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八十章 戰果輝煌 文 / 殷揚

    第八十章戰果輝煌

    聽著匈奴的歡呼聲,周陽很是欣慰。匈奴之所以如此歡喜,那是因為匈奴怕了,徹底的懼了,漢朝接下來用恩這一策略,必然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大漠就是華夏的了,還有比這更好的結果嗎?

    開疆拓土,為的就是土地,要想有土地就得有人,還要是真心臣服,不敢生二心的人!大漠太遼闊,漢朝要想擁有大漠,還得需要匈奴來鎮守,畢竟匈奴耐得苦寒,而漢人不耐苦寒,要是大規模駐軍的話,會讓將士們苦不堪言,更讓漢朝背上一個沉重的負擔。別的不說,光是後勤就讓人夠受的了。

    以夷制夷,讓匈奴來鎮守大漠,這是必然的。前提是,必須要讓匈奴不敢有二心。通過這一戰,漢朝的兵威已經讓匈奴懼了,這歡呼聲就是最好的明證!

    「給他們些吃的,再把漏網的官員找出來。」周陽騎在追風駒上,大聲下令:「不要讓他們吃飽,餓不死就行!」

    「大帥,你真夠陰的!」李廣他們齊聲笑起來,笑聲極是舒暢,還有比折磨匈奴更讓人歡喜的麼?

    兵士弄來烤羊肉,分發給匈奴,讓匈奴更加歡喜,對漢軍的感激之情直線上升。儘管漢軍嚴格執行周陽的命令,只給他們分發了極少量的羊肉,連墊底都不夠。

    漢軍要匈奴指認漏網的匈奴大官,可以得到一斤羊肉。匈奴一個多月沒有吃過羊肉了,早就饞蟲大動,一斤羊肉比昆山之玉還要珍貴,無不是指證匈奴的大官,部落王、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紛紛落網,甚至連五夫長都給揪出來了。

    自此以後,匈奴的統治機構給完全摧毀,漢朝要控制匈奴更加容易了。

    周陽再傳一道命令,要匈奴住進帳幕。當然,是要他們擠在帳幕裡,不可能讓他們住得很舒服。即使如此,匈奴仍是歡呼不已。一個多月在冰天雪地裡過挨凍,不要說讓他們住進帳幕,就是讓他們在帳幕裡站上一會兒,那也是天大的恩賜了。

    安頓好這些事宜,周陽手一揮,道:「走,去帥帳,好好計議下一步如何做。」

    「大帥,這還用計議麼?班師唄!凱旋班師唄!」李廣快嘴,搶著發表意見。

    他這話正是眾將心裡所想,無不是齊聲贊同,附和聲響成一片。

    周陽沒有說話,而是看著衛青。衛青明白周陽的意思,是在考他,有沒有猜出周陽的用意。衛青微一沉吟,臉上帶著笑容,道:「大帥深謀遠慮呀!」

    「大帥當然是深謀遠慮呀!」程不識對周陽服氣得緊,忙讚揚起來。

    「我是說,大帥已經在為後面的事謀劃了!」衛青大拇指一豎,一臉的讚歎之色。

    「後面的什麼事?」李廣他們是良將,打仗有一套,對別的事情就不那麼在行了,不明衛青的意思。

    「到時自知,不必問我。」衛青笑著賣起了關子。

    眾將心中歡喜,雖是不解,仍是沒有追問,隨著周陽進了帥帳。帥帳仍是老樣子,幾堆火而已,眾將各自找地方坐下來。

    周陽席地而坐,與眾將圍坐在火堆邊,略一拾掇下柴禾,道:「這一仗,我們洗雪了華夏千古之恥,擊破了匈奴!」

    「大漢萬歲!」雖然大漠深處仍不知大漢兵威,可是,到了這份上,匈奴已經給擊破了,這是共識。可是,當這話從周陽嘴裡說出來時,仍是具有巨大的激勵效果,這是正式結論!眾將激動之情不可抑止,歡呼不已。

    周陽也是激動,吸口氣,略一平抑心神,接著道:「高祖平城之恥,高後之辱,我們洗雪了!這是天大的勝利!後人談及此戰,必將不惜溢美之詞來讚揚我們!作為此戰的參與者,我無比自豪!我也恭喜你們,名垂青史!」

    用二十五萬漢軍,把近兩百匈奴碾成碎片,這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是一個奇跡!

