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五十九章 不破匈奴,誓不還! 文 / 殷揚

    第五十九章不破匈奴,誓不還!

    天空陰霾,冷如彎刀的寒風呼嘯而過,捲起片片雪花,漫空飛舞,頗為壯觀。

    雁門城外,一片冰雪的世界,積雪盈尺,一腳下去,就是一個深深的腳印。

    儘管寒風呼嘯,吹在臉上,猶如刀子在刮面般的生疼,卻是阻擋不住百姓的熱情,因為他們盼望已久的直搗龍城終於到來了!

    直搗龍城,這話說了上千年,就從來沒有真正實施過,如今,漢軍就要實施這一激動人心的計劃。消息一傳開,雁門百姓無論在做什麼,都會扔下手中的活計,蜂擁而來,沒多久功夫,雁門城外就是人頭攢動,為激動的百姓填滿。

    此時此刻,百姓激動難已,有人喜極而泣,有人歡呼雀躍,有人高聲吶喊……用各種各樣的舉動與表情,來表達他們難以言喻的喜悅與激動!

    「隆隆!」

    如雷般的蹄聲響起,只見一道流暢的水線出現在視野裡,遠處一片湧動的浪潮,不計其數的戰馬奔馳而來。

    「哇!好多的戰馬!」

    「好神駿的駿馬!」

    引得圍觀的百姓齊聲驚呼。

    漢軍這次要出動二十五萬大軍,人手三匹戰馬,光是戰馬就要七十五萬匹。這是一個龐大得讓人震憾的數字,若是在數年前,漢朝無論如何是拿不出如許多的戰馬。如今的漢朝,卻是輕易能拿出來。

    數年前的大戰,漢軍繳獲了不計其數的戰馬,足以裝備數十萬大軍。再有漢朝極力推廣馬政,大量馴養戰馬,有漢朝雄厚的科技實力支撐,漢朝戰馬數量激增。

    七十五萬匹戰馬,再加上二十五萬大軍,就是整整一百萬人馬,雁門城雖是北方重鎮,佔地極廣,也是不可能塞得下如此之多的人馬。是以,周陽把漢軍和戰馬分在各處,只不過,雁門駐軍最多罷了。

    如今,到了出發的時刻,分處各地的漢軍自然是要集中到雁門城下,參與誓師,然後在周陽的統率下,直奔龍城!

    漢軍早就按照周陽的部署,集結在雁門城外以及周邊地區,此時奉命趕來罷了。

    「隆隆!」

    百姓的驚呼聲還未了,又一隊漢軍趕到。

    一隊接一隊的漢軍趕到,一撥接一撥的戰馬到達,集結在城外的人馬越來越多。人馬雖多,卻是絲毫不見亂象,秩序井然,很快就列成陣勢。

    沒多久時間,雁門城外,一片兵的海洋。若是從空中望去的話,只見數十里方圓全部為漢軍人馬填滿,人頭攢動,馬聲嘶鳴,一派肅殺之氣!

    周陽騎在追風駒上,打量著漢軍陣勢,心頭震撼無已。

    這可是整整一百萬人馬,別的不說,光是這場面就足夠震憾人心的!

    面對百萬人馬,方知個人之渺小,渺小得就如沙灘上的一粒沙,可以忽略不計。

    「律律!」追風駒似是感受到了周陽的興奮之意,忍不住引頸長嘶一聲,聲音雄壯嘹亮,直上雲霄。

    「律律!」

    萬馬齊鳴,與之相和。這可是七十五萬匹戰馬一齊長嘶,那是何等的雄壯,何等的富有震憾力。就如千個萬個焦雷轟鳴一般,震得人耳鼓嗡嗡直響。

    這場面太振奮人心了,太提氣了,將士們齊聲怒吼:「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戰號沖天,響徹雲霄,震得大地都在顫抖,一派人歡馬嘶的戰場景象躍然而出。

    「呼!呼!」

    周陽連吸涼氣,好不容易,方才平復激盪的心情,沸騰的熱血稍稍冷卻。

    就在驚天動的怒吼聲中,周陽右臂上舉,怒吼聲好像給剪刀剪斷似的,戛然而止,將士們知道,他們敬愛的周大帥要進行戰前訓話了。

    周陽是打出來的名將,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一刀一槍打出來的,這種人最容易得到將士們的愛戴,周陽要訓話,他們自然是豎起耳朵傾聽了。

