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三十六章 晁錯出山 文 / 殷揚

    第三十六章晁錯出山

    「怦怦!」

    周陽一顆心直蹦,激動難已。鬼谷子、黑子、商鞅、秦孝公、孫臏、白起、秦惠文王、秦昭王、趙武靈王、秦始皇、漢武帝、漢景帝,哪一個不是大名鼎鼎?他們的真跡若是出現在現代社會,不需要太多,只需要片言隻語,足以引起轟動。

    更別說,墨家集中了這麼多人的真跡,那是寶庫,是老祖宗智慧的珍藏處。任誰處此之情,都會激動難已。

    再瞧劉徹,也是一臉的激動之色,右手緊握成拳。

    「呵呵!」晁錯把二人激動的樣兒看在眼裡,笑道:「在下初來此地時,乍聞此處收藏有這麼多的真跡,你們猜,在下做了什麼?」

    「這個……先生很激動?」周陽猜測著道。

    「激動?」晁錯不住搖頭,笑道:「激動算什麼?在下那是震驚,直接給震呆了。在下當時正在喫茶,手一抖,茶盅砸在地上,摔碎了。在下這一生,摔碎的東西可不多呀。」

    那麼多智者的真跡就在眼前,說激動,還真是不夠,震驚還能說明得了。

    在晁錯的帶領下,三人穿堂過院,來到一座巨大的石洞前,晁錯一指,道:「就在那裡。」

    周陽一瞧,石洞前十幾個墨家弟子當值。這裡是鬼谷先生他們這些智者的真跡所在處,墨家守得嚴,也是情理中事。

    「見過先生。」墨家弟子沖晁錯見禮。

    「打開。」晁錯的揮手。

    「諾!」墨家弟子應一聲,打開門。

    一股清香之氣撲面而來,周陽大是詫異,難道這些智者與眾不同,他們的真跡還會飄香?這也太神異了吧。

    「請進!」晁錯側身相請,周陽也不多說,懷著激動的心情,進了石洞。

    這石洞極是寬大,足以容納數百人。也不知道墨家是怎麼弄的,裡面非常乾燥,地面鋪有青石板,紋理清晰,極是雅致。洞壁砌得很整齊,就連洞底都是處理過的,很是光滑。

    墨家不愧是天下最推崇工算之道的學派,從這山洞就能窺見一斑了。

    洞裡擺放著不少石凳、石架,石架上擺放著石盒,還有幾張石案,正點著熏香,怪不得洞裡香氣迷漫,原來是有熏香的緣故。

    「這是本門最為工整的石洞了。」晁錯為周陽和劉徹介紹起來:「本門房屋多在石洞裡,外人很難窺見,可是,這石洞是歷代大賢真跡的收藏處,本門花費了八十餘年時間,方才打造完畢。這些真跡,不要說數十年,就是數百年,上千年,也能保存完好。」

    這些真跡是不世之珍,是該保存好,墨家花這麼多的心思,那是應該的,周陽點頭讚賞。

    「這是鬼谷先生的真跡。」晃錯指著面前的石架。

    周陽一瞧,只見上面刻有「鬼谷」二字。旁邊的一個石架上,刻有「商鞅」二字。一路瞧下去,每一個石架上都刻有字,孫臏、白起、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趙武靈王、秦始皇、漢文帝、景帝他們的名字都刻在石架上。