    就是孫吳、商鞅、白起之輩,也沒有創造過的奇跡!

    這些千古良將,他們推崇的是「倍則圍之」的兵法準則,要想圍住近兩百萬匈奴,正常情況下,漢朝至少要出動四百萬大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別說,這還是在龍城,在匈奴的聖地,在一馬平川,沒有險要的地形可以利用。就是在這樣不利的情形下,漢軍仍是完成了這一壯舉,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可以想像得到,會有不計其數的後人研究這一戰,研究這一戰的戰略戰術,指揮風格,會有堆積如山的文獻、論著,因為這絕對是經典戰役。

    以寡擊眾,以小吃大,這種事情在歷史上並非沒有發生過,只是如此完美,全殲敵人的事情沒有發生過!

    用二十五萬漢軍對付近兩百萬匈奴,頂多是個擊潰戰,不會是殲滅戰。偏偏漢軍就是殲滅了匈奴近兩百萬之眾,僅此一點,就足以名垂青史,成為戰史上的經典戰役。

    「想想長平之戰,白起利用複雜的地形才把五十餘萬趙軍圍住!而我們,只有二十五萬大軍,匈奴卻有近兩百萬,我們硬是沒有讓匈奴逃掉,就是起白起於地下,也不可能完成這一壯舉!」李廣碩大的頭顱不住晃動,大手一揮,極是自豪,聲調很高,聲音尖細刺耳,比得上太監的聲音了。

    「是呀!是呀!」眾將齊聲附和,眼裡含著激動的淚水。參與創造如此經典的戰役,還有比這更自豪的麼?人生若此,死亦何憾?

    激動衝擊著眾將的心靈,人人呼吸急促,胸部急劇起伏,過了許久,方才平息下來。

    「呼!」周陽吸口涼氣,平抑一下激動的心神,道:「在說後面的事情之前,我們先把傷亡核實。這一戰,我們戰死、凍死一萬兩千四百八十三人!傷六萬八千餘人。其中,重傷三萬一千多,餘者輕傷。」

    有道是殲敵一萬,自殞八千,雖然周陽處置得宜,漢軍戰力強悍,畢竟匈奴太多了,是漢軍的八倍之多。不要說正面廝殺,就是放點冷箭,就足以給漢軍造成不小的代價,儘管漢軍的防護能力很好。

    漢軍用一萬兩千多的戰殞代價,換了近兩百萬匈奴,戰殞比是一比一百五,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了,遠遠超過了漢朝全盛時期的一比二十的傷亡比。

    就算把匈奴的牧民去掉,用一萬兩千多的戰殞代價,幹掉匈奴六十萬大軍,差不多是一比五十了,仍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漢軍的傷亡,主要是在匈奴突圍之際造成的。那時節,匈奴大軍在軍臣單于的指揮,不要命似的衝鋒,前赴後繼,箭矢如雨,雖然漢軍的盔甲防護極好,絕大多數箭矢沒有效用。可是,眼睛中箭的漢軍仍是不少,射中眼睛不一定死,大多數歸入了重傷之列,卻也有不少漢軍因此而戰死。

    周陽很想把眼睛也保護起來,可是,真要那樣做的話,漢軍就沒法作戰了,這代價周陽很不甘心,卻又不得不付出。

    漢軍的身體雖然強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抵擋如此酷寒,凍傷凍死,再所難免。

    綜合這些因素,漢軍就有了這些傷亡。

    「哎!」

    儘管漢軍取得了空前大捷,可是,一想起這些戰殞的弟兄們,眾將仍是一陣默然,心情沉重異常。

    歷史上的漢朝,雖然擊破了匈奴,卻是付出了「戶口減半」的高昂代價,用幾萬人傷亡的代價取得擊破匈奴的大勝,已經是非常小的代價了。

    靜默一陣之後,周陽接著道:「代價固然讓人心情沉重,可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此戰取得的輝煌戰績……」

    一提起戰績,眾將不由得精神一振,沉痛之情暫抑,七嘴八舌的說起了讚揚的話語。不是他們好自我吹噓,實在是這是自三王五帝以來,最為巨大的勝利!