    「弟兄們……」

    周陽的話語具有穿雲裂帛的威力,迴響在將士們的耳邊:「你們腳下這片土地,埋葬了不計其數的匈奴!七年前,我們在這裡,與匈奴有過生死之戰!匈奴單于的本部精銳,就是在這裡,就是在你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戰死無數!」

    數年前的那一戰,雖然過去了整整七年。可是,一回想起這事,就如發生在昨天似的,歷歷在目,清晰異常。

    這些漢軍中,就有不少人參與那一戰,他們一聽這話,無不是熱血奔湧,再也忍不住了,齊聲吶喊:「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當年那一戰,漢軍的戰號就是在雁門城下響徹雲霄,將士們就是吼著戰號與匈奴進行殊死搏鬥,用鮮血和性命換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

    圍觀的百姓揮著胳膊,大聲怒吼,更增威勢。

    戰號聲響了足足一盞茶時分,才在周陽的再三示意下停歇下來,周陽接著訓話:「那時節,我們要騎兵沒騎兵,要強弩沒強弩,要手弩沒手弩,要長矛沒長矛,可我們有著一腔熱血,有高昂的鬥志,有復仇的決心!我們用二十萬大軍,打敗了匈奴五十萬大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漢軍威武!」

    不等周陽說完,又是沖天的戰號聲響起,直上雲霄。那一戰,是將士們的得意之作,足以自豪一輩子,不,十輩子!

    「匈奴雖然敗了,可是,亡我之心不死!」周陽右手高高舉起,狠狠劈下,猶如驚雷閃電劃過長空,威勢不凡,聲音尖細高亢,很是刺耳:「先帝屍骨未寒,剛剛駕崩,還未下葬,單于就糾集了六十萬大軍於龍城,要來攻打大漢,不讓先帝下葬,你們能忍容嗎?」

    景帝是明君,是聖君,在將士們心目中有著神聖的地位,凜然不可侵犯,單于不讓景帝下葬,那就是對將士們的侮辱,是對將士們的挑釁,這是恥辱,前所未有的恥辱!

    一股強烈的屈辱感充斥在將士們的心間,爆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吼聲:「不能!不能!不能!」將士們揮著環首刀,憤怒的吼聲直上雲霄,百里皆聞!

    將士們眼裡閃著野獸般的嗜血光芒,臉上全是氣憤之色,無不是欲與匈奴決一死戰!

    「皇上命令我們,直搗龍城,擊破匈奴,殺死匈奴,用匈奴的人頭祭祀先帝!」

    周陽猛的拔出彎刀,手腕一振,一個漂亮的刀花出現,大吼一聲:「大漢的好兒郎們,用你們手中的環首刀,砍下匈奴的頭顱,殺死匈奴,活捉單于!讓單于跪在先帝的墳前懺悔!懺悔他做的錯事!」

    「活捉單于!」

    「活捉單于!」

    軍臣單于趁景帝駕崩之際率軍南下,這是侮辱,這是挑釁,不能容忍。若是能活捉軍臣單于,要他跪在景帝墳前懺悔,這是對景帝的最好安慰,這是最好的復仇方式,將士們的熱血再一次沸騰了,無不是使出吃奶的力氣,大聲怒吼起來。

    真要把單于給活捉了,命令他跪在景帝墳前,那是何等的完美,那是何等的激動人心,百姓哪裡還能忍耐,無不是怒吼出聲,與漢軍的怒吼聲相呼應。

    良久之後,怒吼聲方才停歇下來,周陽接著訓話:「皇上說了,我們凱旋之時,便是先帝下葬之期!我們要以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勝仗,為先帝舉辦一場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從未有過的葬禮!」

    「先帝萬歲!」

    「皇上萬歲!」

    真要如此下葬的話,那就是完美,將士們發自內心贊成,齊聲歡呼起來。

    「弟兄們:看看你們的胯下,是神駿的戰馬!看看你們的腰間,是明亮的環首刀!再看看你們身上的盔甲,鐵兜鍪上的鳥羽搖曳多姿!」

    周陽大聲怒吼,氣勢如虹,吼聲振奮人心:「我們有沉重的陌刀,有威力無窮的強弩,有閃亮的環首刀,有強勁的手弩,有明晃晃的長矛,若是我們打不敗匈奴,枉為漢家兒郎!弟兄們:不破匈奴,誓不還!」

