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五十章 一言而決 文 / 殷揚

    第五十章一言而決

    破擊匈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深遠。若不是漢武帝擊破匈奴,漢朝沒有辦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征伐四夷,那麼現在的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東北之地,還有青藏高原,新疆都不會歸入版土。

    漢武帝擊破匈奴一事,就是在兩千年後的現代社會,一提起這事,仍然讓人熱血如沸,讓人心神激盪。

    在這一時期,有不少輝煌的壯歌與傳奇流傳於世,激勵後人。諸如衛青創造的「單于夜遁逃」,霍去病創造的「封狼居胥」,還有霍去病的豪言「匈奴不滅,無以家為」。後人一提起這些熱血傳奇,就會心潮澎湃,熱血奔湧。

    而破擊匈奴之事,由周陽來決斷,得由周陽一言而決,這是何等的幸事?

    這是何等的讓人激動?

    周陽一顆心怦怦直跳,雙眼中精光四射,緊緊握著拳頭,努力克制自己激動的心情。

    來到漢朝,讓周陽激動,讓周陽熱血奔湧的事兒不少,可是,就沒有一件能讓周陽如此激動。匈奴一破,千古傳奇必將流傳於世,後人提起此事,一定會說上一句「破擊匈奴,周陽一言而決」。

    張辟彊、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晁錯他們看著周陽的目光,流滿了艷慕之色。

    不是他們心眼小,想搶功勞,實在是這太幸運了。

    從盤古開天地以來,華夏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一言而決定一個民族存在與否的事情,就這麼一回。在此之前,不乏明君聖王,三王五帝、秦始皇、尹伊、周公,這些倍受後人讚揚的偉大人物,他們也沒有這份幸運啊。

    人生如此,夫復何憾?

    任誰處此之情,都會艷慕,恨不得那是由自己來說。

    這些人中,就周亞夫和晁錯心情最是複雜。

    晁錯「死而復生」,再次參與如此軍國大事,了卻畢生心願,即使死了,他也沒有遺憾。回想當初,他輔佐景帝時,雖是以擊破匈奴為宏願,可是,那時的他,非常明白,擊破匈奴相當遙遠,如今,就在周陽一語間,他有恍如隔世之感。

    周亞夫本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若是沒有周陽,他很可能馳騁在疆場上,參與擊破匈奴一戰。可是,由於周陽的存在,他沒有這機會,給景帝駕崩之前罷黜了,還是永不敘用。

    當良機降臨時,他能不惋惜嗎?

    細細一想,這是周陽來決定匈奴的命運,父子一體,周陽是他的兒子,周陽的幸運就是他的幸運,又是欣慰無已,忍不住拈著鬍鬚,微笑不已。

    「呼!」周陽吸口涼氣,努力平復心神,大聲道:「兵法有雲,未慮勝,先慮敗,先來說說致敗之因!」

    「嗯!」劉徹、張辟彊、申公、主父偃他們不住點頭,大是讚賞周陽這話。

    「這就是大帥能打勝仗的原因吧!」張辟彊暢笑一聲,讚揚:「慮事萬全,方有必勝之事!」

    周陽微微一笑,道:「我們的致敗之因,主要有幾個。一是,先帝駕崩,將士們處於悲痛中,軍心不穩,士氣不高。二叔祖已經說過了,單于此舉,必然激起將士們的必死之心,必然奮起破擊匈奴,這是哀兵必勝,這不是問題。」

    哀兵是最可怕的,因為人人懷有必死之心,會拚命。有此一點,軍心士氣自然會恢復。

    「其二,就是天時了。」周陽接著剖析,道:「眼下正是嚴寒之季,不宜於用兵,自古以來,就有冬不用兵的古訓。天寒地凍,冰天雪地,將士們行軍非常困難,補給亦困難。匈奴性喜寒冷,不耐熱,若是在炎夏之季交兵,匈奴會苦不堪言。在如此地凍三尺的時節廝殺,匈奴是如魚得水,歡快異常,他們一分戰力,會發揮出兩分。」