    「這些石盒,是為了保存真跡,放在裡面,既能長久保存,又不怕火。」晁錯為周陽和劉徹一一解釋。墨家對這些真跡,還真是下了一番功夫。

    每個石盒,都刻的有字,周陽打開一個刻有「鬼谷」二字的石盒,取出一捆竹簡,入手沉甸甸的,頗有些份量。

    這是鬼谷子的手跡,過去數百年了,依然保存得相當好,沒有缺損,周陽大是驚訝,不得不讚歎,我們祖先在這方面的智慧。

    展開竹簡,一個個籀文映入眼廉,雄奇有力,似欲破空而去一般,周陽忍不住大讚一聲:「好!好字!」

    「鬼谷先生一代奇才,千年難得一見,其學問就像一座令人仰視的豐碑,其字風骨傲然,讓人欽佩。」晁錯一臉的敬仰之色。

    周陽讀起來,這是鬼谷子的代表作《鬼谷子》。主父偃手裡有一部,周陽借來讀過,此時讀來,仍是讓人心神激盪,鬼谷先生不愧是不世出的奇才呀,如此了得。

    一口氣把《鬼谷子》讀完,周陽酣暢淋漓,大是舒暢,把竹簡捆好,放回石盒,笑道:「讀鬼谷先生之書,如醉醇酒,讓人不知時光之過也!」

    「呵呵!」晁錯不住擊掌,讚歎道:「此言極是!此言極是!」想必他也有過類似經歷,要不然,不會如此讚賞了。

    周陽打開一個刻有「星相」的石盒,裡面依然是一捆竹簡,入手沉甸甸的,打開來一瞧,是鬼谷先生的另一代表之作,有關星相的著述。鬼谷子是兩千多年前的奇才,到如今,他的名聲依然很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他的星相之學留傳於世。

    周陽一瞧之下,啞然失笑,那些打著鬼谷先生行騙的相士,真是誤人誤己呀。鬼谷先生這星相之學,哪是什麼算命的學問,純粹就是一篇天文著作,其中有關彗星的記載,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如何利用星星、月亮、雲氣,判斷天氣的陰晴,這與現代天文學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雁門大戰時,周陽利用暴雨限制匈奴的發揮,便是借用了天文之便利。

    周陽看完,搖搖頭,歎道:「二叔祖真是的,到處打著鬼谷先生的旗號,騙吃騙喝,不怕丟鬼谷先生的臉面!」

    「呵呵!」晁錯大笑著調侃一句:「大帥,你不見他整日裡睡覺,他呀,那是心中有愧,方才偷懶的。」

    「哈哈!」周陽大笑起來。

    鬼谷子的著述很多,後世的法家、縱橫家,都因他而起。周陽把法家、縱橫家的著作看了一遍,讚不絕口。法家就不說了,因商鞅而發揚光大,後世還出了韓非這樣的大家。

    縱橫家的著述裡面,主要是說教人訓練口才,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達到目的,這其實是外交家使用的教材。張儀、蘇秦二人不正是學會了他的縱橫之術,成為傑出的外交家嗎?蘇秦合縱,張儀連橫,師兄弟二人縱橫天下,無所遇其敵手,成為千古美談。

    看完鬼谷子的著述,周陽對鬼谷子的欽佩之情達到難以復加的程度。兩千年後,說起鬼谷子,就會油然而生敬意,可是,當讀了他的真跡,方知其才已經到了讓人仰視的地步。可惜的是,鬼谷生先生不逢時,生在戰國大亂之世,惜乎哉!

    緊挨著鬼谷先生的是墨家祖師墨子的著作,周陽走到石架前,打開一個刻有「工」字的石盒,取出一捆竹簡讀了起來。

    一瞧之下,周陽眉頭一挑,右手緊握成拳,入目的便是墨子名垂千古的發現,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中國古代物理學的傑出成就,享譽千古。只可惜,從此以後,在物理理論上,難有與其並肩者。

    再往下看,周陽簡直是蹦起來了,仰天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墨子壯哉!」

    讚揚墨子,就是在讚揚墨家,晁錯倍覺有面子,拈著鬍鬚呵呵直笑,問道:「大帥何以如此讚歎?」

    「先生,你可知墨子此書的價值有多大嗎?你知道有多大嗎?」周陽把竹簡晃晃,道:「此書若是研究精通了,可以改變一個時代。」

    「真的?」晁錯眼裡露出一絲驚訝之色:「祖師善工,在工算之道上難有人及,方有此書問世。只是,數百年來,本門弟子雖多,卻也沒有幾人研讀此書。」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周陽的聲調極高,有些尖細刺耳,一副惋惜之慨。

    不是周陽大驚小怪,實在是墨子在物理學上取得的成就實在是太驚人了,小孔成像不過是他所取得成就的一小部分。

    墨子在這部書裡提出了槓桿原理,雖然沒有後世那般精闢深入,卻得出了利用好這一術法,可以省很多力氣。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墨子就在深入研究槓桿原理了,這是何等的驚人?

