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力驚人 文 / 殷揚

    第十六章戰力驚人

    周陽的顧慮並非多餘,而是實情,漢軍現在最缺乏的就是硬仗、惡仗的洗禮。

    漢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力不錯,可是,就是沒有打過硬仗惡仗。一支軍隊,只有在經過了戰場的洗禮,能夠經受得住硬仗惡仗的考驗,才是真正優秀的軍隊。

    雖然漢軍取得了以三萬碾碎閩越十五萬大軍的驕人戰績,雖然漢軍順利的平定了東胡,把白山黑水收入版圖,可是,這幾仗,沒有一仗稱得上硬仗惡仗。

    閩越的軍隊,東胡的軍隊,裝備差,訓練不行,與漢軍不是一個級別的,漢軍雖然勝了,卻無可稱道。

    在漢朝周邊,唯有匈奴的軍隊最是強悍,是漢軍最主要的對手,用匈奴來作試金石,檢驗漢軍的戰力,再好不過了。

    要想擊破匈奴,漢軍要打的仗還有很多。畢竟,匈奴的國土非常遼闊,漠北、漠南、河套之地、河西走廊、西域,其地域之遼闊不在漢朝之下,興許比起漢朝還要廣闊。匈奴能夠動用的軍隊沒有百萬之眾,也差不到哪裡去。

    有如許之多的仗要打,其中不乏硬仗惡仗,若是漢軍沒有經過硬仗惡仗的洗禮,這於漢軍極為不利。

    而眼下,侯產兒率領三萬軍隊趕來,正好拿來檢驗漢軍的戰力。

    再好的謀略,歸根結底,需要在戰場上真刀真槍來檢驗,若是周陽準確的把握了漢軍與匈奴戰力的差別,排兵佈陣方面,就會更加精準,更加有效。

    「大帥,末將願往!」

    李廣他們紛紛請戰。

    自從漢朝新軍組建以來,七年過去了,就沒有真正的硬仗,這一戰的規模並不大,其意義卻是極為重要,李請他們人人眼裡閃著熾烈的光芒,戰意高昂。

    「好!」周陽大聲讚好:「你們有如此戰意,我心甚慰!」

    「衛青,你率領一萬騎兵邀戰。」周陽點將了。

    衛青是一個天才的統帥,雖然上過幾次戰場,可是,還沒有經過硬仗的洗禮。天才,也是需要機會的,周陽決定把這個機會給他。

    「諾!」衛青興奮的領命,滿臉紅光,歡喜難言。

    周陽不把機會給李廣這些宿將,而是給他,那是對他的莫大信任,由不得衛青不歡喜。

    「哎!」李廣他們惋惜一聲,卻也沒有多言。

    「衛青,你要聽好了,此戰意義非凡,你一定要打好。」周陽臉一肅,大聲道:「一,要讓匈奴把最強戰力發揮出來。二,我軍要打出威風,打出最強戰力。三,還要最小的傷亡。」

    一連三個問題,李廣他們聽得直咂舌,周陽這是典型的又要馬兒好,還不給馬兒吃草,世上就沒有這樣的事。

    兵法的要詣,就是以長擊短,用自己的長處來攻擊敵人的弱點,就沒有放手讓敵人把最強戰力發揮出來的事情,可謂開了兵法之先河。

    數年前的雁門大戰,若周陽不利用暴雨限制匈奴的騎射,而是任由匈奴發揮出最強戰力,漢軍不可能取得勝利,早就給匈奴碾成了碎片。

    這一命令,是違背兵法要詣的,可是,李廣他們不僅沒有反對,反倒是大聲贊同。

    原委在於,如今的漢軍早已不是數年前的漢軍了。那時的漢軍,戰術落後,裝備差,騎兵短少,行動遲緩,沒有與匈奴硬碰硬的實力,只能依托城池進行防守。

    而眼下,漢軍已經具備了這種實力,這是翻天覆地的巨化!

