍困,贏定了。

    然而,一仗打下來,結果卻是與他們的想像截然相反。西突厥不僅沒有勝,反而慘敗,給唐軍斬首數萬。這一戰之後,西突厥也就滅亡了。

    當時的唐軍,倚仗的就是騎兵、強弩、陌刀這三大利器。這三大利器,正是周陽所率漢軍的利器,鄒郢以五倍的優勢兵士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可是,明白了又能怎樣?陡增煩惱罷了。

    鄒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漢軍對閩越軍隊進行屠殺,那可是他的心血結晶,那是閩越賴以存在的力量。一旦給漢軍殲滅,閩越就不復存在了。

    打到如今這程度,閩越軍隊注定是失敗了,閩越兵士哪敢戀戰,四散潰逃。

    可是,他們是兩條腿,哪有四條腿的漢軍騎兵快捷,他們逃到哪裡,就有漢軍騎兵從後殺來。就是堂堂之陣,閩越軍隊都不是漢朝騎兵的對手,更別說潰逃中的閩越軍隊了,毫無還手之力。

    周陽早就下達了不留一個的命令,漢軍兵士嚴格執行了這道命令,堅決屠殺,絕不留情。

    若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只見崇谷之地,到處都是爭相逃命的閩越軍隊,到處都是追殺的漢軍,到處都是屍體,到處都是血湖。

    整個崇谷給鮮血梁紅了。

    這是一幅壯烈的戰爭畫卷,而這幅畫卷的底色是鮮艷的紅色。

    這是由陌刀、騎兵、強弩演繹死亡樂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