    這還不算,在槓桿原理後面,墨子接著在闡述螺紋。墨子說用榫頭不夠結實,器物應該用螺紋來聯結。

    累紋有多重要,不言自明的,雖然並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若是沒有螺紋,我們的生活舒適度會降低許多,別的不說,自來水管上有螺紋吧?要是沒有螺紋,沒有自來水管,日常用水就得像古人一般,去汲水,而不是現代社會擰擰水龍頭便成了。

    讓周陽非常遺憾的是,墨子儘管提出了這個構想,卻是沒有找到製造出螺紋的辦法。螺紋到唐朝才出現,不是我們的祖先不知道螺紋的好處,而是無法做出來。

    儘管墨子只是停留在初級階段,可是,在戰國時代他就能提出來,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足以名垂千古。

    螺紋之後,墨子還著述了滑輪。當然,限於墨子所在的時代,他所研究的滑輪,並不是我們現代這樣的滑輪,而是用木頭造出來的,據墨子測算,使用動滑輪組,可以省很多力,可以吊起重物。

    墨家總院的修建,便大量使用了動滑輪組和槓桿原理,要不然,以一個學派建出一座城堡,那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別人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周陽還能不知道嗎?這完全可以編寫一部初中物理教材了,要是以此為據,培養出一批人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物理學必將在漢朝大放異彩。

    「呼呼!」周陽激動難已,問道:「先生,墨家弟子們可願下山?」

    「這個……大帥,你就別打他們的主意了。」晁錯明白周陽的心思,笑著道:「他們在這裡,比在朝為官更加逍遙自在,就是皇上也是拿他們沒辦法。」

    墨家總院因為墨子的關係,成為自戰國時代以後工算學的聖殿,這些精於此道的弟子,對此極是看重,要他們離開墨家總院,真是難上加難。

    「沒關係,我自有辦法讓他們下山。」周陽信心十足,他們喜歡工算之道,就算他們再了得,還不信周陽這個現代人會輸給他們嗎?

    別的不說,光是周陽知道的理論就比他們知道的多得多,就不信,治不了他們。

    晁錯哪裡相信周陽,要說周陽打仗厲害,晁錯是無條件信任,要說在此事上能有辦法,他是不信的。

    「姐夫,姐夫,你快瞧,這個白起,他是將軍,還是農夫呀?」劉徹捧著一捆竹簡,來到周陽面前,遞給周陽道:「他說的,似乎有些道理。什麼嫁接,什麼保護枝幹,似乎不錯。姐夫,你瞧瞧,是不是?」

    「哦!」周陽的興趣給提了起來,接過竹簡一瞧,差點笑出聲來。

    這個白起,和周亞夫是一類人,用筆如使劍,這字實在是不怎麼樣,難看之極,非常難看。可是,再細瞧其內容,周陽不由得給深深吸引住了。

    竹簡中記述的是白起在墨家總院對果樹的研究,其中有嫁接之術,還要求在天冷的時候,把枝幹包裹起來,這樣有利於保護果木,不致於凍死。嫁接之術很精細,各種細節都有提到,包括存活率都寫出來了。

    「天啊!」周陽一拍額頭,笑道:「白起入錯行了,他不該當將軍,應該當農夫,去灌園,說不定會更有成就。」

    白起的嫁接之術,不亞於現代社會的嫁接之術,非常有用,周陽笑道:「太子,把這書帶給趙過,要他試過之後,推廣開去。真要如此的話,大漢就有更多的桑樹,更多的蠶,更多的絲綢錦緞。」

    這嫁接之術一旦推廣開,漢朝的蠶桑就會更多,享譽千古的「絲綢之路」會更加繁榮。

    「這只是對果樹有用,對桑樹有用嗎?」晁錯很是懷疑。

    「有沒有用,趙過試過就知道了。」以周陽的眼光來看,這嫁接之術,絕對沒問題。只是,他不能把話說死。

    「我就帶回去,交給趙過處置。」劉徹對周陽極是信服。

    「太子若要,我這就令人謄寫。」真本是不可能帶出墨家總院的,只能帶個副本出去。對這安排,劉徹也無異議。

    接下來的日子,周陽就在此室中讀書,遍閱典籍。周陽興奮不已,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窩在這裡讀書,勤奮用功,比起「趕考」還甚三分。