    「大帥放心,末將一定盡力!」衛青大聲領命。這三道命令,雖然難度不小,可是,衛青有信心做到。

    為了讓匈奴的戰力發揮到最強,衛青並沒有馬上進攻,而是給夠了匈奴歇息的時間。

    侯產兒這些年精研漢人兵書,精通韜略,按照兵法,漢軍應該趁他立足未穩之際,發起進攻,可以一舉而擊敗他,甚至殲滅他。

    侯產兒現在手裡只有三萬軍隊,雖然驍勇善戰,人數太少,漢軍一擁而上的話,他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可是,漢軍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毫無動靜,侯產兒不由得驚疑起來了:「周陽搗什麼鬼?」

    要是換一個人如此做,侯產兒一定會譏嘲為無能,不懂兵法。可是,這是周陽,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以二十萬漢軍大敗匈奴的名將,他可不敢有這想法。

    前思後想,卻是想不明白,要他不驚疑都不行了。

    他做夢也是想不到,周陽竟然要反其道而行之,不趁他們立足未穩,人困馬乏的時間發起進攻,而是任由他們歇息。

    時間在侯產兒的驚疑中度過。一個時辰後,匈奴吃飽喝足,不再是疲憊不堪,戰力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

    對於一支長途行軍的軍隊來說,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不可能恢復好。可是,這是匈奴,自小在馬背上長大的,騎馬行軍,對匈奴來說,那不是個事,對他們沒多大的影響,只需要吃飽喝足,喘口氣便行。

    「隆隆!」

    如雷的蹄聲傳來,漢軍的營門打開了,一隊隊身著鐵甲,只露一雙眼睛在外面的漢軍騎兵開了出來。

    漢軍隊列整齊,人如龍,馬如虎,氣貫虹,聲威不凡。

    「好!」侯產兒看在眼裡,瞳孔一縮,忍不住稱讚一聲。

    自從長城大戰之後,漢朝之所以沒有乘勝追擊,給匈奴以痛擊,原委就在於,漢朝沒有足夠的騎兵,沒有一支能追入大漠深處的精銳之師。漢朝這些年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傾盡全力,打造一支精銳。

    對於此點,匈奴是知道的。儘管漢朝嚴格保密,仍是有些零零星星的消息洩露出來,雖然不是重要的消息。

    特別是崇谷一戰,三萬漢軍碾碎十五萬閩越軍隊,當消息傳來,匈奴著實驚訝不已。雖然閩越軍隊全是步兵,裝備差,戰力不行,畢竟是五倍的兵力優勢,竟然給漢軍一天之內就殺得大敗,堪稱奇跡,失敗如此之速的奇跡。

    當時,軍臣單于召集大臣商議,最後一致認定,即使漢軍再能打,匈奴也不是吃素的,何懼之有!

    從此以後,匈奴加大對漢朝新軍訊息的搜集,可是,由於漢朝的保密做得非常好,他們的收效極微。

    侯產兒眼光獨到,一瞧便知,這支漢朝騎兵戰力驚人。別的不說,光是這種盔甲,就足以讓匈奴黯然失色。

    看看漢軍亮閃閃的盔甲,再看看身著皮甲的匈奴兵士,侯產兒有一支乞丐面對富翁的感受。皮甲的防護力不強,比起鐵甲就差得太遠了,侯產兒暗中驚歎:「大匈奴的弓箭能對付?」

    箭術,是匈奴的看家本領,若是不能破漢軍的盔甲,這對匈奴極為不利,是以侯產兒首先想到的便是箭術。

    再一瞧漢軍,背負硬弓勁矢,這和當年沒什麼區別。當年那一戰,經過周陽的整頓,漢軍騎兵騎射了得,背上一把硬弓格外顯眼。

    漢軍腰間不再是漢劍,而是一把未出鞘的刀。侯產兒沒有見過環首刀,可是,他的眼光不錯,略一轉念,便知這是一把份量不輕的刀。

    在馬上砍殺,是用刀方便,還是用劍更有優勢,匈奴是再清楚不過了,當然是用刀方便。可是,這種刀沒有見過,其戰力又如何呢?侯產兒不由得大是驚奇,很想馬上弄明白。

    漢軍兵器鉤上的長矛,仍是那般閃亮耀眼,矛光銳利異常,閃閃發光。對漢軍的長矛,侯產兒親身領教過了,威力巨大,有長矛在手的漢軍騎兵,可以佔到很大的優勢,能給敵人製造足夠大的混亂,便於接下來的砍殺。

