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九十五章 第五大發明 文 / 殷揚

    第九十五章第五大發明

    「公子,有人拜訪。」柳鐵前來向周陽稟報。

    周陽打量天色,天才剛亮不久,就有人前來拜訪,也太早了:「誰呀?這麼早就來,他能晚點嗎?」

    「公子,這人來的次數可多了。」柳鐵搖搖頭道:「叫聶伯山。聽說公子要回來了,每天都要來一次。」

    「聶伯山?」周陽眉頭一挑,把腦中記憶過了一遍,漢朝沒有叫聶伯山的歷史人物:「他有什麼事嗎?」

    「是為了他的兒子。」柳鐵搖搖頭,有些無奈的道:「想找大帥把親人收入軍中的人多了去了,就沒見過像他這般拗的人,三番數次的前來拜訪。」

    自打周陽成為名將後,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有的是為了攀附,有的是為謀取出身,有的是為了讓子弟進入軍隊……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柳鐵應接不暇。

    「他兒子叫什麼名字?」周陽的好奇心大起。

    「叫聶壹。」柳鐵眼中光芒一閃道:「長相不錯,看上去誠誠實實的一個人,很精明。可是,怎麼看怎麼看像個商人,不是做兵的料。」

    他還真會以貌取人。

    「聶壹?」周陽大是驚訝,陡然發現舌頭大了一號。

    「公子,怎麼了?」柳鐵有些不解的打量著周陽。

    「我這就去見他。」周陽還劍入鞘,大步而去。

    「公子一向不見這些人的,今兒怎麼突然變了主意?」柳鐵不解的撫著額頭。

    他當然不知道周陽在想什麼。周陽的歷史不夠好,可是,也是知道聶壹這個人物。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間諜,「馬邑事變」的謀劃者。

    馬邑事變最後雖然失敗了,其意義卻很重大。那是漢匈關係的分水嶺,從此以後,漢朝和匈奴正式撕破臉皮,相互攻殺。

    馬邑是一個地名,是漢匈邊境上的一個關市,是當時漢朝和匈奴最活躍的貿易地點之一。聶壹是一個天生的間諜,他利用商人的身份進行掩護,在匈奴做買賣,甚得匈奴人的信任。

    當時的匈奴單于斜稚斜,對聶壹大感興趣,就派人把他叫到王帳中,問聶壹馬邑現今的情況。因為馬邑曾經給伊稚斜率兵擄掠過,這不過是隨口問問罷了。聶壹掉起三寸不爛之舌,把馬邑說成了天堂,那裡有穿不完的絲綢,有喝不完的茶葉,有用不完的瓷器……歸結到一句話,那就是馬邑肥得流油。

    伊稚斜聽得怦然心動,決心要洗劫馬邑。為了證實聶壹的話,暗中派人去馬邑察看,結果和聶壹所說完全相同。

    伊稚斜最後下定決心,調了八萬軍隊,直奔馬邑,準備好好擄掠一次。

    他絕對想不到的是,聶壹早就把這事稟報給了漢武帝。為了配合這次行動,漢武帝派人,裝作在馬邑做買賣,馬邑顯得特別繁榮,騙過了匈奴的探子。

    當伊稚斜率軍前來的時候,漢武帝調動了三十萬大軍,在馬邑設伏。一開始,事情進展非常順利,匈奴大軍在伊稚斜的率領,撲向馬邑。

    可是,很快就出了紕漏,匈奴發現漫山的牛羊,卻沒發現有人。伊稚斜是個精明人,大是起疑,派兵攻打了附近的堠堡,抓了漢軍一個什長,逼問之下,什長說出了真相。伊稚斜嚇出了一身冷汗,當場把聶壹殺了,率軍逃走。

    在當時,匈奴的軍隊已經鑽進了漢軍的包圍圈,只是離預定戰場還有一點距離,若是漢軍果斷開戰,把匈奴拖住,等待後續漢軍趕到,事情還是很有可為。

    大行令王恢率領的三萬漢軍正好堵在匈奴的退路上,面對八萬匈奴大軍,他給嚇壞了,不敢果斷出擊,眼睜睜的看著伊稚斜從他鼻子底下撤退。

    若是他的膽子稍微大點,果斷髮起進攻,拖住匈奴,一面派人向李廣、韓安國這些參與設伏的將領求援,歷史一定會改寫。伊稚斜不一定會給活捉或是殺死,至少匈奴的損失會非常慘重。