    劉徹也是窩在這裡讀書,每當讀到好文章,就要與周陽探討一番。

    一連三天過去,周陽把這裡的典籍讀完了。周陽收穫頗豐,其眼界從來沒有如此開闊過,對時代的瞭解,從來沒有如此清晰過。雖然周陽比起古人多了兩千年的文明,可是,鬼谷子他們畢竟是中國歷史上久享大名的智者奇才,他們的觀點看法見解,誰也不敢忽視,要周陽不進步都不行。

    怪不得景帝要他放下軍務,趕來此地,看來景帝當年來此處,也是獲益良多。

    最讓周陽興奮的是,墨家不愧是當時的工算聖殿,他發現了少科技著述,雖然還很粗淺。可是,在當時,能有如此成就,已經相當驚人了。若是能去蕪存精,編成教材,就可以拿來培養人才了,根本就用不著再去費心思另編教材。

    「先生,可想好了?」周陽搖搖酸疼的脖子,打量著拿著一描金匣子進來的晁錯問道。

    「擊破匈奴,正其時矣,在下願為此而盡一份心力!」晁錯終於答應出山了。

    「太好了!先生出山,頂得上十萬大軍,擊破匈奴的勝算又大了許多。」周陽大是欣慰,晁錯是一位大才,別的不說,有他來幫著處理政務,就可以減輕很多負擔。

    「大帥,這裡面還有一部奇書,卻一直沒有放在這裡。」晁錯把匣子遞到周陽手裡,道:「大帥,你瞧瞧。」

    「哦!」能得晁錯如此看重的書,定然非同小可,周陽鄭而重之的接過,打開匣子,取出竹簡,眉頭一擰:「計然策?」

    這個名字有些陌生,思索起來。

    「計然是一個人名,個才智之士,可是,其名卻不顯,世人多不知。」晁錯笑著為周陽解釋,道:「可是,計然有一個弟子,卻是大名鼎鼎,那就是范蠡。」

    「范蠡?」周陽還真是意外,這個計然竟然是范蠡的老師,看來此人非同小可。收拾起心神,開始閱讀起來。

    不看則已,一看之下,周陽再次震驚了,眼睛瞪得滾圓,打量著竹簡,嘴巴張得老大,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個計然,真是天縱之才呀!」周陽久久之後,大聲稱讚起來。

    「可以這麼說吧!」晁錯微微頷首,又有些不在意的道:「計然之學,自其問世以來,便飽受爭議,有人稱讚,有人詆毀。戰國之初,魏國有一個大商家叫白圭,他習計然之學,家致巨富,最後入仕,做了魏國丞相。他以計然之學治理魏國,魏國的國力雄厚,可是,他當政之時,魏國官貪吏虐,貪腐成風,魏國衰敗從此始,後世之人多譏之。」

    「一個國家的衰敗,關計然書屁事!」一向文明的周陽爆粗口了:「計然書只是活絡商業,使國家積累更多的錢財,至於國家的**與否,那是當政者的才具問題,這有鳥的相干。」

    「呃!」晁錯嘴裡發出一陣磨牙聲,他說什麼也是想不到,周陽竟然會爆粗口,而且火氣似乎還不小。

    計然書,主要是闡釋商業的重要性,要如何讓國家商業發達,貿易興旺。商業搞活了,就可以給國家增加很多稅收,百姓的生活就會更好,和**有什麼關係?

    根本就是兩碼子不相干的事情,風馬牛不相及,竟然給扯到一起去了。

    計然書重在商業,是一部不錯的經濟學書籍。要是周陽瞭解經濟學的話,還會把計然書歸入重商主義的經濟學說。

    現代資本主義就是由重商主義發展起來的。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計然就提出了如此觀點,那是非常驚人的,周陽看著竹簡上的字句,震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