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東方朔的妙計 文 / 殷揚

    第二十六章東方朔的妙計

    「哼!」劉徹冷哼一聲,打量著東方朔,喝斥道:「有何好笑的?」

    「太子有所不知,東方朔此來,非為西羌,實為大漢。」東方朔笑容一斂,一臉的肅穆。

    「還敢狡辯。」劉徹仍是驚疑不定。

    西羌的使者,一個背叛了祖宗的人,竟然說為了漢朝,誰會信?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周亞夫他們個個驚訝不置,一雙眼睛睜得老大,不住在東方朔身上溜來溜去。

    「太子,東方朔句句實言!」東方朔聲音不高,卻是非常篤定。

    「那你說說,如何為了大漢?」劉徹將信將疑。

    東方朔並沒有說話,而是瞄了主父偃、申公他們一眼。他的意思非常明白,那就是他的話不能他人知曉。劉徹眉頭一挑,道:「說吧,這裡的人都信得過。」

    給太子如此信任,主父偃他們倍感榮幸,不由得挺挺胸脯。

    「還是越少人知曉越好!」東方朔仍是堅持。

    「太子,容臣等告退!」主父偃他們雖然很是好奇,倒也沒有打探秘密的想法。他們深知,該知道的他們自然會知道,不該知道的,絕不打聽。

    「你們先下去吧!」劉徹一揮手,主父偃他們施禮告退。

    「有話,你就說。」劉徹臉色一沉,冷冷的道:「要是說不個所以然來,休怪孤砍了你的腦袋。一個中行說,已經讓大漢吃足了苦頭,要是再出一個,那孤就是瞎了眼。」

    中行說教唆匈奴為禍邊關,死傷無數,讓漢朝窮於應付,一提起這事,劉徹就是恨恨不已,雙拳緊握。

    「諾!」東方朔應一聲,道:「敢問太子,若大漢要收西羌,該當如何?」

    「收西羌?」劉徹眉頭一軒,眼中精光閃爍,差點站起來,死盯著東方朔,問道:「此話怎講?」

    西羌是三大北患中勢力最弱小的一個,是華夏的世仇,積怨千年。由於西羌地處山高林密的青藏高原,要想收西羌,難而又難,比起擊破匈奴更難,還難得多。

    匈奴雖然強橫,畢竟地處大漠之中,漢朝要追入大漠雖然很困難,畢竟可以做到。只要國力雄厚,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就能追到大漠中,給匈奴重重一擊。

    而西羌不同,在山高林密處,道路崎嶇難行,即使漢軍再精銳,要想攻入西羌腹地,幾乎是不可能的。西羌只需要扼險據守,就能保得萬無一失。

    即使漢朝的運氣特別好,打下一兩個險關,也是是無濟於事。因為西羌險關多的是,一條道路上沒有十個險關,八個是跑不掉的。

    東方朔所言,是數千年,從來沒有人說過,乍聽此言,劉徹心頭劇震,心驚不已。

    「西羌雖然弱小,若是據關固守,就是百萬大軍,也是難以施展,要收西羌難而又難,可以說不可能。」東方朔微笑著,道:「若是在下的謀劃實現,西羌就將成為大漢之土。」

    「哦!」劉徹終於坐不住了,站了起來,緊盯著東方朔,問道:「你有何謀劃?」

    「在下的謀劃便是……」東方朔接下來,扼要把他的謀劃說了。

    劉徹耳朵豎得老高,聽得非常認真,沒有漏掉一個字。容東方朔說完,眉頭緊擰著,陷入了沉思。

    「你的謀劃雖好,可是,要想實現,太難。西羌王要怎樣才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劉徹一語問到要害處了。

    「太子勿需擔心。」東方朔淡淡一笑,道:「在下之所以去西羌,便是為了此事。到如今,西羌王對在下信之不疑,若在下從中運籌,西羌王必然上當。」

    「若真如此的話,你就立下不世奇功!」劉徹沉吟著道:「西羌為禍華夏上千年,多少人想收西羌而不可得!若是大漢收了西羌,大漢的功業必將更盛。可是,你要如何讓孤相信你說的是真的呢?軍械倒不是問題,大漢有的是,要多少給多少。一旦這些軍械落到西羌手裡,為禍之烈,比起匈奴猶有過之!」