    三十萬漢軍,是匈奴四倍的兵力,就是用人堆也要堆死很多匈奴。

    王恢鑄成大錯,還詭言是為了保全三萬漢軍,漢武帝火了,把他的腦袋給砍了。

    馬邑事變最終以失敗告終,卻無損於聶壹的偉大,他的謀劃是正確的。漢軍的配合上出了問題,再加上王恢膽小,錯失了良機,最後才一無所獲。

    來到前堂,只見聶伯山和一個二十來歲的年青人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喫茶。

    周陽在聶伯山身上略微一掃,目光停在聶壹身上。

    正如柳鐵所說,乍看之下,聶壹老老實實一個誠實人,誰也不會懷疑他會使詐。他的眼睛特別明亮,一看就知道是個精明人,若是做買賣的話,他把人賣了,還得給他數錢。

    「怪不得他能取得匈奴單于的信任,謀劃了馬邑事變,光這長相就能取得人的好感。」周陽大是訝異,轉念一想:「不知歷史重來,他還會再做間諜嗎?」

    「見過大帥!」聶伯山父子二人站起身,向周陽見禮。

    周陽回禮,請父子二人坐下來,問道:「不知我要如何幫你們?」

    聶伯山大是興奮:「大帥,犬子聶壹一心想從軍,還請大帥成全。」

    「聶壹,你想從軍?」周陽沒有回答,而是看著聶壹問道。

    「大帥,聶壹不願從軍,願去匈奴做買賣。」聶壹的回答讓人想不到。

    「休要胡說!」聶伯山眼睛一翻,瞪視著聶壹。

    「來人,請聶伯父下去歇著。」周陽衝門口吼一聲,傭僕前來,領著聶伯山離去。聶伯山萬分不願離開,可是,抗不住周陽的大帥之威,只得去了。臨去之前,還不忘瞪聶壹一眼。

    周陽把門關上,回到座位上跪坐下來,打量聶壹,他還是那般平靜,心理素質不錯。

    「砰!」周陽右手重重拍在短案上,眼睛瞪圓,怒氣上臉,殺氣騰騰,氣勢放開,宛如一頭遠古凶獸。

    「大帥,你這是?」聶壹絕對想不到,周陽會突然發火。

    「聶壹,你好大的膽子!」周陽厲喝一聲:「你竟敢私通匈奴,饒你不得!來」眼中精光四射,很是駭人。

    「大帥,沒有的事,沒有的事!」聶壹手中的茶盅砸在地上,摔得粉碎,額頭上冷汗直冒。他和周陽的身份地位差得太遠,周陽若要殺他,一句話的功夫罷了。

    聶壹忙吸口氣,鎮定下來,道:「大帥,此話從何說起?」

    「你還敢不認?」周陽冷哼一聲,彷彿炸雷鳴響於耳際,聶壹一個哆嗦。

    「大帥,如此背叛祖宗的事,聶壹哪敢做。」聶壹仍是那般鎮定。

    「沒有嗎?」周陽冷冷的道:「如今,大漢與匈奴正在交戰,你去匈奴做買賣,這不是裡通外國,還能是什麼?」

    「大帥誤也!」聶壹不僅沒慌,反倒是笑了:「大帥有所不知,在下對從軍沒甚興致。阿父要逼在下前來,在下是不得不來。在下最喜歡做的,就是刺探匈奴的情形。要刺探匈奴的情形,就得從做買賣做起,才能取得匈奴的信任。」

    「匈奴可是恨透了大漢,你去匈奴,你就不怕匈奴把你煮著吃了?」周陽臉色依然冰冷。

    「大帥有所不知,匈奴殺人放火,擄掠無數,唯獨對商人不會動手。」聶壹笑道:「大漢的絲綢、傅粉、茶葉、瓷器,是匈奴最想要的。以往,匈奴依靠擄掠,去歲大敗之後,只能與大漢的商人做買賣。若是他們對商人不利,他們什麼也得不到。」