    匈奴生長在大漠之上,對嚴寒的抵抗能力遠比漢軍高,高得多。很有可能,漢軍將士們已經凍得受不了,他們還正歡暢著呢。

    適應氣候,這是致勝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這點上,強弱不成比例。

    「是啊!」劉徹微微頷首:「匈奴別的不行,唯獨對酷寒格外歡喜,大漢此處不如矣!」

    周陽微微點頭,往下剖析:「其三,便是地利了。大漢此次出兵,必要深入匈奴腹地。對地形的瞭解上,遠遠不如匈奴。若是不在嚴寒時節,可以通過偵察來彌補,可是,眼下冰天雪地,要偵察得很詳細,太難,太難!」

    「有此三點,足以致敗了。」劉徹臉色凝重,問道:「勝算又是幾何?」

    「至於勝算,不在於人和,而是在於大漢先進的文明,發達的技藝,還有出其不意的用兵!」周陽一口氣說出漢朝的優勢。

    「說詳細點。」劉徹身子前傾,耳朵豎得老高,聽得很仔細。

    「諾!」周陽應一聲,大聲道:「單于此次大舉南下,必然激起華夏男兒奮起抵抗,這是人和。可是,大漢有人和,匈奴也有人和之利。原因不在於別的,而是在於,自從長城大戰以來,匈奴在大漢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吃敗仗,損失慘重,一提起大漢之名,匈奴就會為之變色。」

    「呵呵!」李廣、程不識二位親身參與當年的長城大戰,一聞是言,不由得暢笑起來。

    「這些年來,匈奴無時無刻不在盼著滋擾大漢,擄掠金帛子女,重續以前的輝煌。」周陽的聲音越來越高:「我料想,單于的命令一傳下,匈奴不論在哪裡,不論天氣有多嚴寒,他們必然會趕往龍城,他們是盼不得馬上把大漢當作他們的倉庫,予取予求。有此一條,足以令匈奴士氣高昂,戰意熾烈!」

    對勝利的渴望,往往會激起一支軍隊無窮的鬥志。景帝駕崩,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要匈奴不士氣高昂都不行。

    匈奴的士氣不僅高昂,還會爆棚,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若問匈奴什麼時間的士氣最是高昂,就是眼下時刻!」周陽擲地有聲的得出了結論:「是以,人和對於大漢與匈奴,都有這種便利,很難說誰更佔優。」

    「有理!很有理!」一眾人不住擊掌讚賞。

    周陽右手緊了緊:「至於先進的文明,發達的技藝,這是大漢最大的優勢。匈奴只會盤馬彎弓,造不出銳利的武器,更不可能打造出一支裝備精良的大軍。在大漢的陌刀、強弩面前,匈奴自歎不如。」

    略一停頓,道:「僅此一點,此次大戰,大漢便有四成勝算。」

    在戰場上,要靠真刀真槍來廝殺,誰的裝備更精良誰就佔有優勢。實力決定戰爭的勝負,在裝備上,是匈奴永遠的痛,永遠造不出漢朝那樣精良的裝備。

    「單于一定會以為,大漢國喪期間,不會出兵,即使出兵,也是很少,不會大舉出兵,只要我們不使消息洩露,一定會打單于一個措手不及。」周陽的聲音陡轉高亢,道:「等單于發現大漢大舉出兵後,已經晚了,那麼,我們就有七成勝算。」

    「七成?不低了!」劉徹明亮的眼睛中精光閃爍:「既然如此,那便開戰吧!」

    「諾!」眾人轟然相應。

    周陽更是激動的晃了晃拳頭。單于此次出動六十萬大軍南下,是傾國之兵,換句話說,這是給匈奴的最後一擊。若是取得勝利,匈奴的命運也就決定了。匈奴,這個強橫的遊牧民族,很可能像歷史上一樣,給封在歷史中,永遠的消亡!

    「姐夫,你準備怎麼打?」劉徹站起身,緩緩踱步,不住揮著拳頭,他很激動。他剛剛登基,就遇到如此大戰,既讓他氣憤,也讓他激動。如此大戰,人一輩子能有幾次遇上?

