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問鏡

第1卷 躍淵 第4章 銅鏡 文 / 減肥專家

    第4章銅鏡()

    有了收藏之心,余慈卻還是覺得,將個不知真假的頭顱貼身收藏實在古怪,便扯了一塊布帛,在外包了兩層,這才收入袖中。

    收納此物的時候,他指尖碰到了一件東西,當下又是一笑,仔細收好妖物頭顱之後,端正身體,將那物件取出。

    這是一面圓形銅鏡,不過巴掌大小,外形圓而無疵,鏡面光潔,照人則鬚髮畢現。但看鏡背時,卻沒有鏡鈕,只是鏨刻陰紋,淡淡幾道,並不規則,像是隨便劃上去的。

    這確是一面鏡子,余慈卻沒把它當鏡子用。

    將鏡面朝上,真氣注入後輕輕晃動,鏡面忽然閃動青光,映得他鬚髮皆碧。

    他屈起食中兩指,在銅鏡映出的青光中一拈,便有朦朦光華脫離青光主體,隨指尖抹畫,在虛空中生就清晰軌跡,更引來靈光點點,如流瑩飛舞,環聚周圍。

    這才是所謂「引氣成符」的真面目。

    余慈終究沒有超脫「凡俗三關」,他畫符同樣需要靈引。只不過,玄清是靠硃砂符紙,而余慈是用手中銅鏡代替。

    他從袖中引出青光,再凌空虛畫,只要手法巧妙,很容易便能弄出不憑借外物,即可聚集靈光的情景來。

    這種裝神弄鬼,蒙騙唬弄的手段,余慈已是駕輕就熟,概因他本就是這類出身。當年他不過**歲年紀,剛剛存思引氣,根本稱不上修為,已在雙仙教中號稱仙童,方圓千里之內,信徒無數,受萬人膜拜,比之玄清在這荒山破廟裡充神仙,豈不高明百倍?

    思及此處,他不免再度失笑,只是那笑容冷意森森,銅鏡青光如霜,如有感應。

    自此北去,不知多少萬里,有千里之國,名陳。陳國有居民十萬戶,不信佛道,只篤信所謂「雙仙」。雙仙者,男仙紫雷,女仙赤陰,在陳國開宗立教,可呼風敕雷、騰雲起霧,在陳國百姓眼中,與神仙無異。

    而余慈,便是雙仙教中近侍,同樣被敬以「仙童」之名,受萬人崇敬。只是他性情與常人不同,對所謂「雙仙」並不像陳國百姓那般狂熱。近侍幾年下來,他看得更是清楚,所謂雙仙,也是血肉之軀,也有七情六慾,在有些層面,其**甚至比凡人還要來得強烈。

    比如,怕死。

    雙仙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研究所謂「長生術」,他們在陳國開宗立教的最終目的,也是為達成長生的願望,為此,他們可以付出一切。

    正因為如此,余慈這些「仙童」,也不像外界看到的那麼光鮮。余慈很清楚,所謂「仙童」,其實就是雙仙被拿來試驗各類長生術效果的。雙仙以「駐顏長生」為誘餌,讓他們修習那些稀奇古怪的長生法門,全不顧可能的嚴重後果。

    幸運點兒的如余慈,被安排學習符法,雖然辛苦,安全性還算過得去。但那些不走運的,莫名其妙便是五臟傷損、經脈斷裂、瘋癲發狂,最後也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

    余慈在雙仙身邊四年多,與其並列的「仙童」便換了好幾茬。他很明白,若一直這麼過下去,那些消失無蹤的人裡,早晚要添上他的名字。

    還好,他算有些運道。十三歲時的一天夜裡,雙仙似是來了仇家,只聽得寰宇劍鳴,如走雷音,偶爾餘波轟下,便是屋倒樹折,彷彿末日降臨。

    在大部分人埋頭被中、聽天由命的時候,余慈卻認定了,這是他逃出生天的最好機會。

    他也是膽大包天,逃走之前,先衝進了已失火的紫雷大仙的寢宮,捲走了兩件寶物,便是此時他手上的銅鏡,還有一冊《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這才趁亂衝出,易裝逃遁。

    或許真有老天庇佑,之後數月,他一路躲躲藏藏,竟然逃出了陳國,遠離了雙仙教的勢力範圍,雙仙也一直沒有追殺過來。但他已經不敢在陳國周邊逗留,此後多年,他一路向南,行萬里路,見識日增,才知道天下之大,高人輩出。若目光僅拘於陳國一域,不啻於井底之蛙。