    自從去歲戰敗之後,匈奴對漢朝的商人更加禮敬,這事,周陽是知道的。

    「我再從軍中挑選一些好手,供你調遣,以備不測。」周陽換了一副面孔,冰冷不存,一臉的笑容。

    「大帥,你這是?」聶壹萬萬想不到,周陽會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打量著周陽,恍然大悟:「大帥,你可嚇死我了。」

    不住撫額頭,入手的卻是晶瑩的汗水,給周陽嚇得不輕。

    「你去匈奴刺探情形,凶險萬端,我能不試你一試?」周陽笑著說出用意。

    「呼!」聶壹不住喘氣:「大帥,你太能嚇人了。」

    周陽的殺氣,是用無數人頭喂出來的,面對發怒的周陽,那壓力太大。

    接下來,周陽與聶壹細談一陣,發現聶壹是個天生的間諜,於此道特別在行。周陽大是歡喜,有聶壹來刺探匈奴的情報,漢匈奴大戰,勝算更高了。

    聊完之後,聶壹歡天喜地而去。周陽略一收拾,這才進宮去。昨天回到府裡,原本以為南宮公主會來,沒想到,卻是不見伊人。一問之下,才知道竇太后病情沉重,南宮公主好久沒來破虜侯府了。

    不用想也知道,南宮公主肯定在照顧竇太后。對竇太后這個人,周陽很有好感,對周陽不是不錯的,很是關懷。

    這次進宮,既可以去見伊人,更可以去看看竇太后,噓寒問暖一番。

    可是,周陽還沒走出府門,宮中來人了,說是景帝要見他。周陽只得暫抑與伊人相會的心思,趕去未央宮。

    來到養心殿,只見景帝跪坐在矮几上,雙手扶在短案上,瞇著眼睛,正在打瞌睡。

    景帝不僅奄奄欲睡,還一副困乏之態。周陽大是詫異,自從周陽認識景帝以來,就從未見他打過瞌睡。

    「臣參見皇上!」周陽上前見禮。

    「周陽啊!」景帝一驚而醒,努力打起精神,朝面前的矮几一指,道:「來,坐。」

    「謝皇上!」周陽謝一聲,坐了下來:「不知皇上召臣有何事?」

    「沒別的事,就是想聽聽你的看法。」景帝笑道:「你收了百越之地,朕心甚尉!土地不僅要收,還要會治理。百越之地,早在數百年前就臣服於楚國。可是,楚國沒有治理,才是如今這局面。若是大漢只收百越之地,而不治理的話,那大漢就是楚國。你去過百越之地,對那裡熟悉,你說說要如何治理。」

    「皇上聖明!」對景帝的處置,周陽沒說的,很是欽佩,真心讚揚一句:「皇上,治嶺南之地有三難。」

    三難就是道路不暢,人口少,科技落後,這三點,早就在番禺與朱買臣談過了。

    「難吶!」景帝撫著額頭:「從中原遷入百姓是最省事的辦法。可是,北方即將進行大戰,移民實邊就得很多百姓,哪裡有人往南遷吶。」

    「皇上,其實大漢可以想辦法,使得口眾增加。」周陽早就想好了,正要找機會說給景帝知曉,一一道來。

    首先說的是鑿山修路的事情,這是重中之重。百越之地,多的就是山地、叢林,要想修路,困難重重。要是好修的話,秦始皇就用不著去修靈渠,而是直接修路了。

    「難難難!」周陽的話都開了個頭,景帝就不住搖頭。

    「皇上,臣有一法,可以降低難度。」周陽不去理睬景帝的感慨,接著道:「臣知曉一種東西叫火藥,可以開山修路,只是,這東西要做出來,需要工匠們從中幫忙。」

    「哦?」景帝大感興趣,身子前傾,饒有興致的打量著周陽:「真有這種奇妙之物?」

    「此物若是做出來,大漢的道路將會是四通八達,要多少修多少。」漢朝的道路是個大問題,不是漢朝不想修,而是科技跟不上,極大的限制了漢朝的發展。若是有四通八達的道路,漢朝將會更加發達。

    「太好了!周陽,此間事一了,你就去給工匠們說說,要他們好好做。」景帝對周陽很是瞭解,沒有把握的事情,他是不會如此說的,不由得大是振奮:「口眾這事,你有什麼辦法嗎?」