    匈奴固然強橫,壓著漢朝打了數十年。可是,只要漢朝變強了,還可以報仇雪恨。一旦軍械落到西羌手裡,只有西羌打漢朝的份,漢朝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西羌完全可以打了便跑,漢朝要追都不行,劉徹慮得很深遠。

    謀國得謀萬全,劉徹不能不如此想。

    「太子慮得極是!」東方朔不僅沒有著惱,對劉徹的顧慮,大是讚賞。眉頭一擰,有些無奈的道:「在下人微言輕,名不見經傳,要取得太子信任,著實有些難。」

    只要他報出張辟彊的名號,相信劉徹就會相信他。可是,他不願借助張辟彊的名聲。要不然,他用不著去西羌,隨張辟彊就可以取得高位。

    「有人來了!」東方朔眉頭一挑:「好一個高手!」

    「有人來了?」劉徹有些不解,他可沒有東方朔那樣的耳力,還沒有聽見。

    「稟太子,劇大俠求見。」太監進來稟報。

    「劇大俠?」東方朔一笑,讚道:「怪不得,如此了得!」

    「有請!」劉徹對劇孟這個當世奇俠,極是敬重,忙整理衣衫。

    太監應一聲,出去領劇孟。片時,劇孟快步進來,沖劉徹見禮:「劇孟見過太子!」

    「劇大俠免了。」劉徹一揮手,笑著問道:「劇大俠有何事?」

    「太子,劇某此來,正為東方先生。」劇孟沖東方朔見禮:「見過東方先生!東方先生別來無恙?」

    「東方朔見過劇大俠。」東方朔笑著還禮:「蒙劇大俠問起,東方朔過得還不錯。劇大俠可安好?」

    「你們認識?」劉徹大是驚疑。

    「太子有所不知,東方先生雖然大名不傳於世,可是,據在下所知,東方先生有安邦定國之才。」劇孟大笑不已。

    劇孟很少誇人,他誇讚的人,必是人中龍鳳,劉徹驚疑不已,打量著東方朔,問道:「你是何來頭?」

    「太子,劇孟奉皇上之命,前來與東方先生相見。」劇孟拈著鬍鬚,笑得極是歡暢:「皇上說了,東方先生前來,不能失儀,才遣在下前來迎接。太子,東方先生,請進猗蘭殿見皇上吧。一切,皇上自有定奪。」

    「連父皇都驚動了,這個東方朔來頭很大?」景帝臥病在床,很少過問朝政。除非有特別重大的事情,才交由景帝定奪。東方朔的到來,竟然驚動了景帝,劉徹對東方朔的來頭不得不驚訝。

    三人趕去猗蘭殿,一進猗蘭殿,只見景帝身著皇袍,頭戴通天冠,跪坐在矮几上。景帝的精神不是太好,很是憔悴。

    除非有特別重大的事情,不然的話,景帝都是在軟榻上處理國事,像今天這般穿著很整齊,那是很少有的事情。劉徹大是驚訝,見過禮後問道:「父皇,你怎麼起來了?」

    「東方先生當世大才,朕不得不衣冠相見。」景帝笑著打量東方朔,讚道:「果然是一表人才,氣度非凡,不愧是鬼門傳人。」

    「鬼門?」劉徹眼中掠過一抹疑惑。

    「太子,有些事也該讓你知道了。鬼門的事,等會再說。」景帝沖東方朔道:「東方先生,請坐。」

    「山野之人,東方朔,見過皇上!」東方朔見禮,然後坐了下來。

    接下來,就要商議大事,劇孟告退。

    「東方先生此來,可有以教朕?」景帝笑瞇瞇的打量著東方朔,心情很不錯。

    「皇上言重了,東方朔此來,只有一點愚見,不敢言教。」東方朔謙遜一句,這才直入主題道:「東胡、匈奴、西羌數百年來,一直為禍華夏。西羌雖不如東胡、匈奴那般強橫,對華夏的危禍也是不小,隴西之地深受其苦!」

