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師

第二卷 似水元年 第152章 撥亂反正(上) 文 / 注海

    「小仁哥,你可算是回來了。」一座破廟外,賽仙兒牽著兩匹馬,見萬仁安然回來,忙迎過來問道:「見到劉六哥和劉七哥了?」

    「他們不在這支亂軍中。」萬仁歎惜道,他已經打聽過了,亂軍中有兩個大頭領叫劉寵和劉晨,就是萬仁認識的劉六和劉七兩兄弟。自從因上次弄丟皇帝一事所牽連,劉氏兄弟一直逃得不知所蹤,萬仁曾派人去打探他們的消息,卻尋不到人,沒想到他們如今走上了造反之路。

    而萬仁也知道,大明的根基還很深,現在造反無異於自尋死路。他本想找到劉氏兄弟,看看能不能居中說降。可是他進入亂軍軍營時,卻發現亂軍很有軍紀,不像尋常叛軍一般**擄掠,這讓他更是擔心,因為亂軍已經不是圖一時痛快的無知草莽,他們所謀的是王圖霸業,這樣有軍紀有宗旨的軍隊,看來是打定主意要將造反進行到底的,說降不了只有武力鎮壓一途。

    與朋友正面對戰以死相拼,這是萬仁最不想見到的事。

    「那咱們怎麼辦?」賽仙兒見萬仁一陣感傷,輕聲問道。

    「先回京。」萬仁搖搖頭,一躍上馬。正當他揚鞭起程之際,突然聽到身後傳來「嗖嗖」數聲風響,他大叫一聲:「小心,有人偷襲。」

    賽仙兒聽了,卻也沒驚慌失措,她忙俯身貼於馬背,足下一夾馬腹就疾馳出數丈開外。萬仁沒有羈絆,後身一個拂袖,衣袖一捲就將射向自己的數枚長箭裹住,接著又是一甩,那幾隻長箭反向飛出。

    躲在暗處的偷襲者見偷襲不成,已知遇上了強手,只是一慌神的功夫,卻見一人一騎迎面衝來。眼看就要短兵相接,他們正要抽刀相搏,馬上之人卻是一人飛身躍起,腳踢連環,他們不是頭部被踢就是胸部被踹,幾乎同時向後摔飛於地。

    一招制敵,萬仁並沒有就此停手,他一躍上馬繞附近急行一圈,確認附近已無埋伏者,這才勒馬回到俘虜身邊。那三個俘虜見萬仁去而復返,掙扎著想起身拚死突圍,卻每人的腰間都吃了一記重踹,疼得撕心裂肺,再也站不起來了。

    「誰派你們來的?」萬仁一邊問,一邊搜那些人的身,他們身上的兵器銀兩名刺之類的東西,自然全都入了萬仁之手。

    「要殺就殺,卻休想讓老子開口招供。」技不如人,那些「刺客」自認倒霉之餘,卻也還算有幾分硬氣。

    「我不喜歡殺人。」萬仁皺了皺眉,就道:「誰願意自斷雙手拇指,我就放誰走。」

    那三個本以為死翹翹的「刺客」相互對望,一人問道:「此話當真?」

    「我沒必要騙你們。」萬仁說完,把一把匕首扔到他們身前。他可是知道的,人如果沒有拇指,什麼都拿不穩,這雙手也就等於是廢了。一個連兵器都拿不穩的人,是沒法再干刀頭添血的勾當了,造反生涯就算不就此終結,也無法親自上陣殺人了。

    那三個刺客又是一陣相互對望,兩人還在猶豫,只有一人撿起地上的匕首,一咬牙就往拇指上割。一聲痛呼之後,萬仁一揮手,道:「走吧,以後好自為之。」

    看著一個同夥跌跌撞撞地離去,剩下的兩人心下也是一發狠,也割掉了自己的拇指。如此乾脆利落,連萬仁不禁暗暗佩服,同時也很是擔憂,因為從這三個刺客的情形就可以斷定反軍不好對付,一個對自己狠的人,必定是心狠手辣。

    「回去告訴你們頭領,他日沙場相見,我定不饒他。」萬仁扔下一句,上馬離去。

    霸州是起義的發端,而北直隸順天保定真定等府,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兵災,叛軍所過之處儘是一片蕭條,百姓逃難的逃難,從亂的從亂,總之十室九空。雖然此時亂軍已經南下河南山東一帶,但是北直隸境內還有一些無良匪兵趁火打劫,北直隸一帶還是怎一個亂字了得。

    萬仁與賽仙兒本想星夜疾馳加京,可這一路上沒少見兵匪欺壓百姓的不平事,出了好幾次手,還一路收編了數百逃難的百姓。人多了,行程自然受阻。不過萬仁知道此時亂軍已經勢大,急趕回京也沒用,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撫民心,民心定則從亂的百姓就會相應減少,這才是平叛良策。