    他知道了像雙仙那樣的傢伙,究竟是怎樣的人物。

    雙仙也是修士。修士這個群體,或餐霞引氣、或服餌煉丹、或求神拜祖、或尋訪洞天,當然,也有像雙仙那樣,受人香火供奉以增長修為的,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便是通過修行逐步延長壽命,最終要達到駐世永存、長生不老的地步。

    修士中也有上下強弱之分。

    通神、還丹、步虛、真人、劫法、地仙。

    人們用這由低至高的六大境界來劃分修士群體。

    此六個境界,與氣動、長息、明竅等「凡俗三關」並列,合為修行九關,可是二者根本不具備可比性,從通神開始,每上一個台階,都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更詳細的情況,余慈也不清楚,不過他倒是知道紫雷、赤陰二仙,乃是還丹境界的高手。二人可以馭器飛天,使飛劍殺人於百里之外,有數百年壽元,駐顏長青,在常人眼中,已經很了不起,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在他們之上,還有更為高妙的境界。傳說修士中的強者,更是可以駕龍乘雲、翻山倒海,有諸般不可思議的大神通。

    人總是這樣,見得多了,便不以為怪。流浪一段時間後,雙仙罩在余慈心頭的陰影便給吹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

    原來他們也不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能做到的,我為什麼不能?

    於是,余慈開始了修行,直到現在。

    篝火中響起一聲爆音,打破了殿內的安靜氛圍。余慈吁了口氣,從往事中抽身出來,輕輕摩挲著銅鏡邊緣,心頭蕩漾起的,是純粹的感激。

    是的,他不能不感激手中的這塊寶貝。

    當初他突入紫雷大仙的寢宮,捲走這塊「照神銅鑒」,實是他今生做出的最有價值的冒險。

    因為只有真正開始修行了,才知道修行的難處。

    自八歲學習存思服氣之法,再以《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中的符菉之道輔助,十餘年下來,也只是明竅頂峰,距離一個真正修士的基本標準「通神」境界,還有一道難以跨越的坎。

    追上甚至超越雙仙,是個很簡單的想法,但實施起來,除了一以貫之的信念,還要有超凡的膽色、無以倫比的運氣,當然,還要有難以想像的巨大消耗。

    修行只是兩個字,但真正做起來,需要法門、需要丹藥、需要靈脈,單以符菉之道來說,又要靈引如上好的硃砂、符紙、信香等等全副披掛,余慈一個流浪四方的散人,哪來這些資源?

    幸好還有照神銅鑒。

    這些年來,余慈並不是只用它來裝神弄鬼。事實上,說是裝神弄鬼並不確切,銅鏡的效果可是實實在在的。

    此鏡只要受真氣激發,便會映射青光,此光乃是一種上佳靈引,以之畫符,其效果比之那些硃砂、符紙還要來得厲害,而且觸手可得、隨用隨生,幾乎不會產生消耗,對身家並不富裕的余慈來說,這比什麼靈丹妙藥都要來得實際。

    余慈之所以能夠在無人指點的情況下,靠著捲來的《上清聚玄星樞秘授符經》修煉到這種程度,倒有大半是這銅鏡的功勞。

    然而這還不夠,修行之路並不是只靠一兩樣寶貝就能支撐下去,余慈一路獨行,艱苦得很,每取得一個微小的進步,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代價。但他還沒有氣餒,他在積極尋找迅速上進的路途,即使短時間內,一無所獲。

    不知道,這回白日府用來換取蝦須草的「三陽符劍」,能不能作為參考,讓他在符法一道上有所進益呢?

    慢慢地思緒散開,最終歸於虛無,余慈進了入似睡非睡的安定狀態。這時候,五臟元氣呈青、黃、赤、黑、白五色分列,有氤氳之態,逐步匯結,就在靈台方寸之間滾動。

    與之同時,腦際泥丸宮清涼之氣圓轉如珠,如一輪明月,遍灑清輝,光芒如雨,落至心間五色氣霧之上,二者之間便生出一道引力。明月懸空不動,彩雲則受力緩緩上浮,至喉間十二重樓底部力盡,又慢慢沉下,如是再三。

    在此過程中,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週身竅穴,似乎都受引力牽動,與泥丸宮隱隱呼應,息息相通。慢慢的全身氣息聯成一片,無分彼此,以五臟元氣為核心,形成更稀淡一點兒的霧氣,瀰漫全身。只有腦部,明月光芒照耀,以泥丸宮為中心,四方四隅,九宮靜澈,不為下方雲霧所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