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帝國

第四卷 第九十五章 羅馬帝國 文 / 殷揚

    第九十五章羅馬帝國

    「真暖和呀!」周陽靠在軟椅上,享受著冬日暖陽,格外舒暢。

    「瞧你這樣,這麼冷,還要曬太陽!」南宮公主、張靈兒、衛子三女陪在周陽身側,細心照料。

    望著三女美妙的身段兒,周陽只覺賞心悅目,要是能讓她們就麼這麼陪著自己,那該多好。要是能讓他進一步,不守那禮節,那就最好了。

    這國喪真折磨人的,明明守著三個天仙般的美人,卻是只能看,不能碰,還有沒有天理?

    「這也叫冷?等你受夠了龍城的那鬼天氣,就覺得長安的冬季是春天!」周陽戀戀不捨的從三女身上移開目光,望著高懸在天空的暖陽,很是舒服。

    長安的冬季雖然也很冷,可是,比起龍城的天氣,那是小巫見大巫,可以忽略不計了。這次出征歸來,周陽發現自己的耐寒能力有了一個質的突破,在長安根本不覺得冷了。

    「你一口一個龍城,除了龍城,你還有別的事麼?」南宮公主先是埋怨一句,而後便是彎下腰,溫柔的為周陽整理鬢邊的髮絲:「龍城那麼苦,你可累壞了!」說著說著,妙目中就出現了淚水。夫君如此受苦,哪個做妻子的不心疼呢?

    「不是我要說,而是我的腦子裡還是鮮血噴濺,人頭滾落,還需要段時間才能回復正常。」周陽左手環過,摟著伊人柔軟的纖腰,感受著伊人**上傳來的溫暖,很是愜意。

    這話沒說錯,這麼大的仗,周陽費了多少心血,哪有那麼容易忘掉的。到如今,只要周陽一閉上眼睛,龍城大戰的情景就會浮現在腦海裡。

    「你莫要想那些了,好好躺一會兒!」張靈兒溫柔一笑,伸出纖纖玉指,給周陽捏起了肩頭。

    衛子夫也不甘落後,玉手按在周陽腦袋上,輕輕的揉捏起來。

    感受著伊人的尖尖指端傳來的溫柔,周陽舒服的呻吟起來,閉上了眼睛。

    「見過大帥!」周陽正享受間,只聽有人說話,睜開眼一瞧,是張騫,半撐起身子,懶洋洋的問道:「張騫,何事?」

    「大帥,皇上要你進宮。」張騫比周陽小不了幾歲,二人年歲相若,倒也不拘謹,笑著湊上來,在周陽肩輕捶一下,笑道:「大帥,你在府裡真夠悠閒的,三房嬌妻相伴,就是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嘛!」

    「張騫,你這話就不對了!」周陽坐直身子,道:「等你上過戰場,回到家裡,就知道什麼最可貴了。」

    「何事最可貴?」張騫還沒上過戰場,於這些事不是那麼瞭解。

    「親情!」周陽站起身,很簡潔的回答。沖南宮公主他們歉意一笑:「這才回來,又得進宮了。」

    「你去吧!」

    「小心,別吹著了!」南宮公主、張靈兒、衛子夫很是理解,叮囑一番,把周陽送出府。

    出了侯府,周陽問道:「張騫,皇上召我何事?」

    「品茶!」張騫的回答同樣簡潔。

    「品茶?什麼時間不能品茶?偏偏這時候!」周陽嘀咕起來,他正舒服著呢,就給叫進宮了,還真是有些不捨。

    「大帥,這品茶不光是品茶,還要商議軍國之事呢。」張騫笑著開解周陽:「如此大事,大帥若是不到,這國事還能商議麼?」

    周陽停了下來,道:「照你這麼說,我還真不想去了。還是呆在家裡吧。軍國之事,申公他們便夠了。」

    一場大戰下來,周陽是身心俱疲,很想歇息,一聽到軍國之事,便有些傷腦筋,這是人之常情。

    「大帥,西羌出事了!」張騫打量一眼周陽,輕聲而言。這是機密,若不是周陽身居高位,是沒資格知道的。

    「西羌出事了?出了什麼事?」周陽有些懶散的神情一掃而空,眼睛猛的瞪大,精神頭上來,彷彿一個鬥士。

    「進宮了,皇上自會告知大帥。」張騫微一沉吟,道:「詳細的,我也不太清楚。」

    如此大事,張騫雖是漢武帝的伴讀,也不一定能知曉,周陽不再問,打馬疾奔,直朝宮裡趕去。

    今天,漢武帝是在養心殿裡等候周陽他們的到來。周陽趕到,只見李廣、程不識、衛青、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秦衣,申公、周亞夫、主父偃、董仲舒、張辟彊、晁錯、衛綰在座,濟濟一堂。