    「皇上,這事臣有個想法。」周陽大是興奮:「大漢的口眾之所以少,就在於疾病流行、幼嬰死亡多,若是做好這兩件事,口眾自然就會多起來。說到底,就是大漢的良醫太少了,得加緊培養。」

    漢朝人口不多的原因,景帝是知道的,不住點頭道:「此言極是,此言極是!此事,得抓緊時間來做。傳倉公。」

    倉公是名聞天下的神醫,此等事自然是要他參與的。

    沒多久,倉公給傳了來。景帝把周陽的想法一說,倉公不住點頭,很是贊同。

    「哎!」倉公歎口氣,道:「頭疼腦熱,並不難治。難治的,是那些疫病,一旦流行開來,死人無數呀。」

    「倉公不用著急。我曾經遇到一個異人,他教過我一些法子,興許管用。」周陽先撒個謊,不讓景帝他們起疑,接著道:「有一種辦法,叫種痘,可以降低疫病的影響。」

    「種痘?」景帝和倉公驚奇的眨著眼睛。

    種痘,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自從在北宋年間問世以來,曾經救過不計其數人的性命。可以說,這一發明挽救的生命,可以用「億」為單位了。

    種痘技術最早出現在北宋,然後傳到歐洲,再傳到美洲,全世界因這一發明而受益。

    種痘之後,人體對天花具有免疫能力。天花,是一種古老相傳的疾疫,死人無數,是人口殺手。若是能防止這種病,對漢朝人口的增加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陽略一整理思路,給倉公解說起來。種痘技術作用巨大,挽救過數以億計人的性命,被稱為中國除四大發明以外的「第五大發明」。可是,其技術並不難,一一道來,倉公和景帝聽得眼睛瞪得老大。

    周陽說的並不是人痘技術,而是牛痘技術。人痘技術不如牛痘安全,這是他的缺陷。北宋年間出現的是人痘技術,一直使用了上千年。

    歐洲的皇帝們專門派人前來中國學習,這才傳入歐洲。最後,英國人在人痘基礎上研究出了牛痘技術,人痘技術才退出了歷史舞台。

    「用牛痂?這能行麼?」景帝有些不信。

    倉公也是搖頭:「行不通吧?」

    「倉公,你是名聞天下的神醫,你可知道,那些成天與牛在一起的農夫,一旦給染上了牛痂,再也不懼疫病?」周陽微微一笑。

    「啪!」倉公只覺靈光一閃,一個嶄新的天地展現在眼前,重重一下拍在額頭上,振奮異常的站起身道:「是呀!是呀!以前我發現過這種事,卻是沒往深裡想。幸得大帥提醒,此事一準成!」

    牛痘技術之所以發明出來,就是有人發現擠牛奶的人一旦給傳染後,再也不懼天花。

    漢朝有的是牛,農夫與牛打交道的時間多了去了,給染上後,不懼天花,哪裡都有,周陽根本就不怕穿幫。

    「倉公,這事你來做!」景帝把倉公那副振奮樣兒看在眼裡,大是欣慰。

    只要人口增加,漢朝就會更加強大。

    周陽再說了一些疫病知識,倉公聽得雙眼放光。要不是周陽早就說了,是一個異人教的,倉公肯定會把周陽稱為良醫。

    這通解說,費時良久,倉公心滿意足的離去。

    「周陽啊周陽,你的腦子怎麼長的?竟然還懂醫術。」景帝笑呵呵的打量著周陽,每次見周陽,總會帶給他驚喜。

    「皇上,臣哪懂醫術,只是死記下來罷了。」周陽忙著圓謊:「皇上是知道的,臣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嗯!」這麼一說,倒也成理,景帝微微點頭,道:「只不知那位異人高姓大名?」

    「皇上有所不知,他不願說,臣也不知。」周陽撒謊臉都不紅。

    「周陽,你怎麼不提用兵的事?」景帝打量著周陽,突然問道。

    如今,百越已經收復了,漢朝南方的威脅已解除,可以對匈奴用兵了。雖然三萬新軍太少,可以一邊打,一邊訓練。

    不等周陽說話,景帝接著道:「用兵的事情,就別提了。走,去長信宮,你就明白了。」

    景帝的眉頭擰在一起,很是憂愁。周陽看在眼裡,心中驀然升起一股不祥之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