    陌刀、強弩、環首刀、手弩、長矛、新式盔甲、神駿的戰馬,無一不是讓漢軍將士引以自豪的裝備,無一不是他們的優勢,這與當年相比,漢軍是「鳥槍換炮」,截然不同了。有如此之多的優勢,若是漢軍還不能擊破匈奴,真的是枉為男兒漢,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都沒有臉面再活在世上了。

    周陽這句誓言「不破匈奴,誓不還」,說到將士們的心坎上了,無不是扯起嗓子,大聲怒吼:「不破匈奴,誓不還!」

    「不破匈奴,誓不還!」

    雄壯豪邁的誓言,迴盪在天地間,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將士們拔出環首刀,高舉在頭上,奮力的揮動,以此表明他們擊破匈奴的決心!

    「不破匈奴,誓不還!」

    「嗚嗚!」

    百姓的激動之情難以言喻,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是難以盡述,無不是揮著胳膊,大聲怒吼。

    在怒吼聲中,不時抹著眼淚,發出嗚嗚的哭聲,這是喜極而泣!

    聽著將士們的怒吼聲,感受著將士們沖天的戰意,周陽心神激盪,從來沒有如此激動過!熱血奔湧,眼中淚水滾來滾去,揮著胳膊,拚命的大吼起來。

    直到過了許久,周陽激動的心神方才稍稍平復,周陽雙手下壓,示意將士們停歇下來。此時此刻,將士們的激動之情不在周陽之下,只盼著永遠怒吼下去。周陽再三示意後,他們方才停止怒吼。

    「祭旗!」

    這次,周陽沒有再進行訓話,而是右手高高舉起,重重揮下,大聲下令,要進行誓師大會的最後最重要的一項:祭旗!

    「咚咚!」

    激奮的戰鼓聲響起,驚天動地,催人奮進,讓人熱血沸騰。

    程不識騎在駿馬上,手持一桿紅色的「漢」字旗,策馬而來。

    這面漢字旗在風中漫卷,舒展如畫,發出響亮的獵獵聲。

    來到周陽面前,程不識雙手擎旗,遞給周陽。周陽伸手接過來,用力一揮,旗幟發出「呼呼」的勁響,惹得圍觀的百姓發出陣陣尖叫,將士們再次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大漢萬歲!」

    周陽舞動旗幟,過了一會,這才停歇下來。

    在李廣的帶領下,一隊兵士抬著豬牛羊三牲之物,來到近前,擺放在地上。

    豬叫哼哼,羊聲咩咩,牛吼哞哞,似在哀求似的,不住掙扎。

    李廣飛身下馬,拔出腰間的環首刀,高舉在手裡,緊盯著周陽。周陽把手中的旗幟前舉,遞到豬頭前。李廣手中的環首刀一揮,一道匹練般的刀光閃過,一篷鮮血飛濺,一顆豬頭滾出老遠。

    「噗!」

    飛濺的鮮血噴在旗幟上,旗面上立時出現一抹妖異的紅色。儘管天空陰霾,光線不強,視線不太好,仍是格外顯眼,將士們緊屏著呼吸,死盯著旗幟,一臉的肅穆。

    李廣手中的環首刀又一揮,一道明亮的刀光閃過,牛頭滾落,鮮血噴在旗面上,旗幟再多一抹嬌異的紅色。

    直到羊頭滾落,羊血噴在旗幟上,這祭旗的儀式就算完了。

    「大漢萬歲!」

    儀式一完成,將士們爆發出驚天動的吼聲,震得天空上的烏雲搖搖晃晃,更有烏雲碎裂。

    「呼呼!」

    就在將士們的歡呼聲中,周陽使勁舞動旗幟,發出呼呼的勁響。

    「大漢萬歲!」

    將士們的吼聲更加響亮,更加有力,與舞動的旗幟相呼應。

    周陽懷著激動的心情,奮力舞動旗幟,每一次舞動,必將引起山呼海嘯般的吼聲,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呼!」

    突然之間,周陽手中的旗幟猛的朝北一指,動作威猛有力,彷彿驚雷閃電掠過長空般,具有驚人的威勢。

    這是出兵的命令,將士們發出驚天動地的咆哮聲:「龍城!龍城!」

    「隆隆!」

    緊接著,百萬人馬組陣的龐大軍陣,隆隆開動,朝北方滾滾而去。

    一朵巨大的赤潮,方圓數十里,洶湧澎湃,波瀾壯闊,氣勢驚天,朝著北方奔湧不停!