    見禮之後,漢武帝要人送上茶水,端起茶水,道:「朕知道你們這些征戰歸來的將士,征塵未褪,身心未復,最是需要歇息。可是,國事不由人吶,朕不得不把你們叫來,商議下一步之事。如今,朕要商議的是三件事。」

    「三件?」眾人一陣驚訝,可不少了。

    「姐夫,你說說看,是哪三件?」漢武帝盯著周陽,賣起了關子。

    「皇上,臣想第一件是來年宣兵之事,還有對大漠的治理。」周陽微一沉吟,侃侃而言。

    「沒錯,這是一件,還是很重要的一件!」漢武帝點頭,大是讚賞:「匈奴給擊破了,大漢從此再無北顧之憂。可是,這種安寧能持續多久,就要看接下來的治理了。若是治理得好,千秋萬代都是安寧的!若是治理不好,變生肘腋,大漠再次陷入混亂也有可能!」

    這話很有道理,可說是金石之言!開疆拓土,得其地要可以耕,得其民要可以戰,只有這樣,漢朝才能越戰越強。若是得到大漠,而又不能治理,僅僅成了一種擺設,就是得不償失,遲早有一天會丟掉,這在戰國初期的魏國已經得到驗證了。

    「皇上聖明!」眾人齊聲頌揚。

    「你們說說,要如何治理?」漢武帝放下茶盅,身子前傾,一副傾聽之狀。

    「皇上,臣以為要治理大漠必須依靠匈奴。」申公率先發表意見,對此事,他是深思熟慮,說來頭頭是道:「匈奴雖是大漢的死敵,那是以前!如今,仇也報了,恥也雪了,匈奴給擊破了,他們願降,便是大漢的臣民,應當一視同仁!」

    周陽他們這些在邊關與匈奴廝殺的將士們,最是清楚匈奴做了多少壞事,有多可恨。可是,周陽現在再也無法恨匈奴了,因為龍城大戰,屠戮了那麼多的匈奴,周陽的心腸不是鐵石,也不是心軟的主,最後沒有再殺匈奴的**,匈奴才活下來。

    「申公此言極是!」李廣馬上就附和,聲音有些高:「不是末將自詡,在座這麼多人,若說最恨匈奴,莫過於末將和程將軍了。我們二人與匈奴打了一輩子,深知匈奴做的惡事壞事有多少,可是,經過龍城一戰之後,末將再無殺匈奴之心了!殺得太多了!太多了!」

    「堆在龍城的屍體,太多,太多!」程不識大是贊成這話:「依末將之見,龍城在千百年以後,都會是紅的!」

    這話沒說錯,千年以後,龍城的草都是紅色的!死在那裡的人,加上牛羊、駿馬,其數量要以千萬計!究竟是兩千萬,還是三千萬,誰也沒有準確的數字,就是周陽這個統帥也不清楚,只知道很多。

    「是呀!匈奴雖然可恨,如今仇已報,恥已雪,鎮守大漠還得靠匈奴!」漢武帝點頭贊同:「匈奴畢竟自小生長在大漠中,他們熟悉那裡的一草一木,讓他們來鎮守大漠,再好不過了。若是沒有匈奴,而是靠大漢,會讓大漢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這話很有遠見卓識!

    漢宣帝時期,匈奴頂不住了,決心投降漢朝。如何接待匈奴單于一事,漢朝大臣幾乎是一邊倒的認為,應當要單于稱臣,要單于認輸。而漢宣帝卻主張厚遇單于,要視單于為兄弟。

    漢宣帝力排眾議,真的這樣做了,讓單于大是驚喜,對漢朝感恩戴德,不敢生有二心。這是漢宣帝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的一個重要原因。事實證明,南匈奴在鎮守大漠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錯。