    長矛還是那長矛,唯一不同的是,這一萬漢軍全部裝備了長矛,不再像當年那般,只有建章軍裝備長矛,其餘的漢軍騎兵只能用長戟充數了。

    「漢人有長矛,大匈奴的勇士有鐵心樹木棒,不懼!」侯產兒倒不把漢軍的長矛放在心上,虎目圓睜,找尋漢軍的手弩。

    當年的大戰,匈奴在漢軍手弩下吃的苦頭不小,侯產兒至今還很清楚的記得當年的情形,不計其數的匈奴給漢軍手弩射殺,發出臨死前的慘叫。

    對漢軍的手弩,匈奴很眼紅,那是利器,匈奴一直想擁有,可是,由於沒有發達的科技,至今只能是想想。

    漢軍騎兵人手一把手弩,這與當年沒有區別。不同的是,如今的手弩似乎塊頭要大些。當年漢軍所用的手弩,那是給步兵用的,周陽臨時調給騎兵使用。

    兩軍對陣衝殺之際,手弩的射程越遠,優勢越大,可以遠遠射殺敵人。周陽特的要求,手弩的射程要遠些。經過漢朝工匠的努力,完全達到了周陽的要求。唯一的缺點,就是手弩的個頭稍微大些,份量要重些。

    個頭大,份量重,加重了漢軍的負擔。可是,好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如今手弩的射程比起當初的手弩,要遠上近三分之一。

    侯產兒睜大眼睛,把漢軍從頭到尾的細看一遍,瞳孔不自然的就縮了一下。因為他發現,不僅漢軍的裝備大為不同了,其騎術也是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數年前的那一戰,漢軍騎兵是周陽臨時拼湊起來的,其騎術真是沒法說,比起匈奴來差得多。唯一不下於匈奴的騎兵,就是建章軍了。

    而如今的騎兵,個個騎術精湛,不在匈奴之下。

    騎術是匈奴引以自豪的看家本領,連這都給漢軍追上了,侯產兒要不驚詫都不行。

    驚歸驚,侯產兒的膽量極豪,絲毫不懼,大手一揮,命令匈奴列陣。匈奴早就是嚴陣以待,所謂列陣,不過是翻身上馬,稍加整齊罷了,很快就完成了。

    就在匈奴列陣的同時,漢軍在衛青的指揮下,開始列陣。漢軍訓練有素,列陣極是迅速,匈奴剛剛列完陣,漢軍就完成了。

    從時間上來說,漢軍稍微慢點。可是,漢軍是從營地裡開出的,這是真正的列陣,而匈奴是早就嚴陣以待了,漢軍應該比匈奴更快才對。

    「不錯!不錯!」侯產兒打量著漢軍的陣勢,大是讚賞。

    衛青騎在戰馬上,打量著匈奴的陣勢,不住點頭,讚道:「侯產兒不愧是一員良將,如此厚重謹嚴的陣勢,匈奴少有呀!」

    侯產兒一撥胯下寶駒,面對匈奴,猛的拔出彎刀,高舉在頭上,大聲訓話:「大匈奴的勇士們:你們面對的是可惡的漢人!七年前,大匈奴不計其數的勇士就是死在他們的手上,如今報仇的時刻到了!大匈奴的勇士們,把你們的利箭射進漢人的胸膛!用你們的彎刀,砍下漢人的頭顱!」

    手腕一振,一個漂亮的刀花出現,大吼一聲:「烏特拉!」

    「烏特拉!」

    三萬匈奴大吼一聲,吼聲直上雲霄,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與此同時,衛青也在訓話。這是衛青從軍以來,第一次在戰場上訓話,很是激動。雖然他在南越統兵三年,成績斐然,南越畢竟沒有仗打,哪能陣前訓話。

    吸口氣,強迫自己平靜下來,衛青拔出環首刀,高舉在頭上,大聲訓話:「弟兄們:我們面對的是匈奴!殺我父母兄弟,擄掠大漢百姓,毀我田園,『淫』辱姐妹的匈奴!你們恨不恨?」

    「恨!」

    這還用問嗎?漢匈奴世仇,哪個漢人不恨匈奴?漢軍爆發出驚天的怒吼。雖只一個字,其聲威絕不在匈奴三萬人的吼聲之下。

    「七年前,大漢大破匈奴,匈奴死傷數十萬!」衛青臉上泛著紅光,雖然那一戰他沒有參與,可是,那是激勵華夏的血戰,一提起就讓人熱血沸騰,緊緊了手中的環首刀:「今天,我們要讓匈奴有來無回!用你們的刀,把匈奴劈成碎片!」