    「嗯!」景帝微微頷首,很是贊同這話:「三大北患中,以前最強盛的是東胡,如今是匈奴,西羌卻從來沒有強橫過。可是,西羌雖然不強,對華夏的危害卻是極大。與胡人之戰,華夏有攻有守,秦開曾大敗東胡,趙武靈王,蒙恬曾大敗匈奴。唯有這西羌,讓華夏束手,秦始皇也只能把西羌逐出隴西之地,卻不能大敗之。」

    微一停頓,歎口氣道:「這都是因為西羌山高林密,道路崎嶇,不便大軍征伐。東胡已滅,若是大漢再把匈奴擊破,那麼,大漢最大的威脅便是西羌了。要對付西羌,難啊!」

    要對付西羌不是難,是很難。之所以難,並不是征伐之難,而是有力使不上,再強大的實力,再善戰的軍隊,都無能為力。

    「皇上所言極是!」東方朔很是贊成這話:「正是因為如此,在下以為,當趁此之時,把西羌收了,免得為禍華夏。」

    「哦!」景帝很感興趣,問道:「東方先生可有妙計?」

    「妙計不敢,只有一點愚見。」東方朔再次把謀劃說了一篇。

    「妙!妙!妙!」景帝一連用了三個妙字,歡喜得眼睛都瞇到一起了。

    「在下初入西羌,已經取得西羌王的信任。若是大漢再給一批軍械,那麼,西羌對在下就會更加信任,要收西羌就容易多了。」東方朔說出此次來長安的用意。

    「軍械?這不是問題,你要多少給你多少,只要西羌能到河西之地便成。」景帝想都沒想,滿口答允:「你要什麼樣的軍械?」

    「西羌不能煉鐵,連青銅武器都沒有多的,不少兵士還在使用木棒、石塊作武器,不需要給他們鐵兵器,只需要給些青銅武器便可。」對此事,東方朔是深思熟慮的。

    「鐵兵器還是要給些,不能太多,就百十件吧,算是大漢送給西羌王的禮物。」劉徹接過話頭。

    「太子說得對!如此一來,西羌王必然歡喜,對先生更加信任。」景帝很是贊成劉徹的提議。

    西羌缺鐵,鐵兵器對他西羌王來說,比黃金還要珍貴。更別說,還是漢朝打造的,他一定會珍視,對東方朔就會更加信任。

    「太子英明!」東方朔對此議,也是贊同。

    「嗯!」景帝沉思著道:「就算有了我們的軍械,西羌能打過匈奴嗎?」

    「皇上,西羌能不能打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西羌走出大山。」東方朔明亮的眼中精光閃爍,比起九天之上的烈日還要明亮:「就算西羌能打過,我也不能讓他們打勝仗。」

    「為何?」景帝有些不解了。

    「西羌性直,把恩怨看得極重,只有他們打敗了,大漢才有機會。」東方朔點到為止,並沒有明說。

    「東方先生大才,方有如此妙計!」景帝大笑起來,極是歡暢,臉上泛著紅光:「如此一來,西羌必然為大漢所有。東胡、匈奴、西羌,為害華夏的三大北患,全為大漢所收,大漢之強盛,亙古罕見!哈哈!朕無憾也!」

    東胡、匈奴、西羌,這三大邊患,一個王朝只要能處理掉一個,那麼這個王朝就會成為後人頌揚的王朝。漢朝要是把這三大邊患都處理掉了,必然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為後人頌揚。

    歷史上,漢朝正是把這三大邊患都處理掉了,這是漢朝為後人頌揚的原因所在。漢武帝擊破匈奴後,北方最大的威脅解除,漢朝就可以解決東胡和西羌。漢武帝派兵收了遼東之地,設有「平遼將軍」一職。