    「你們可有異議?」漢武帝掃視群臣,大聲問道。

    「沒有!」眾人異口同聲的回答。自古以來,對付敵人不外兩手,剛柔並濟,恩威兼施。擊破匈奴,威已立,是該用恩了。

    「皇上,臣以為,除了這一點,還當在大漠上築城!」主父偃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具有遠見卓識,馬上就想到前面了:「尤其是是河套之地,更應該築城!大漢可以在河套之地蓄養戰馬,積蓄糧草,一旦大漠有變,大軍可以快速出動,撲滅事端!」

    「好計較!」眾人齊聲贊同。

    「依我看,不僅要在大漠築城,還要在合適的地點多築幾座。大漠太廣,光靠一座城是不夠用的!」周陽補充一句。

    「大帥所言極是!極是!」眾人不敢有絲毫異議。

    漢朝最大的依仗就是城池,若是沒有城池,就不是漢朝了。在大漠上築城,打造成漢軍的基地,可以威懾大漠,匈奴自會俯首帖耳。

    「大的策略已經定來了,至於來年宣示兵威之事,還有點時間,你們好好想想,在這裡就不說了。你們剛剛征戰歸來,身心俱疲,要你們眼下說,那就是朕不體人情了!」漢武帝的目光在周陽、李廣、程不識他們身上掠過,雖然比起剛剛回來的時候好上許多,仍是沒有復原,他們太需要歇息了。

    「謝皇上體諒!」周陽、李廣他們眼下一提起軍國之事,就是一陣頭疼,對漢武帝此舉,大是感激。

    「姐夫,第二件呢?」漢武帝打量著周陽問道。

    要不是得到張騫的告知,周陽不一定能回答上來:「便是西羌之事。」

    「西羌?」李廣、程不識、衛青他們不知道西羌出事了,大是驚訝:「西羌有何事?」

    對這個問題,也正是周陽想知道的,打量著漢武帝沒有說話。

    漢武帝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站起身,恨恨的道:「西羌,是華夏的千年死敵!雖說其為禍之烈遠不如匈奴和東胡,可是,對華夏來說,是三大北患之一,朕決心要解決西羌,使之不再為禍邊關!」

    「是呀!」程不識不住點頭:「三大北患已去其二,就留下西羌一個了,大漢是該解決西羌了!東胡、匈奴,先後被大漢擊破,若不趁此良機解決西羌,那就是對不住後世子孫!」

    對這話,沒人敢說個不字,眾人重重點頭,大是讚賞。

    「皇上,要解決西羌,恐怕不容易!」周陽眉頭一挑,沉吟著道:「西羌與匈奴不同,匈奴雖然強橫,畢竟是在大漠中。大漠雖然寬廣,卻能擺下得大軍,只要大漢打造出騎兵,便能在大漠之上縱橫馳騁!」

    說到這裡,微一停頓,聲調略高:「可西羌不一樣,山高林密,容不下大軍,軍隊再多,也是展不開。山高林密,這才是西羌最大的倚仗,若是能把西羌調出高山密林,大漢才好下手,一舉而全殲。」

    「大帥,這想法是很好,可是,要做到,卻很難!」李廣精通兵道之人,深知要把西羌調出高山密林有多難了。

    這事,華夏不是沒做過,是沒有成功過!包括秦始皇在內,都想那麼幹,卻失敗了,西羌就是躲在高山密林裡不出來。

    「是呀!」程不識、衛青這些將領緊擰著眉頭,思索起來。

    「眼下就是機會!」周陽的聲調陡然轉高:「西羌所窺侍者,不外兩處,一處是河西走廊,另一處便是隴西之地!隴西之地,是大漢所有,西羌就算想據為己有,也是不可能。那麼,只有河西之地可資利用!」

    「哦!」漢武帝大是驚訝,明亮的眼睛打量著周陽,問道:「姐夫,如何利用?」

    「西羌欲得河西走廊,如同匈奴欲得中原,不得之必不甘心!」周陽略一沉吟,眼中光芒四射:「眼下,匈奴新破,便是良機!此時的西羌必是懼大漢兵威,不敢輕易出動,眼下要下手不是時機。可是,我們可以做這個餌。大漢不取河西走廊,放在那裡,西羌一開始會驚疑,如此肥美之地,大漢為何不取呢?」

    漢武帝接過話頭,笑著往下說:「時間一長,西羌就會按耐不住,先一點點的佔領,試探大漢的反應。大漢可以佯作不知,以壯其膽。再後來,容西羌佔領得多了,大漢再調兵遣將,擺出一副要奪回河西走廊的架勢,到那時,西羌必不甘心丟掉河西之地,就會起傾國之兵前來爭奪,就是大漢下手的良機!」

    「妙!妙!妙!」一片稱讚之聲響起。

    貓枕著鹹魚睡覺,那是一種折磨。儘管西羌知道他們搶佔河西之地,必然引起漢朝的不滿,可是,他能忍住麼?