    赤潮所過之處,雪翻、冰裂,赤潮具有無堅不摧的威力!

    人如潮,馬如海,旌旗如畫,舒捲多姿,殺氣塞空,瀰漫在天地間!

    「大漢萬歲!」

    「漢軍威武!」

    百姓激動難已,又萬分不捨,唯有以驚天的吼聲來為將士們壯行!

    「卡嚓!卡嚓!」

    密集的冰雪碎裂聲響起,只見原本凝固如鐵板的冰雪,開始龜裂,一道道裂縫出現,朝著北方蔓延。

    而在北方,一片紅色的浪潮,奔騰不息,很快就消失在視線中。

    一個身材高大的兵士,從周陽手裡接過旗幟,這是專門選定的旗手,緊跟在周陽身側。

    周陽一拍追風駒,追風駒嘶鳴一聲,撒蹄便奔,朝著北方疾馳而去。

    將士們個個戰意沖天,一臉的堅毅之色,雖是在冰天雪地裡行軍,卻是氣勢如虹,聲威滔天!周陽大是滿意,打馬直奔。

    「來人,給皇上送信,就說我們出發了!」周陽一邊馳騁,一邊下令。

    漢軍出動,牽涉極廣,漢武帝時刻在關注,若是不讓他知曉,他一定會焦慮,稟報這是應該的。

    「諾!」一個早就準備好的鴻鄰急使,轟然相應,打馬朝南馳去。

    周陽舉目眺望,只見一片紅色的浪潮,窮盡目力,也是望不到盡頭。龐大的軍陣,波瀾壯闊,氣勢如虹,催人奮進,激盪人心,周陽這個統帥,置身其間,就如倉海中的一滴水罷了,顯得很是渺小。

    數年前,周陽率領二十萬漢軍,從雁門出發,踏上了與匈奴決戰的征程。那一戰,就是有名的長城大戰,漢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如今,周陽手握二十五萬大軍,再次從雁門出發,踏上了北征之路。與數年前不同,數年前的那一戰,漢軍止步於長城。這一次,漢軍要越過長城,要深入大漠,要攻擊匈奴的聖地龍城,要給匈奴致命一擊!

    數年前的那一戰,漢軍雖然取得了勝利,可是,從戰略上來說,漢軍是守勢,被迫應戰。而眼下,漢軍卻是進行戰略進攻,主客易形,攻守易勢,漢軍第一次主動出擊,從戰略層面上進行進攻!

    漢朝創建數十年,從戰略層面來說,都是處於防守,就沒有主動出擊過,數年前的長城大戰亦不例外。如今,漢朝進行戰略進攻,這本身就是一件激動人心的大事。

    更別說,漢朝之所以能夠扭轉局面,變被動為主動,變戰略防守為戰略進攻,周陽一手促成,周陽傾注了心血,周陽既是激動,又是自豪!

    「安陶!安陶!」

    就在周陽心緒激動之際,將士們發出陣陣歡呼聲,原來已經來到安陶城了。

    安陶,這個城池並不大,不過是漢匈奴邊境上的一個小城罷了,卻是在漢匈戰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漢朝被動防守的局面,就是從安陶之戰開始破局,一步步變為對漢朝有利。

    數年前的安陶之戰,建章軍以三千人打敗伊稚斜的一萬大軍,取得了漢匈奴戰史上前所未有的勝利,這讓漢朝著實激動了一陣子。

    更重要的,一顆耀眼的將星冉冉升起,這個人便是周陽,如今名震天下的名將。安陶之戰,是周陽一手策劃的,正是在這裡,周陽發現自己對戰爭有著特別的理解力,謀劃起來得心應手。

    如今的安陶城,與數年前相比,沒什麼變化。唯一引人注目的,便是城牆上的紅褐色,那是匈奴戰敗的標誌,是漢軍大勝的標誌,因為那是匈奴的鮮血染紅的,雖是過去了好幾年,卻並未褪卻!

    安陶城很小,在百萬人馬面前,不過是一葉小舟罷了,卻是惹得將士們歡呼不已。周陽打量著安陶城,狠狠一握拳,豪情壯志充塞心間:

    數年前,我能以區區數千建章軍打敗匈奴,如今我手握百萬人馬,當能擊破匈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