    「是呀!大帥打算如何用兵?」張辟彊他們扭頭看著周陽,詢問一句。

    有了成算還不行,緊要的是如何用兵了,這才是最重要的,眾人非常關心。

    「大帥,單于遲早是要來的,我們就在邊境之地迎擊便是。」李廣拈著鬍鬚,開始出主意:「如此做的好處,便是不讓將士們受那酷寒之苦!」

    「是呀!末將也贊同!」程不識附和一句。

    大漠苦寒,如今這時節,大漠有多冷,李廣、程不識他們這些邊關再清楚不過了。深入大漠的話,漢軍將士給凍掉耳朵、手指不是問題,活活凍死也不驚奇。

    與其受那酷寒之苦,還不如在邊關迎擊,漢軍依托城池之利,立於不敗之地了。

    張辟彊眉頭一挑,眼中精光一閃,沒有說話,只是打量著周陽。

    「二位的想法甚好,可是,我不打算這樣打。」周陽一語否決了:「我是想,還是去龍城找單于,比較好!」

    「直搗龍城?」這四個字,不知道說過多少回,就沒有這次如此讓人震憾,上自劉徹,下至李廣、程不識他們,個個睜大了眼睛,一臉的吃驚之色。

    直搗龍城,一直是漢人常說的一句話,每當說出之時,必然是熱血奔湧,心神激盪,讓他們吃驚之事,僅此一回。

    要知道,龍城在大漠深處,離漢境千多里路程。要是在春暖花開時節,直搗龍城,他們不會有任何驚訝之情。這可是在冰天雪地的嚴寒時節,數十萬漢軍深入大漠,直搗龍城,其難度大得太多,要想他們不驚訝都不行。

    「我是想,只有直搗龍城,才會有最大的戰果!」周陽的聲音有些高:「當然,如此做的代價會大得多,困難會大得多!」

    「嗯!」張辟彊略一沉吟道:「在冰天雪地裡直搗龍城,困難非常大,代價也很大,可是,戰果是最大的!六十萬匈奴大軍全部集結在這裡,若是大漢之軍突然出現,足以把匈奴全殲。若是離開了龍城,匈奴就會分散在上千里戰線上,大漢要想全殲,難而又難!」

    按照兵法,六十萬大軍不可能放到一個城下,應該分散在上千里戰線上,對漢朝同時發起進攻。若是軍臣單于把六十萬大軍集中在一起,對漢朝一座城池發動進攻的話,那他的腦袋就是給門夾了。稍懂兵法之人,都會明白這點,更別說軍臣單于這個精通韜略的精明人了,他肯定不會犯這種錯誤。

    匈奴一旦分散,擊破之很簡單,難度驟然減少很多。可是,要想全殲匈奴,難度卻又增大了許多。一旦有一支匈奴吃了敗仗,其他的匈奴軍隊就會逃跑,漢軍要想追擊,非常困難。

    要想把匈奴全殲,龍城是最佳的地點。六十萬匈奴集中在這裡,漢軍突然趕到,大打出手,匈奴很可能全軍覆沒。一旦這六十萬匈奴給全殲了,匈奴就會如李廣所說,得從娘肚子裡重新來過。

    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龍城才是最佳攻擊地點!

    在座眾人都是明悟之人,給張辟彊一語點醒,不住點頭,讚賞不已:「大帥眼光獨到!」

    「龍城的確是最好的攻擊地點,可是,趕到龍城後,大軍還能有多少戰力?」劉徹明亮的眼睛盯著周陽,問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在龍城與匈奴決戰,這的確是最好的構想。可是,若是漢軍趕到龍城後,已經精疲力竭,沒有多少戰力了,面對六十萬匈奴,很可能不能打勝仗,甚至有可能打敗仗。

    趕到龍城不能打勝仗,不如把匈奴放到邊關來打。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的落到周陽身上了,靜等他的回答。