    這絕對是一條妙計!唯一需要付出的,便是時間!

    說到時間,漢朝有的是時間,一千年都等了,還在乎這點時間?如今的漢朝,沒有匈奴這個最大的敵人,等他十年八年,二十年也不在乎。

    「姐夫,你盤算得真好!不愧是周大帥!」漢武帝在周陽肩頭拍拍,笑呵呵的,道:「可是,不必那麼麻煩!西羌已經出山了!」

    「西羌出山了?」這可是一條驚人的消息,周陽、李廣、程不識他們聞之動容,不由得站起身來了。

    西羌出山,在歷史上並非沒有過,每次西羌出山,必然會發生大戰。西羌一旦打敗了,就會縮回去。不管怎麼說,這絕是天賜良機。

    「姐夫,有一位奇士叫東方朔,早已為大漢謀劃多時了!」漢武帝笑嘻嘻的,特別開心。若是把西羌解決了,三大北患就全部不復存在,那是何等的讓人歡喜?

    「東方朔?原來他在那裡!」周陽恍然大悟,怪不得漢武帝一朝,那麼多的名臣都出現了,就差他一個了,原來他去謀劃大事了。

    「姐夫,你看!」漢武帝把一塊絹帛遞給周陽:「這是東方朔親手寫就,如今的西羌正做著清秋大夢,準備在河西過年呢!美吧,先讓他們美著吧!」

    周陽一雙眼睛鼓得老大,把情報瀏覽一番,大是讚賞:「這個東方朔,真是了得!深謀遠慮!深謀遠慮!」

    轉念一想,歷史上的東方朔給漢武帝當作徘優,並不重用他,只是聽他講笑話罷了,是不是一大失誤呢?

    這又是周陽來到漢朝的「蝴蝶效應」。

    眾人把情報傳看,大聲讚揚,對東方朔是推崇備至。

    最歡喜的莫過於張辟彊了,他的傳人,他的得意弟子,一出手便是不凡,稱得上一鳴驚人了。

    「皇上,此戰我們應當迎頭痛擊!」李廣興奮不已,搓著手掌,他原本想要解甲歸田了,沒想到,大戰又來了,這興奮起來,可不是鬧著玩的。

    「皇上,末將願效命河西走廊!」程不識更進一步,都來請戰了。

    一眾武將,個個興奮不已,精神抖擻,那種疲憊一掃而光。

    漢武帝看在眼裡,大是歡喜:「有你們這些猛將,朕何憂?西羌何慮?至於用兵事宜,還有些時間,我們不急,容你們歇好乏再來商議。你們也可以在歇乏的時間裡,好好想想。」

    「哎!」對西羌用兵,至少要等到來年春暖花開去了,還有幾個月時間,可是,等待真折磨人吶。

    「姐夫,第三件呢?」漢武帝盯著周陽,問道。

    「這個,恕臣想不到。」周陽思來索去,值得漢武帝把他們召集在一起商議的大事,已經不多了。匈奴一破,漢朝的事情就少了許多。

    「姐夫,你想不到了吧?」漢武帝大是興奮,周陽才智不錯,連他這個周大帥都想不到,著實有些讓人小興奮:「這件事,沒人想得到!這才是朕今日把你們全部召集起來的原委,你們一邊品茶,一邊聽人給你們講異域風情!」

    「風域風情?」眾人發出一片訝異聲。

    「皇上,哪個異域呀?」李廣嘴快,代表眾人問。

    「羅馬帝國!」漢武帝一臉的笑容,右手一握拳,大是振奮:「朕找了好多時間,終於找到熟知羅馬帝國的人了!叫他進來!」

    「羅馬帝國?」周陽猝不及防之下,嚇了一大跳,差點跳了起來。

    不是周陽的膽子小,而是來得太突然。可以這樣說,在座之人,除了周陽,誰還能知曉羅馬帝國這個名字呢?(按:羅馬帝國在秦漢之際叫大秦,本書按通用稱呼處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