    「漢軍威武!」

    一提起數年前的血戰,漢軍熱血奔湧,眼裡閃著熾烈的戰意,戰意沖天。

    「烏特拉!」侯產兒手中的彎刀對著漢軍一揮,大吼一聲:「殺光漢狗!」

    「烏特拉!」三萬匈奴吼著萬歲聲,對著漢軍衝了過去。

    蹄聲如雷,匈奴如潮,殺聲驚天,匈奴戰意熏天。

    「漢軍威武!」衛青手中的環站首刀對著匈奴一揮,發出耀眼的光芒,怒吼一聲:「殺!」

    「漢軍威武!」沖天的戰號聲響起,一萬漢軍騎兵好似怒潮一般,對著匈奴捲去。

    「烏特拉!」

    「漢軍威武!」

    兩軍還未相接,卻是怒吼沖天,此起彼伏,就跟拉歌似的,誰也不誰,震得天上的浮雲片片碎裂。

    此時此刻,若是從天空中望去的話,一定會非常震憾。漢匈奴兩支軍隊,就像兩朵滔天巨浪,朝著對方撞去。

    兩軍奔馳,濺起的煙塵遮天蔽日,連陽光都透不過。

    這是自長城大戰之後,漢朝與匈奴的第一次交兵。不論是匈奴,還是漢軍,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著長足的進步。

    匈奴自打長城戰敗後,就在向漢人學習,用漢人的兵法來約束軍隊,匈奴不再是自由散漫,有著不錯的軍規軍令,其戰力比起以前強得多。

    而漢朝,立定一心,要擊破匈奴,傾盡全力打造精銳之師。漢軍無論從裝備,還是到訓練,都有了驚人的變化。戰車已經退出了戰鬥序列,騎兵短少的局面完全改觀,裝備提升了幾個檔次,如今漢軍的戰力比起數年前強得太多了。

    這次碰撞,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

    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必然會非常精采!

    周陽、李廣、公孫賀他們打馬出營,睜大眼睛,打量兩軍交戰。

    首先發威的是漢軍,因為漢軍有著射程比弓箭更遠的手弩。一到手弩射程,漢軍的手弩對著匈奴就是萬箭齊發。

    「咻咻!」

    強勁的破空聲響成一片,不計其數的弩矢出現在空中,織成一張密集的矢網,對著匈奴罩去。

    匈奴沒有手弩,必須要經受漢軍手弩的打擊,侯產兒於此點絲毫不意外,眼睛瞪大,打量著戰場。

    他熟悉的那一幕重現了,匈奴中箭後,發現驚天動的慘叫聲,不少匈奴墜馬,不是死,就是傷。

    與以前不同的是,匈奴並沒有驚亂,而陣勢絲毫不見亂象,對著漢軍,潑風般衝去。

    要是在以前,匈奴遭到漢軍手弩的打擊,一定會出現混亂,大喊大叫,甚至有人怯戰,忙著逃命。而現在的匈奴,運用漢朝的兵法約束,陣勢整齊,氣勢如虹。

    於匈奴的表現,侯產兒大是滿意,不住點頭,臉上泛起笑容。

    無論勝與敗,匈奴能有如此進步,難能可貴了。

    「咻咻!」

    破空之聲不絕,漢軍的手弩不斷發威,一張張矢網出現在空中,不停的對著匈奴罩去,匈奴死傷慘重。

    比起數年前的傷亡,匈奴要大些。這在於,匈奴雖有了軍規軍令的約束,可是,他們的裝備沒有跟上,仍是以前的皮甲,無法防禦漢軍的手弩。

    再者,如今漢軍使用的手弩,更加有力,威力更強,遠遠就能發威,匈奴要想傷亡不大都不行。

    儘管傷亡不小,匈奴仍是悍不畏死的衝了過去,氣勢如虹。

    「匈奴長大了!」李廣拈著鬍鬚,微微點頭,大是讚賞。

    匈奴雖然可恨,可是,李廣他們並不會抹煞匈奴的優點。

    「是呀!真的長大了!」周陽於李廣這個比喻大是贊同。

    以前的匈奴,沒有軍規軍令約束,打仗沒有章法。打勝了,一窩蜂的擁上去,打敗了,作鳥獸散,協調配合、陣勢,對於匈奴來說,那是膽小的漢人才有的,他們是天之驕子,不屑用之。

    匈奴的傷亡不可謂不大,並沒有出現象以前那般的混亂,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若是匈奴早就有如此嚴格的號令,長城大戰,漢軍未必能取勝。

    「接下來的弓箭射殺,誰強誰弱?」李廣眼睛一瞇,一臉的期待。

    騎射一直是匈奴的看家本領,這是漢軍的弱點,周陽沒少下功夫。若是漢軍在騎射上也趕上了匈奴,那是一個驚天的成就。

    不僅李廣期待,周陽他們哪一個不期待?眼睛瞪大,目光炯炯,打量著戰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