    「匈奴在龍城聚集了一百八十餘萬,給我們一舉圍住,全部幹掉!」

    李廣撫著額頭,紅光滿面,虎目中光芒四射,聲音特別高:「雖然他們大多是死於自相殘殺,死於飢餓,不是我們殺死的,可是,若無我們驅趕,創造如此的情勢,匈奴也不會如此狠殺一通。是以,末將以為,這也要算我們的功勞!我李廣天生不喜爭功,可是,這是實情,不得不說!」

    他的話太有道理了,匈奴雖然貴壯賤老,自相殘殺不會手軟,卻也不會無緣無故的自相殘殺吧!若無漢軍在周陽的率領下,創造如此情勢,逼迫匈奴自相殘殺,匈奴是不會如此死法,這功勞當然要記在漢軍頭上。

    「對!末將贊成!」程不識率先表態贊同李廣的話語。

    「對!末將贊成!」衛青、張通、公孫賀、公孫建他們齊聲附和。

    「你們放心,皇上會把功勞記在兄弟們頭上的!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勞!」周陽調侃一句,引得眾人大笑。

    「除了給我們圍住的匈奴,仍是有近十萬匈奴逃走了,可是,他們沒有活出來,給凍死餓死在龍城附近!」程不識撫著額頭,笑呵呵的發表看法:「他們以為,不給我們驅使,他們就能活命了?休想!」

    這近十萬匈奴逃出去,是在漢軍初到龍城,驅趕之際。那時節,雖然因為軍臣單于要祭祀冒頓單于,匈奴趕去龍城,所佔範圍縮小了很多,這給漢軍的驅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漢軍抓住這一良機,把匈奴象趕羊子一樣驅趕到一起。

    漢軍只有二十五萬人,不可能不放走一個匈奴。不要說二十萬漢軍,就是翻一倍,五十萬漢軍,也會有匈奴趁機逃出去。

    可是,匈奴的牛羊食物馬奶子全部落到漢軍手裡了,他們即使逃出去,沒有吃的,還不給活活餓死?

    在龍城附近數百里範圍內,到處都是匈奴的屍體,就是最早逃出去的那些匈奴的遺屍,便宜了餓狼。

    「我們繳獲的牛羊,不知道有多少,沒人清點,只知道很多。我們築完城,吃了這麼久,連一半都不到!」衛青臉上泛著紅光,大聲說起牛羊之事。

    近兩百萬匈奴趕來龍城,拖家帶口,趕著龍羊前來,可以說,整個匈奴的家當十之七八都在龍城,全部成了漢軍的戰利品。

    如此眾多的牛羊,要想清點就會花費很多時間。更別說,當時大戰正酣,誰會來清點呢?幹掉匈奴才是最重要的,不是清點牛羊之數。是以,到了現在,繳獲了多少牛羊,成了一筆糊塗賬,誰也不知道有多少。

    周陽他們只知道很多,得以千萬為單位,也許是幾個千萬之多,也許是十幾二十個千萬之多。具體的數目,只有偉大的崑崙神才知道。

    「大帥,這些牛羊怎麼處置?我們吃又吃不完,得想個辦法?」公孫賀眉頭擰著,嘀咕道:「繳獲太多了,也讓人操心呀!」

    「哈哈!」眾人給他的調侃逗樂了,發出一陣暢笑聲。

    「這種心,我樂意操!」周陽不以為意,道:「今日把你們召集到這裡,就是要議議這事。這一仗打完了,並不是說從此天下太平了,大漠安然無事。相反的,大漠仍有隱患,得處置好,要不然,數十年後,大漠又會生出事端!」

    「有道理!有道理!」眾將很是贊同周陽這話。

    衛青用力點頭,剖析道:「大漠畢竟太廣,光靠大漢之力,難以鎮守,大漢是鞭長莫及。是以,要想大漠安然無事,大漢還需費一番功夫。」

    「衛將軍說得對!」周陽眉頭一軒,眼中光芒四射:「我思前想後,此戰之後,大漢還需要向大漠深處進軍,要拿下狼居胥山!大漢之所以需要這次進軍,一是不能給匈奴任何念想。龍城沒了,狼居胥山必將成為匈奴的聖地,狼居胥山在,匈奴就有寄托,就有希望,就有念想,拿下狼居胥山是必須的!」