    「趕到龍城,最大的挑戰便是嚴寒和補給。」周陽一臉的肅穆:「將士們行軍,要保暖,不能受凍。這事,朝廷早就在研究,到如今,已經有了不錯的進展,正好可以用上。」

    平城之圍後,劉邦雖然改弦易轍,行「和親」之策,卻並沒有放棄報復匈奴的想法,調集了不少人手,進行秘密準備。其中就有一項,如何讓將士們在大漠的酷寒中不受凍,不給凍傷。也由此可以看出劉邦雄心勃勃,要想把匈奴徹底解決。

    數十年下來,漢朝製造出了一種衣衫,穿在身上很暖和,也很方便。當然,並不是保暖衣。對這衣衫,周陽大是驚訝,我們祖先的智慧總是那麼讓人震憾。

    「哦!」劉徹猛的想起此事,雙眼中精光閃爍:「造出了多少?」

    「稟皇上,已經造出了數十萬件。」主父偃恭敬的回答:「攻打河套之地,是破擊匈奴的穩妥之策。可是,若是戰機出現,大軍不能出動,豈不可惜?先帝早就下旨,造了數十萬件備著。」

    「太好了!」劉徹興奮的一握拳:「有了這衣衫,將士們就不懼嚴寒了!」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衣衫,周陽才敢做出直搗龍城的決定。

    「至於補給,主要的困難在於馬匹的草料。」周陽臉色凝重:「人吃的,有乾糧,可存放二十天以上,這不是問題。難在戰馬的草料,在大漠中行軍,冰天雪地裡,不可能找得到草料。保證馬力,是此戰勝敗的緊要處!」

    對於戰爭來說,馬力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若是不能保證馬力,即使漢軍趕到龍城,也不能發起衝鋒,威力大損。

    「大帥如何解決這一天大的難題?」晁錯問道,臉色凝重之極。

    這是決定性的問題,眾人的目光又聚集在周陽身上了。

    「這個問題,我們得向匈奴學習,用匈奴的辦法來解決。」

    周陽扳著手指頭,開始算賬了:「漢境離龍城,千多里路程,若是在春暖花開之季,騎兵三四天就能趕到。在冰天雪地裡行軍,時間會長些,差不多要五六天時間。我是想,所有人帶上八天的乾糧,足以趕到龍城了。只要到了龍城,不用愁沒吃的,匈奴會為我們烤好羊肉、煨好馬奶子,只要打敗了匈奴,就有吃有喝了。」

    匈奴六十萬大軍集結在龍城,還有不計其數的牧民,龍城的牛羊、草料多不勝數,只要漢軍能打敗匈奴,要什麼有什麼。

    「嗯!」眾人不住點頭,大是讚賞。

    「這就會節約十天的乾糧,可以多帶十幾斤馬料。」周陽扳著手指頭,道:「此次進軍,不帶草料,全帶上等精谷,還有雞蛋。行軍途中,用精谷拌雞蛋餵養戰馬,既減輕了行軍的負擔,又能保證馬力,這就是匈奴的辦法。」

    對馬的研究,匈奴很是獨到。一般來說,到了秋高草黃季節,戰馬才會上膘,馬力最強,匈奴的戰力也就最強。可是,這受限於季節性,匈奴不甘心,就研究出了用上等精谷拌雞蛋餵養戰馬的辦法。

    只要有雞蛋,只要有精谷,戰馬可以一年四季都是膘肥體壯,馬力充沛,戰力極強。

    匈奴雖然研究出了這辦法,卻不適合匈奴。因為匈奴是遊牧民族,只會用弓箭,不會用農具,不會耕種,缺乏上等精谷。

    「呵呵!」眾人發出一陣暢笑聲。

    「大漢什麼都不多,唯獨這精谷有的是!」劉徹激動的一晃拳頭,大聲暢笑起來:「這是匈奴的法子,可是,匈奴沒有精谷,大漢就用匈奴的法子來打敗匈奴吧!哈哈!」

    「哈哈!」眾人跟著大笑。

    有了這兩條,漢軍趕到龍城,戰力就不會下降,以漢軍強悍的戰力,六十萬匈奴哪裡抵擋得住,勝利可期!

    要是把這六十萬匈奴給幹掉了,匈奴也就不再是強橫的匈奴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