    「萬先生,前面來了一支官軍。」一個負責探路的民壯急跑回來報道,眾隨行百姓聽了,都大驚失色,一副如臨大敵狀。

    這怪不得這些小百姓,要知道,明朝的軍隊可不是什麼人民的子弟兵,在這兵荒馬亂的歲月,官兵趁火打劫就如家常便飯,甚至有一些心黑手狠的會殺良冒功,總之跟反軍沒啥兩樣。

    「大家先到樹叢中暫避,我去會會他們。」萬仁說著,打馬向前,而賽仙兒著招呼著隨行的百姓,讓他們安靜地躲到路邊的樹叢裡。

    不多時,萬仁就與一支近百人組成的騎兵相遇,領頭的是一個百戶。他見萬仁一身青布衣,以為是尋常百姓,一揮手示意手下過來拿人。如狼似虎的東廠錦衣衛見得多了,萬仁根本就不把這些官兵看在眼裡,沒等來人近身,他就一聲怒喝:「你們是誰的部下?居然如此目無法紀。」

    「本官奉馬大人軍令,前來收集戰馬錢糧,識相的乖乖把銀子和馬都交出來,不然休怪本官的刀下無情。」

    「哪個馬大人?」萬仁一手推開已經近身的小兵,正色問道。

    「你小子廢話這麼多作甚,來人啊,綁了。」那百戶一聲令下,又有幾個小兵撲上前來。

    「我是萬仁,誰如果不想要命了,大可以動手。」

    聽到萬仁自報姓名,那些小兵一呆,不進反退了幾步,他們都知道,傳說中的萬大人可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惹不起的。

    「本官捉的就是你,來人啊,拿下。」那百戶不驚反喜,督促手下上前拿人。

    +++000+++

    把百姓逼反了,朝臣們非但不積極籌劃平叛事宜,而是一直吵個不停。吵什麼?自然是要找人來頂這個黑鍋,而呼聲最高的頂鍋人選就是力主修路的萬仁,不只是六科與都察院的言官們天天上書開罵,就連欽天監太醫院等與政局無關的小衙門也來湊熱鬧,總之宮裡每天都能按時收到數十份上書,各種各樣的罵法,不但把萬仁罵成是千古罪人,還大有將他捉回來剮掉之勢。

    當然,群臣不是不知道,萬仁早就離京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跟逼反百姓這檔事八桿子打不著,而逼反百姓的罪魁禍首是張國舅,這位老哥主管油政之後,就藉機大撈特撈,最後才撈出這個大禍來。不過,先帝遺詔上明令:不得彈劾張家。朝臣們向來是欺軟怕硬,所以專撿萬仁這個軟柚子來捏。

    要說石油這種東西全身都是寶,不管是誰主管油政都會藉機撈錢,而壞就壞在這位老哥沒文化,在他看來:地底下到處都是油,只要肯挖就能挖出來。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導下,他假借皇帝的命令,逼使北直隸一帶的百姓大挖油井,還讓官府派出衙役到各個裡甲去監督挖井,並以五日為一比,挖不出油來的就打,百姓熬不住打只得拚命挖深井。明朝挖井的技術又不咋地,以致於塌方事故頻發,砸死了好些人,民怨更是沸騰,經某些別有用心的人一挑撥,就撅鋤頭反他娘的。

    而京畿一帶有流民數萬,這些流民本來就活得比較慘,多是唯恐天下不亂,憤怒的百姓與絕望的流民強強結合,哪怕是星星之火瞬間就可演變成燎原之勢。另外,坊間還有傳言說朝廷無道,把一心為民辦事的萬大人給排擠走了,這更如火上澆油,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爆發了。

    當然,朝廷也不是放任反軍自流,早就增派馬中錫、張偉等人提督軍務,不過懾於反軍威力,他們只能擁軍自衛,根本就不敢與反軍正面交鋒。而在霸州坐鎮的馬中錫非但不發兵南下剿敵,卻四散派出騎兵,名為收集軍資,其實是趁火打劫。

    「大人,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馬中錫正在衙門裡宴請手下,見師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怒道:「什麼事值得這般大驚小怪。」

    「李百戶的手下回報,說是被人綁了。」

    「誰這麼大膽,敢綁朝廷命官,難道反軍餘孽還在附近?」馬中錫也是一驚,他可是知道的,反軍早就南下走遠了。

    「聽說是一個自稱是萬仁的人。」師爺語重心長地在東家的耳邊道,馬中錫忙把那個回來報信的小兵叫上來,而聽那小兵說萬仁領著數百反軍,正在霸州南部打家劫舍。

    馬中錫聽了小兵這話,心中不驚反喜:「這姓萬的真的是跟逆賊攪到一快去了,這一次只要拿住他,功勞定是不小,朝廷百官都會為我記這份功。」

    一想到捉拿百官公敵的大功就在眼前,馬中錫喜不自勝,忙道:「傳本官軍令,騎兵集結,出城追拿逆賊。」

    很快,霸州城內的騎兵就集結完畢,馬中錫親自掛帥,在一個小兵的帶領下,兩千多騎兵浩浩蕩蕩地從南門離開霸州城。而就在這時,一支軍隊悄然靠近霸州北門,守門的官兵還想攔要令牌,來人卻早已把刀架到他們的脖子上,他們哪裡想到自己人也會對自己下手,都驚呆了,連警報都沒來得及發出就被打翻在地。

    這支軍隊佔住北門,馬不停蹄地往霸州衙門趕,很快就把州衙圍住,留守在霸州的文武官員被包了個餃子。當這些官員腦子裡想著來者是不是反軍,如何從反軍手中保住一命時,就被帶到一個年輕人面前。

    「馬中錫擁兵自重,不思討賊報國卻以擾民為亂,實是罪大惡極。各位誰想助紂為虐,就站到左邊;想戴罪立功的,就站到右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