    狼居胥山是匈奴祭祖的地方,歷代單于的靈位就在這裡,是匈奴心目中的聖地。可以想像得到,龍城給漢軍拿下後,狼居胥山在匈奴心目中的地位急劇提升,是匈奴的最後希望。那些不甘心失敗的匈奴就有了寄托,若是漢朝不拿下的話,這裡必將成為反叛的源地。

    拿下狼居胥山,對於漢朝來說,百分百需要。

    「大帥看得遠,我等信服!」李廣他們深知狼居胥山的重要性,對周陽的說法,不敢有絲毫異議。

    周陽微一點頭,接著剖析道:「其二,大漢之軍必須橫渡絕域,以此向匈奴宣示兵威!絕域,一向給匈奴視為天險,以為大漢不可逾越,大漢就是要橫渡絕域,打消匈奴的念頭,要匈奴知道,大漠擋不住大漢的大軍!」

    「只有如此,匈奴才會徹底死心!才不會有絲毫二心!」周陽右手緊握成拳,大聲作結。

    龍城大戰之後,匈奴已經給擊破了,從軍事角度說,完全沒必要再向漠北進軍。可是,政治上需要,就得進軍。

    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有句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繼續,政治上需要,軍隊就得行動。不如此,匈奴一定會以為絕域可恃,漠北安全,那些不死心的匈奴殘餘就會聚集在漠北,等待有利時機。

    若漢軍到了漠北,他們連最後一點希望也會破滅,不敢再有反叛之事。周陽看得遠,謀得深。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周陽的眼光越來越老練了。

    「大帥之言極是有理,末將深表贊成。」李廣不住點頭,一臉的讚賞之色:「可是,這和牛羊有何干係?」

    說的是牛羊,周陽卻說起了大漠中的隱患,這二者有何聯繫呢?眾將有些不解。

    「我的意思就是說,把牛羊留下一部分,其餘的趕回去,分給邊關的百姓。這些年,邊關百姓深受匈奴之苦,這是對他們的補償。」周陽語調沉痛:「雖說補償不能挽回損失,可是,我們還是要努力!」

    「嗯!」眾將不會有異議,點頭贊同。

    「另一部分,就在龍城宰殺,製成肉乾。」周陽眼中的光芒依然強烈:「來年進軍之時,大軍就在龍城補充肉乾,可以減輕不少負擔。這也是我決定不把匈奴殺光的原委所在,這些匈奴就讓他們做苦力,宰殺牛羊、製作肉乾,就是他們向大漢盡忠的第一件事!」

    「原來大帥還有如此的深謀!」眾將恍然大悟:「匈奴一向不把大漢百姓當人看,在他們眼裡,大漢百姓是豬狗。這下好了,他們成了我們的苦力,我們把他們當豬狗一樣對待!」

    匈奴為禍千年,多少華夏百姓成了匈奴的苦力,給匈奴做牛做馬,任由匈奴驅使。今天,風水終於輪流轉了,輪到漢朝驅使匈奴做苦力了,眾人大是歡喜,發出一陣洪亮的暢笑聲,快活不已。

    「我們還繳獲了數以百萬計的駿馬,這要如何處置?」李廣眉頭微擰,問道:「是留在這裡,來年大軍到了這裡騎乘?」

    「留下一部分,其餘的趕回去。」周陽掃視眾將,以篤定的口吻道:「來年大舉,不會是出動二十五萬大軍,而是會出動四十萬、五十萬,甚至六十萬。除了我們,會騎馬的兄弟們不多,得先讓他們好好練練騎術!」

    來年的漢軍大舉,那是政治上需要,需要出動的軍隊很多。若是只出動十來萬,二十萬軍,對匈奴固然有震懾效果,卻不太大。漢軍出動得越多,對匈奴的威懾越大,這是必須的。

    漢朝的戰馬基本上就在周陽手裡,別的軍隊還沒馬可騎。把這些駿馬趕回去,讓別的漢軍練習騎術很有必要,眾人點頭贊同。

    「最後再告訴你們一件事,冒頓老賊的墳墓必須挖掉!」周陽猛的站起來,氣勢放開,神態威猛,雙目如電,瞪著龍城西北方向。

    「啊!」李廣他們大是意外,驚呼一聲,跳將起來,個個歡喜不已,彷彿又取得了一個龍城大捷似的:「立馬就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