    那時候,漢武帝收的是遼寧一帶,東北最富饒的地方之一。這裡是東胡的重地,沒有了遼東之地,東胡就大為削弱,成了漢朝的附庸,儘管還沒有正式納入版圖。

    至於收西羌,那是在漢宣帝時候才開始進行。漢武帝雖然擊破了匈奴,卻是國力損耗太大,不得不休兵罷戰,與民休息,下了《棄輪召詔》。這一休息,就是二十多年,漢朝的國力再次恢復到了漢武帝最強盛時期的水準,漢宣平決定征伐四夷,完成漢武帝想做而沒有做的偉業,對西羌大舉用兵。

    名將趙充國,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西羌大舉用兵,還取得巨大成功的名將。從此以後,西北用兵,就成了中國歷史的主旋律,進而有了青海這片土地,再後來,就把西藏也給收了。

    說到底,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儘管有很多人罵漢武帝,卻不能抹煞他對歷史作出的貢獻。

    周陽的到來,扇動蝴蝶的翅膀,歷史發生了改變,收西羌之事,提前好幾十年就在謀劃。

    景帝洗雪了平城之恥,高後之辱,收了百越,平了東胡,取得的功業讓人目眩。若是再把擊破匈奴,平定西羌的基礎打下,那他必然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聖君,即使死了,也沒什麼好遺憾的。

    接下來,三人商議了一陣細節,以及協調配合之事。

    東方朔提出來,漢朝給的軍械,不能一次性全給,要拖下去,今天給一點,明天再給一點,拖他個三五年方才給齊。如此一來,既可以防止西羌突然變強,威脅到漢朝,又能把西羌拴得死死的。

    對這提議,景帝當然沒說的,全部答應了。

    商議完了,景帝派人把東方朔送去館驛歇息。

    「太子,適才你問到鬼門,朕沒給你釋疑,現在就就給你說說,鬼門中事。」景帝打量著劉徹,很是欣喜的道:「鬼門,是戰國名家鬼谷先生創立的學派。」

    「鬼谷先生?」劉徹大是驚訝。鬼谷子是數百年前的人物,儘管早已辭世,卻因為他的名聲太大,仍是為漢人所敬仰。

    鬼谷子一生教出了多少縱橫天下的奇才,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哪一個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哪一個不是縱橫天下的人才?戰國一代,就是鬼谷子的門人縱橫天下的時代,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這些人人才,還僅僅是為人熟知的人才,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人才?

    鬼谷先生辭世後,他留下的學術,多少人在研讀,多少人在運用?韓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就來源於鬼谷子,儘管他是荀子的弟子。

    鬼谷子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他的名氣,在漢朝依然響亮如昔,劉徹乍聽之下,哪能不驚的。

    「鬼門和墨家,是戰國時代的天下顯學,執天下學術之牛耳!」景帝接著解釋:「鬼谷先生與墨子本是好友,卻是各行各的道。鬼谷先生隱居在鬼谷,培養人才,這才有孫臏、龐涓、張儀、蘇秦、商鞅這些縱橫天下的奇才。而墨子卻是建了一座墨家莊園,作為墨家的根基。墨子主張非攻兼愛,廣招門人弟子,不僅個個精通百家之學,還身手了得,除暴安良,扶危濟弱,被贊為『政俠』。」

    微一停頓,道:「戰國之世,政俠出山,轟轟烈烈,四方雲動,列國諸侯側目。如今,政俠雖存,卻不再是以前的政俠,他們只是為千古名世守一方淨土,稱為『萬古堂』。商鞅、孫臏、白起,他們都終老於萬古堂中。」

    「商鞅未車裂?白起未自刎於杜郵?」劉徹的眼睛猛的瞪大了。

    商鞅車裂於咸陽,白起自刎於杜郵,史書記載得明明白白,劉徹乍聞之下,哪能不驚的?

    「不僅商鞅未車裂,白起未自刎於杜郵,就是晁錯也沒死。」景帝的話更加驚人。

    「晁錯沒死?」劉徹駭然不已,猛的跳起來,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難以置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